Tuesday, September 30, 2008

風暴小插曲

海嘯冚過頭就完,風暴卻連吹多時依然未散,兼且牽連範圍廣而深,且看歐洲富通、英國B&B也出事,隨後花旗終出手買Wachovia的銀行業務,更講明限蝕金額,其餘由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包底」,果然慢慢等執便宜貨。大市仍在急救狀態,入市請小心。

或許太緊張,不妨分享些「風暴」小插曲。由於今次美國金融風暴吹過來的威力確實非同小可,連家庭主婦也會講兩句:「點解嗰兩兄弟咁衰,搞到全球股市都跌晒!」,她提及的兩兄弟,其實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也,無疑,這間公司於1850年成立時,的確是由Henry Lehman和他的兄弟Emanuel和Mayer共3人建立,今日這些兄弟的後人還持有多少股份就不得而知,肯定的是,不會靠兄弟們就可拖垮這間巨型投資銀行吧!

此外,華爾街大行陷困境,連紐約中菜餐館亦受打擊,皆因少了一批穿行政套裝的顧客。在地球另一面的英國金融區,高檔餐廳亦難捱下去。記得尖沙咀洲際酒店內的著名日本餐廳Nobu嗎?原來他們在倫敦有3間門市,可惜位處Canary Wharf的UBON分店,已於上周五結束營業,附近商廈有雷曼兄弟、滙控(005)、花旗和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員工,經過洗禮後,花得起錢的投資賓架不是消失了、就是要勒緊肚皮。香港貴為紐倫港,高檔飲食業會否很快步後塵,遇上這股寒流呢?

本港雷曼迷你債券的苦主先嚐苦果,日日遊行示威,冀盡快回水,可惜一間公司步向清盤,處理需時,加上雷曼在港業務大幅萎縮,確實要耐心等候。迷你債券其實因雷曼兄弟停止運作才出事,最有趣的是,據聞連受託人滙豐都未見過這種場面,真要拿出份文件,望清楚才知下一步行動。這批迷你債券用上抵押債務證券(CDO)做抵押,一般來說,持有迷你債券的投資者應不用輸掉全副身家,只要出售抵押品套現便可,而且這種產品和雷曼本身債務無關。可惜的是,現時風頭火勢,若果不理情況便沽售,恐怕可收回的金額會令人失望。回想起7月底美林兩折出售自己個CDO組合,當中美林還提供部分貸款予買家,試問其他CDO價值怎不江河日下,甚至將雷曼兄弟拖垮呢!

其實,所謂「債券」,真的等同與「穩陣」劃上等號嗎?若果如此,就不需要評級機構評定每隻債券信貸質素,甚至有垃圾債券(Junk Bond)這種產物,何況是次迷你債券,這些實際上只是衍生工具!

有人話,今次金融風暴中,哪一個只顧嬌妻而不顧手足之情?答案原來是美國政府,皆因只顧救「兩房」(妾侍),也不救「兄弟」。希望這個黑色笑話能紓解大家輸錢的情緒。

(9月30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又要拆彈

美國國際集團(AIG)這隻龐然巨物不能倒下,美國政府只好出手拯救,但所產生的信心危機卻實在不易解決,特別是旗下分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經營已經遇上問題,例如出現退保等情況。

不要單看退保數字,的確佔總保單數目十分輕微,但禤中怡從香港友邦保險的經紀朋友口中得知,客戶近日致電,確實並非cut單,而是要求從保單中提取紅利金額,或者從儲蓄的保單中,先拿回現金部分,甚至話「等風聲無咁緊,才擺番入嚟」,所以表面上不算失去客戶,但可供公司投資的總額,少不免受到影響。

見到保險界朋友,自然追問近期有否出現「撬單」潮,即叫保險客戶取消原有保單,轉由其提供服務,但立即被朋友責罵,話今次事件對行內同業也造成影響,因為客戶對所有保險公司的信心,多少會產生動搖,而更重要的是,過往接觸客戶時,即使傾新單,也會考慮其舊有保單,甚至鼓勵他們繼續保留,畢竟是長期投資,無謂作不必要的損失,所以亦不建議他們取消舊單。

可惜,估不到這一波信心危機,竟然蔓延得如此迅速,昨日還撲向東亞銀行(023),而且是被新科技所拖累。禤中怡先申報利益,本身在東亞也有戶口,但沒有加入提款人龍內,一來現金不多,更重要的是,香港的銀行基本上屬穩陣類別,實在無必要讓造謠者得逞。

其實,禤中怡早前亦收到朋友傳送過來的類似短訊,並已立刻找朋友問清楚,朋友卻話這是來自同事的短訊,但追問同事後,卻又不知道來源,故此不視作一回事,但當時已擔心其他收到類似訊息的市民,究竟會有何想法,最終惡夢成真。

