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張曉卿主宰天下

《明報》的大股東張曉卿突然宣布,香港掛牌的香港明報企業(685)會收購由他自己做大股東的馬來西亞星洲媒體集團及南洋報業集團。如果收購獲通過,明報企業會在香港同馬來西亞吉隆坡同時上市。

張曉卿在南洋都算是傳媒巨無霸,馬來西亞主要中文報紙中最大的四份,包括《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同《光明日報》都是由他擁有。在印尼,他收購《印度尼西亞日報》,改名做印尼《星洲日報》,連柬埔寨都有一份柬埔寨《星洲日報》,連同《明報》在北美、歐洲等地的海外版,可能是星島集團(1105)、壹傳媒集團(282)同台灣聯合報業集團以外,最大的跨國中文印刷媒體集團,難怪明報企業股價昨日急升15%至2元收市。

由於在大馬,張曉卿在執政國陣鼎力支持下,中文媒體差不多由他「主宰天下」,其他具反對派背景的中文文字媒體只能夠在網上發展。明報企業表面看來會成為區內傳媒龍頭股。不過,亦都要睇睇張曉卿要面對的政治風險。

張曉卿收購南洋報業集團後,由於差不多壟斷區內中文報業,而華人對執政國陣成員黨馬華公會(MCA)一向「唔多順眼」,所以好多前《南洋商報》同《星洲日報》的報人,就在當地最大的網上媒體《當今大馬》等大肆批評張曉卿,上月還激到有班《星洲日報》前校園記者,成百幾人聯署一個博客,抗議張曉卿壟斷添!

馬來西亞的華人一向有錢,所以不少人都在網上中文報章,包括《獨立媒體在線》以及《當今大馬》刊登廣告,《當今大馬》甚至要付費訂閱的。

而印尼《星洲日報》前身《印度尼西亞日報》,是蘇哈圖年代的唯一官方華文報紙,在國內聲望絕對不如在香港時常以公信力作招徠的《明報》般高。另一方面,好多華人唔識中文唔在講,識印尼文或英文,都睇《羅盤報》(Kompas)或者《耶加達郵報》(The Jakarta Post)喇!

你話張曉卿是否穩坐釣魚船,還是應繼續觀望。

藍籌業績來臨
轉眼又到業績公布高峰期,為藍籌股揭序幕的是聯想(992),該集團將於明日公布第三季業績,下月7日和8日就是思捷(330)和恒隆地產(101)登場講中期業績,真正交整個年度成績表的則是東亞銀行(023),該銀行亦於8日公布。正值Yam(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話整體銀行去年盈利料增長逾10%,加上去年中港經濟好景,的確值得憧憬。該股昨收市升2.1%,報45.1元。

不過,講到氣勢,就非香港中旅(308)莫屬,皆因摩通看好該集團成內地最大旅遊服務營運商,故調高其目標價見4.6元,市場即時有反應,成交股數較周一大幅增加達16倍至1.39億股!股價亦相當突出,收市接近全日高位,報3.36元,單日彈21.7%!炒即日鮮的話,回報非常和味。

其實,臨近歲晚,禤中怡也想出外走走,但見旅行社門口人潮湧湧,心知不妙,更發覺報名情況墟冚,價格更是驚人,往內地數天也比平常高一倍。話雖農曆新年為傳統旅遊旺季,但似乎大家銀包腫脹,樂於花費,甚麼加班機也剩下不多位子,可見旅遊公司又有好環境,難怪中旅被看好,而航空股生意相信也不俗,要留意。

(1月31日刊於《am730》)

Tuesday, January 30, 2007

替創業板獻計

雖然港股交投藉多隻巨無霸的內地銀行股登陸而大幅增加,但另一邊廂的創業板似乎備受冷落,即使去年12月成交額達33.3億元,比05年同期升1.2倍,但每日成交額不過是1.76億元。最大問題是上市公司只有199間,比05年的201間還少!港交所(388)正檢討創業板,考慮制定新方案。禤中怡的中環好友話,不想安排自己間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因為嫌麻煩。按照現時規定,創業板公司需每個季度公布業績,即一年做4次損益表,但創業板公司並非隻隻如新意網(8008)般坐擁巨額現金兼有雄厚背景的母公司(新鴻基地產(016))支持,差點連上市集資所得,都要保留部分用作應付這些上市成本,還談甚麼發展大計呢?

不過,創業板的角色並非無進步空間,可吸納來自創投基金的項目去刺激交投,和提升市場注意力。美國全國創投基金組織較早前亦進行調查,發現在200個受訪參與該類項目的投資者中,57%傾向將美國公司安排在海外上市,因為《薩賓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條例嚴苛,即打窒投資銀行為客戶於美國上市意欲。最近一間美國搜尋器服務商Accoona便準備於下月安排往類似香港創業板的英國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上市,料市值達7億美元(約54.6億港元)。這間公司的主要股東是中國日報網站(Chinadaily.com),故寧可選擇英國這個政治敏感度較低的地區上市,而棄是非多多的美國市場。

此外,創投基金近年湧入內地「做世界」,散布「種子」,但面對如何「退出」(即藉安排公司上市,然後售股套現後,再另覓投資)這個問題顯得束手無策。雖然他們可考慮在內地股市上市集資,但有些創投人士更想在日本、香港和印度上市,所以港交所大員真的要趁勢搶生意,協助創投基金將項目在港上市。在競爭力方面,港交所除需考慮到股份流通和建立知名度外,也要注意內地,特別是來自上海的競爭,因為有投資銀行曾話在上海上市,分分鐘能以高達30倍,甚至40倍市盈率(PE)集資,較香港的13至15倍,或納斯達克(Nasdaq)的20倍還高,顯示他們也虎視眈眈。

港股成交縮水
港股成交額突然大為縮水,全日只有369.8億元,僅及日常約七、八成,似乎大家都有觀望氣氛,但港元匯價續弱,莫非有大戶轉移資金?或是製造偏淡,再挾淡倉?恒指全日上落波幅不過169點,顯然在期指結算前夕休戰,準備下月再搏鬥,收市微跌44點至20,236點。滙豐控股(005)和中國移動(941)帶動恒指跌81點。

中國移動面對單向收費挑戰,無疑是負面消息。儘管暫僅限於廣東省,最重要的地方是政府終首肯,不用再轉彎抹角去減價,這種趨勢無可避免會蔓延至其他省份。

單向收費的定義是接聽電話不用收費,其實這種收費制度在英國和澳洲早已存在,從負面看,營運商將少收接聽電話的費用收入,但好處是加強競爭力,進一步帶動從固網轉移至流動電話的替代效應(substitute effect)。由於內地幅員甚廣,相信這種風氣不會剎那間覆蓋全國,加上中國移動早已未雨綢繆拓展農村市場,與及來自數據服務收入上升,料影響有限。至於聯通炒作純粹受重組傳聞刺激,基本因素似乎未變。

中國人壽(2628)和中國工商銀行(1398)早已成下周五加入恒指成份股的頂頭大熱,而且前者「老頂」楊超留守大本營均屬好消息。奈何對股價依然無助,國壽仍跌0.2%至23.35元,而工行亦回落0.4%至4.57元收市。

(1月30日刊於《am730》)

Monday, January 29, 2007

周末版報紙延長壽命

雖然早已有免費報紙,禤中怡都會每天掏腰包買報紙,因為已經成為習慣。一向光顧報紙檔,有親切感之餘,同老闆可以有傾有講。昨日赫然發現報紙檔竟有《信報》和《經濟日報》售賣,莫非小超人要《信報》變招,連周日也有報紙出版搶生意?至於經濟日報(423)上市後也要與其他報紙一較高下?但細心一看,封面卻是上周五恒指收市表現,似乎有點outdated,即過時也。難得老闆娘對禤中怡的懷疑一點也不感驚奇,原來該兩份報紙真的是周六發售的,但報紙發行商卻要求她們要多擺放一天,意味周一才收回。老闆娘坦言,過期報紙誰人會買呢?但面對發行商的壓力,也只好騰出一點空間展示報紙交差,實際能否賣出也不感樂觀。

其實,每日早上大家上班前買報紙,或拿取免費報紙,希望接觸最新資訊,故報紙也有其獨特時間性,若稍遲出售,客戶或轉購其他報紙。午後報紙的剩餘價值已不多,即使減價也乏人問津,何況還要多擺一天?該兩份報紙或可效法國際級報章如《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推出周末版,在報頭刊登專為周六和周日而設,屆時報紙檔就難推辭。

面對這種場面,禤中怡突然想起麵包銷售策略。麵包商利用生產和物流技巧,將新鮮出爐的麵包,趕在超市開門前,或銷售高峰期前送達,否則客戶見貨架空空如也,或者客戶轉購其他品牌的話,銷售必大受打擊。此外,超市職員也會把將近到期的麵包放在最前面,希望先賣出這些麵包,因為過期麵包已失去商業價值。

禤中怡由此看到發行商勢力不容忽視,報紙檔也要遵從,而報紙檔的議價能力進一步削弱,或許與便利店售報紙的影響日漸浮現有關。今天往報紙檔買報紙,早已有「標價6元」,實收5元情況,那少收的一元大概又是由檔主承擔,以便與便利店長期減價競爭,但後者可藉售賣其他貨品作補貼,自然較有優勢。香港中小零售商生存空間日益萎縮,當報紙檔消失後,便利店還會減價賣報紙嗎?

美國息口的啟示
美國上周新屋銷售強勁,去年12月升4.8%,售價中位數亦較去年11月升1.3%至23.5萬美元(約183.3萬港元),而耐用品訂單於該月亦升3.1%,可見經濟放緩或已改善。

以全年計,當地新屋銷售其實較05年下跌17.3%,並且是16年以來面對最大年度跌幅,料會為美國聯邦儲備局於本周四議息時增添參考數據。初步看,減息恐怕不容易,而加息機會也相信不大,維持不變料會是最佳的決定。其實,憧憬減息是推動美股向上動力之一,但要息口真的掉頭向下談何容易,因為單是這個「憧憬」已令美元匯價轉弱,大家看兌英鎊快要見二算了。若你投資美股,所賺的回報就必須豐厚,否則兌換成英鎊的話,可能因美元匯價疲弱而得不償失,所以分散投資總有其道理。

(1月29日刊於《am730》)

Friday, January 26, 2007

史美倫的中國觀

史美倫是香港股壇的另類人物,查太多年來都是擔任著球證(股市監管機構高層)的角色,在香港這個世界矚目的黃金地,她可能不如很多二、三線上市公司主席般收入豐厚,但她的工作表現,獲得的卻是連金錢也不輕易買到的───名聲。

已卸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多時的她雖已重回香港服務,在特區政府做行政會議成員,但對內地股市有其獨特見解。禤中怡今日做文抄公,節錄她接受《南方周末》的訪問,讓大家分享。

對於內地股市上升,史美倫話指數總會有上落,別說中國內地是個新興市場,美國那麼成熟的市場,2000年時它的科技股泡沫也是很大,當時也有人出來呼籲是不是有些瘋狂啦、不理性啦。當然,也要考慮到有些投資者是無知的,入市以後可能承受不了風險,將來後果比較嚴重。

