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1, 2006

變幻中的人民幣

每到中國公幹,換取人民幣的過程都令禤中怡感到這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及變化。九十年代初,禤中怡到上海公幹,最初秘書小姐在港已為我兌換了一點錢,但經過一輪應酬飲宴後,已使得七七八八,當時「碌」信用卡在國內還不是十分流行,尢其是一些國營食店,更是少有電子貨幣概念。

最令禤中怡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淮海中路(上海市內著名街道之一)一家國營銀行裡,(我絕對記得這家銀行的名稱,但為存厚道,還是不提也罷,不過,可以給讀者們一點貼士,這家銀行是在香港上市的大、大、大型中資銀行股,而且近期她的公司新聞十分矚目。)當時禤中怡拿著港幣現金希望兌換成人民幣,但當我把錢遞向銀行櫃位內的職員時,這位女士卻沒有說話,手卻向外「指一指」,最初我也不明所以,其後銀行內一角,一位身穿西裝,手持一大疊現金的壯漢,向我叫道:「換錢的這邊來吧!」

顯然這位壯漢並非銀行職員,但他卻可在銀行內公然設立櫃位,搶銀行生意,而且淮海中路並非甚麼不毛之地,是上海的一線街道(當時浦東還未如今日般出名)。竟然也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我當時雖然只是一個初出茅蘆的中環小伙子,但已深深體會到中國的金融業確實有其「不同之處」,與香港的一套絕對不能同日而喻。

九十年代後期,中國銀行界以至外匯市場無疑已進入另一階段。由於外資、工業出口突飛猛進,外幣交易在商業營運上起著莫大的功能作用,過去因為港幣的流通性強,兌換人民幣的生意在珠三角一帶十分盛行,無論是士多小店,以至街邊小販都活躍其中,這種地下外匯交易市場雖然並非如銀行般受着相關條例監管經營,但存在卻是事實。內地商家亦往往用得上與美元能自由兌換的港幣,故此港幣在民間是具一定吸引力的。

不過,近年由於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在美國威迫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壓力下,反而令到人民幣與港幣的關係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最近禤中怡與太太到深圳閒逛,走到深圳火車站的銀行兌換人民幣時,第一天的兌換價為每100港元可兌換為101人民幣,但到第二天,再到上址時,已變成每100港元兌換100.9人民幣。而且港元這種「慢慢地」的貶值趨勢,對港元在內地民間的流通性亦帶來了一定影響,除了羅湖商業城的商店願意收港幣外,我走到深圳街頭,很多商號也只對人民幣有興趣,講明不接受港元找數。(其一原因是他們對辨認偽鈔感到十分困難)

這現象與香港愈來愈多商舖,願意接受仍然不能完全在國際市場自由兌換的人民幣結算的情況,可謂南轅北轍。

在禤中怡的童年記憶中,在八十年代國內有一些名為外滙券的東西,在內地的受歡迎程度,比較人民幣還高,外地人(如我的爸、媽)拿著外滙券回鄉探親,(幫內地親友購買「來路」電子產品的日子裏),外匯券就是特權人士的貨幣,能夠在市面上買到的東西,較國內同胞手上的人民幣還要多呢!

今時今日,從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來看,港幣在國內民眾心目中的價值顯然正不斷下降,反而人民幣對香港人而言,持有大抵上也不會有甚麼蝕底,人民幣在香港民間的流通程度從常理上估計,只會愈來愈高,港幣的生存空間在世界金融市場及國內市場正出現反向發展。

對於中環投資人而言,近十年來人民幣的發展過程正好反映出「世事常變,變幻才是永恆」的道理。

(10月31日刊於《am730》)

Friday, October 27, 2006

工行櫃位員壓力未解決

中國工商銀行(1398)公布招股期間,有百幾位工行下崗員工在北京示威贈興,引起海外媒體關注。由於現時全世界睇住工行上市,如果中國當局對這班員工用太辣手段,恐怕中國和工行國際形象難免被扣分,所以除了不讓傳媒接近外,唯有對這班員工採取忍字訣。

不過,禤中怡有位熟悉內地銀行界的朋友講,下崗員工都並非最大問題,目前工行的風險,除了海外收購,與及借予國有企業的各式爛帳外,還有合約員工問題,這才是最大問題。工行為籌備上市,勵精圖治,其中一樣招數就是學了花旗和滙豐的絕招,利用中介公司請人。好像香港花旗不少人都是以中介公司名義聘請的,而不是由花旗聘請(連不少中層員工也不例外)。工行也學上這招來請櫃位員工,希望提高營運效率。

在投資者的角度,本來做法很正確,因為Retail Banking(零售銀行)勞力成本高,無理由櫃位員不行合約制。問題是,這班合約制櫃位員的待遇,同以Permanent條款聘請的櫃位員工,無論在福利、待遇、晉升、獎金等方面全部相差太遠,同工不同酬就必會有很多人「條氣唔順」。加上工商銀行「學埋」香港銀行界最叻的「卒數」伎倆,要各櫃位員達成某些業績指標,否則就要準備下崗搵過份工,結果成間銀行都有怨氣。禤中怡在內地都也曾領教過工行櫃位員的臭脾氣,但待遇方面有條刺在心中,又怎要求櫃位員工對客戶好好笑容呢?