東亞如何挽回投資者和存戶的信心呢?不妨看AIG出事後,香港的子公司立即打出資訊透明牌,主動提供訊息,再加上港府出面解畫,希望減輕殺傷力。然後再推安心牌,又話退保兩周內有權恢復原狀,讓客戶回心轉意。

同樣,今次東亞管理層也迅速露面,政府金融高官亦第一時間表態支持,相信可安撫不少存戶,況且拿著大疊現金也十分危險吧!當然,即時恢復信心是無可能,但生意是講長遠性的,相信東亞亦不用急於叫客戶回心轉意。

我估計東亞稍後可能要像AIA般,耍出另一招,就是廣告牌,美國友邦退休金管理及信託,以及美國友邦(信託)賣全版廣告,當然話運作無問題,大家放心吧!之後輪到香港友邦用客戶、員工心聲,加上慈善基金回饋社會做賣點,可見其逐步拆彈的處理手法。

或許東亞可仿效香港友邦的策略外,再趁機加送優惠予存戶,以收廣告之效。

(9月25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散戶股票行賺外快

近日股市交投氣氛略好轉,成交額曾破千億元,實屬今年罕見場面,股票行實在久旱逢甘露,但散戶落注的,恐怕有限,補倉盤只會益了大型股票行。

散戶朋友話,一向光顧的股票行,生意相信比去年少了一截,大市只識向下,大家都忍忍手為佳,買牛熊證亦輸到怕。不過,未知是否有些散戶輸得太慘烈,竟然懂得在股票行賺外快,早前更拿些精緻的飾物,在股票行向其他在場股民兜售,希望恃熟賣熟,當大市欠缺驚喜,其他散戶自然將注意力分散,看看那些飾物亦屬平常不過,而股票行職員見到這種場面,亦不好意思干涉。散戶朋友更慨歎話,那些飾物叫價不便宜,從經驗所得,相信利錢頗厚,但無理由阻人發達,自己不出聲算了。

其實,交投歸邊情況確實日趨嚴重,且看港交所(388)披露,由大行組成的A組經紀,排名首14位的大行,合共市場佔有率已佔8月總成交額的55.06%,比去年12月底的49.37%,足足升了5.69個百分點。

由中型行組成的B組經紀,在這8個月間的佔有率少了2.91個百分點至36.7%,表現尚算穩定,但以小型經紀行為主的C組經紀就慘了,只剩下8.24%,連一成都無,特別是市場佔有率已經跌四個月,相信散戶離場或慘遭被綁者眾,怎會還有能力幫襯呢!

股票行管理層朋友同禤中怡話,C組經紀行人手少少,可能得10個、8個員工,其實受大市轉靜影響不大,反而是由51間經紀行組成的B組經紀行,就要辛苦經營,畢竟公司有一定規模,每月固定開支相對較大,所以要生存下來就不易。

幸好,朋友話,除非有心犯法,今時今日經紀行再爆煲的機會已相對下降,一來大市回落不少,孖展客已經流失得七七八八,而且證監會「睇得好緊」,並以他上周沽貨為例,雖然只是出了兩億元貨,證監會已立刻問長問短。

遇著些久未露面的客戶突然出現,話想買貨,朋友話當然要求付現金,但客戶多用買貨兩日後才交收(T+2)為理由,不願付足,那時就要看金額有多大,若批貨值1球(100萬元)的話,肯定要有按金才辦理,否則另請高明,倘若是濕濕碎的10萬、8萬元貨,還可勉強讓客戶過關,起碼AE(Account Executive,即經紀)也承擔得起嘛!

不要以為散戶心碎情況,只有香港才會出現,南韓股市的散戶同樣顯著減少交投,據當地交易所統計顯示,上周散戶投資者所佔成交比重只有46%,比07年平均53%水平,回落達7個百分點,令經紀行也要想辦法開源節流,如關閉供散戶買賣的投資中心,轉而開設針對富豪的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服務中心,希望轉型捱過寒冬。

(9月24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賓架唔想你輸

中美大合奏,美國輸出次按風暴,環球股市年來跌未停,就知道次按風暴威力,而中國則輸出毒奶,才知道影響國際的嚴重性之巨大。難得的是,奏完悲歌,中美兩個政府就齊齊救市,內地放寬銀根,美國卻將私人企業國有化,認真合拍,但究竟哪個才是市場經濟體系?
金融界朋友提醒,今次挾淡倉威力非同小可,因為美國等多個國家限制無貨沽空,迫大戶不問價平倉,才引發急升現象,但現在無「實錢」流入,而之前兩周,大市跌到不見底,相信對沖基金已完成洗倉套現大計,應付贖回準備,而美資行「坐盤」能力已被削弱,皆因撲水救阿媽嘛!後市是否仍有力更上一層樓,就要望清楚資金流向。