被問到她在任時很關心投資者教育,現在很多中小投資者入市,甚至傾注自己的全部(財富),她指現在很多人看到了指數不斷向上,沒想到有下跌的一天,可能他冒著的風險是他不能承擔的,賺的那幾天當然很好,但(過去)股市垮了的話,承受不了就去找政府。她認為應該讓投資者知道風險在哪裡,誰應該承擔責任,泡沫總有一天會破的,中國證監會不可能處理那麼多的,有些也不該由它承擔,這就是投資者教育。

她認為去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變化是A股加H股同時上市,很高興證監會有決心走出這一步。不過,前兩年時,內地投資者對大型企業股份很有保留,感覺會把指數壓低,當時她卻認為這類股份有好的質量,投資者的信心就會自自然然地出現,事實亦證明了她的眼光。史美倫指中國銀行(3988)發行A股時,內地認受性很強,反映好的企業大家還是有信心的。

史美倫在內地任職時,有學者形容中國股市連賭場都不如。違規罰則過輕,助長歪風。她認為和以前比,現在信心來了,整個市場的氛圍好了,做改革也容易。但不能說現在就沒有問題,誰也不敢說以後沒有醜聞發生。但她倒對違規事件不感驚訝,只是驚訝於事件的深度和廣度。她指香港也有醜聞,可是香港的地方小,只要坐在中環,所有的公司都能看得到,可是在北京,你能看到遼寧、陝西、山西和雲南的公司嗎?所以中國證監會的工作也比較複雜,要考慮的事情也比較多。她又覺得現時內地上市公司的質量問題、高管人員「圈錢」、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仍然很嚴重,但證監會現在也很重視這些問題。至於執法也很重要,因為監管的含義就是制定法律和執行法律,為市場提供比較清楚(clear)、確定(certain)的法律,不能朝令夕改。

她於04年9月13日因健康問題辭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無獨有偶,隨後兩日滬指大漲,認真諷刺,但回首過去,她認為留給證券市場的是“三公”(公開、公平、公正)。

內地股市能夠重生,禤中怡認為總有她的一份功勞。

花旗看工業股
花旗近期似乎忙於出研究報告,繼日前為保險股「把脈」,亦有探討工業股,包括將停牌待公布配股的理文造紙(2314)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22.8元,較停牌前報價19.52元高16.8%,但未知配股後股價會否受壓。至於福田(420)亦獲花旗垂青,將評級調高至「買入」及目標價2.8元,以反映其盈利復甦及全年核心盈利升27%,可惜該股未受消息刺激,重挫6.7%至2.63元。但管理層指廣東生產設施受環保問題影響,令東莞廠房減產三分一,實質總產能減九分一。不過,從此事可見內地實施環保政策對其他工業股亦可能構成影響,投資者不容忽視。

(1月26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25, 2007

中資股又湧來

市場掉頭向中資背景股份入手,除五保三行外,深圳國際(152)、亞太資源(1104)成交均逾2.5億股,股價升3.7%和23.81%,奇怪的是港交所在20大升幅股份中,仍顯示亞太資源(1104)改名前名稱,即上海商貿也,會否有投資者以為是中資股?

另外,中盛糧油(1194)突急升47%至0.42元,成交額增至5,800萬元。該股早於去年10月披露就一項交易與獨立第三者磋商,若落實的話將構成須公布交易。但足足過了3個月卻沒有任何風吹草動,而該公司昨日發出通告,卻僅確認目前並無任何有關收購或變賣的商談或協議等可能影響股價事宜,需根據《上市規則》公開。那麼那宗商討的交易是否已告吹呢?還是規模不大而無需披露?或單Deal還要談下去而無需披露?這麼多問號,究竟找誰來解答呢?這些情況,再一次令禤中怡明白到,縱然有自鳴水準達世界級的監管機構,千算萬算的上市條例,但如果上市公司本身的企業管治水平然就是如此這般的話,一切金科玉律也是枉然罷了。

內地股市亦「㷫烚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指截至1月23日,新開A股戶口達9.79萬名再創新高,在今年短短14個交易日中,新增開戶數達93.73萬名,較去年12月全月的59萬名增58%。截至23日B股新開戶數目亦達1,424名,令深滬兩地證券戶口達8,093萬名。未知是否見到內地股民瘋狂炒股,申銀萬國(218)和第一上海(227)股價分別升16%和10%至2.69元和1.05元,或許炒交投增加吧!但看看兩間公司業務,前者主要在香港從事證券買賣和於內地買賣B股,而後者更是業務多元化集團,包括在港從事證券買賣、集裝箱運輸、銷售兒童玩具等,不要以為有一個中資背景的公司名稱,就可以直接參與內地A股證券業務吧!

台灣油魚事件
和記黃埔(013)旗下香港百佳將油魚當鱈魚賣,結果有人腸胃不適「屙出油」,然後被政府篤爆,不單只要道歉兼退錢,聲譽受創。其實百佳賣油魚已久,都只收到14宗投訴。不過問題是,現時互聯網資訊發達,在其他地方用過的舊橋,隨時被人用Google一查,就「乜都現晒形」。

好像將油魚當貴價鱈魚賣這招,並非是香港百佳發明的,最先做這種買賣的是台灣人。本來寶島有人食用油魚以作減肥之用,因為油魚的油份不能夠被人體吸收,排油的生理反應令到一眾減肥人士得到精神慰藉。但去年10月被台灣媒體《東森新聞》踢爆,醫生警告話食油魚減肥傷身後,市場便堆積不少油魚。因鱈魚本身售價很貴,買的人並不是太多,魚又不能儲存太久,一旦賣不出就相當「濕滯」。因此台灣人就想到不如用樣貌十分相似、食下去質感又差不多的油魚當鱈魚賣,入貨價自然比鱈魚平,但出售價錢又同鱈魚相若,豈不是賺得更多。之後台灣各地都收到有人食鱈魚食到「屙油」的報道,所以只要往互聯網看一看,本來就有很多食完鱈魚肚屙的資料。至於自救方法就是小心選擇,因鱈魚魚鱗較細;油魚魚鱗則較粗,慢慢揀,出錯機會少之又少。

說回我們的特區,為甚麼有市民「咁醒水」向特區政府舉報,正因不少港人在互聯網如雅虎知識問查詢有關問題,然後有熱心市民將台灣的資料交予有關部門,有人更把那些油魚充鱈魚的假鱈魚交予政府化驗,當然被人揭發出來,百佳卻側側膊賣油魚又不講清楚。好彩這裡是香港,否則在美國實有律師自告奮勇搞集體訴訟,股價不跌才怪。在互聯網年代,「橋係好怕舊」,因條橋一舊就實會在Google出現,不被人篤爆都幾難。

(1月25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GAP危機未除

企業面對危機時,必須找出補救方法,否則腐蝕太久,恐難扭轉乾坤。GAP Inc. 昨日就作出重大決定,就是炒掉CEO(總裁)Paul S.Pressler(圖)!

美國GAP這個品牌,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只要看看美國人身穿一件胸口印著大大英文字母「GAP」的衛衣,和T恤就最家傳戶曉,就像穿了一件「佐丹奴」般。

不過,這間踏入第38個年頭,於全球擁有3,154間門市的零售業巨人光芒漸失,近日更成為英美報章談論的話題,皆因該集團去年12月銷售表現持續不振,同店或已開設最少一年的門市銷售下跌8%,較分析員預測的倒退5%為高之外,原來在過去31個月間,有28個月竟錄得倒退!

面對如此嚴峻場面,Paul S.Pressler這位前迪士尼董事只好拿著1,450萬美元(約1.1億港元)的「分手費」離開這間公司。

這位曾負責迪士尼主題樂園的管理人於02年空降零售業後,採取削減成本,重整網絡策略,似乎略為收效,可惜崇尚客戶意見小組(focus groups)和電腦模擬測試產品反應的Pressler,很快與集團設計師,並對時裝擁有敏銳觸覺而被稱為「Merchant Prince」的Mr. Drexler意見相左,而Pressler的管理方法,亦可從業績倒退中見成敗。

GAP創辦人的兒子兼集團主席Robert J. Fisher與董事能夠忍受長達4年時間方換舵手,認真有耐性,但今日淪落至聘用高盛(Goldman Sachs)找買家接手,對投資界來說,絕對是一個極佳反面教材,在處理危機時,應變能力不能太慢,營商時亦不能與市場「拗頸」,否則像投資界打趣說,這間公司同市場真的有「GAP」,即脫節也。

細價股交投強勁
大市高位膠著,細價股照樣繼續熱鬧,部分成交更大幅增加,反映戰線歷經國企、藍籌後,蔓延至二三線股已獲確認,但留意公司趁勢抽水。

中國七星購物(245)成交凌厲,前身為製造和分銷保健和化妝品的藍頓,估不到轉型做內地電視購物業務後,竟然大受歡迎,成交股數暴增,昨日便有逾2.3億股轉手,較本月5日才800多萬股大幅增加27.7倍!股價由去年底0.15元起步,配合交投量而衝上0.55元,單日急升12%。需注意該股發行股數達50億股,而且去年12月股東批准董事可發行新股,小心有後著。

至於業務變身又變身的益安國際(082)又玩插水,股價急挫11%至2.36元,成交金額逾1.15億元。該股去年底已「開車」,一口氣由0.7元炒上超過2.4元回落,但今年起步至今又見鑊氣,股價已累升近1元!該股以往生產電子產品,之後轉型做中藥,並想收購鋼鐵項目,但最終告吹後,又轉向內地電訊媒體行業發展,更將改名第一視頻。

做內地汽車維修設備的中大國際(909)又見乾升,皆因成交金額僅146.8萬元,難得股價被挾高31%,由0.38元抽上5粒神,升勢之急勁,實非一般投資者能從基礎分析中找到答案的,而股份成交只有約319萬股。該股曾於06年5月起停牌足足3個月,只待公布05年度業績,之後交投疏落,但近日交投漸增,似再起步。

浩倫農科(1073)成交亦驟增至2,178萬股,較前日的500萬股多3倍,並帶動該股逆市見1.16元高收,增幅達12%。

(1月24日刊於《am730》)

Monday, January 22, 2007

下一隻紅底股誰屬

國企股需喘喘氣,藍籌股則發威。繼長江實業(001)及新鴻基地產(016)晉身「紅底股」,即股價超過100元後,下一個最有機會加入「紅底股」的股份,相信非港交所(388)和太古A(019)莫屬,皆因兩股收市價已見92.1元和94.75元,而且愈升愈有,昨日各自升逾3%,若每日升多兩三元,相信很快超越100元大關。至於和記黃埔(013)股價亦已見81.25元,但面對市場對3G業務抱懷疑態度,股價欲進一步向上,料有龐大阻力。另一隻黑馬就是思捷環球(330),該股股價自今年初從高位89.5元滑落後,曾一度跌破80元,但歐元匯價續強,股價不難再受追捧,且看喜歡養馬的邢李(火原)能否再一次「拉頭馬」,拉這隻思捷破百元大關。

另外,大市壯旺,二三線股亦趁勢搶錢,股價波動加劇。中華藥業(8120)配股後,股價復牌即大升2倍至0.48元,收市略收窄至升1.59倍,報0.405元,仍屬升幅之冠,成交量亦大增至2.7億股。該公司以先舊後新配售2.6億股,每股0.148元,大股東汪世忠連同新股東JBC Bio Tech,和接了那批舊股的基金,合共持逾70%股權,難怪貨源歸邊即炒上。接貨的基金一日帳面便賺逾6,682萬元,認真和味!汪世忠在股民心目中應不陌生,他曾持有兩間上市公司太平協和及協和建設,發展房地產和石油分銷業務,著名項目非與長實(001)合作的馬鞍山聽濤雅苑莫屬。他及後將兩間公司逐步私有化,淡出股壇,當年太平協和上市編號(438)已歸彩虹電子使用。