朋友又講,櫃位員有壓力可能出現問題,首先最大機會出現「穿櫃桶底」,目前內地銀行支行行長穿櫃桶底,分分鐘成億元那麼多,雖然櫃位員可能接觸的資金必然不及賓架們多,但小數怕長計。另一方面,社會矛盾尖銳,工行如果某個地方分行經理「唔生性」,搞出大型示威暴動,那就真是大件事。不要以為無可能,本周南昌才連爆兩單大專學店,因為派發的證書不夠秤兼貨不對辦,最終引發暴動,次次過萬人參加,網上照片所見,學校暴動後的景象似足巴格達,「咪話你唔驚」。如果工行或其他國有銀行搞出類似大頭佛,不熟國情就真是走都走唔切。

YouTube現兄弟情
香港電視節目除受台灣製作的節目圍攻外,網上視像新勢力更有取代傳統媒體之勢,一個YouTube已令萬千網民瘋魔,只睇電腦芒不看電視機。上星期YouTube便開始流傳一系列「情與義兄弟」短片,內容大概講兩個人四圍去唱「情與義」,由茶餐廳唱到麥記、報紙檔、麵包舖,最近更新加「唱爆地鐵」的短片。畫面頗為搞笑,令禤中怡再一次認定現時廣告構思無疑是走上「騎呢就是正」的反智路線。

5條短片雖然在網上出現不夠一個禮拜,但每日都有過千人次瀏覽,總瀏覽人次接近2萬,多個forum亦有討論。查實,調返轉頭望望電視,便知是安信新推出的電視廣告,廣告內出現的「安信兄弟」,同樣大唱「情與義、值千金」,總之令你不覺得是借錢廣告般,甚為eye catching。不過,互聯網成為廣告免費播放平台,日後大家還會否在電視出錢競投買下airtime去播廣告呢?

想睇幾條短片可以在 http://www.youtube.com/內,輸入情與義便可找到。

(10月27日刊於《am730》)

Thursday, October 26, 2006

當Google都玩政治時

Google對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是不爭的事實,試想如果有一天Google伺服器「down晒」(失靈),那管是金融機構的分析員,以致一般學生都不用旨意繼續工作,影響認真「唔講得笑」。

當生意做到那麼大,公司自然樹大招風,除非你如Apple(蘋果電腦)般另類,一味賣型,不食人間煙火,否則規模如此巨大的公司,市值高達1,459億美元(約1.13萬億港元),投資些少金錢在國會議員身上這類政治活動,怎樣也無法避免。所以,Google就向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申請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成立這個委員會的目的,當然是Google想擺明車馬,為作出政治捐獻踏出的第一步。

其實,除了Google之外,另一科技巨頭Microsoft(微軟)都有向政客作出捐獻,而且扮到很中立,實行民主黨又捐,共和黨又捐,表面上這些捐獻好像問題不大,但事實上,共和黨那班政客除了要驚今年中期選舉可能喪失國會控制權外,更要驚Google令到共和黨雞毛鴨血,難以翻身。為甚麼?

Google一向以來,捐款都是捐予與民主黨政見差不多的政治團體,特別是最大受助者Moveon.org,反映這間公司同共和黨那班右派分子「唔多啱嘴形」。民主黨無端端有個「咁有米」的捐款人在背後支持,而現任總統喬治布殊與共和黨的聲望又差劣成這樣,你話今年共和黨怎會不陷入苦戰之中。

但最得人驚的卻非Google的金錢,因為一向支持共和黨的Microsoft同樣「有米」,反而最得人驚的是Google的搜尋引擎,例如今年Google為了中期選舉,特別安排Google Map結合選舉網站,click去你所屬的選區,就有齊各類同選舉有關的資料,例如候選人政綱,票站地點,相關的新聞,以及各類網頁。

之前喬治布殊被人利用Google「耍佢」,暗寸他是廢柴這件事都不是新聞。至於今次民主黨更打算用新款Google bomb,加強支持他們的網站在Google的排名,在多種攻勢夾攻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被人看高一線,又的確很合理。就算香港的普選議題,都是肥佬黎加上天主教香港教區的陳日君紅衣主教聯手維持高人氣。更何況,Google是這般級數呢!