上周大市亂七八糟,禤中怡昨日才敢找賓架朋友問候一番,果然不出所料,他忙到透不過氣,佢第一句就話聽電話都聽到手軟。無他,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出事,大家直接感受到這股風暴的殺傷力,而雷曼發行不少投資產品,擁有龐大零售分行網絡的銀行,過往除分銷自己的產品外,還可替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投資產品,提供銷售服務,從中賺取服務費用,以往最普遍的多是基金產品,然後產品多元化,就如是次雷曼發行的迷你債券等。

賓架朋友話,客戶持有雷曼發行的投資產品,第一時間找上門問怎解決,但莫奈何,因為銀行只是做分銷,那些風險聲明亦早已附上,客戶閱覽後要簽文件作實。面對這種場面,聽聞中銀香港(2388)更已製作了一份標準答案的文件,供前線客戶經理手執一份去解畫,不能講多半句!

不過,禤中怡睇報紙,見到有投資者用畢生積蓄買雷曼迷你債券,驚訝萬分,竟然沒有分散投資,且如此重注!究竟銀行事前有否幫客戶做理財分析,抑或只顧交差就如此勇進?賓架朋友就話,其實銀行當然不想客戶輸錢,因為客戶日後再幫襯的注碼少了之外,失去客戶和影響聲譽才是最大件事,可惜今次能夠做的,始終有限。

聽完客戶勞氣說話後,另一邊卻又有生意找上門來。原來美國的金融機構頻出事,不是被收購,就是要向阿公伸手借錢,結果有些美資銀行的客戶就開始擔心自己放在戶口的血汗錢也會受影響,所以找賓架朋友,希望「搬倉」,將那些資金調入朋友那間銀行內。

據賓架朋友話,聽聞另一間得益的銀行是恒生(011),因柯大俠曾經話過次按產品看不懂,所以當時沒有沾手,今日可算揑一把汗。賓架朋友相信客戶看中這點,起碼銀行不用為此作撇帳,將錢存入安心得多,故其他傳統大銀行亦有望受惠。禤中怡聽完也不知怎回答,「人非有信,就不能收人的錢」,今日「信用」這兩個字真的千金難求,普通如飲杯奶也可能會出事,何況是身家財產呢?

(9月23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黑洞與逃亡

近期熱門的詞語應該是甚麼?「黑洞」及「逃亡」也!黑洞者,就是美國政府表現親疏有別,不救雷曼,卻走去救兩房和AIG,而所付代價恐怕成為金融黑洞一樣,有入無出,兼且不知何時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至於逃亡,就是近期全球股市被大戶強力拋售般,紛紛撤退,有幾多執幾多。除了港股,不同範疇也出現逃亡潮,有趣一點的,就是商業電台近期有節目主持人齊齊跳車,多人知道的,當然是蘇絲黃,因為走入熒光幕,以及網上世界。其他著名的主持人,還有「情朗」的盧覓雪和芝C菇Bee(卓韻芝),相信有新落腳點吧!

近期要逃亡的,還有買了AIA保險的客戶,斷單套現離場,不用擔驚受怕。禤中怡難言公司一定穩陣(連美國巨型金融機構實力也可如此單薄),但本港法例較嚴謹,保險公司經營狀況應較佳,故退保前,應考慮究竟損失多少等,還要考慮購回應有保障的開支,以免得不償失!

提起AIG,近日同商界朋友在中環午膳後,大家途經那幢玻璃幕牆的甲級商廈AIG Tower,自然想到林二少當年如何進取,69億元豪奪傅厚澤家族的富麗華酒店,可惜碰上金融風暴,地產不值錢,二少檔麗新發展(488)負債實在吃力,只好找外援幫手,最後有美國國際集團(AIG)這個大企業落疊,還有新加坡嘉德置地,以當時風頭火勢而言,多少有冒險成分,因為不知道資產價值何時見底,隨時買貴貨。不過,AIG Tower於05年落成後經濟好轉,證明AIG眼光不錯,並在07年9月買入嘉德置地所持樓面,成為擁有九成業權的大股東,麗展則仍持餘下一成。當時物業估值已達80億元,今日肯定更高。但萬料不到,今日陷財困的卻是AIG自己,未知會否趁勢沽貨獲巨利離場呢?

