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喜中有悲

國企股確令人振奮,動輒盈利以倍數增長,禤中怡見到中資銀行股(並非隻隻也有盈喜的)話盈利大增後,昨日輪到蝕錢的北人印刷(187)和洛陽玻璃(1108),齊齊報喜,話07年業績可望恢復盈利,認真可喜可賀,但洛玻股東仍愁眉苦面,因該股受母公司佔用資金影響,其H股股份自06年10月已經開始停牌至今,去年連控股股東也改由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持有,而單是去年那一個大升浪,洛玻股東就無法嘗到,見到公司賺錢,股票被綁就夠慘了。

至於金融龍頭股中國人壽(2628)終於也發出盈利預期大增的通告,但望望增幅,按中國會計準則計算,才升逾50%。咦!若以06年度賺143.84億元(人民幣,下同)計,豈不是只逾215.76億元,但若果心水清,找首3季份業績報告看,發現當時純利也有246.96億元,那麼第四季的盈利跑到哪裡去?如果減一減,第四季業績不是見紅嗎?

唯一可解釋的,就是內地股市重創,手頭那些證券投資也被波及,價值一縮水,來自投資收入便大降,影響整體業績,形成不穩定因素。基本因素而言,始終有一定業務實力,所以成為四叔愛股,但想再有盈利大升的日子,恐怕要看內地股市表現,以及業務多元化的成果有多大了。

國企股受歡迎,港交所(388)自然順應民意,推出小型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小型H股指數)期貨,並已獲證監會批准,可望於3月31日登場。今時今日,甚麼也要講包裝,所以港交所也擬定好一連串推廣小型H股指數期貨計劃,包括搵輝立商品(香港)、新鴻基期貨及大福期貨三家期交所參與者合作,舉辦網上交易比賽。

當然,無獎品怎有吸引力,所以港交所自掏腰包,安排遊戲的獎品為總值15萬港元的金牌,若果港交所早早買入獎品,他日勝出比賽的大贏家,相信可以拿到的獎品值必水漲船高,皆因金價又彈起嘛!

現時大家向內地看,國企股指數期貨交投亦不俗,昨日即月國指期貨成交合約逾8.7萬張,其中有部分相信屬轉倉活動所致,但對比其他產品如H股金融指數期貨、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等「零」成交表現,可見該產品確屬港交所近年成功的投資產品。

再看小型恒生指數期貨(俗稱「細期」)推出後,反應亦可以,昨日成交量逾3.7萬張。由於每點上落為10港元,更重要的是,買期貨著重整個形勢布局,並非純粹受公司業績、管治水平等較細微成分所左右,加上市場對手不少,較難像四五線股般,容易被大戶玩弄,自然吸引散戶。

不過,日後,多一種小型期貨,講聲細期可能惹誤會,或許小型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索性叫「細H期」或「細國期」吧!

回購奇景 (1月29日中環博客)

之前話要綁好安全帶,港股昨日即再重挫千點,總成交額略近1,100億元,但藍籌股成交只有490億元,未算洶湧,但已夠大戶舞弄。即月期指則在轉倉盤帶動下,就有逾13萬張成交,相信昨日未平倉合約將跌至少於10萬張。至於下月期指交投亦增至逾6.6萬張,準備再戰江湖。

恒生指數公司(前身就是恒指服務公司)已落實於2月15日,檢討恒指成分股,又要開始玩尋寶遊戲,相信稍後財經專家們又有預測。由於恒指去年底一口氣加3隻新貴後,數目才43隻,距離50隻仍有位子,相信已回歸A股的H股又要爭崩頭入圍。見到隻中煤能源(1898)完成A股招股程序,會否步中國神華(1088)後塵,增添多隻資源股呢?

恒指再加入的,相信定必是高速增長的內地股份,雖然佔恒指比重不會太重,但後市可能也要計計數,究竟對恒指的影響有多大。

講計數,禤中怡看到上周一個奇景,就是上市公司落力在市場回購股份,粗略數一數,起碼逾20間,當中有藍籌股,以中信泰富(267)在上周初現身兩次,信和置業(083)也見一次回購,而其他踏入業績公布期的,像李超人的長實(001)及和黃(013)則受規則所限,難作任何舉動了。

有些公司則相當積極,如有線寬頻(1097)自去年11月中公布第三季業績後,差不多有39個交易日也出來回購,未知是市場「唔識寶」,抑或做回購才是真正業務。

不過,禤中怡一直不明白,回購股份作用有多大,因為只要業務夠實在,兼有前途的話,實不應動用股東資金在市場回購,因為甚麼作價才算對股東有利呢?此外,目前回購股份需註銷,即代表發行股本縮小,與部分外國交易所准許上市公司買入自己公司的股份後,可暫存一段時間,然後再在市場沽售的做法不同。

國美電器(493)自本月22日連續4日回購股份,由最低每股14.04元開始回購,買到最高股價見16.8元,而該股昨日逆市升0.3%至16.98元,做股東的,相信會很開心,因為股價獲支持,但知不知道公司有日以15.2至15.84元股價,回購1,105.3萬股,涉資高達1.73億元,而在該4日買貨行動,總代價已是超過3億元!

能夠支撐股價還好,像宏安集團(1222),單計上周一至昨日為止,合共在市場回購7,620萬股,但作價就不同了,由周一的0.13元起,之後見0.122元,跌至0.116元又買,直至昨日曾以0.11元入市,昨日收市報0.113元,挫4.2%,是否意味之前買貴貨,股東資金白白流走呢?

其實,公司有多餘資金,對業務現金流又有信心,只要多派股息給股東,就更能讓他們直接受惠,又不會被人話回購股份縮細股本,變相讓大股東股權比例上升嘛!

Monday, January 28, 2008

對沖基金有難

內地大風雪,火車難開行,誤點到達已經慘,難為那些回鄉度歲、在戶外迎著寒風等上火車的民工。


禤中怡曾幾何時,也曾選搭火車,單人匹馬前往上海,作為人生體驗,幸好來回未有遇上阻礙,已算萬幸,但單在車上打發時間,也是一種考驗。看書、聽音樂和小睡外,其餘時間確是難熬。晚上最佳節目,就是往餐卡用膳,30多塊人民幣,就有一個小菜和白飯,味道也不錯,加上在搖搖晃晃中用餐,感覺確特別,且同枱的,卻是來自瑞典和尼日利亞的外籍人士,特別有趣。見到今次在車上捱過來的乘客,禤中怡完全明白他們的慘況,希望風雪早日結束。


不過,金融大風雪似乎愈吹愈烈,上周法興已經輸得一塌糊塗,事後市場話美國減錯息,認真諷刺。究竟這場金融事故的連鎖反應影響有多大,只要看看對沖基金的景況或許能略知一二。


Eurohedge統計顯示,一批對沖基金損失慘重,再望望英國報章,原來三分二以倫敦為基地的對沖基金,單是在上周一場股市浩劫,就不見了價值的4%至10%,最少有10隻對沖基金更採取了緊急措施,就是暫停贖回,避免情況惡化下去。為甚麼如此悲壯,皆因欠水也,以前找銀行幫手解決短期資金問題,待市況好轉便捱過去,奈何今日銀行亦睇緊自己的資金,對沖基金借多點也有難度,只好沽貨套現,是否喊著沽,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歐洲市場吹淡風,英國有份報告更預測,單是倫敦市中心和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便因金融危機而在今年失去多達2萬個就業職位,重災區當然來自金融業,恐怕份報告的「預言」很快實現。為甚麼?萬一對沖基金要結束,自然要遣散那些基金經理,試問他們怎能不加入失業大軍呢?其實,今年市場非佳,做對沖基金亦不一定叻到能夠避過一劫,以為懂做兩邊市,就萬無一失。且看到Hedge Fund Research Inc統計顯示,直至月中,全球對沖基金平均已輸了3%。美國也好不到哪裡,另一份報告話專門投資股票的對沖基金更損失5%,更重要的是,數據未包括上周那場大浩劫,相信份成績表見紅機會大、大、大。


如果對沖基金的投資者加入贖回潮,恐怕基金經理要「掟貨」套現,應付將資金交回給投資者,屆時又會不會展開新一輪「真正」的沽貨潮?