星洲鬥香港未停
禤中怡昨日話新加坡開賭搶賭場生意,那邊廂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又發揮強人本色,雖然政府尚未公布細節,但這位退休亞洲政要話新加坡要調低公司利得稅,至少要降低1%,否則將輸給香港。不得了!新加坡真的衝著香港而來,勢要增強自身競爭力去搶生意,因為該國目前向企業徵收的公司利得稅為20%,香港的稅率則只為17.5%,兩者相差2.5個百分點,若果他「開口中」(按:雖然他已退下來,但影響力是否減退,大家心裡有數!其實新加坡政府於下月15日提出下一個財政年度總預算時,才會宣布降低公司利得稅細節。),將公司利得稅率降至19%,便可把港星兩地稅率差距收窄,顯然是一項針對性部署,只要看李光耀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指:「你們都知道,這個世界競爭非常激烈。他們是否來新加坡,不是因為他們是否喜歡新加坡,他們來了,因為回報比較好。」

全球商家均知香港以低稅率馳名,高自由度亦相當受歡迎,資金流出流入幾近無任何限制(洗黑錢除外),對比泰國、南韓等限制外資資金流向政策,自然競爭力強得多。今日新加坡作勢要搶攻,香港其實有否應變招數呢?其實部分國家公司利得稅率以05年水平計,仍較香港為高,像南韓徵收的稅率達27.5%,歐洲聯盟徵收約25%公司利得稅。香港於2000年時曾徵收的公司利得稅只為16%,港府在今日庫房收入已豬籠入水的情況下,或者還有減稅空間迎戰。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原來也計劃調高消費稅,從目前的5%調高至7%。香港只要一日不收該稅項,新加坡就必落後。從此次該國稅率調整可見,他們重商輕民,情願叫國民suffer,也要搶公司的投資。或許以為公司樂於投資,國民生計便有著落,但若外資見要徵消費稅,計一計,一加一減後,可能得不償失,因為也要在當地採購、設寫字樓等吧!所以不要單看一個稅率,否則香港索性取消公司利得稅,狂加印花稅,實行從大家在金魚缸賭多鋪中抽稅,屆時你估外國公司會否來港呢?

(1月23日刊於《am730》)

獅城邊開賭邊補漏

新加坡一聲開放賭業,形勢即時改變,因為可以進一步強化其旅遊業,更重要的是,不讓馬來西亞的賭業在東南亞區專美。但香港特區政府似乎在開設賭場這個問題上左思右想,考慮十足,果斷不足,有否考慮嘗試在馬場內開設博彩設施,如增設拉老虎機試試反應呢?

禤中怡近日與從新加坡來港旅遊的朋友談起,朋友也覺得賭業對其國家帶來顯著的變化。不過,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就不敢想像。其實,開賭確是一門令人既愛且恨的行業,因為一方面為政府提供龐大賭博收益,並可推動相關行業發展,提供就業職位,進一步疏導從生產業轉型至服務業的過剩勞動力。但市民沉迷賭博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就成為令政府頭痛的副作用。還記得特區政府為設足球博彩而推出甚麼病態賭徒中心,以釋除市民的疑慮。

言歸正傳,新加坡政府一向愛民如子,自然明白賭業產生的負面影響,所以也要想法子,不讓國民被賭所拖累,但若果像摩納哥著名的蒙地卡羅豪華賭場般,禁止國民進入賭場賭錢,又似乎有點過份,所以當地內政部制定法案時,想出建議市民進入賭場就要繳付入場費,每次收100坡元,即約500港元,或每年付2,000坡元,即約1萬港元,便可無限次進入,雖說金額講多不多,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試想每天入一次賭場,單是入場費已相當不菲。不過,新加坡朋友認為對賭徒來說,入場費或許當作賭本部分,只要有得贏,那怕多付一點?

此外,為免國民爛賭不能自控,甚至可向法庭申請禁止家屬或親人進入賭場,實行一刀切方式解決問題,但針對家人所採取的行動,會否引發家庭暴力問題或者破壞家庭關係,確有待時間驗證。此外,安排輔導受影響的家庭自然少不了,如果問題嚴重,受影響家屬也可申請人身保護令,那麼是不是斷六親呢?其實,馬來西亞著名雲頂高原距離新加坡不遠,新加坡自己開賭,當然可達致肥水不流別人田的優勢,更可吸納祖國同胞光顧,但更叫禤中怡佩服的,還是新加坡式的「家長賭業發展方略」,認真有新意。

理財教育刻不容緩
英國伯克郡一間中學開設開心班,教導同學控制情緒及處理感情關係,成功帶出新教育方法,難得該校更願意為其他學校的老師舉辦試讀班,希望擴展這種教育理念,香港的教育大臣不妨考慮,可能會減少青年輕生情況。

不過,在改善人際關係的同時,教育界其實可能也要想一想去提升學生對理財的觀念,否則分分鐘步英國後塵。據英國中央銀行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當地人負債金額正快速增加,每4分鐘就增加100萬英鎊(約1,541萬港元)!其中必然是房屋貸款佔最大負擔,估計平均每一新屋房貸金額為14.2萬英鎊(約218萬港元)。話雖香港人腰纏萬貫,父母甚至喜歡替子女支付物業首期,讓子女自行供樓,但也需為自己灌輸財概念為上。

所謂積少成多,有統計指今日英國的學生像成年人一樣面對債台高築情況,畢業就變成債仔,有些更已拖欠1.5萬英鎊(約23萬港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學生教育貸款,及信用卡貸款等。這種情況與香港的大學生也類似,因為學生貸款容易借,分分鐘先使未來錢,以為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還款,輕鬆應付,忽視未來還款需要外,日常支出會隨著工作而上升,最大問題更是儲蓄能力大大被削弱,即使有任何理想和目標,如果沒有第一桶金,又怎能實現呢?

不要看輕這些貸款,英國央行在過去半年三度調高利率,尤其是兩周前突然加息0.5厘,利率提高至5.25厘,屬五年多最高水平,意味借錢度日成本愈來愈高,利叠利就更是天文數字。理財教育慈善機構Credit Action亦計算如不包含樓按,英國每名成人負債達4,510英鎊(約6.9萬港元),包括信用卡、個人貸款及汽車貸款等支出。如包含樓按,個人負債金額增至2.71萬英鎊(約41.6萬港元),每月平均增加210英鎊(約3,236港元),當然包含有力供款人士,但年輕時若不早早妥善安排,問題只會惡化下去,最終入不敷支的結局當然只有破產一途。有破產服務公司統計去年第三季約1.2萬人破產,增加1.2倍!其中以40多歲的中年、已婚有子女男性居多。所以,香港的教育頭頭,應面對現實,除了甚麼通識外,亦應看看世界趨勢,例如從小開始灌輸正確的理財概念,如怎樣運用貸款、收入分配使用,如何使錢等,否則屆時只見滿街都是求救的訊號。若想多了解理財小知識,不妨往www.moneybasic.co.uk挑些合適的內容看看。

(1月22日刊於《am730》)

Friday, January 19, 2007

廣告人畢明入主壹傳媒

傳媒行業近期認真熱鬧,除了台前的主播如趙海珠脫離本行,轉換新環境外,最近幕後亦有大變化。近期最熱鬧的幕後變化非壹傳媒(282)莫屬。日前該集團公布原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丁家裕(Stephen Ting)已獲擢升為行政總裁。至於丁家裕原來的財務總裁一職懸空問題原來早有答案,就是由李向民出任。

另一方面,《am730》專欄《AD COLUMN》主筆畢明獲禮聘加入壹傳媒,而她的加入更由黎智英親自發memo公諸於世,可見畢明地位任重道遠,實行由廣告界跳入傳媒業,繼續賣腦,出任集團創作總監。其實這個職份及崗位過去曾由份量十足的鬼才林振強擔任,可見地位之重要性。禤中怡與畢明同為《am730》寫稿,過去亦有emaili交往,畢明更曾寄其大作《廣告死未?!》給我閱讀。今次黎智英睇中畢明,禤中怡其實不大意外,正如早前肥佬黎亦曾在家中設飯局欲禮聘前商台CEO蔡東豪一樣。

一個企業做上十個年頭,要注入新思維確不簡單,而且壹傳媒過去的作風是廣招行內的菁英群,大有盡收天下兵器的中國古代戰略思維。但礙於香港傳媒在壹傳媒(或可說是《蘋果日報》)崛起後,出現了一種內部膨漲但外圍收縮的現象,「大報更大,小報無晒」,漸漸形成單邊傾斜的市場發展趨勢。這股蘋果化現象,現下卻變成傳媒業經營困難,要培育新一代菁英更加談何容易。
一向希望搵到叻人幫手的肥佬黎,惟有再一次外求(過去有傳聞,肥佬黎曾找過當過編劇的文化人當記者),而畢明正好合其心意。

畢明在廣告界有一定知名度,而且可說是多面手,畢小姐除為《am730》及《蘋果》撰寫專欄外,亦曾經當過填詞人,樂壇天后容祖兒及鄭秀文都曾經唱過畢明的作品。另外,她對電影亦有認識,一直有擔任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專業評審。

說回畢小姐的老本行—廣告,她過去曾經幫出前一丁、維他奶、恒生銀行(011)、百佳等大品牌度橋,出位之作可說是百佳的黃老太,禤中怡發覺,至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百佳廣告Icon,仍然是這位全黃色長衫的可愛老人家罷了。

新任CEO丁家裕亦仕途順利,一向甚受黎智英器重。他於97年加入《蘋果日報》出任財務總裁後,在短短2年間,於99年便升為集團執行董事兼集團財務總裁,03年更成為營運總裁,掌管集團財務、行政、人力資源和多個後勤部門及香港印刷部。他可算是會計專才成功上位的好例子,皆因他曾任職香港及澳洲大型執業會計師行外,並曾出任多間大型企業及上市集團高級財務及管理職位,Stephen畢業於澳洲悉尼Macquarie University,持有經濟學學士學位。

今次大調動似乎屬意料之內,從該集團最近公布的財務報告已露端倪。截至06年9月底壹傳媒純利較05年同期跌29.6%至1.57億元,主要來自其本港旗艦《蘋果日報》盈利下降所致,期內該報廣告較05年同期下跌14.5%,少收達5,500萬元!至於新媒體衝擊和對手減價已令其06年上半年平均每日銷量跌破30萬份至29.7萬份。面對股價去年大部分企於4元或以上水平,奈何由去年11月底確認跌破4元起,股價跌勢加劇,昨日收市報2.66元,再逆市下挫0.7%,究竟會否有新一波人事調動尚待觀察,但肥佬黎變招,以新人事新作風出擊,對業務應有正面幫助。