商界朋友又說出一個與AIG邂逅的故事,原來他曾被AIG Private Bank的一名營業代表邀請,共進午餐,地點竟是AIG Tower其中一層的公司內部餐廳,望出去盡覽灣仔和九龍一帶海景,認真心曠神怡。這頓絕非普通午宴,那位賓架在這種氣氛下,推介投資產品,前菜竟然是Accumulator(累計股票期權),商界朋友話左望右望也不明所以,最終無下聞。

賓架立刻拿出甜品,就是存款,息率夠優惠,而金額由一球起,即100萬,貨幣單位是美元,對私人銀行來說,濕濕碎也。未知商界朋友是否只顧窗外景色吸引,抑或美食麻麻,始終沒有答應撥多少供那位賓架打理。

一年過去,商界朋友話當時沒有任何決定,可能是最明智的決定。禤中怡卻話,私人銀行也有法律規管,投資者有保障,不要見人家吃苦就落井下石,時刻要緊記歷史是會重演的。

(9月18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股壇長毛教睇財困股

周一凌晨,特意看著彭博電視,只見道指尾市從跌400點一直走低,完全無法收窄跌幅,最後埋單不見了500點,已知道港股昨日重創可期,睡得也不甜。

金融風暴捲到美國國際集團(AIG)翻天覆地,看似又是一間金融機構面對經營困難,但該集團亦有涉足保險業務,不期然憂慮,狂風是否已吹向最保守的保險公司呢?只見宏利金融(945)股價昨日也不見了7.9%,令人心寒。

不過,彈藥足的企業就肯定笑呵呵,摩拳擦掌,準備執平貨,像巴克萊(Barclays)不買雷曼兄弟,等後者終要申請破產保護令後,才施施然慢慢揀,等買心頭好的業務,財困股無還價能力,只好待宰。

其實,財困股也有蛛絲馬跡可尋,且於5月中拋下港交所(388)獨立非執行董事職務的股壇長毛David Webb,最新鮮滾熱辣的話題,就是教大家認識財困股。他引用借巨債的宜進利(304)為例。其實,該股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加上已委任臨時清盤人,想救回一命,相信要花很大氣力,股東起碼有一段長時間持有股票而動彈不得。

David Webb話若果肯望年報,就可以發現避開投資這隻股份的訊號。佢話,曾經是聯洲(048)聯營公司的宜進利,在08年度的年報中披露,有一項總值高達3.2億元的長期按金,細心一看,包括向業務聯營公司存入1.36億元,作為聯合發展用途,並準備於未來一年注入合營公司內。另一筆1.9億元則供發展亞洲零售連鎖網絡,兼預期3月底起兩年間不會變現,但最有趣的是,兩筆款項均為無抵押,只按最優惠利率加1厘計息,難怪David Webb質疑這筆資金究竟如何運用,而所謂「業務聯營公司」又是甚麼商業性質,總之充滿疑團。

正當大家注視宜進利的高負債問題時,David Webb又發現該集團的貿易應付帳目,原來已露出破綻,直至今年3月底,貿易應付帳總額10.4億元,增加5.9倍,尚未到期的佔4.6億元,但需注意的是,只要在年度截數日期前,賒數期即使只餘兩至三天,依然不視作逾期。至於逾期的5.77億元中,已逾期91至180日的,涉2.3億元,而逾期180日以上的,亦達2.08億元,可見肯讓宜進利逾期多時,也不用償還這些巨額貿易帳的客戶,確實是慷慨萬分。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貿易應付帳中,以瑞士法郎計算的,涉及7.1億港元,若果這筆巨大金額來自那些瑞士鐘錶商的話,究竟他們要賣多少隻名錶,方可賺回這筆金額呢?

講到最諷刺的,還是在宜進利年報內,股壇長毛特別提及,原來有多達14間證券行及分析師,給予「買入」評級,當中不乏高盛、德意志、摩根大通、美林和瑞銀等大行,可見普遍散戶也輸得心甘命抵啦!

(9月17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快輪到對沖基金

美國巨頭金融股紛紛倒下,市場對高盛、大摩、花旗也視成為危險目標,可見骨牌效應威力之大。

市場資金自然要找地方避難,進一步加劇銀根抽緊情況,除了這些龍頭大阿哥外,還要留意下一波將蔓延至對沖基金(hedge fund)。曾幾何時,對沖基金好像是天下無敵的投資工具,又話長短倉,又用套戥策略,更出動電腦程式分析等等,總之投資五花八門,但究竟如何幫投資者賺錢,就好像是商業秘密般,不露口風。