題外話,中環怡和大廈地庫早前大變身,美心旗下食店翻新再戰江湖,做快餐的Deli-O及提供日本菜的Miso已開張,最新投入服務的,就是大堂可設宴15席的怡翠軒,趕及農曆新年前做生意,可見美心掌握時間之準確。去年金融界生意好,相信賓架們擺春茗又多一個選擇了。


(1月28日刊於《am730》)

Friday, January 25, 2008

請綁好安全帶

「Fasten Your Seatbelts」這條題,即是「扣上安全帶」,是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員Liz Ann Sonders對美股走勢的形容,估不到同樣適用於港股現狀,畢竟重挫又反彈後,好壞消息頻傳,令市場神經拉緊,擔心自己站錯邊,隨時賺變蝕,形成兩邊走,且看即月期指上下波幅更達1,534點,成交合約比前日反彈逾2,000點略降,但仍逾11.6萬張,就知道交投中間,好友和淡友就像玩「變臉」國粹,如不扣上安全帶,全力應戰,隨時被拋落車。


不過,即使如何炒炒賣賣,也不及法興那位年輕交易員幫公司一鋪清袋那般厲害,貶眼輸562億港元!不知道有多少個「零」(答案是8個),諷刺的是,對法興來說,一個零就足夠,因為甚麼也沒有了。幸好該公司老本仍厚,若果找到水喉射住,仍可維持現狀,應不會像十多年前,霸菱銀行慘遭易手,但對手見到這種場面,怎會放棄收購可能,莫非管理層又向中國政府招手?


法興於06年度賺了52.2億歐元(約599億港元),可見盈利能力之高,但究竟投放在管理風險和內部監控的投資,實際又有多少呢?話雖有心犯案,管理層實難察覺得到,但買賣定必有單據和記錄,只要從盈利中撥多些少資源,加強監察交易情況,即使成本上升,起碼可以減少巨額損失,今次事件就真的是因小失大,甚至可以形容是,比個人理財態度還差。


另一邊廂,見到中信嘉華銀行找來吳杰斐(Geoffrey Walsh)做首席風險管理總監,確實見到香港的銀行,也肯正視這種並非搵錢,但不會讓公司蝕大錢的工作。他曾於GE消費金融擔任亞洲區規管事務主管,有逾30年經驗,相信可幫助監察內部運作。


回想起當年中銀一連串金融醜聞,嚇怕投資者,後來中國銀行(3988)聘任前滙豐銀行(香港)信貸風險總監董樂明(Lonnie Dounn)擔任信貸風險總監,中銀香港(2388)亦找恒生銀行(011)前信貸主管張祐成出任該行風險總監,令人產生無限憧憬。可惜的是,次按又籠罩中國銀行,更要澄清話計入次按債券減值準備後,純利仍有增長,但恐怕不足以話大賺了,可見請一兩名猛將,亦不代表一帆風順,靠的是緊密的組織和有效的監察系統。


可知風險管理這種原始營商原則,分分鐘比賺錢更重要,因為企業管理得好,簡單而言,即使面對逆境,公司不會有過多存貨賣不掉,更可控制現金流,最低限度也能應付過來,倘若寬鬆了事,就像美國次按般隨便借錢,試問口氣再大的花旗集團,也要低頭找人入股了。這種理財態度,同樣適用於個人身上,避免過分花費(過多賣不出的存貨),控制現金流,自然可安睡到天明。


(1月25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24, 2008

0.75厘的煙花璀璨

甚麼叫做曇花一現?且看美國大減息,港股和亞洲區股市大戶立即配合,蜂擁而出買貨,齊齊推高指數,恒指不但收復前日失地,即月期指收市更要比現貨高水125點,見24,125點。再看看成交額,逾1,563億元,的確有所增加,當中藍籌股更佔845億元,即54%比重,可見大戶多落力掃貨,才可將期指推高,之前任何壞消息,竟然靠減息一招就消失無形。不過,開頭已講明是曇花一現,像煙花一樣,代表亞洲股市可以用從死亡谷底邊略為喘氣去形容,因為歐洲股市就接不到亞洲那支上升棒,跌個反轉,開市已有3%、4%的跌幅,而美股開市後仍然要跌,就知道問題有多嚴重。


美國減息,美元匯價恐怕難獲支持,代表各貨幣兌美元匯價應轉強,或許英國經濟亦差,英鎊匯價變動或不大,但歐元匯價升值,歐元區起碼無入口通脹,歐洲央行一向最關心的通脹猛獸暫且可困在籠中,亦可能會接受這個現實。至於亞洲貨幣同樣受惠,中國和日本也樂於付鈔去美國入貨,中國國投和日本瑞穗已投資美國的金融機構。


還記得禤中怡提過美元套息交易嗎?面對如斯場面,大戶真的賺到笑,一邊享受借美元,僅需支付的超低息率,一邊賺匯率差價已有不俗斬獲。


問題是,歐亞兩地貨幣轉強,意味出口勢受挫,只要看人民幣升值,內地做廠的朋友叫苦連天就知,屆時經濟會如何呢?莫非又靠金融和服務業支撐嗎?賣多幾個基金計劃就代表刺激經濟?個市究竟靠甚麼支撐呢?


當然,始終是講時機,碰上超級大跌市,由嘉誠亞洲和中銀國際做保薦人的昌盛中國(1863)選擇在截飛前的上午,決定話不再繼續招股,豈知港股卻大幅反彈,兼氣勢如虹,奈何這陣及時雨實在來得太遲,保薦人可能只有苦笑。除了香港的新股外,遠在菲律賓的宿霧航空亦決定延遲招股集資逾22億港元的上市計劃。


不過,同投資界朋友談起昌盛這次「小產」,可說是受行業問題拖累,因為內地房地產股受樓市冷卻,政府加強調控(如徵收土地閒置費)等負面因素困擾,聽聞國際配售部分接獲的「大飛」只有幾張,實在是寥寥可數,難怪要放棄上市。倘若選去年招股,時機又是否合適呢?