Skype創辦人另起爐灶撼YouTube
互聯網電話服務公司Skype及P2P軟件Kazaa創辦人Janus Friis及Niklas Zennstrom先前以26億美元(約202億港元)天價將Skype賣給Ebay致富,估不到迅速又再投入市場作戰,實行與YouTube、Apple等對手搶佔一席位。 他們剛成立新網上影音服務公司,名稱為「joost」,未來發展寬頻電視服務,實行結合互聯網和電視服務,搶攻目前正鬧得熱烘烘的線上娛樂市場。joost總裁Fredrik de Wahl指將提供的網絡電視服務傳輸技術以Skype和Kazaa為基礎的P2P(點對點)傳輸技術為主,並免費提供予用戶,即需從廣告佣金中獲利。用戶日後就像看電視般,可自由挑選想收看的頻道和節目,還可從電腦以全熒幕享受,甚至有些是電視無法提供的服務,如可與網友討論節目內容的即時互動功能。不過,由於YouTube已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合作,APPLE旗下有受歡迎的迪士尼電影公司支撐,未來joost如何打響知名度及找尋內容亦是另一大難度。此外,joost亦正受另一點對點網絡傳輸技術公司BitTorrent的挑戰,因對手已取得多家網絡影片公司授權提供P2P影片傳輸服務。如有興趣可往www.joost.com看個究竟。

(1月19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王維基變了 城電怎麼樣

最近市場傳聞,城市電訊(1137)有意賣盤,股價急升八成,不過好快大股東兼主席王維基(Ricky)一口否認有關傳聞,講明不會賣枱。禤中怡觀察城市電訊同香港寬頻好一段時間,從技術發展層面上,以現時其網絡實力,王維基或會找策略投資者,但你話佢會賣枱似乎又過份了一點。因為管理層在投資網絡基建多年,他們的思維應該是網絡正開始進入收成期。

幾年前大家都不明白為何城電投資一大筆錢,放棄無線網絡,改用一般電腦網絡線入屋。但現時透過該網絡,基本上將各大廈的路由器(router)及對外光纖升級,就可以提供任何服務,如瘋狂到可以1,000Mbps速度入屋,你話未來十幾年怎需再投資網絡基建,換言之,他未來理應是等待收成的時候。城電以往發展的無線網絡技術都並非報廢,之前該集團用無線網絡技術入屋,有經驗有設備。如香港要Wi-Fi化,哪個如該集團般有經驗呢?如WiMax變成4G標準,該技術似Wi-Fi多過似手機,城電隨時上得馬。公司這幾年積聚的技術實力,還是一種有形與無形資產。
不過,就如近日城電大肆宣傳的bb100及bb1000,都只是一種技術,一家公司的成敗,還是關係於很多管理以至公司營運問題的。而更重要的,是公司掌舵人的思維。

禤中怡研究公司的價值與前景時,第一項需要考慮的,就是企業文化(Company culture),過去,城電的文化及業務發展成敗,九成繫於王維基與張子建這對表兄弟的手裏。而兩者的分工,過去是十分清晰,王主外而張主內。故每次發動宣傳攻勢時,都會由Green Man(王維基曾說過綠色旺他,故他愛打綠領帶)主理,而他亦成功以電訊魔童以至殺價超人這些Ad Icon搶得市場注意。 不過,人是會老的,思想也會隨著年齡而改變,而這種改變對於一些管理權極度集中的公司來說,影響會更為明顯。

過去曾經聽過王維基做presentation的Banker或者基金經理不難都會對王維基的能言善辯、思路清晰及懂得觀察聆聽者反應等等,留下深刻印象。而他極有香港醒目仔影子的沙塵笑容表情,更是禤中怡記憶猶新的。

但從近年城電業績及王維基的舉動來說,可以看出這家公司正正與掌舵人一起進入了人生新階段,由於要大肆投資,城電這兩年也沒有好日子過,2005年度的貸款利息支出為5,450萬元,而2006年則為8,670萬元,而數字佔上這一年的虧損達到94%。

而同一期間,王維基對外言論也不知不覺間變得無甚火氣似的,過去經常引至競爭對手如電盈、九倉電訊呱呱叫的情況已不復見。禤中怡曾經在專欄中,提及過城電不應只集中由王維基一個人攬上身,要搞搞管理層分工,不過,並不是叫王先生從此就變成另一個人,甚至連高調性格也一下子轉變過去。

禤中怡不是心理學家,但突然看到王維基的轉變,自然想知多一點點,以便幫助了解城電在管理上的邏輯思維變化。近日側聞王維基在HKU Space裏進修,心想一個過去滿有自信,表現好像有點「天下我有」的人,為何突然會自覺不足而求學問呢?表面上這或能反映王維基心底裏一種渴求新知識想法,但從倒向思維出發,這也是自覺困局難解,以求在生意戰場以外的地方找尋新契機的解脫。

另一方面,從商場法則而論,城電在市場上的現有位置(position in the market),要說加價,其主導能力也為一個問題,上有電盈這個行業領導者,就連九倉電訊、有線寬頻(1097)以至和記寬頻,她們的舉動及市場反應,也不是城電可以完全忽視的。要談加價,可能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條件反射而已。再者,如果行業前景及增長能力如此壯麗,那為何連李澤楷等坐擁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營運者,也曾想賣枱離場呢?

在於投資者的角度,城電是否賣枱並不重要,基金經理不是炒即日鮮的金魚缸散戶,就是升完可以再大升,這也是不會令我對該等公司重新評值的,反而公司管理層的種種蛛絲馬跡、公司發展以至行業大勢,才是一個價值投資者最關心的。

(1月18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17, 2007

銀行開P客的藝術

由於各大金融機構各有所長,收費及服務水平不同,加上要mitigate counter party risk,禤中怡絕不會局限自己去接受某銀行的一站式服務,為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故此,禤中怡在許多金融機構裏都有戶口,處理不同的投資如債券,基金,股票,外匯,ELI等。其實,互聯網的方便,戶口多不是問題,排長龍才是問題。

幸運是我一般都會選用“特別”客戶服務。 如滙豐的Premier,渣打的Priority Banking,恒生的Prestige,中銀的VIP等等。有趣的是,這些服務皆採用一個字形極之相似的藝術P字作logo好了,究竟哪一個P你會更喜歡呢? Premier(卓越) 還是Prestige(優越),Priority(優先),還是VIP(尊貴) ?

最近市場調查公司Synovate常常抽中禤中怡做銀行服務電話調查,滙豐,渣打都有。Well, 論網站設計,個人較喜歡恒生,資料如基金表現fact sheet樣樣齊,工具也比較user friendly。同樣回郵地址是GPO Box 64的滙豐(客戶資料在這兩間銀行有私隱問題嗎?),就沒甚麼深刻印象了。渣打有時也帶給我驚喜,好像最近送給客戶的mouse pad +月曆,既能善用空間更令禤中怡每天用電腦做投資工作時想起渣打。講起禮品,還記得當年去中銀開戶送的Wedgwood水杯較名貴。

也許還是以P行先,但一般要一球美金才開戶的Private Banking的Private關係更勁吧。

美國也有特許經營榜
美國人總喜歡舉辦很多排行榜,著名的當然有《財富500強》、《福布斯》的富豪榜等等,令人目不暇給。最近,《企業家》雜誌(Entrepreneur)1月號公布《特許經營500》(Franchise500),涉及門市數目多達35.8萬間,全球年銷售額達4,000億美元(約3.12萬億港元)。

排名冠軍的就由Subway這間提供潛水艇三文治的食店蟬聯,擁有超過2.6萬間特許經營店!至於在香港的門市就要跑到灣仔或者往美國銀行中心的分店去光顧,始終門市數目有限,不像美國人般方便。

另一間大家熟悉的已經是排名第四位的7-Eleven,但過去一年已急跳升5位之多。原來7仔是排名榜中最早提供特許經營模式發展策略的公司,全球已有逾2.7萬間門市,單是美國和加拿大門市每日有約600萬人次光顧,真的照顧起居飲食。

麥當勞也不甘示弱,從去年第16位彈上第9位,重新入10大。其實這間有逾2.2萬間門市的老牌食店曾有8次排名第一位呢!

賣食品可以擴大至Subway這種規模,而且增長速度尚未停止,單是直至2010年海外門市便可望達7,500間,即較現時3,767間提升近1倍!究竟怎樣讓特許經營系統運作有效呢?據Subway創辦人Fred DeLuca解釋,必須有具備企業家思想的同事,因為身處一個龐大的營運系統,需處理很多地方事務,傳統的營運理念例如有效解決問題等技巧,只不過是保持品牌歷久常新的其中一環,反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市場不斷轉變,如部分城市的社會環境變遷,新購物中心落成,新大廈建成,即帶動人流有新變化,故此需不斷偵察,去發掘這些新市場。

Subway揀選一些連對手都想像不到的地點開設門市,如便利店、醫院、學校,甚至在沃爾瑪(Wal-Mart)內,而最近於猶太社區中心內開店就成為報紙採訪的對象。這位創辦人簡單理念就是考慮到顧客的需要,並將食物帶到客戶聚集的地方。

想不想趁內地只有55間店時,投資考一考眼光呢?每間盛惠9.45萬美元(約73.7萬港元),已包括3個月營運所需,能否成功就要考自己實力了。

外滙凶險小心被挾死
今天是日本央行議息的大日子,相信很多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投資者靜靜等待,因為市場估計加息0.25厘至0.5厘,本來息率對比其他國家可謂不值一哂,但若果觸發日圓匯價轉強,如是好友的話,大家就要小心被挾死。

禤中怡有朋友曾看淡日圓,更沽空日圓,一邊賺息,一邊賺匯價下跌的利潤,以為穩坐釣魚船,但投資世界瞬息萬變,美元兌日圓匯價從120急挫至110,朋友慌忙落車,過去獲利部分亦差不多賠掉,索性金盤洗手矣。

至於今次雖屬預料之內,但這次利用利差交易的投資方式亦存風險,就是投資者利用借入日圓,然後再用作其他海外投資,主因貸款息低嘛!絕對回報便可相應提高,但匯價不會停留不動,市場正注視一旦日本落實加息,會否觸發冚倉潮,投資者屆時將速速沽售手上海外資產套現,為所借日圓平倉,避免日圓匯價回升便損手。

不要以為香港可獨善其身,皆因香港在資金流通方面,不像泰國和南韓般有諸多規條要遵守,根本沒有設下甚麼限制,外資若果要撤資,屆時股市必首當其衝,所以大家要打醒精神,看看結果如何,隨時作應變。

(1月17日刊於《am730》)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滙控聘外援公關拆局

滙豐控股(005)近期真的是負面新聞多多兼四面楚歌,確實是世紀大挑戰,故要找專才幫手。前日英國傳媒話「大笨象」要向外求救,想聘用財經公關顧問,當然是為了改善形象,話雖使多一筆,但若果協助股價脫胎換骨亦未嘗不是好事。今次獲滙控考慮選擇的財經公關公司名為Maitland和Financial Dynamics,相信對香港的讀者較陌生。

但要了解公司來頭前,或許需先分析滙控請公關的目的,顯然是想搞好其與投資者關係,以免再被指指點點。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關係這種服務的特性,若按照美國投資者關係協會(National Investor Relations Institute)的定義,就是一種集金融知識、溝通技巧、市場訊息和證券法規為一體的東西,為公司與金融界和其他各種機構提供最有效的雙向交流,從而最終為公司的證券取得公正估值。該會指成功的投資者關係會帶來很多好處,包括:1)較低的資金成本、2)股票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及;3)公司證券的「公正」估價。公司透過有效溝通可建立和累積聲譽、改變人們的看法、在同業中脫穎而出及為其股票實現公平價值。其實,改善投資者關係工作包括為投資界創造一個投資「熱點」;建立穩定和優質投資者基礎,顯示管理層持續專注業務拓展,提高股東價值、確保分析員做出客觀評論,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寵兒。