可惜,一輪狂風掃落葉,股、匯、債和商品都變得翻天覆地,即使有三頭六臂,對沖基金的投資表現,原來同一般散戶般,輸錢收場,唯一的分別,可能是輸多定輸少。

由於大市波動,據《Hedge Fund Research》(對沖基金調查)統計顯示,今年首8個月,對沖基金平均損失4.8%,屬10年來最差的投資表現。

睇《Absolute Return》(絕對回報),一間被譽為全球最成功的對沖基金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幫襯交給他們管理的資產,於6月底雖然仍高達290億美元(2,262億港元),但在上半年,其管理的資產其實已減少14.71%,而同期著名大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資產管理部門的資產亦只縮水7.9%。

管理的資產總額下降,原因不外乎投資表現不濟,回報錄負數,手上的產價值自然縮水。此外,投資者見到不賺反蝕,自然懂得計數,況且以前借錢容易,手頭鬆動的,流些少給對沖基金打理,希望有高回報,但今日信貸收縮,大家當然要求贖回,而本月底又屬季度贖回時間,當然危機更深。

見到勢色不對,就要搵方法綁住大客的心,更重要的,還有是綁住那疊銀紙,其中一個冧客招數,就是減價。有間對沖基金Camulos Capital LP最近向客戶表明,若肯保留資金供其發揮,管理費將降至1.25%,比標準收費的2%,低了0.75個百分點。此外,像流動電話服務一樣,肯被綁一段時間,就會有回贈般,這間對沖基金話資金被綁兩年,日後投資回報所得,只抽回報中所賺的10%當獎金,與一般收取獲利的20%作報酬的比例,足足減了一半。

另一間管理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的對沖基金Ore Hill更想出時間逾綁得長,收費逾低,如綁1年,管理費只收1%,只抽回報的15%,如綁1年半,所抽回報比率再降至10%,若肯綁足兩年,管理費更只續降至0.75%。

初步看,投資成本減少,變相可提升整體回報率,但市況如此不濟,客戶計數離場機會大,對沖基金就要以折讓價出售資產套現,損失不在話下,但會否對岌岌可危的大市落井下石呢?

(9月16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08

張寶華又變身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忙於救兩房,隨後還有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危機重重,兼且白武士不願入股,已先嚇驚市場,大市又打回原形。

雷曼兄弟要變賣家當、大削股息、甚至在過去1年裁減逾2,800名員工,當然希望能夠生存下來,雖然歐美、甚至中東業務計算後仍虧損,但亞太區業務自今年以來,也只是盈利倒退,可見分散投資策略也非壞事。

儘管今年首3季,雷曼合共已蝕約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但相信在雷曼打工超過39年,出任CEO(總裁)也有逾15年的Dick Fuld,不會如此輕易落台,畢竟領導這間公司自1994年賺7,500萬美元(5.8億港元),到今日管理的資產也達2,730億美元(約2.1萬億港元),相信無功也有勞。

這位西裝筆挺的CEO原來相當注視外表,絕對是成功銷售員的典範,睇《紐約時報》,更有篇趣聞,話這位CEO旗下員工的衣著也不會失禮,起碼不會穿得像二手車銷售員般,而該公司營運總裁Joseph M. Gregory曾經有一次穿上一套不合潮流的綠色西裝,立刻被這位CEO捉個正著,然後像遊街般,被拉著向該層的員工展示,認真失禮!但多少可見這位CEO事必恭親,相信雷曼不會像貝爾斯登般,陷入失控的地步吧!

或許張寶華(Sharon)同樣注意外表,故成功被廣告商看中,近日閱覽雜誌,竟然見到Sharon同一眾明星並排一起,加入SK-Ⅱ化妝品宣傳行列。由於她並非以演戲而成名,故此在一排模特兒中,就更加凸顯她在廣告的位置。曾被國家主席江澤民狠罵:「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的張寶華,雖然曾被喻為「畸寶之花」,但卻走出這個框框,開創另一個天地,又寫專欄,又專訪名人,並已加入娛樂傳媒集團打工,自然能夠保持一定人氣,廣告商打她的主意,也可為模特兒和明星的傳統宣傳手法中,增添一點新意。

或許她今次只是玩票性質,但顯然「人」也是可化身成為商機的,最近的有李寧(2331),而有位超級模特兒Kathy Ireland更厲害,將自己的名字打造成品牌,銷售不同時尚和家居用品,一年銷售額以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計,產品超過1.5萬種之多,或許Sharon可考慮依樣發展!

(9月11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全方位推私貸

銀行究竟是不是水浸,甚至滿瀉到不得了,真的要看清楚,好像永亨銀行(302)中期業績話存款只增長3.4%,而近日便發行2.25億美元(約17.55億港元)永久債券,孳息率為9.375厘,是否有鴻圖大計就未知,只知道樓按生意難做,經濟活動亦因負面消息籠罩所影響,企業安排商業貸款時,自然會審慎一點,加上股市跌未完,你估借錢炒股票的生意是否比去年大減呢?那麼銀行要找尋甚麼商機,方可有10厘回報,才能抵銷債券利息,兼賺取微微的利潤,抑或公司等錢使?