至於另外3隻新股則賣不同概念,聽聞都可以勉強過關,因為賣點是熱門的零售、基建和能源行業,而且茂業(848)由大行高盛做保薦人,新福港(301)有大家族支持,而陽光能源(757)今日才截止認購,時間剛剛好。當然,看孖展認購反應就知道,有些新股零售認購部分,相信難以圓滿,可能要靠國際大飛幫補,最低限度是成功上市,「骨水」最重要。


(1月24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雷霆救兵

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美國布殊總統終於要出手,在美股開市前夕,先拋個利好消息,大減0.75厘息,希望減少對自己國家股市的震盪,避免跟隨歐亞股市跌個人仰馬翻,希望能起碼幫手穩定市場悲觀情緒。


不過,人家度了一日假期,然後施施然出招,就像《雷霆救兵》般,化解負面影響,難為全球金融市場就要suffer這個大國所送來的次按信貸危機,兼經濟衰退陰影,基金經理們趕著沽貨離場(我估計昨日小股民沽貨者其實不多),擔心大市跌到無止境。但美國這個超級財技高手,卻望著遍地屍駭,成功替大戶提供低位買貨再炒過的機會,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的確有一手。


面對各地大市淪陷,持港股的散戶投資者當然要逃難,而那些持有基金的投資者,就更是如坐針氈,特別是持有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就更憂心不已,因為熱門投資熱點如印度股市再跌4.9%等,而歐洲股票基金亦遭殃。


所以,除了證券經紀忙碌到難以形容,原來賓架同樣震到不得了。聽聞有銀行昨日擔心會湧現投資者將手上基金拋售,贖回現金,竟向內部員工發出指示,不准轉換基金,甚至不准買賣,總之不只是小股民恐慌,銀行前線員工也面對訊息混亂場面。幸好,最後這個指示取消了,可能是香港的投資者無論IQ、EQ和AQ都頂呱呱,未有對基金市場構成嚴重影響。


大市能夠跌得如此深,或許減息確有療傷之效,但有多少公司因大市劇跌而令經營出現問題,就值得留意,最低限度,就是那些去年靠持有股票而帶來巨額投資收益的上市公司,能否藉此維持大額利潤,現時市盈率仍能支持未來業績嗎?至於利息減少,表面看,供樓人士的確受惠,畢竟按揭息跟隨下調,供樓支出又減,但如果真的經濟好,美國息口何必減得此倉促和尷尬呢?


同投資界朋友談起,他竟然還懂得苦中作樂,話隻中國移動(941)股價就好似搭巴士般,本來股價見113元,搭相同號碼的紅隧過海巴士,可從港島堅尼地城,前往彩虹,豈知開市後只有「111」,總站已改為坪石,怎知愈跌愈有,收市見108.9元,距離搭「106」號巴士相距不遠,但總站可能就大為縮短至黃大仙了,要去彩虹就要行路。


能夠推低中移動股價,大戶當然要出手,所以昨日有超過3,700宗大額成交,開市即見110.7元擺了24.8萬股,涉2,740萬元,1分鐘後,股價已變成在110元承了18萬股,差不多近2,000萬元,之後回升見113元,奈何上午收市前沽壓又現,多宗大手成交於股價在100元爭持不下,在短短1分鐘內,竟然有4宗大手上板,每宗均涉逾3,289萬元,即合共逾1.2億元,試問情況怎不嚴峻!


(1月23日刊於《am730》)

Tuesday, January 22, 2008

有勇要有謀

上周港股大挫,齊齊想做勇者入市(還記得勇者鬥大鱷嗎?),實行想博撈底,話滙豐控股(005)股價平,當時收市價為115元。豈知昨日大戶再出手「低價益街坊」,且看滙控股價迫近全日最低位收市,報113.6元,挫4.8元,一手400股即日就不見了1,920元,恐怕大鱷先勝一仗。更甚的是,傳統話「聖誕鐘,買滙豐」,若果大家於去年12月24日平安夜入市,當時收市價為132.6元,之後結果可想而知,股價逐步走低,一直未返家鄉,與昨日收市價計,足足蒸發了14.3%,一手股份帳面損失高達7,600元,恐怕夠錢申請新股,認購一手新福港(301)有餘。


談起新福港,本來個上市編號特別有親切感,因為該編號前身就是新世界基建的,後來變身做新世界信息科技,然後於06年2月被私有化,估不到編號凍結不足兩年,這麼短時間便重新登場,或許這個號碼另有特別意思,抑或真的不夠編號用?


該公司於上周五澄清,話自己本招股書中文版出錯,第219頁話申請每手1,000股要6,464.58元,但實際是5,050.45元。嘩!足足多了28%!簡單解釋話植字錯誤,代表你勤力,肯去刨招股書,但信錯內裡資料,又沒有看該公告的話,恐怕會多付金額。萬幸的是,並非少付金額,否則無法符合申請要求,屆時就真的很無辜了。


講起新股,現時已有4隻招股,但面對大市跌極未完,究竟有沒有新股夠勇氣,退出招股,靜待市況好轉才捲土重來呢?其實,香港公司已掛牌的,料已七七八八,現時新股主要來自內地。不過,聽聞英皇集團旗下新傳媒集團亦準備向市場集資,擴充業務,計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該公司主要持有《東方新地》、《新Monday》、《經濟一週》、《新假期》和《流行新姿》5份刊物,至於大家熟悉的《新報》,則並非屬於新傳媒集團內。由於經濟好,單是去年的股市如此壯旺,該集團旗下《經濟一週》表現已十分不俗,據聞去年更向員工分享收益,多發3個月的月薪作花紅,試問生意怎會差呢!英皇集團若果成功將新傳媒安排上市,即代表旗下有5間上市公司。


今年傳媒股應該有奧運效應,且去年市道好,客戶有多一點廣告預算,可見廣告量不會差到那裡去,所以趁生意好選擇上市亦屬合理。


此外,傳媒有機會進軍內地,且看深圳街頭那些《乜周刊》,又是娛樂新聞,質素就不敢恭維,但多少反映內地有需求,而且賣娛樂、旅遊和生活資訊有空間。早前在內地見到本《普知》雜誌賣12元人民幣,原來是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與美國讀者文摘合作出版的期刊,可見大家都要搶灘登陸這個大市場。


(1月22日刊於《am730》)

Monday, January 21, 2008

大師醒你

大家都是派錢,但際遇各有不同。美國喬治布殊總統終於大灑楊枝甘露,準備派錢,希望救市,但始終無解決核心問題,就是信貸危機。至於香港特區政府則因為庫房滿瀉,財政盈餘料見千億元,故此也要派錢,否則被人叫守財奴。


不過,港股走勢卻與美股一樣下挫,莫非今年投資環境如此惡劣?摸不通,最好找高人相助,所以禤中怡昨日走去聽由滙豐銀行和東方匯理銀行舉辦的投資講座,因為嘉賓有投資者喜愛的曾淵滄教授、東方匯理的李藹欣(Anita)和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也,有些值得與讀者分享。


曾教授用轉勢,及「先苦後甜」形容今年投資市場,更一針見血話布殊總統的退稅政策要順利通過國會一關,最快也要下半年才有望落實派錢,而國民在如斯經濟前景下,拿到錢的恐怕也不一定增加消費,反而會儲起來。另一方面,減息效果也要待6月後才浮現出來。


至於內地宏調,他認為只會愈來愈激烈,皆因北京有奧運,內地政府避免過分炒作,就要冷卻經濟,待奧運熱潮過後,若經濟真的轉弱,才放鬆控制,重新啟動增長引擎。當然,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如何揀股,曾教授的心法是:「盈利是最後支持股價的因素」,況且今年個別行業仍有好消息,當中可考慮地產股,因一手樓供應不足,以最近數據顯示,每年平均才有1.1萬伙供應,但去年一手盤就賣1.9萬伙,而且樓市周期較長,故地產股跌了的話可博反彈。至於另類可考慮的,就是不受宏調影響的基建股。


施老闆對樓市看法與曾教授相若,但表明若果在部署投資時,忽略美國轉勢,分分鐘犯錯。這位早已叫人買磚頭的投資老手更認為通脹升及息口跌外,更重要的是,金融經濟體系相當龐大,手上資金要找增值渠道,故資金流入樓市,樓價愈升,就愈多資金流入,但警告要注意投資者入市比例,兼空置情況,幸兩者仍處低水平。


至於Anita更講明今年市況反覆波動,預料反覆向上。她建議投資者要審慎揀股、更要在入市投資窩輪前,認清楚自己是想博反彈,抑或是趁低吸納,博中長線上升。短線投資的話,應選較貼價的認購窩輪,因為行使價同正股價貼近的話,窩輪價對正股敏感度會較高。


在實際操作時,她提醒投資者要嚴守止賺及止蝕,切記不要「溝貨」,並提出一些可能會忽視的地方,像某類窩輪引伸波幅約50%至60%時,倘有隻只有逾40%時,不要以為特別便宜,相反可能是發行商沒有做對沖,結果可能是發行商不開價,或將買賣差價拉闊,股友們便難即時套現獲利。各大師的建議看似簡單,但要嚴格遵守,的確相當考功力,要注意!