禤中怡記憶所及,Maitland的客戶基礎不俗,單是在英國FTSE100指數成份股中,便負責11間公司的公關工作,香港人較熟悉的必是著名超市Tesco plc、Unilever PLC等,而金融服務公司則以美林及其他基金公司為主,相信日後若能為滙控效勞,也不存在「照顧」兩間銀行客戶的矛盾情況,皆因若公關顧問公司同時為同一行業的另一競爭對手服務,始終有洩漏風聲的風險。

除了英國本土客,也少不免有一個國際客戶名單,當中較著名的包括德國證券交易所、日本煙草等。至於全球擁有450名專才的Financial Dynamics正「服侍」逾750名客戶,在香港也設有辦事處。並在歐美兩岸的併購交易中,扮演領導地位。最新數字中,單是去年5月一項統計顯示,Maitland Consultancy負責的上市公司客戶資本額高達2,429億英鎊(約3.65萬億港元),Financial Dynamics也有1,542億英鎊(約2.3萬億港元),分列第三、四位,且看哪間公司能為滙控展開翻身行動。

可能滙控今次真的找到了問題所在,滙控企業形象近年好像墮進谷底,禤中怡眼見滙控因節省成本而合併分行網絡,顧客在分行內大排長龍已見怪不怪,更重要的,是今時今日講求企業進入社會,參與社會生活脈搏的大趨勢之下,滙控好像頗不積極,極其量的只是記得滙控久不久會搞一些銀行大班向兒童說故事的活動,而宣傳效果可能只是為數不多的數百名未來主人翁罷了。

另一方面,滙控雖然每時每刻都有電視、報紙廣告提醒大家她的經營業務,不過廣告似硬銷服務沒甚新意,反而我只是記得那輯《工商金融廣告系列》,拍攝手法、鏡頭運用均如學生習作一般,我不是來自廣告界專業,故不想妄下判斷,但這個廣告沒有令我記起任何一個中、小企業的名字,腦海中浮現的只是……還是不提也罷!

反觀滙控在港的一大對手渣打(Standard Chartered),在企業形象上確實贏上滙豐幾條街,如將舉辦的渣打馬拉松,便好像已經成為香港人每年都會關注的盛事一樣(禤中怡公司內也有同事自動捐錢兼參加賽事),不能否認,活動所帶出的一股潮流,已經漸漸被市場接受,渣打這家老牌銀行也自自然然年輕起來。

另外,禤中怡去年底也有趁熱鬧到維園行了一行渣打書節,雖然規模不是太大,但文化味道濃厚,渣打把品牌結連上知識文化活動,予人好感是正常反應,這種soft selling,自然較為容易使知識型主導的市場接受。渣打希望透過這些活動來提高公眾形象,手法不俗。

不過,如今滙控這頭睡獅甦醒,要改其實不難,一場形象重整工程自是難免。

另外,滙控昨日一口氣請了120位IT部門員工臨年尾食肥美無情雞。銀行IT部除保留緊急救機同網絡設備的維修人員,以及少數負責高增值程式開發的高人外,其餘人等陸續被請食無情雞實屬正常。

除了HSBC,昨日中環亦有傳聞同系的恒生(011)將會展開請食肥雞餐行動。但一日未有正式公布,都只是傳聞。

禤中怡自然也不想傳聞成為事實,祝各位中環同業好運。

(1月16日刊於《am730》)

Monday, January 15, 2007

亂咁收數?重罰250萬!

台灣銀行界最近真的是多災多難,先有中華商業銀行發生擠提事件,銀行最終更要被政府接管。最近台灣聯邦銀行,則被政府罰款1,000萬新台幣,折合約250萬港元。至於這次聯邦銀行被政府施以重罰,原來同聘用外判收數公司負責向客戶追收爛帳有關。

事緣很多台灣銀行都有做汽車按揭貸款,有些債仔買了汽車後,卻不找數,問題是台灣的面積比香港大好多,銀行若要成功收回貸款,唯有聘用收數公司,協助找回那架用作抵押的汽車,同時幫手尋回債仔處理爛帳。

未知聯邦銀行是否查清楚自己聘用的追數公司,究竟有甚麼往績,那間收數公司竟然在大街大巷與債仔玩追逐戰,還要將個債仔拖出來,用棒球棍打到重傷。但所謂人算不如天算,這幕恐怖追數事件,竟在電視上播出真人片段,觀眾在熒幕看到這種激烈的場面,相信還以為是大耳窿派人來收數。

及後當地警察調查發現是收數公司的所作所為之後,那幾個「狼死」收數佬固然被人拉,而台灣金管局方面,亦都要求銀行方面解畫。豈知銀行解畫時卻話,事件只屬外判商的問題,「唔關銀行事」。

不過,台灣金管局已經對那群賓架忍耐多時,之前已經三令五申話,銀行有責任要管理好那些收數公司,當然不能讓這些收數公司「無王管」,而今次聯邦銀行偏偏不將金管局的命令放在眼內。結果台灣金管局就決定重罰聯邦銀行一千萬新台幣,更話呢間銀行完全沒有履行監管責任,還先禮而後兵,話明如果有第二間銀行還敢聘請涉案的收數公司負責收數的話,一旦再因收數而出事,金管局必會施以重罰。

禤中怡的台灣賓架朋友透露,銀行近期已因這次事件而不再搵收數公司幫手收爛帳,因為那些收數公司員工出手太狠,一旦真的再發生類似事件,銀行肯定不能推卸責任,恐怕要「上身」,隨時因小失大,所以索性按兵不動。更何況除了這次打人事件外,之前已爆出中華商業銀行執笠事件,令到公眾對銀行印象很差,賓架界內也預期日後政府對銀行業的監管只會愈來愈辣,以配合民眾的要求。

至於香港金管局對那些收數公司的管理可算是相當寬鬆,因為很多香港收數公司的做法,雖然話以香港法律尺度為標準,但禤中怡久不久也聽到很多「踩界」例子,如電話追數時語氣麻麻,上門追數時態度兇神惡煞等等,在法理上,可能他們沒有犯上甚麼彌天大罪,但若果在美歐一些先進國家使用類似手段的話,就恐怕要受牢獄之災。如果不想日後金管局經常使用巨額罰款的方式去監管這些銀行,正如禤中怡之前所講,銀行最重要的是,睇緊些有爛仔館之稱的OA部門(銀行催收帳款部門)。

交易所合併有利有弊
港交所(388)去年股價表現突出,以過去1年計已累升1.3倍,股價上周五收市82.95元,話雖每手已降至500股,但未計各項費用,都要差不多4.2萬元才能買一手,難怪散戶又話貴,但若果喜歡投資兼收股息的話,可能為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有傳媒朋友同禤中怡講,上周總裁周文耀特別安排在五星級酒店同傳媒講去年業務表現,可以概括為一句:「破紀錄!」,交投暢旺,試問怎不豬籠入水,而最重要的是,有大筆現金流入之餘,交易所的使費增長有限,皆因周總對向外併購交易所採保留態度,相信大型投資欠奉。近期全球交易所併購熱未完,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正併購泛歐交易所(Euronext)之際,又入股印度最大證券交易所:國家證券交易所(National Stock Exchange )20%股權。

面對這股洪流,周總裁卻指若果交易所併購另一交易所的目的只屬一項投資的話,情願將多出的現金結餘回饋股東更佳,意味股息金額可望再有驚喜。港交所於05年度所派末期息已升36%,06年度中期股息更升91.8%,若以去年下半年交投表現來看,末期息翻一番也不算過份。

為甚麼併購對港交所無意義?周總話國家內部交易所之間合併還可行,如澳洲股票交易所去年與悉尼期貨交易所合併就是好例子,但往海外併購的效益則抱質疑態度,因為不一定可產生協同效應,例如兩地的交易所能否改為只用一個數據中心,應付兩個交易系統,藉此節省支出呢?另一更重要的問題是,雙方能否解決文化差異問題呢?此外,每個地區的監管規則也不同,交易所合併前著實需要考慮清楚。

而且亞洲區的證券發展歷史與歐美大不同,區內交易所多已採取一條龍服務,即包含提供股票、期貨及衍生產品買賣等,相反NYSE現在才準備發展衍生產品業務,而歐洲部分地區的股市則不兼具結算服務等。

既然不會動用大筆資金作併購,會否在日常營運方面豪爽一點呢?據了解,港交所早為應付中國工商銀行(1398)的世紀上市而擴大系統,將容量增加一倍!而過去最繁忙時段就是每日早上10時開市前夕,大量買賣盤於9時30分開始排隊,等待成交,令系統需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交易,令對盤時間延至6秒,不要小看這數秒,因為香港人講速度,慢一點也不能容忍。現時買賣對盤時間已縮短至約1秒,即代表再投入大筆資本開支有限。至於人力資源方面,有港交所內部人士同禤中怡話,曾幾何時,在鄭維健主政時代,港交所用錢疏爽,今日貴為藍籌股,樣樣執到正,兼考慮成本效益,免招閒話,那麼港交所坐擁的巨額現金,若果不派給股東,豈不是等同港府有超額盈餘也不減稅?

(1月15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11, 2007

Steve Jobs不怕釘王

Apple的iPhone出世除震撼業界,令手機股的股價應聲下跌外,還引發一場官司。思科(Cisco)話蘋果侵犯旗下子公司Linksys的商標,已經打算控告蘋果。

查實一早已經知道「iPhone」這個商標是屬於思科,蘋果那群扭計大狀亦都知道思科定必會提出訴訟,但為甚麼依然如此淡定,更隆重公布用iPhone此商標呢?難道蘋果總裁Steve Jobs傻了?繼禤中怡話,Steve Jobs一點也不傻,他們此舉看來只不過是引「釘王」跟蘋果傾。

曾涉足地產的都一定曾經聽過「釘王」此名字,即是一些專門收購等待重建樓宇單位的人士或公司,然後打算趁地產商收樓時,善價而沽、以求賺取暴利者也。由於做得釘王,一般都手頭鬆動,不急於用錢,有的本錢是時間,結果好多釘王向地產商獅子開大口,差不多等同勒索。如果不是這些釘王,政府亦不會在數年前修改市區重建的法例,讓單一業主收購八成業權後,就可以向法庭申請將成幢物業的業權強制拍賣,迫釘王「交樓」。

禤中怡相信蘋果一定知道iPhone商標屬思科所有,亦有跟思科傾過,不過可能由於思科開價唔多合理,Steve Jobs無理由等思科大發慈悲放出商標才推出新產品。蘋果唯有硬出iPhone。因為若思科不在此時提出訴控,就等於默認蘋果可以用iPhone做商標,日後就更加告不得。

思科旗下的iPhone現時仍未有收益,此與Blackberry早前指控侵犯專利不同,Blackberry可以根據自己過往收入來索償,現在思科只能夠用Linksys所賺、「雞碎咁多」的產品收入來索償,你話思科一告人,照法庭的判決,還要同律師分帳,實會蝕底。結果思科亦可能被迫接受Steve Jobs提出的和解條件,蘋果到時就可以用自己的心水價來買斷iPhone商標。