但另一方面,禤中怡最近收到大銀行的宣傳廣告,又是鼓勵借錢,更話預先批核了多少金額,若果分多少期(當然用最長時期做例子),便可令每月償還款項變得更低等等。令禤中怡忍俊不禁的是,望望那個預先批核的信貸額,竟然比數月前同樣的貸款計劃,足足上升了1倍,確是與有榮焉。

可惜禤中怡身家和收入卻未見大幅膨脹,兼且今日借錢,他朝仍需還款,負上一身龐大債項,心裡始終不太舒服,況且即使有優質投資機會出現,也要量力而為,利用借貸去投資,風險不容忽視。從私人貸款市場而言,多少可見銀行手鬆了,見到報章話私人貸款息率甚至比拆息為低,可見銀行生意難做,但需注意,大額貸款方可獲如此低息,並非人人適用,故此要睇清楚條款。

除了不斷找商機外,可能生意太靜,銀行還要想點噱頭,讓員工忙忙。近日見到銀行也要像港大鍾博士為立法會選舉做民意調查般,自行在分行進行客戶調查,但安排上就不敢恭維了。該銀行就其私人財務經理的服務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只見客戶經理拿著一疊問卷,著相熟客戶往網上或電話進行意見調查,約需5分鐘便完成。

本來無甚特別,但估不到要輸入分行編號,以及職員編號。問題來了,經理遞過來,客戶心底裡會怎樣想呢?究竟會否有偏頗的情況出現?加上份問卷有點變相針對某一個職員的表現,隨時成為員工表現評核(Performance Appraisal)的依據也說不定,故此客戶所填的意見十分重要,試問除了有讚無彈,又可以有甚麼結果呢?

問卷的問題,多環繞對私人財務經理的整體表現、分行表現等較籠統的問題,甚至是要為銀行整體服務的滿意程度作評分。說真的,除非銀行累你蝕大錢,兼且搞到一肚氣,否則實在難以有太差的答案。好了,銀行拿著那些表現突出的成績,又可以作為歌功頌德的上佳材料,可以向上頭作交代。有時看民意調查,著實要看問題的內容、甚至調查的方法,若果刪去加入職員編號等,並加入如:「可以改善的地方」,相信客戶才可真正發表意見,而以整個集團為依歸,員工的壓力也會少一點。

(9月10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09, 2008

官商的結合

香港立法會選舉落幕,繼續有人監察官商勾結,但那邊廂的美國卻表現「官商結合」。上周不是話經濟數據嚇驚人:失業率升、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股市立刻跌個四腳朝天,大戶基金齊齊幫手洗倉,現金水平(cash level)恐怕見新高。

美國政府高官隨即揀上周五收市後,陸續放風,話美國政府要接管困難重重的房貸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然後安排在周日推出震撼一擊,先叫亞洲股市彈起,等歐美股市接棒。

昨日香港期指淡倉率先慘遭挾爆,開市裂口爆上逾1,000點,補倉已叫人失魂,午後曾回落至20,600點附近,以為淡友反擊,原來再挾多近200點至最高位20,781點方收手。現貨也跟隨展現強力反彈,恒指抽上近20,800點,全日升860點。雖然這種補倉追貨的格局難持久,但整體成交額其實已連升四日,窩輪成交昨日更不升反跌,可見買貨者眾,像持有兩房債券投資的中國銀行(3988),大手交易逾970手,涉及成交股份逾6億股,特別是3時半過後,1球1球(即100萬股)掃入的成交比比皆是,升5.4%至3.48元收市。

這招連消帶打,確實是官商齊齊合作產生的效應,大戶基金早已拿著大堆現金準備,見到「好消息」配合,就可以即時發揮掃貨的威力,殺淡友一個片甲不留。

不要以為美國政府真的想攬兩房上身,查實同政治難分難解,美國總統選舉已逐步臨近,想連任的執政黨,當然要找尋托市方案,讓市場氣氛好轉,即使未能喜氣洋洋,起碼也要穩定民生最基本的樓市,故此持有當地樓市近半樓按的兩房便不能倒下,兼且要向供樓的業主大派定心丸。

今次美國財政部採用名為「conservatorship」,或者可解作為「委託管理」,安排聯邦住房融資機構(FHFA)去接管兩房,並非企業申請破產保護令,但究竟託管多久就無人知。當地有言論認為,有政府做支援,按揭息可望降低,甚至可將按揭年期拉長至45年!那時就不存在斷供情況!反正用納稅人的錢去救納稅人,但會否像當年日本樓市壯旺時期般,供兩代也未還清所有樓按?