(1月21日刊於《am730》)

Friday, January 18, 2008

突見差不多先生

講炒股票,相信怎也不及內地政府,且看一招干預食品價格出台,又可演繹多一次政策市的威力。食品股之前話炒起,估不到政府就幫你潑冷水,股價齊挫,無份享受反彈市。面對這隻有形之手,試問作為投資者,做幾多功課也好,都不及政府的一個決定。


且看新股統一中國(220)屬該類別中最「受傷」的股份,全日就跌了12%至4.82元收市,成交股數更由過去一周逾1,000萬至2,000萬股,急增至昨日逾4,200萬股。


超大現代(682)及基金股蒙牛乳業(2319)均挫逾8%,尤以後者更有被洗倉之嫌,皆因成交股數逾4,881萬股,成交額大增至逾11億元,當中大手成交逾3,450萬股,佔總成交股數近70%之多。


除了炒錯股外,睇錯資訊同樣隨時出事。早前滙豐網站的股票資訊出錯,滙豐銀行就被傳媒大造文章,無端吃了一隻死貓,因為負責提供資訊的服務供應商,實為阿斯達克,該公司更特別刊登了一篇澄清啟事,話滙豐網站「市場資訊」的資料由其提供,有關錯誤並非源於滙豐,並已加強內容核對工作。但相對大大篇的新聞,又有多少人會望到那篇啟事呢?


其實,股票資訊多到瀉,又要搶在對手之前,難免有壓力,但禤中怡認為正確的資訊,比事後補救的為佳。看到港交所(388)的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在短短的一周內,竟然有多達8間上市公司要刊登「澄清公布」,略為看看,有些令人感到驚訝,如滙多利(607)去年12月14日委任Charles Chu做執行董事,但直至今年1月10日才公布澄清,原來他就讀的院校名稱是「Australian Col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Pty Limited」,而非之前公布的「Sydne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竟然可以差之千里!


新怡環球(1094)為本月15日的公布作澄清,話誤將李駿德列為主席,查實只是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主席實為黃錦發,死未!其他曾要刊出澄清公布的,還有天業節水(840)、嘉禹國際(1226)、正奇投資(1140)、峻凌(1997)、中大印刷(055)及五礦資源(1208)。這些有學歷不對,翻譯錯誤,日期不一樣,甚至是上載通函過程中有失誤等等,總之是「倒瀉籮蟹」。


或許會認為禤中怡吹毛求疵,小小錯誤,只要不影響股價,實屬可原諒吧,況且有幾多股民會留意呢?禤中怡記得,胡適先生於1924年所寫的文章《差不多先生》,若果香港金融業滿足於做得差不多就收貨,恐防這個所謂金融中心地位就更加岌岌可危了,誠然那些賓架、律師,甚至是公司秘書的責任確不容忽視。所謂見微知著,看到上市公司的「小」錯誤,多少可知其企業管治水平。


(1月18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勇者鬥大鱷

美國布殊總統和財政部長保爾森的魔法終失靈,樓市先倒,現在連美股也難逃厄運,究竟布殊總統是不是想像陳水扁總統般,無意讓自己的政黨贏得總統選舉?


美股急挫,亞洲股市怎會避得過這一劫,恒指昨日更像失去承托力般狂瀉,之前甚麼減息半厘旺地產股、又話企業去年業績佳,可以支持較高市盈率等利好因素,突然消失了般,只見沽貨不斷,藍籌地產股跌4%也絕不出奇。


不過,禤中怡身邊的朋友雖非超級富豪,只是尋常百姓,但個個似乎磨拳擦掌,基本的投資趨向是:現在是否屬合適時機入市?買甚麼貨最佳?現在滙豐控股(005)(昨日收市報115元)已經好「平」!


香港人確是見慣大風浪,即使是歷來第三大跌市,根本不視作一回事,也好像沒有擔心後市續向下,反而有此想法:「個市實升番嘅!」查問之下,部分之前在恒指破30,000點後已無從入市,今日累積下來,已經不見了近6,000點,可見已跌了很多,現在是入市好時機,況且四叔更曾經話過,春季前,恒指將重見30,000點,試問怎不教人振奮。


那麼錢從何來呢?禤中怡發現稅務貸款息率一浪低於一浪,借10萬元,全年利息支出才近2,600元,而且今日稅務貸款並非純粹用作交稅,銀行計算貸款時,更不會用交稅金額去計算,乃以月薪的倍數去考慮,意味可借金額更多,形成借錢容易,成本看來很低的情況,自然讓人蠢蠢欲動,更促使有人會利用這筆「稅金」入市。不過,是否已考慮清楚,錢借了,日後需按月償還,倘若投資不幸失利,能否承擔後果呢?


見到這種場面,禤中怡又擔心投資者再度依賴祖國,畢竟去年一聲「港股直通車」,港股在大奇蹟日能夠反彈逾千點的景象依然歷歷在目,而金管局任總前日又突然表達已準備好港股直通車的言論,更令人惹揣測。


經過多月時間,內地確已進行大量教育工作,像內地書店的財經書籍部門,已排行一列列長長的書陣,《港股直通車》、《如何揀港股》等財經書籍任君選擇,加上內地傳媒落力做教育,現在打開內地報章,財經版已有曾淵滄及其他財經演員的專欄,撰寫和港股相關的資訊,讓內地投資者接觸港股。而先頭部隊QDII早已登陸香港,內地投資者自然希望可以動用更多資金湧入港股,屆時美資、歐資撲水回國,港股相信也會不受影響。


最後,禤中怡又想撥冷水,無疑港股已跌了很多,如果屬長線投資者,找到優質股票為對象,小注也無妨,但也要留意市場趨勢,兼且要衡量實力,避免成為大鱷點心。


(1月17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魔鬼就在細節中

見到台灣加權指數昨日大升3.13%,其他亞洲區股市卻全線遍紅,就知道民主選舉的好處,因為如果當權者不濟,大家可以用選票將他轟下來,和平、簡單。


在港上市的台資股更成逆市奇葩,僑福企業(207)再彈近54.2%,見2.76元,但成交額只有891萬元,不能作準。至於新股統一企業中國(220)則對辦,有1.18億元成交,收市升近9%,報5.94元。富邦銀行(636)也升逾5%至6.01元的一年高位。當然,並非隻隻台資股都受惠,裕元(551)和富士康(2038)兩隻藍籌股就要回落逾1.5%和5.6%。


至於前日提到獨立非執行董事齊齊「起身」的峻凌國際(1997),股價走勢就更恐怖,周一復牌已再急挫22%至0.95元,成交股數較上周五增500多萬股至逾1,226萬股。


當晚即有網友留言,提出怎樣看峻凌前景?管理是否真的出現了很大問題?如持有該股股票,是否應該立刻止蝕離場?禤中怡知道不妙,已立刻回覆,雖然只懂拾人牙慧,但仍同網友講,大多數投資專家均建議嚴守止蝕位,而更重要的是,應專注物色具增長潛力的優質股份。


好了,該股昨日即表演狂潮,成交股數一下子大增1.9倍至3,603萬股,股價更曾跌穿0.8元,收市亦僅見0.82元,又不見了約13.7%。如果持貨者不願止蝕,真的不知怎算。若果以為股價跌得多,昨日純粹想入市搏反彈的話,結果如何,此為一例。