所以這單官司只會令iPhone更多時間在報紙曝光,對Steve來說損失不大,而思科都只會是與蘋果拗一個較佳的和解條件。真是估不到,Steve Jobs除做iPod叻之外,連「起釘」都那麼了得,並且完全掌握如何操控這部Marketing的機器。

梁錦松投大行
前財政司長梁錦松(Antony)終於找到落腳點,重操投資銀行業務,加盟資產達700億美元(約億5,460億港元)的Blackstone Group,成為其大中華主席兼高級董事總經理,以配合於香港開設私人投資辦事處。

54歲的Antony自從於03年放下官職後,其實已重投商界懷抱,包括進入中國工商銀行(1398)、AIA的董事局,如擔任前者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熱熱身後正式上力。該投資公司早於05年於印度孟買設亞洲首個辦事處,管理私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業務,去年已於香港有衛星辦事處,負責對沖基金中的基金部門業務,今次重金禮聘Antony,必然要展開新一輪投資及擴展區內業務。主席Stephen A.Schwarzman明言準備進行收購,而中國當然是投資重鎮之一。

炒股不炒市
大市向股民派送的07年新年禮物,就是愈跌愈有,兩萬點湧入市的恐怕又要變「大閘蟹」,但所謂你有你跌,佢有佢炒,大戶實行炒股不炒市,日日尋寶,依然有斬獲。

中聯石化(346)日前以8億元收購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一塊油田經營權後,即時變身資源股,況且只拿出1億元現金,其餘「印公仔紙」等支付,每股0.24元,難怪股價昨日復牌盡顯功架,股價獲大手掃上,成交大增至1億股,全日升58.5%至0.65元,散戶跟風買已賺盡甜頭。雖然升幅計仍不及僑福(207)的5倍升幅!但看看成交只有7.6萬元,不提也罷!

至於在中港分銷半導體的科浪國際(2336)成交略多,也有約334萬元,但股價由「3粒神」(即3角也)造上4粒神,全日就升33.3%。當然,天氣凍,未知是否大褸厚衣去貨加快,一籃子零售股亦見蠢蠢欲動之勢。威高(1173)雖然全日無升跌,但成交股數卻增逾3倍至680萬股。佑威(627)以高位收市,報0.255元,有986萬股交投。慕詩(130)更彈升3%至2.12元,成交量亦增至44.8萬股。至於龍頭零售股佐丹奴(709)也見4.29元收市,升1角,有2.3%增幅。

講完炒股,講閒話。華人置業(127)近日在10元之間徘徊,昨日則跌2.1%至9.71元,對「大劉」來說濕濕碎,最近傳出他想連傳媒都想玩,是耶非耶就未知,但昨日好像邀請了一些專欄寫手用膳,相信不會談傳媒那麼簡單,當然離不開業務吧!

(1月12日刊於《am730》)

iPhone一出誰與爭鋒

傳說中的Apple iPhone終於面世,在諸多揣測後推出的Apple iPhone,令到一眾本來被周公召喚的分析員兩眼放光。

為甚麼兩眼放光,除因iPhone外形靚,兼且夠薄外,更重要的是iPhone根本就是一部迷你Mac機,在不用輕觸筆此類礙手礙腳的工具支援下,可以做得到電腦所做的工作。而看來在OS X支持下,iPhone版的MSN、稍後甚至利用iPhone來看Bloomberg都可以,你話作為分析員,怎會不對iPhone兩眼放光呢。在北美地區,包兩年合約都只係大概四千港元,正使用Windows Mobile的朋友睇完公布已經大喊被搵笨。所以遠東地區的分析員捱眼瞓都好,都想睇睇Steve Jobs的現場表演才心安。

蘋果公司股價亦在Apple iPhone推出後,即升8.5%,未有實質收益,已收帳面富貴之效,更有很多紐約交易員,一手落盤掃蘋果股票,一手想著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批准iPhone上市,即刻去掃貨。不過,手提電話龍頭大廠Nokia與Sony Ericsson亦不會即時面臨重大威脅,因為遠東市場於08年才推出iPhone,看來是因需要解決3G WCDMA技術問題有關,然而在美國市場推出後,外形「薯到爆」的手機就應該會於市場消失。不過,如果上述兩間公司闊佬懶理,不認真急謀對策的話,高檔的手機消費市場就會被蘋果佔據,而低檔市場又要同中國公司鬥平,以後發展的路途真是會很難行。至於正使用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的廠商,固然已經宣布不再玩,使用Palm OS的公司,包括Palm公司,與及香港的權智(601),看來前景亦會出現一片灰濛的景象,當iPhone價錢貼近Treo時,的確會有「用蔗渣的價錢,食到隻燒鵝」的感覺。屆時還有誰會有興趣買Palm OS的Smartphone?不過iPhone幾大威脅都好,功能多多的Blackberry估計暫時都未必會受好大打擊,因為很多商務客始終要依靠push mail搵食,大家雖然知道iPhone的好處,亦未必冒風險貿然轉電話。但Blackberry看來都要搵新技術亮點,因為當電話可以強如iPhone時,大家就會將Blackberry當作call機用,而call機的下場,大家都好清楚。

越南銀行業大有可為
雖然中資金融股近期氣焰略減,但新興市場的銀行股吸引力著實不低,連去年新興市場升幅王越南也獲資金追捧銀行股。

究竟市場有多大?且看Visa國際夥ACNielsen分別於當地河內和胡志明市訪問1,000人的結果便可略知大概。原來他們向銀行借錢比例甚低,僅佔受訪者2%,大部分寧儲起錢,或向親朋戚友借錢購買貴重物品,皆因以為向銀行借錢十分複雜,利息亦受限制,故寧願另覓方法解決財務問題。此外,有一個有趣現象,竟然有高達58%受訪者話自己根本不夠錢去銀行開設戶口,與一般發達國家的中產人士對銀行服務有一定需求不同,或許與缺乏保安心理影響所致,即可能覺得銀行不夠穩妥。

至於大家視為正常不過的自動櫃員機服務的認知度在當地亦有91%,但一談到信用卡和記帳卡,認知度即急降至20%和8%,相信亦因對銀行認識有限,連戶口都無,怎知甚麼是信用卡呢?那麼對越南人而言,甚麼是「最安全的投資」?答案很簡單:黃金和外幣也。以上可見,大家必認為市場有限,但對樂觀的投資者而言,肯定大喊發展空間龐大,市場滲透率低,增長勢必迅速。由於前途無限,多間銀行紛紛考慮增資擴股,並吸引外資吸納,但目前只有4間銀行出售股份給外資金融機構,如ACB(譯作亞洲商業銀行)股價已較面值升近16倍,是不是很吸引?

(1月11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滙控派息反惹英倫股民不滿

甚麼是一沉百踩?且看滙豐控股(005)近日股價疲弱,過去一年股價跑輸大市和同業、公司管理層的管治水平慘遭炮轟,美國業務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增長前景未有方向,更被證券界連環降低投資評級和目標股價,加上其他對手表現突出,更加突顯「大笨象」風光不再。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訪問完主席葛霖後,亦繼《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後,加入炮轟團隊。該報指英國的滙控股東好慘,皆因收取的股息大幅縮水,勢必增加該集團提高末期股息的壓力。其實滙控並非減少派息,但為甚麼亦招來不滿呢?

原來該股與其他銀行的派息政策不同,一向按美元為計算股息單位,奈何英鎊兌美元表現秀麗,而美元匯價兌全球貨幣皆相形失色,兌英鎊匯價於較去年已累跌9%,當匯價折算回英鎊後就出現問題。

若果以美元為貨幣單位,其實該股派發的06年度股息較05年上升7%,對以美元為掛鈎的港元匯價計算,香港股民收取的股息應問題不大。不過不要忽視的是,滙控約50%股份登記原來全來自英倫,實在得罪不得。

究竟影響有多大,原來根據今年1月18日派發的06年度第三期中期股息,英國股東實際可收取每股7.759便士,較去年同期的7.792便士少約0.4%,銀行亦變相少付2,800萬英鎊(約4.2億港元)予股東,認真有著數!

由於滙控估計坐擁約200億美元(約1,560億港元)資本盈餘帳,大眾英倫股民自然要向葛霖施壓,希望收多一點股息以彌補跑輸大市的損失,有分析員更預測該股於3月5日公布全年業績時,恐怕要把末期股息大幅增加11%方可。

不過,若果美元匯價日後轉強,而相對英鎊匯價轉弱,英國的小股東又會否因從美元轉換為英鎊而多收股息,繼而炮轟滙控多付股息對公司營運有影響呢?

金融風暴由信用社形成
金融風暴隨時由城市和農村合作社形成?

談起銀行執笠,除了台灣中華商業銀行執笠,令到當地經濟「一鑊泡」外,中國最近都有銀行執笠。當然執笠的銀行並非四大商業銀行那麼有實力的,而是城市信用社。上周內地傳出江西省撫州市有間城市信用社執笠,還好政府講明存戶可以在幾個月後拿回十足存款,不至於渣都無。

據禤中怡一位熟悉中國金融市場的朋友講,國務院已經在去年7月發出文件,要整頓基層信用社,因為基層信用社會提供比較高的息率,吸納農民存款,然後將存款借予一些中小型工廠,以及農民,其實經營風險頗高,加上信用社的資本額,多數得幾億至幾十億元人民幣,一個問題貸款,分分鐘連渣都無。所以整頓信用社的大方向,本來是正確的。

不過,問題是管理信用社的地方政府,欠缺如中央政府般,具備雄厚財力,可以透過開設幾間資產管理公司,將信用社的爛帳如四大國有銀行般,實行用公家錢將爛帳從信用社剝離出來,然後執靚盤數,將一堆信用社和地方銀行合併,甚至上市。你話執得一間信用社,政府就可以全數賠償,如果多發生幾宗執笠事件,地方政府能否具實力應付呢?若果力有不逮,日後找誰人埋單呢?

更嚴重的大問題是,目前究竟全國信用社將資金投放於地產項目身上,或一些存在有問題的政府發展項目呢?而在香港上市的國有銀行,又有參與貸款予信用社,如果信用社因資不抵債而執笠,豈不是另一枚計時炸彈?

除了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亦面對同樣問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唐雙寧曾指出,目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還存在很多風險隱患,主要是由於這類金融機構的管理原因,信息傳導比較緩慢,應對經驗和應變能力相對不足,部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不能適應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要求,盲目將貸款投放於主要商業銀行已逐步退出的領域和行業;少數地方政府對信貸投放的行政干預明顯增多,導致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被迫增加「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受到限制的行業信貸投放,而且在信貸結構不合理情況下,固定資產等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貸款集中風險不斷增加,票據和債券投資業務風險續提升,引致金融案件時有發生;部分地區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不斷澎脹。

千萬不要小看信用社對金融市場的威脅,因為過往台灣最有問題的金融機構,很大部分都是來自信用社。對於世界幾間大銀行都總有分行在左近,十幾年都未經歷過擠提潮的香港人,怎會想像到中國有那麼多存款放在一些「牙煙到震」的信用社。儘管人民幣不斷升值都好,對金融監管不夠健全的國家,投資時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1月10日刊於《am730》)

Tuesday, January 09, 2007

太子奶將成蒙牛第二?