另一個要救的,就是兩房發行的企業債券,以及由其擔保的按揭抵押債券,因為各國央行(香港金管局也話自己持有這類投資)和大型金融機構都有幫襯,倘若這些大客失去信心,齊齊沽貨離場,日後要拯救就更困難了。

至於這份帳單最終怎樣支付,待他日新總統上場,才研究怎樣拆彈好了。難怪有市場人士形容,經此一役,儘管美國樓市現時已走出急症室,但只是轉入深切治療部,繼續要密切留意和需多加醫治,至於何時可以轉去普通病房,就更是「天曉得」。

(9月9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搶灘的藝術

可口可樂出手「豪飲」滙源果汁(1886),竟然用近兩倍溢價出價,涉資達近200億元,的確夠進取,實有志在必得的氣蓋。

可口可樂敢用近26倍市盈率,去搶灘內地飲料市場,相信不外乎兩個原因。首先,大市氣氛差,現在似乎覺得獵物的價位已接近便宜,就算用這個價錢買入,或許不熟悉該行業的人會認為作價頗貴,但這些行內專業人士,定必發掘到有利的地方,趁價錢未大升前,早早把滙源果汁收歸旗下。

另一個原因,就是落後於人前,唯有靠併購去儘快進入市場。其實,同行百事(PepsiCo)近年積極拓展非碳酸飲料市場,特別是果汁飲料,如大家在超市見到的Tropicana品牌,早已在內地設廠生產,而另一品牌Naked Juice 亦早已被百事收購。

非碳酸飲料一直被視為未來增長來源,畢竟可樂這類汽水再大幅增長的空間已經有限,加上消費者對健康飲料的需求有增無減,即使內地消費者的口味,也大有機會邁向相同的方向發展。

由於獲高價收購,相關股份自然成為炒作對象,難免為一池死水的股市帶來些少生氣,相信市場又會無限憧憬一番,皆因外資加快拓展內地市場,又有得炒。

有投資者一向喜歡追捧可能被併購、或者會被私有化的股份,希望一鋪大賺,像今次併購交易一樣。要選擇潛在被併購對象的話,或者可留意創投基金有份參與投資的項目,因為他們會協助投資的公司壯大業務,然後安排上市,基金隨後在市場減持股份,甚至找買家接手,像創投基金「華平投資」於滙源果汁上市前已參與投資。

不過,能夠成功捕捉機會,兼且能把握合適時間的,幾稀矣,因何時出擊,按理採取保密策略,避免消息曝光,以致令收購成本大幅增加,君不見中國石化(386)旗下上市子公司經常傳出炒私有化嗎?但能夠守候到底的,又有幾人?併購最終能否成功,還要看兩間企業能否融合。記得美國電腦巨無霸惠普(HP)前CEO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在其回憶錄《勇敢抉擇(Tough Choices)》中,曾經提及,惠普吞併對手Compaq康栢時,曾經進行稱為「cultural due diligence」,或可稱為「文化盡職審查程序」的步驟。

她認為,當一般企業在進行併購交易時,多只會注意財務或技術上的差異,但其實,亦需詳加檢討兩間企業的文化相異之處,故當時設立了22個小組作審核,避免無法整合,得不償失。至於滙源和可口可樂的中外聯婚,雖未知能否成功帶來效益,但起碼可口可樂的股東,即美國股神巴菲特終可變相間接投資內地。

(9月4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藥對何症

日本上周五推出1,070億美元(約8,346億港元)刺激經濟措施,以應付不斷上升的能源費用及醞釀中的經濟衰退威脅,可惜首相福田康夫卻等不及好消息推出後所產生的效應,便捱不住落台,證明太遲才處理民生經濟這些基本問題,國民必會唾棄這些領袖。

另一個要下台的,會否是南韓總統李明博?該國周一也推出總值236億美元(約1,840億港元)的振興經濟方案,包括將兩個年度的入息稅,每年度減兩個百分點、置業人士減資本增值稅、公司利得稅至2011年,每年減5個百分點,以及藉稅務寬減以鼓勵科研等,整個措施為期5年,但整個方案等國會批准等手續完成,最快也要明年7月方能執行。

初步看,這份方案似乎是挽回民望,多過救經濟,因為南韓飽受高油價和原料價漲衝擊,8月貿易逆差高達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除5月有順差外,今年其餘月份均現逆差,可見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更危言聳聽的是,當地憂慮陷入另一場金融危機,原來本月將有多達67.1億美元(約523.3億港元)的債券將到期,而這批債券持有人正是外資機構,若果悉數贖回,債券發行人或需拋售韓圜,以支付外國投資者的贖回要求,屆時韓圜勢必大幅貶值,財金部門更要大加利息以挽救貨幣,最終可能會迫使當地金融和商業機構走向倒閉之途。當然,政府要派定心丸的話,手頭還要有巨額儲備才可。