不過,奇怪的是,該股股價周一股價大跌22%,卻水靜鵝飛,未有任何解話,直至昨日股價再挫,成交再增,才刊登股價和成交量不尋常波動的通告,莫非跌13%較跌22%重要?不用刊登通告解釋?真的想不通,解不透。


另一個未看透的,就是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那份業績報告。表面看,無論撥備和裁員人數均比之前傳聞為少,真的不得不佩服那些金融界高人,竟然想出這種預先張揚的「最壞消息」,然後變成「好消息」。


不過,所謂魔鬼就在細節中,當中有一項Credit costs,或叫作信貸支出,增加54.1億(美元,下同)(約422億港元),而大部分更來自美國市場,包括為該國個人信貸支出便佔41億元,更壯烈的是,其中要為貸款損失儲備作33.1億元的支出,即收回機會有限,情況大為惡化。該集團解釋是無論樓按、無抵押私人貸款、信用卡和汽車貸款斷供情況都有增加,且大環境趨向轉差,樓市亦下滑等。


花旗面對如此場面,試問其他銀行股怎可不跟隨,相信齊齊盡做撇帳,實行將基數大為下調,為日後業務回升做好準備,亦好向新股東有交代。若果真的如此,當然可喜可賀,但若經濟環境確實惡化,並蔓延至消費市場,有關支出可能持續向上,故這個隱藏的炸彈要多加注意。


(1月16日刊於《am730》)

Tuesday, January 15, 2008

創投資金遊戲

港股開高,破27,100點,原來只是曇花一現,恒指在短短一小時內,從高位跳水,直插落26,600點以下,不見了500點,炒期指好倉的,恐怕要跳車逃生,或者要補倉再戰。以為上午重上近26,900點收市,總算可抖啖氣,豈知午後復市,又話美國次按危機進一步惡化,花旗集團要大撇帳,淡友趁機再推一把,以接近全日最低位26,468點收市,無仇報。


受次按危機消息影響的股份,自然首推滙豐控股(005),股價雖只跌0.2元,見123.4元收市,但其實已連跌4日,每股累積不見了4.9元,就算收埋末期息都未必夠補數。另一隻投資次按的中國銀行(3988)也不好過,累積下跌了3日,以昨日收市價3.58元計,又不見了3.76%。


由於美國的銀行陸續公布業績,在當地樓價下滑情況下,他們所持次按資產價值理應也下降了,撥備無可避免,但壞消息出完,加上有中東水喉射住,會否彈一彈,讓中東股東開心開心呢?
大孖沙就早將焦點投入內地,收人仔好過收港元,畢竟匯價有升值,兼且機會多到你任揀。新世界發展(017)旗下間新世界策略投資又出動,實行與私募基金拍檔搞投資。該公司同資金國際(Capital International),及紅杉資本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管理的兩個國際私募基金,共拿出13億元人民幣,投資一間建設地下商業城的「人和商業控股」。


該項目並非焦點,反而是新世界的拍檔紅杉資本。該公司於美國堪稱創投基金的龍頭,投資逾500間公司,最經典的就是投資雅虎、Google這些著名科網股。這類創投公司物色具增值潛力的項目,然後早早投資,並協助其壯大後上市。待這些投資項目的股價在股市反映價值後,這些創投公司就沽貨套現收割,資金用作下一輪投資。由於這類早期投資成本不會太高,回報有數倍、甚至數十倍也屬等閒,分分鐘好賺過做房地產,因為搞創投同地產發展一樣,大家都要幾年時間,收穫可能就不同了。


新世界策略投資亦開宗明義,講明物色大中華區商機,投資具增值的私人企業,然後於1至3年內安排這些企業上市。其實,國美(493)大股東黃光裕的鵬潤投資,去年已夥拍美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Cos.),籌組了一個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私募基金,專門物色內地零售行業的投資機會。


資金多,機會多,漁翁撒網式投資,一來可減風險,回報又可能好和味,再加上有創投公司幫手睇住,香港的大孖沙怎會不參與這種遊戲。聽聞李四叔家族都有個創投組合,但不知道規模有多大,日後會否預孫女一份呢?


(1月15日刊於《am730》)

Monday, January 14, 2008

誤會變災難

禤中怡曾經講過(去年3月29日),新上市公司與股民始終是「第一次」見面,管理層究竟如何獨立運作新公司,始終還需時間去驗證,更如交新朋友般,始終需時間培養「感情」。


上周就有峻凌國際(1997)表演股價連挫3日的壯觀場面,股價由1.63元跌至1.22元,足足不見了25%!較招股價1.68元亦下挫達27.38%,對上市認購便持有的股東來說,認真是災難。這間於去年7月10日才上市的台資企業,主業為提供SMT生產方案解決供應商。所謂SMT,即表面貼裝技術,英文全名為Surface Mount Technology,這種並非全新技術,簡單而言,就是將電子零件插入線路板及焊接,但今日零件細小,不能像以往用人手焊接,加上經濟效益需要,用機械設備會更快捷,但每台機器索價不菲,也算是資本密集行業。


該股像裕元(551)一樣,因母公司於台灣上市,故披露每月營業額,其實數據顯示生意不錯,07年營業額更升約57%,可見透明度夠高。有生意支持,股價暴挫的「死因」又是甚麼呢?禤中怡只知道該股於去年11月30日停牌,今年1月9日(上周三)才復牌,披露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一齊辭職,並於去年12月1日生效,而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陳隆勛亦將於1月底辭任。


看似簡單董事辭職,況且即時找到替代人選,但一口氣全部「起身」就認真少見,而他們辭職的理由是公司進行重組。原來主席伍開雲曾同陳隆勛提及,鑒於未來發展和減低營運成本,有意把中環總辦事處及主要營業地點遷至香港其他地點。此外,伍開雲認為陳隆勛適合調任集團國際銷售部門另一職位。


不過,董事會解話,話無結束香港辦事處計劃或意向,而上市後亦未開董事會討論結束香港辦事處,而主席亦無要求陳隆勛辭任,且在董事會會議紀錄中,無議決過重組集團的建議。董事會更認為這批獨立非執行董事辭任,是由於一連串誤解及誤會,導致他們誤以為有意結束香港辦事處所致!那麼股價暴挫又是誰需要負責呢?


事件可見,這間上市公司董事會之間的溝通質素有多好,而搬香港總辦事處這些事情,兩個高層又可以先溝通,令人對企業管治再歎息一次。更難明的是,既然董事會認為是誤解兼誤會,為甚麼那些獨立非執行董事仍然要一齊辭職呢?要注意的是,他們均非小輩,像59歲的魏啟林博士現任東森電視事業董事長,更曾任台灣的行政院秘書長。至於馬嘉應博士擔任數家公司獨立董事,94年還做過世界銀行國家經濟部顧問,而梁興國在銀行及企業融資擁有逾14年經驗,這些背景絕對是重量級,沒有理由會如此意氣用事吧!