香港進一步發展金融市場,中資股將扮演更吃重角色,畢竟香港具份量的大公司已掛牌多時,相反內地空間無限大,每年也跑幾隻巨無霸來港上市,還記得去年新股升幅王玖龍紙業(2689)嗎?所以禤中怡認為多點動察內地企業動向,分分鐘能在熱炒中資股中早著先機,例如中國蒙牛乳業(2319)除了股民認識外,形象亦應已深入民心,皆因該集團的奶類製品早已進入各大超市,藉此提升曝光率,而下一個要認識的就是「太子奶」。

湖南太子奶集團是內地乳酸菌奶飲料集團,資產30億元(人民幣,下同),員工逾1萬多人。從這些數字看,似乎欠缺特別,但若果了解到該集團原來已透過私人配售股份方式,獲英國英聯、摩根士丹利、高盛聯手,向太子奶集團在海外成立的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注資7,300萬美元(約5.69億港元),相信大家要多加留意,因為絕對是蒙牛商業模式的翻版新作。原來這群私人投資基金如英聯、摩根士丹利曾攜手香港鼎輝,成功推動蒙牛上市,並在短短3年內獲巨額回報。以蒙牛昨日收市20.15元,較該股04年招股價3.925元計,回報4.1倍,收穫甚豐,難怪今次食髓知味,同樣是乳業,摩根士丹利、英聯再次入股太子奶,怎能不是製造第二個蒙牛。太子奶集團目前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260多個大中城市、3000多個縣建立經銷網絡,直接參與太子奶營銷的人員達400萬人,反映該集團已建立一定規模,並非虛有其表。集團主席李途純曾說到未來10年發展構想:連續五年產銷翻一番,到09年產值達到240億元。預留一年調整期後,要在2014年集團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太子奶早已有上市打算,相信獲大賓架入股後,只要稍作整理便可上市集資配合其發展大計。高盛投資基金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向內地傳媒說過青睞太子奶,是基於中國乳業市場在不久的將來發生根本變化,普通奶消費量將呈下降趨勢,而乳酸菌奶消費量將呈直線上升趨勢,乳酸菌奶在國外乳業市場佔據很大市場佔有率,而太子奶在中國乳酸菌奶飲料市場佔72.8%。未知香港稍後會否見到太子奶產品銷售呢?

力霸破產玩殘全台灣
自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執笠事件後,香港很久沒有出現過「銀行擠提」了。台灣最近就有家族企業連環執笠事件,導致銀行擠提及被政府接管,大銀行、大企業面對成堆爛帳等手尾仍待跟進。事緣台灣力霸集團和嘉新食品化纖兩間公司突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請重整(亦即美國的破產保護令),暫時不還債。據兩間公司向台北地方法院的入稟狀,兩公司共欠債約400億新台幣(接近百億港元),難怪要申請破產。公司欠債,旗下中華商業銀行隨即「擠提」,短短幾日超過210億元新台幣(約50億港元)被客戶提走,嚴重失血下,台灣政府屬下存款保險公司即動用金融重建基金將銀行「國有化」,以保護存戶利益。但存戶利益受保障不代表無手尾,首先很多公私營銀行貸款給力霸集團,如兆豐金控旗下兆豐銀行已貸款54億新台幣給力霸,還有一些DRAM廠買力霸的債券,突然市場多了約400多億新台幣爛帳,人人有份,台灣股市未來半年表現似乎難以看好。至於力霸公子王令麟控制的東森電視台及東森房屋則未受波及,但東森與力霸之間曾有不少資產交易,究竟是否涉及資產轉移實在有待調查。看來台灣法務部查緝黑金中心將十分忙碌。雖說香港監管比台灣好,但同系公司交叉持股,友好公司之間的債務及一些表面無關係,實際上有父子關係的關連交易全部都可能是計時炸彈。看上市公司年報及公告時,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1月9日刊於《am730》)

Monday, January 08, 2007

倫敦免費報棄地鐵

禤中怡早前到倫敦公幹,霧都英倫下美景仍然如十年前一樣,巴士雖然改了新型號,但鮮紅色的Color Icon依然耀眼。在倫敦看新聞時,發現了一件在當地不大不小的新聞,卻可能影響着世界報紙傳媒的長遠發展。香港三份免費報鬥得難分難解,《都市日報》有市區地鐵地利,《頭條日報》同《am730》專門捕捉早上乘東鐵由近郊(Suburb)如沙田等中產區到核心商業區(CBD)的返工一族,其中《am730》獨家佔據馬鐵同西鐵兩處新興中產地盤。當大家都以為在鐵路系統內派發係早上免費報成功的必殺技時,禤中怡發現,這或是美麗的誤會,三份免費報也有可能打錯算盤,向鐵路系統pay cash換取派報權,在歐洲已經不合時宜(雖然我在《am730》寫專欄,但也要說出自己相信的。)

倫敦的免費報市場最近卻反其道而行,倫敦地鐵搞了18個月的下午免費晚報招標最後竟然難產,批不出合約,官方理由是入標報業集團給予的分紅條件過低,令倫敦地鐵認為無利可圖而作罷。
查實倫敦早上的倫敦地鐵報(London Metro)並非專出免費報的瑞典Metro International(MI)的產品,而是出版《每日郵報》(Daily Mail)及《旗幟晚報》(Evening Standard)的英國聯合報業集團(Associated Newspapers)在1999年為對抗MI入侵英國市場,而先下手為強與倫敦地鐵簽下10年獨家派發合約的產物。不過,當年一紙長約竟包括全日的地鐵派報權,變相不准其他免費日報晚報進駐地鐵,從而保護《旗幟晚報》的收費報市場。

報業大亨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03年便向倫敦公平交易辦公室(Office of Fair Trading)投訴倫敦地鐵報壟斷,由於這類牽涉傳媒的調查千絲萬縷,令下午免費地鐵報的招標足足搞了18個月,期間梅鐸已失去耐性,06年11月出版了主打年輕上班族的免費晚報《thelondonpaper》,聯合報業集團也不甘示弱同期出版《London Lite》抗衡,每天各派約40萬份。

一開始時,倫敦兩份免費晚報便索性以地鐵站出口派發為主,豈知養成習慣後反而不太在意地鐵站內的派發權。此亦反映當地兩大報業集團計過條數後,認為在站口以人手派發比站內放報架更具效益,亦更能接觸到免費報的目標讀者,故均不肯出高價入標,令倫敦地鐵的如意算盤打不響。兩份免費晚報竟拒絕進駐地鐵,令人重新評估地鐵站內的派報權價值,加上當地另一份以金融區為主的免費早報《City A.M.》也是以站口人手派發為主,故地鐵運輸系統派發權過去被視為有價值的觀念可能會大打折扣了。

倫敦馬莎平過香港
在倫敦朝8晚6的公務外,我還有少許時間買點地道東西,除了逛上出名的名牌Harrods Department Store百貨公司外,老牌的M&S(即馬莎百貨)也是心頭好之一(事關Harrods的名牌太貴了,我還是捨不得在英鎊高企的情況下購買這些名牌貨,相對上M&S的價錢還可以)。入到M&S,禤中怡發覺一個價格小秘密,一直以來,我也對M&S的一款甚具學院味的西裝外褸(好像叫做Travel Blazer)有一點情意結,這款深藍色配以金鈕的(過去曾經出過銀鈕)外套,款式雖然有點薯,但勝在可配上不同顏色的西褲,最啱出差時不想多帶一兩件外套的懶人如我,故已成為我公幹的一部分。

據我印象記憶,香港馬莎過去賣1,400元,近年加價至1,600元,並不便宜。(可是剛剛在無綫《財經透視》看見龐寶林說買西裝動輒過萬元,禤中怡雖然同樣人在中環,但明顯不及龐兄的豪氣)在倫敦M&S卻發現,同款外套,只賣89英鎊(即港幣1,337.9元),比較香港馬莎平一成六,又一次證明物離鄉貴的道理,禤中怡亦自自然然買下心頭好吧。

(1月8日刊於《am730》)

Friday, January 05, 2007

珠珠上位轉戰銀行界

最近,不少中環人的話題除了海底電纜受地震影響而斷纜,對外通訊大受影響之外,當然還有TVB新聞之花趙海珠的最新去向,原來她已改行,盛傳將到法國國家巴黎銀行做衍生工具Marketing的工作,正式走上投資銀行家之路。或許有些不太熟悉金融界的朋友會問,為甚麼進入金融界,不是需要考牌,或者需備CFA(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資格的嗎?

如果你想在投資銀行的盤房(Dealer room,執行買賣指令的部門)搏殺,那麼一定要考經紀牌方可,否則前途認真有限,你最多在支援部門打滾兼永遠難以升上更高職位。當然,如擁有CFA資格,必會對升職有著數,因為盤房不管做trader、dealer,或是assistant,有專業知識的資格始終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做Marketing部門就是另一回事,之前為甚麼禤中怡接到一些「無厘頭」電話後,會有點不耐煩,就是因為很多做Marketing或者叫Relation Manager的同事,並非靠專業知識入行,反而樣貌娟好卻是其中一個入行條件,但可惜專業水平尚待磨練,每每會提出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
所以在投資銀行工作,如果能夠忍受如同潛入太平洋八千尺深海般的工作壓力,以及來自老闆們永無目標的業績要求的話,其實在大行內著實有不少靚女或靚仔,工作環境不俗。在大行工作,可以同趙海珠一樣靚女做同事的機會,應該遠較在深圳、東莞的工廠裏做管理層為高。

除了以靚取勝外,要進入大行的Marketing的另一法門是要擁有一定客源。很多大行高層都是世家子弟出身,有一群有錢親戚「照顧」,根本不愁客路,而對大行來說也輕易找到「新水源」,自然樂於安排這些世家子弟出任合適職位。禤中怡更聽聞,有外資大行曾經嘗試過聘請一個沒有大學畢業證書的髮型師,在其Marketing部門工作,為甚麼?說穿了原來是那間大行看中那位髮型師手上的客人名單,皆因全屬闊太也!

如果並非世家子弟,又樣貌一般,更沒有如那位髮型師般擁有富貴客戶在手,那麼可能就要從trade assistant(交易助理)或者分析員這條路去走了。當然有些亦已有5至6年Banking工作經驗,本身有一定人脈網絡的有心人,也可以由Marketing起步。但不管靚女又好、世家子弟又好,因為整間銀行都擁有這麼多好條件的人才,所以你有料亦只不過是拿着張入場券,如果要賺得多,始終要講實力,與及能否替客戶賺大錢。所以趙海珠現時才是捱世界的開始,還要面對一般Marketing部門存在的是非和辦公室政治問題,並不一定較在TVB工作舒服。所以禤中怡在此,祝珠珠好運,未來前途一片光明。

(1月5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anuary 04, 2007

送禮給Bloggers等同行賄?