不過,南韓央行統計顯示,7月淨資本流出58億美元(約452億港元),為97年12月以來新高。更恐怖的是,該國外匯儲備排名全球第6位,實力非同小可,但有關儲備原來已連跌5個月,8月再減43.2億美元(約337億港元)至2,432億美元(約1.9萬億港元),成為十大外匯儲備國中,唯一出現倒退的國家。當地金融界估計,造成這種情況,與央行大力干預匯市有關,但似乎徒勞無功,韓圜匯價在8月飽受衝擊,兌美元累跌7.63%,在19隻主要貨幣中,跌幅仍屬第二大,恐怕跌勢難即時改變。

當地的投資信心已呈脆弱,「資金」只會逃難,待跌至極度低殘,甚至明顯谷底回升時,方會再進場。政府採取那些所謂減稅方案,相信未有對症下藥,如果衝擊湧至,公司倒閉,失業率上升,減稅已變成一個笑話,屆時戴上頭巾、握著拳頭,在街上叫李明博落台的口號就會此起彼落。

禤中怡曾說,香港處於美元資產區,理應成資金避難所,但像泰國引爆的亞洲金融風暴一樣,亞洲區國家根本難獨善其身,一向資金自由流通的香港可能會有「過水濕腳」機會,但最終仍有被拖累之虞。資金已先後在越南、台灣、巴基斯坦和俄羅斯進行洗倉行動,實在不可不防。

(9月3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02, 2008

浪費股東資金

上周中國移動(941)和思捷(330)中期業績不算太差,甚至比預期為佳,依然要被洗倉,皆因前景看淡喎!不過,中移動接手母公司個3G網絡,看淡似乎不足為奇,而美元兌歐元於過去1個月回升,上月累計已漲6.3%,思捷受惠歐元強勁的利好因素被減弱,實在是意料之內,但證券商齊心合力,一致唱淡,大戶便有藉口出貨,兼可以重挫後再玩過,而思捷跌極未完,昨日又不見了6%至61.1元收市,成為最大跌幅藍籌股,可見洗倉未停。

思捷管理層於7月曾三度入市,展開回購股份行動,計一計,用了2億元買了約逾261萬股,回購股價最高見86元,未知是否為業績未如人意而作準備,可惜與昨日收市價一比,足足高40%,代表買貴貨。

香港的股份回購制度,是將所回購的股份註銷,即已發行股份數目將因此而減少,優點是提升每股盈利,缺點是股本縮小。至於美國則容許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可以保留起來,成為庫存股,然後在規定範圍內再流回市場,藉此控制股份供應量。禤中怡一直認為股價應由市場決定,管理層如何計算,怎也不及那些金融大鱷,甚麼叫好價去回購呢?與其如此費神,倒不如集中精力,將業務經營好,自然會受投資者垂青,因為大戶一旦拋貨,必有伯樂支持。

見到中信泰富(267)同樣要嘆口氣,中期業績雖受航空和電力表現差而倒退12%,中期股息卻大減25%之多,由40仙回復至以往的30仙水平,本來無可厚非,但實情是,減派股息,因管理層想保留多些資金供回購股份之用。

以去年底發行股本計,若每股多派0.1元股息,僅需額外多付約2.2億元。但該集團上半年寧願動用逾6億元,回購逾1,800萬股。最重要的是,回購股份的股價,曾高見37.9元,與該股昨日收市價27.3元比較,足足高了38.8%!即使回購最低價為28.5元,仍比現價高。

最令人不解的是,管理層在這段期間卻拋售所持證券投資組合,套現20億元,相信可理解為對後市看淡的睇法,但對自己隻股份如此有信心,頻頻回購,最後當然是浪費寶貴的股東資金。無疑,市場總有回升時,管理層屆時可慶祝自己的決定有多英明,但有誰望一望,究竟過去半年的市況是否適合入市,回購股份根本無補於事,倒不如多派股息,讓股東自行決定如何運用資金更佳。

中信泰富管理層看市眼光實不差,且看去年分拆中信1616(1883)和大昌行(1828),當時定價2.58元和5.88元,與昨日收市價1.78元和2.13元計,分別已潛水31%和63%,代表懂得趁高位上市集資,難怪主席榮總都話要等市好才在內地A股上市,但內地股民見到這種情況,又會否肯落疊呢?

(9月2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