(1月14日刊於《am730》)

Friday, January 11, 2008

翻叮紅色電訊股

中央一出手禁止指定行業加價,股市立即屍橫遍野,大家爭先恐後沽貨,中國石化(386)大挫6.4%、中國石油(857)股價單日不見了近2%,而電力股也不好過,華能國電(902)下跌4.89%,大唐發電(991)亦瀉4%。


資金忙於換馬,走入未受政府干預的行業股份,像國航(753)彈升3%外,內地房地產股亦成資金避難所,且看富力地產(2777)見27.3元收市,一日漲4.4%,中國海外(688)及碧桂園(2007)各有3.5%及2.8%的升幅,世茂房地產(813)也不失禮,曾破20元關口,收18.74元,增1.4%。最厲害的,非中資電訊股莫屬,皆因內地又傳重組,今次的版本是,高層人士排位又執過外,截至06年底有1,820萬名固網客的鐵通將併入中國移動(941),聯通(762)與網通(906)合併,更言之鑿鑿地話,相當高層次的會議已通過方案。然後又話聯通將CDMA業務併入中國電信(728),變成3間大電訊商,各有固網資產外,兼且人人有流動通訊牌照,皆大歡喜,即使發出3G通訊牌照,也成為輕鬆任務,不用爭得頭崩額裂。有傳聞就有得炒,大家亦樂於參與一份,首先是中國聯通,單是內地A股(A股公司主要持有本港上市的聯通股權)股價就在尾市抽上12.89元人民幣的歷史新高,最終收報12.83元人民幣,漲幅為7.1%。


香港上市的聯通股價於下午3時已見17.9元,升1.84元,但始終無法見18元,直至尾市半小時,突有50萬股以18.02元掃入,涉約900萬元,更推上18.3元高位,可惜獲利沽盤推低,故尾市有投資者在17.5元買800多萬元貨,鎖定收市在17.52元,升7.22%,成為最佳藍籌股,距離收市高位18.8元又近一步。傳聞與聯通合併的另一隻藍籌網通,其股價亦升3.3%至25.05元收市,迫近高位25.95元。


要數鑊氣重的,必是中國電信(728),其主席王曉初向受分析員愛戴,自然多捧場客,單是大手成交已近1,600宗,特別是臨收市7分鐘,已有兩宗交投,各按6.99元,同樣大手吸納480萬股,金額就超過3,300萬元,令股價重見7元,成交額達47.74億元,只比成交額最多的中國石化略低而已。未知會否挑戰7.22元新高呢?


北京奧運迫近,3G發牌遲遲未定,難免讓有心人趁勢炒作個別行業時,再揀中資電訊股埋手。之前已有國務院話原則通過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實施方案,令電訊 及相關股份備受追捧,要官方事後解話與3G發牌無關。


其實,網通和中國電信已頻頻公布固網客戶流失,藉利用這個負面消息,向信息產業部施壓,希望盡快發出流動通訊牌照,以免業務惡化。兩間公司同時又控制資本支出,保留實力應付未來發展,確有一定憧憬,但小心大戶拋出市場趨飽和、投資回本難計等,掉頭造淡。


(1月11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中美齊玩政策市

政策市又出動,今次主角是中美兩國,皆因齊齊要出手救自己的國民。


先講祖國,溫家寶總理愛民心切,實行不准成品油、天然氣、電力價格調高,而供氣、供水、供暖、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公用事業價格,甚至連學校的學費、住宿費收費標準都不得提高,並要保持醫療服務價格穩定,可見通脹猛於虎。


驟眼看,以為回復當年的共產主義,即一切都是在計劃經濟的控制範圍內,但今天內地經濟體系不可同日而語,加上在北京所制定的政策,單單要在南方地區能夠完全執行,恐怕已是天方夜譚,況且市場機制已成形,意味政府推出行政手段去壓抑物價的手法,若要收到一定效果,就要動用很大力度,空喊幾句訓令,收效成疑。


不過,石油股、燃氣股、電力股被政府一喝,恐怕股價今日難免受影響。中國燃氣(384)和港華燃氣(1083)昨日已逆市跌1.5%和0.7%,試問其他相關股份怎不遭殃。


政府的另一隻手又伸出,如中國人民銀行率先開工,要求對內地中西部地區和糧食及農產品主要產區,增加再貸款額度達100億元人民幣,集中將資金投放春耕生產資金不足地區,又讓農村信用社執行相對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更可提前支取特種存款,增加資金來源,實行提高食品生產,但實際效果要顯現,也要等禾熟收割方可知吧!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人民銀行話要銀行幫助奶牛養殖戶和奶產品加工企業解決融資困難,並追溯至06年發生還債困難的養殖戶,逾期貸款可延期,最好更免收罰息。至於有規模的企業申請信貸時,就要加快審批速度。蒙牛乳業(2319)若果要借錢,會否更方便呢?而養殖戶能生存,蒙牛可供收購原奶的渠道也增加,無論採購策略或進一步擴產也可加強彈性,惟該股昨日收市反跌近3%至28.15元。


那邊廂就更恐怖,《華爾街日報》話美國布殊總統準備帶一籃子刺激經濟方案做救市禮物,包括可能向每人退稅500美元(約3,900港元),希望刺激消費;同時又想給予企業在設備投資方面享有更多稅務寬減。這種開倉派米的做法或許可收一時之效,但核心問題如次按資產質素惡化、信貸信心減弱等始終未解決,更甚的是,打仗已消耗一大筆,還想再打腫面孔充闊佬,無論總統候選人怎喊改變,到時只得一個空庫房,莫非總統是魔術師?


其實,受美國經濟放緩影響,市場已憂慮企業在資訊科技的投資將減少,當中著名科技公司思科(Cisco)CEO錢伯斯上月已話來自美國銀行和汽車公司的訂單已大幅减少。科技諮詢顧問公司IDC更料今年全球高科技投資增長速度放慢,由07年的7%下滑到5.5%至6%。見到勢色不對,企業CEO還會貪稅務寬減這些小便宜嗎?


(1月1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唐司長真勤力

禤中怡昨日往廣州走了一趟,認真頻撲,但相對經常往來的香港人來說,已屬幸運,更發現特區政府官員落力工作的場面,算是少少額外收穫。


話說回程揀搭廣九直通車(聽聞廣深珠高速公路經常出現擠塞,分分鐘車程時間加1倍也屬等閒),突然在候車室見到「有隊兵」經過,當然並非士兵,因為發現當中有熟口熟面的馬局長及一眾西裝套裝的同行者,可見他們也懂得這種便捷的交通方法。


一群人走入貴賓候車室後,禤中怡自顧自看《廣州日報》,望望未夠鐘上車之際,竟見到另一位相當面善的特區政府高官,原來是政務司長唐英年也。只見唐司長慢慢踱步,走入一間免稅品店,隨後有一名掛著名牌的人士立即跟上,齊齊望零食等,環繞一圈,卻在一角停下良久,最終空手而回。禤中怡覺得有趣,走去看看,不期然笑出來,皆因令唐司長駐足觀看的,正是他最喜愛的紅酒,一支支放在已上鎖的酒櫃內,價錢由數千至逾萬元人民幣都有,大部分貼上「拉菲」,英文簡稱就是LAFITE,正式名稱實為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難怪會吸引他的目光注意。


政府官員能夠利用這段短短的時間,視察周邊環境如物價情況等,或許只屬表面觀察,但能夠有份好奇心,多了解實際情況,日後對制定政策確有幫助,比坐在豪華候車室等上車還佳。


禤中怡其實也抽空在廣州天河區附近的住宅區逛逛,了解零售市道,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就是以前話香港銀行分行多過米舖,原來內地發達城市的情況比香港更甚,粗略估計逛了約20分鐘,單是中國農業銀行的分行已有3間,中國建設銀行(939)分行有兩間,還有招商銀行(3968)、中國銀行(3988)和工商銀行(1398)等等也設有分行,密度之高,甚至比香港的便利店數目還多,相信只有兩個原因,就是大力設據點,先佔地利,否則就是區內居民財富不菲,絕對是目標客戶市場,足以「養得起」如此數量的銀行。