微軟(Microsoft)雖然是操作系統市場霸主,但不少Tech界中人對微軟非常敵視。而偏偏現時很多bloggers都是反微軟中堅,Windows Live的blog服務不會用,有些更是Linux或Mac的死硬派支持者,所以微軟一直嘗試可否打破blogger世界中反微軟的主流聲音。最近,微軟為幫Windows製造聲勢,送90部Acer手提電腦給願意在blog中介紹Windows Vista的bloggers。

這種送禮行為,過往時有聽聞,不過連blogger都用這招就第一次聽到。不過,有bloggers耀武揚威時,反微軟bloggers就反擊話微軟這種做法簡直是賄賂bloggers,是不道德的,叫那些接收禮物的bloggers退回電腦。如果微軟想送機給禤中怡,請捐給慈善機構,因為中環博客除了是blog,亦是報紙專欄。作為分析員就更加不應該收這些禮物,否則小則被證監同專業團體炮轟到體無完膚,大則被廉署請飲咖啡就無謂,禤中怡還想在中環行走。

禤中怡並非對微軟很反感,但收取電腦的bloggers,請在介紹Windows Vista時申報利益,講清楚是鱔稿,讀者睇評論時,自然會決定會否避之則吉。但老實講,微軟這樣徵求鱔blog,只會害了收受電腦的bloggers的公信力。但微軟既然不知blogger是甚麼文化,看來Windows Live的blog服務難受歡迎。記得在科網熱潮,網站為提高瀏覽量,竟傳出在內地請人上網瀏覽網站,藉此提高網站的估值,招數可謂層出不窮。今日潮流興寫blog,科網界中人又會否重施故技,自製名聲呢?

搜尋引擎熱未完
06年對Google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是失望的一年,因為股價於06年底為460.48美元,即全年增幅不過是11%的升幅,對比05年的爆炸性升勢,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不過,「搜尋引擎」這種網上服務卻依然是投資者趨之若鶩的主要風險投資項目。

近來在《紐約時報》看到一篇專題報道,提出類似Google的網上搜尋網站已包括Powerset、Hakia、ChaCha、Snap及Wikia Inc等等,部分還未面世,但已獲逾千萬美元的投資支持。據美國的全國創投組織統計顯示,原來自04年至今,已有逾79間新成立公司以網上搜尋業務為主,投資額高達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

無疑今日要殺出一條血路並不易,他們的目標可能待略有所成後,被巨大的同業收購,達致雙贏,投資者可「骨水」、巨無霸網站則少了一個對手,畢竟用錢可解決的問題,巨無霸網站亦樂於用股市籌集到的資金去處理。不過,這種一味以「搜尋」作賣點的風險投資項目已欠缺新意,有投資界甚至以「世界末日」去形容賣點貧乏。更令人費解的是,原來這類搜尋網站在去年11月的統計顯示,沒有一個網站能夠取得超過1%的瀏覽量佔有率!

當然,有人看好,有人看淡,才是市場運作成功的模式。雖然90年代各投資者避免與微軟這個軟件巨無霸直接競爭,因為視窗系統已達到差不多接近壟斷地步,根本難以打破。但今日有投資者卻認為打破Google的壟斷(據Nielsen統計,Google處理美國一半的網上搜尋服務),或者瓜分些少佔有率就已經是不得了事情。

正如有矽谷虛擬行政總裁之稱的創投界猛人Randy Komisar所言:「從Google搶走生意好像是天方夜譚,但從另一方面看,如果說因Google如此強大,而認為市場不能再玩下去的話,其實就是無視科技發展的歷史」。

(1月4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anuary 03, 2007

強積金的計劃經濟

特區政府一直強調「大市場、小政府」的運作原則,但有一項隱藏「政策」可能影響數以十萬計的上班族,甚至可能是計劃經濟再一次進襲。

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積金局建議調高月薪2萬至3萬元的供款上限至月供1,500元。或許大家認為問題不大,因為對那群上班族來說,月供款項亦不過佔其薪酬約5%而已,而且自己儲蓄更多,豈不更着數,因為上班族一份,老闆一份,變相有多一點作投資。

不過,禤中怡與財務策劃界的朋友談起,這位朋友卻大呻這項建議是破壞自由經濟。這位朋友指,一般上班族失去自由選擇投資的彈性外,強積金規定每月供款的資金不能隨意拿出來,須待65歲方可運用,反映這種政策缺乏靈活性。

其實,那份強積金的確不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尤其那些於30歲才開始參與強積金的,就會因供款年期較短,享受複式增長的時間相對也縮短,當然難望有顯著回報總額,而供款上限的調升幅度,其實是最高達50%(由1,000元增至1,500元),大家不要純粹單看金額。

或許可以話,政府鼓勵大家儲蓄,但如果真的懂得理財,根本不用政府來操心;不懂得理財的,只會依賴那份強積金,更不會考慮自行額外投資。其實,強積金一直有提供額外自願供款服務,上班族可視乎強積金回報表現作投資決定,毋須政府「欽點」,而且若硬性用老闆選擇的強積金供應商,即使有更好的投資機會也只有可能錯過。

更重要的是,增加一次就可增加第二次,像薪俸稅稅率上升將你「吸乾淨」,日後可能將月供款項上限逐步調高,因為增加供款,政府日後承擔的包袱定必減少,而且屬硬性規定,大家沒有逃避的空間,惟有做順民。

至於對經營強積金的公司來說,實在是不可多得的額外賞賜,因為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擴大其投資總額(Investment Pool),繼續收取「合理」的管理費等。

由於只有升無跌,故在逆境時,政府會否協助呢?試想想在沙士期間,有否調低供款額,幫助大家共度難關呢?

另一個副作用就是薪酬調整問題,試從老闆角度考慮,若老闆知道自己因調高員工薪金而增加強積金供款,必定會計算清楚,分分鐘將增加供款部分計入調高薪酬金額內,令實際加幅相對調低,變相令員工實質要自己供埋老闆那份強積金,每月「落袋」的金額反而減少。

禤中怡建議政府提高市民的理財概念,提高對退休早作準備的知識灌輸,例如從小學開始教導對金錢的運用,儲蓄投資的作用等等。當然,投資始終是很個人的問題,單單提高供款金額根本不能解決日後人口老化問題。

香港對外通訊後話
台灣一場地震,本港對外通訊能力即時受到考驗,尤其是寬頻上網服務大塞車。繼禤中怡早前話香港的公司大受影響後,近日再同業界朋友談起,他們話,其實香港恢復原來對外通訊的能力已算不弱,相反更有協助區內電訊營運商解決對外通訊問題,據聞台灣和南韓,甚至遠至菲律賓都有電訊營運商向本港電訊商求救。

對於近日多間電訊商聲稱已解決問題,朋友則提醒,所謂互聯網服務是否真正恢復,不能單看網絡容量(Capacity),即是網絡商提供多少網絡頻寬(bandwidth)去提供對外通訊服務,讓網民輕鬆登陸外國網站。

因為在海底電纜受破壞事件發生前,在一般正常情況下,本港接駁北美國際通訊服務的最佳方法,就是向東行,從香港將數據輸往台灣,然後經日本去美國,這樣傳輸最直接和數據流失最少;但海底電纜受地震影響損壞後,網絡商需要重新改變網絡路線,數據傳輸設定為繞過其他途徑,由不同路線接駁海外(例如向北起步,由中國輸送至俄羅斯後,經歐洲去美國東岸),雖然路線轉折,但起碼能解決通訊問題。

不過,即使你有這個傳輸能力,也要顧及在傳送過程中,數據亦會耗損,因為在這條路徑中可能出現阻礙,不一定能順暢地流通,或令部分所傳送的資訊流失,即是所謂的數據包流失 (Packet Loss) 問題就更嚴重,因為數據多以封包形式傳送,中間稍有流失便影響整個訊息能否完整顯示出來。此外,傳輸期間亦可能出現延遲(Latency),但不要小看延遲,原來即使是千分之一秒計的延遲,對一些以時間作準的系統來說,已會造成重大影響。

(1月3日刊於《am730》)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從網站漏洞看工銀質素

近期熱門中資金融股非中國工商銀行(1398)莫屬,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銀行股外,又成首間「走出去」收購海外的印尼Halim銀行股權的內地銀行。話雖炙手可熱,股價不會輕易受負面問題所困擾,但投資者在賺錢之餘,也要注意這些銀行在處理危機時的態度。

事緣中國工商銀行(1398)的網站出現了相當嚴重的保安漏洞,隨便一個只懂得JavaServer Pages技術的人,都可將銀行網站改到十分好笑,甚至製造公眾恐慌都得。原來,該行在其網站的hotspot.jsp網頁中,竟然容許顯示那些銀行內部資料庫所沒有的資料。任何人,只要在網址後頁加多?column=及任何用簡體字打出的中文字,網頁便會即時顯示你要的文字信息。

據禤中怡了解,一般銀行網站都會編寫Java Servlet,將銀行的資料庫系統,與網站介面之間作出分隔,免得黑客乘虛而入,偷竊銀行用戶的寶貴資料,中國工商銀行當然都不例外。

不過,當這件那麼「好玩」的消息傳開之後,就令中國網民玩個不亦樂乎,由「某明星好靚女」到「工商銀行停止業務」都有。有內地傳媒更引述網站竟打出「對不起,本行即將破產,請轉移存款!」等字樣,至於中國工商銀行的客戶服務人員表示,此連結是有人在搞惡作劇,並不是銀行系統的問題,之前也曾經出現過此類情況。

該工作人員還說道,對於此種情況,用戶可以關掉網頁,並重新登入銀行網站。用戶也可以繼續
使用網上銀行系統。香港金融管理局傳統教人防範假網站的方法,在這個個案上當然失效,因為網上聯繫(hyperlink)真的是在工商銀行的伺服器內,而在去年12月31日凌晨,這個問題都未有人糾正,亦沒有暫停伺服器運作。該行於該日才發聲明,聲稱發現不法分子將其網頁下載,並存儲在自己電腦後進行頁面信息修改後在某些網上論壇進行傳播,並指網站安全沒有受到影響。至於最後有幾多中國民眾因這個漏洞而被釣魚黨欺騙(即登入假網站內)就不得而知,最後該行是否需要賠償亦只有天曉得了。

工商銀行發生這件騎呢事件,對其股東來說,就一定不感到好笑,大家試想想,一間銀行的網站保安居然可以兒戲至此,試問存戶以至股東怎可能有信心呢?

禤中怡有些內地朋友已經話,一旦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可以接受當地人的人民幣存款,他們便會轉投外資銀行懷抱。至少不怕外資銀行網站容易遭黑客hack到。中國國有銀行想同海外大銀行競爭,先必處理好員工馬虎態度,否則,想競爭就真是「時機未到」了。

時間管理
正當禤中怡摩拳擦掌,準備在07年幹一番作為,希望有所獲利之際,卻在2006年的除夕前,出席了一個朋友的安息禮拜,明白時間質素和管理的道理,不禁要停下來想一想。

在該禮拜上,有人讀了聖經詩篇一段經文:「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的確,在過去一年,相信各上班族和大商家也經歷了辛苦的日子,亦可能有人誇耀自己在投資方面的「豐功偉績」,畢竟賺錢像執豆般,如認購新股,湧入買國企股等,可以大談如何利用這一年拼命投資。但好像很少人說自己在過去一年用了多少時間陪伴家人,用了多少時間去做義工等。在該禮拜上,那位牧師也提出人們勞勞碌碌,甚至沒有想到未來,應重新思想人生等等。

禤中怡並非傳教,但在這新的一年,或者可以說是新的一日中,大家又有否為自己制定時間計劃,無看錯,的確是時間計劃,而非投資計劃,因為缺乏良好的時間管理,分分鐘連家庭都管理不好,又可怎樣掌握財富管理呢?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例如大家有多少時間與家人一起呢?像每天調撥多少時間去投資呢?若果是你的工作和投資困着你,可能要思考一下了,因為時間有限,好好運用,必勝過買中中資金融股,免得「愛得太遲」!

(1月2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