招商銀行前日指,07年度盈利將比06年度大升1.1倍,中資銀行股立刻跟進,但升得最多的卻非招行(有2.99%升幅),而是建設銀行,全日就漲3.5%,成交額更增至逾35億元。中信銀行(998)和交通銀行(3328)亦齊上揚逾1%,相信陸續有中資銀行股發出盈利預期較佳的喜訊,屆時又多一類股份開動。


其實,過去兩日港股成交額均逾1,100億元,成交增多,與之前淡靜局面開始有變,或許坐盤指揮開始歸位,故需注意交投走向。雖然指數續徘徊,轉炒個別行業股份,但小心在沉靜中有風浪湧來,現在要更多點「肉緊」。


(1月9日刊於《am730》)

Tuesday, January 08, 2008

食品股炒起

炒股唔炒市又一例證,恒指重挫後,收市減幅收窄至340點,報27,179點。之前大家憂慮美國有滯脹陰影揮之不去,擔心通脹向上,屆時要控制的話,美國減息就無望。豈知當地經濟真的如此不濟,甚至話有衰退可能,金融界紛紛在短時間內改變態度,話要大減半厘息救市,完全180度打轉,更合力推低美股,營造利淡氣氛,究竟要造到多淡才見底呢?還是嫌聯儲局那些注資「唔夠喉」,想拿多點著數?

幸好,內地政府對本地炒友認真不錯,一聲控制食品價格,像出口麵粉要徵收關稅這招也出動,讓市場確認價格向上,當然要先炒預期,一眾食品股立刻開動,齊齊逆市造好,展現新一輪升浪。

做食用油的毫子股中盛糧油(1194)表現就最凌厲,股價扯上0.355元收市,單日彈26.7%之多,但成交額僅936萬元,略嫌有點乾升味道。

至於生產玉米澱粉的中國澱粉(3838)亦成為市場寵兒,股價最高曾見3.73元,全日仍報3.52元收市,升幅近15.8%,一點也不失禮,兼且有近1億元成交額。還有一隻有雙位數字增幅的冷門食品股:金源米業(677)也,股價曾高見0.78元,收市依然企在0.73元,一日就漲12.3%,更有逾1,715萬股成交,與平日只有百多萬股比較,交投活躍得多,可謂炙手可熱。

既然是食品股飛升,怎少得老牌股份的份兒,像代理鮮活商品的廣南(集團)(1203)也在385萬股「追捧」下,股價衝上1.75元,增幅有9.37%。

超大現代(682)亦升9%至7.84元,股價更創52周新高。有趣的是,做建造工程及從事廢物處理的利基控股(240)早前話,自己於去年沽出部分超大股份,每股售價介乎6.56至7.58元,每股加權平均價為7.09元,即賺了約790萬元,現時還持有逾201.7萬股。不過,利基的管理層相信估不到超大股價續彈升,恐怕少賺了一大筆,既然如此,禤中怡勸他們,何不專注本業,好好利用股東的資金去發展業務更好啦!

原材料漲價,做豬肉、豬肉腸等下游產品的雨潤食品(1068)股價不升反跌,全日挫5%至12.44元,莫非豬肉供應增加,產品價格難抽高,所以股價無得升?

禤中怡上周曾往深圳走一趟,雖然無時間逛街市,但走入家樂福和沃爾瑪這類大型超市看看,也感覺到食品價格著實對當地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構成影響,無論食油和其他副食品也非便宜。幸好禤中怡去永和飲杯豆漿,仍是4元人民幣,可以慢慢想想,面對通脹這頭猛獸,下一步受惠的股份誰屬。

(1月8日刊於《am730》)

Monday, January 07, 2008

兩航大戰鬧劇

「兩航大戰」這場鬧劇快有結果,因為東方航空(670)明日舉行股東特別大會,投票是否批准發新股,引入新加坡航空(新航)和淡馬錫成為新股東,每股作價3.8元,而東航母公司亦認購新股,整項交易總值113.4億元。

中國國航集團(即國航(753)母公司)旗下中航有限,卻密密收集東航H股,變成持有12.07%H股股權,然後近期頻頻出口術,媒體亦樂於在新年伊始這個淡靜時間,齊齊參與這場大戰,甚至出現報道話東航和國航最終母公司,即國資委出面調停的傳聞,為交易添上大量不明朗因素。

中航有限更在東航股東特別大會舉行前夕,突然提出,將會建議每股不低於5元作價,出價比對手更豪爽,希望東航大小股東否決舊方案,然後取代新航和淡馬錫的戰略夥伴地位,認購原來配售予新航和淡馬錫的新股。

那麼,既然讓東航股東有更好的要約(offer),為甚麼是一場鬧劇呢?首先,中航有限手執顯著股權,內地《財經》雜誌更話中航有限已拉攏幾個機構投資者站在他的那一邊,相信要推翻新航入股議案難度不大,何不先否決議案,然後再提新方案呢?

此外,東航與新航商討多時才有這個方案,國航為何遲遲不出價,要待至股東大會舉行前才殺出程咬金般,更在投票前兩日才肯出價,以求「搶親」,奈何東航股東根本難以在短時間內作出取捨。

從股東立場看,無疑是價高者得,禤中怡亦覺得無可厚非,況且是正常商業行為,故中航有限倒不如爽快地提出具體建議,同時將兩份方案擺在東航股東面前考慮更佳。其實,作為一個理性的股東,不應單從金額去衡量,因為只要錢多,就可解決的就不是問題,還要看看新投資者對東航的貢獻,包括改善營運效益、提升品牌價值及未來發展優勢等,才是長遠持續經營之道。

其實,從基本因素來看,東航自己又的確唔爭氣,經營表現飄忽,03、05和06年度均錄得虧損,即使有盈利,像05年的邊際利潤亦不過是1.5%!試問怎不要找人泵水兼改善業務,否則市場進一步開放,只會變成國家的包袱而已。禤中怡曾經乘搭聯合航空回港,只見機上大部分均是內地同胞,好奇下問問一名「空中少爺」,佢話如果有得揀,內地同胞喜歡老外品牌,不會揀東航,尤其是飛美國線。從簡單幾句,可見東航經營捱打情況。

從這宗鬧劇可見,國資委好像袖手旁觀,若果今次同行收購真的成功,難保日後中國電信(728)母公司出錢收購聯通(762),從而進軍流動通訊市場,中國移動(941)母公司也可以買網通(906),讓國企用國家的資源去爭奪另一家國企,大戶見到這種場面,怎不開心等割禾呢?

(1月7日刊於《am730》)

Friday, January 04, 2008

黎智英再披甲

傳媒大戰準備爆發?禤中怡見壹傳媒(282)出現高層變動,創辦人黎智英突然話自己做集團行政總裁,代表他「正式」重掌行政管理大權。為甚麼用「正式」?皆因他早已參與公司事務兼開編採會議,點止做主席咁簡單!黎智英今次披甲再戰沙場,只是名正言順地走上台前,相信會掀起新一波衝擊。


該集團旗下部分刊物已加價,相信可提升收益,但另一條戰線更值得注意,就是之前提及的網上業務,搞到儼如小型電視台般,似乎要再向多媒體挑戰,因為今次與以往科網泡沫潮不同,有寬頻做支援,可以進軍影像市場。


其實,網上開戰絕不為奇,因為要增加收入來源,甚至可加強幫襯買報紙的讀者的忠誠度,減低免費報紙的衝擊。近期《信報》的網站籌備多時,似漸有眉目,包括從其他財經網站挖角,財經資訊設備快到位,開檔指日可待,至於經濟日報(423)有經濟通外,正積極籌備新財經網站,加入財經資訊戰場,但與經濟通如何分野就待考證。


談回黎智英的新職位。近年金融界在公司企業管治方面,大力鼓吹主席和行政總裁分家,各自掌管不同職能,但今次卻倒轉過來,由黎智英一人分飾兩角,那麼基金大戶見到這種場面,又會如何去理解呢?不過,見到老闆御駕親征,壹傳媒股價昨日率先逆市造好,微升1%至2.8元,成交額也有4,264萬元,多少算是頭威頭勢。


另外,翻查資料,原來的行政總裁丁家裕也算是老臣子,於97年已加盟《蘋果日報》,直至03年10月更晉身為整個集團的營運總裁,絕對是升職。由於公司不斷膨脹,他於去年1月15日更調升為集團的CEO,即行政總裁也。


由此可見,丁家裕擔綱的職位一年還未坐暖就調回做營運總裁,真的不明所以。話雖公司人才濟濟,不能以一人之表現去論成敗,但若以股價看,出任行政總裁時,股價為2.84元,而周三公布人事調任時,股價則收報2.77元,即累積跌幅2.46%,可見股價表現差於大市。另一傳媒股明報企業(685)股價於同期則升8%,但需注意的是,該股近期有收購動作。總括而言,兩間公司股價表現落後大市。


從營運表現來看,丁家裕執掌期間,控制成本增長兼提升營業額,集團中期多賺36.6%,總算有好開始,但為甚麼要退一級呢?有趣的是,該股於14日開股東會表決向3名高層授予購股權,包括丁家裕可以每股2.12元認購149萬股壹傳媒股份,但今日職位已變,購股權需否調整?


題外話,金魚缸又見人事調動,之前在敦沛證券做董事的Patrick(潘鐵珊),原來已返新工,地點由灣仔改往中環,出任大福證券零售及公司服務董事,銜頭可見,工作擔子加重了,或許要為未來小孩子準備更多奶粉錢吧!


(1月4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03, 2008

奧運短跑起步

基金經理未歸位開戰,港股轉炒個別股份,像奧運概念股成為焦點,北京北辰(588)逆市大升12%至5.37元;北京首都機場(694)收市漲6仙,收報13.3元;北京發展(154)也微增0.2%,甚至連北京時裝(761)也上揚高達11.1%至1.7元收市,差點公司名逢有個「北」字都可逆市向上,為甚麼是差點呢?因為主要業務在內地首都的北京控股(392)卻回落2%至36.3元。


有趣的是,北京時裝其實從事皮革等業務,主要是出口往香港和歐洲等地,也算奧運概念?抑或張冠李戴?


內地股市同樣精彩,奧運股、北京相關股份更成為主要漲停板的股份,港人較熟悉的,包括燕京啤酒和食北京填鴨的全聚德等,相信接近奧運前,大家都會跟勢炒作。


運輸股亦繼續發功,中國交通建設(1800)一日又彈6.3%至21.75元,更曾高見22元,距離歷史高位25.4元不遠,兼且有逾千宗大手成交配合,單是尾市1分鐘內就有約50單大手買賣,好像在21.65元掃逾1,700萬元貨,然後再用近1,200萬元,在21.7元買入53.8萬股,高位收市自然無問題,難怪成交額超過34億元,捧場客甚多。


當然,同類的新股中國中鐵(390)亦幫上不少忙,高見11.42元後,仍創收市新高,報11.3元,上升5.2%,成交額亦接近20億元,兩隻股份可謂淡市奇葩。


可惜,恒指儘管有地產股支撐,港鐵(066)更升7%,首破30元關口,收報30.8元,漲7.3%,還有新鴻基地產(016)、新世界發展(017)和太古A(019)齊逆市向上,但始終要在08年首個交易日跌252點至27,560點收市,繼續尋底。


禤中怡見到大行對今年多抱樂觀態度,預料恒指見35,000點,甚至歷史性破40,000點的亦大有人在,絕對是一片歡欣氣氛。當然,預測總含不明朗元素,只是大行的預測比散戶的「估計」有多些根據吧!


回望06年底、07年初,當時滙豐預料恒指見21,500點,港股評級更由「增持」下調至「中性」;大摩估計恒指於07年底見18,100點,而中銀和標普當時也料見22,800點。以上這些觀點,與07年底最終表現來看,真的是有一段距離。或許禤中怡也幫一幫忙,因為有意料不到的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港股直通車等等利好因素帶動,便可以輕鬆為那個數字上的差距,解釋得一清二楚。


好了,今日人人如此看好,你又估恒指升近20%,佢又認為可以漲多一半,那麼現時恒指所處這個水平,理應屬超級低位,不大手掃貨,還待何時?令人費解的是,買盤卻未見十分強勁,大藍籌的股價更在跌,究竟大行是否要講一講,期間是否先經過大調整洗禮呢?究竟美國次按危機是否煙消雲散?


(1月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02, 2008

揸死等死

人人有預測,禤中怡就不便亂講,當然不明朗因素如次按危機、地緣政治風波等大家都知,但如聯儲局前主席格老所講,最驚的是未知的不明朗因素,所以時刻要有危機感,望遠一點,才可避開衝擊。


雖然局部地區的戰事和政治動盪,對商品價格構成影響,但全球大致和平,息口非高,通脹未有嚴重惡化,而大家努力工作,累積財富情況未變,資金續找出路,像南韓股票基金市場規模於07年已大增1.47倍至1,226億美元(約9,562億港元),可見大家仍樂於投資。


這種趨勢套用在整個亞洲區來看,相信短期不會改變,區內投資者繼續受惠經濟向好,即使一般散戶,起碼有份工,甚至可揀份前途更好的投効,可見投入股市債市和樓市的資金,只會有增無減(薪酬有調高,投資金額又是否要相應提升一點呢?)最重要的是,大家只要肯儲蓄,肯投資,資金市左右大局,繼續為市場提供動力,讓基金經理有更多彈藥買貨,或者有更大壓力去物色投資機會。


當然,投資也要講分析,並非藥石亂投。禤中怡早前講完「聞風喪膽」,話有上市公司不斷集資抽水,有網友在我的博客內道出辛酸史,話自己幾年前持有威利控股(273)前身的股份以萬股計,豈知股份合併後,現只餘不足100股,沽貨也不能收回投資成本,已在自己的帳面上撇帳。


禤中怡在新年伊始,大家興奮慶祝之際,又要潑冷水。投資當然有可能出錯,最重要是盡快撤退,但見到網友持貨多年仍不捨不棄,或許仍有一絲希望,可惜泥沼愈踩愈深,最終沒頂,的確是慘痛,但絕對是值得反思的好教訓。


這名網友更批評證監會為何不採取措施,保障投資者利益。網友更建議公司若在一段時間持續虧損,更應終止有關公司的上市地位。對於網友批評監管機構的問題,大家早已看得一清二楚,究竟監管者又是否看得見呢?


另一方面,曾聽過這種意見,話買入一些業務陷低潮,或需重組的股票,只要翻身,股價就大升,可以博一博。簡單的例子莫過於電訊盈科(008)這隻藍籌股。電盈當年因合併關係,令財務狀況由坐擁百億元現金,變成負債急增,需設法減債,如出售資產,甚至集資頻仍。


電盈股價持續走低,大家卻視為股價已屆谷底,有機會反彈之兆。見到這個例子,禤中怡想問大家,有否分析清楚公司的實際狀況,甚至是市場環境呢?為甚麼電盈股價會如此低殘,甚至表現差於大市?


禤中怡認為與其等股價反彈,倒不如去發掘好股,投資於業務增長中的公司,若果年年有實質盈利表現,行業仍有前景,即使股價貴了一點,損失機會相對較低,加上管理層定必有一定遠景,怎樣也不用擔心變廢紙吧!


(1月2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