香港的富豪們,要搞政治就要學Google,千萬不要學一些尊貴的議員,搞到那麼低層次。

創投基金也湧入科網洪流
講起Google,這股互聯網洪流已蔓延至美國創投基金界,這類基金正重投互聯網懷抱,而這個趨勢不容忽視,皆因新一浪科網熱或再重臨。據Ernst & Young LLP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創投基金第三季已投入63.6億(美元,下同)在科技公司,當中涉及611宗交易,而今年首9個月累積投資額更達194.5億元,並料全年總額達250億元,成01年科網潮所創330億元後新高。創投基金除投資新能源項目如大家熟悉的太陽能、甲醇發電外,原來有不少投入資訊科技行業,單是第三季便比去年同期增長41%。當然,一個互聯網搜尋器Google已令不少投資者頓變富豪,皆因Google今天股價見478元,較04年底已累升1.48倍,創投基金自然樂於趁勢加入這個洪流。

不過,他們針對的項目中,卻以WEB2.0項目最獲垂青,例如包含Google這種以互聯網作為平台的特性,而博客等網上公開互動也是Web 2.0的特性,至於Skype網上電話的崛起更體現其商業前景。

(10月26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內地做廠無肉食

經過去年原材料價格急升後,工業股理應在今年可望得到喘息機會,因為油價從70多美元一桶大幅回落至60美元邊緣附近,足足調整逾兩成,對塑料需求較大的工業股可享成本下降的利好因素。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在內地做廠的好友話,今年又要面對工資向上的壓力,皆因廣東省已於9月規定將最低工資調高約20%,省內各地區也按本身情況調整。其實今年調整已經遲了,老友話去年8月就加最低工資,而8、9月正值趕工加班之際,成本自然連續兩個月加重,而今年於9月才加,已屬落貨尾聲,影響相對減輕,「真希望明年10月才加!」老友說。

老友又呻,今日內地勞工待遇有政府照顧,做廠的不能隨便勞役員工,否則分分鐘被罰錢,並舉例實施逾年的加班制已令廠長需小心計算加班時間。原來廣東省部分地區周六和周日加班要「雙工」和「三工」(註:即薪酬的兩倍和三倍),每周加班更不能超過40個小時等等,難怪尊貴的立法會議員也積極爭取最低工資,皆因有祖國做範例,曾特首怎也要擺擺姿態。

對於有些工業股選擇北遷,希望降低成本,老友話愈來愈難!即使廣東清遠的基本工資也要600元人民幣,加上內地酒樓、洗腳單位(註:即沐足服務)的數目日多,「人」的需求漸大,他們不一定要到工廠打工,如果廠家想藉着搬廠,希望靠近工人的生活地區以獲得廉價人力資源,可能只是事倍功半,惟有提高工資和改善環境去吸引民工。

至於工業股能否翻身?相信要先問問大受散戶歡迎的窩輪熱何時退卻,否則這類股份要再奪取投資者的芳心就認真困難。

香港電視還有甚麼前途?
香港的電視節目曾幾何時風靡東南亞,但今日好像沒有甚麼看頭,相反在網絡世界裡,吸引大眾收看的卻是台灣的節目。原來在P2P(點對點)技術支援下,網絡世界裡面大部分P2P提供的節目,都是台灣的綜藝節目,例如《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這些談話性節目。

台灣的電視節目不單只台灣本地fans多,在P2P技術支持下,原來連內地都很多fans。為甚麼?除了台灣的電視節目用國語這個同聲同氣的優勢外,查實台灣的電視節目製作認真程度,至少高香港幾皮,又似乎是事實。

好像香港人可能比較熟悉,由蔡康永和徐熙媛主持的《康熙來了》,蔡康永和徐熙媛並非一味把個嘈字,蔡康永是浸洋水的文化人,有料到不用多講,至於徐熙媛做節目夠放,可以不理形象去用言語製造笑位,你話叫香港的女藝人怎能夠做到這效果。

有次《康熙來了》,居然搵3位騎呢英文老師做嘉賓,由於那3位英文老師太騎呢,真的好笑到令人面部抽筋。你話,製作認真的台灣節目怎會不征服大中華市場。

此外,可能近年台灣經濟發達,兼且人民吸收的營養增多,台灣中南部出現很多高大威猛的男士,結果台灣單是出口帥男都不得了,好像一隊183Club就已經帶來巨大娛樂收益,這組合由5位身高1.83米的壯男所組成。除了183Club外,還有賀軍翔、鄭元暢這些美男子,他們的節目除了「攻陷」台灣和中國市場,進軍東南亞市場,相信絕對無難度。想想以前菲傭會迷黎明,現時香港有那位男明星可以令菲傭、印傭瘋狂,禤中怡好像未聽過。

所以過往香港是大中華流行文化的中心,但現時這個地位好明顯給台灣奪去。台灣不可以用槍炮反攻大陸,但他們已經成功用文化去完成老蔣未完成的工作。據聞近排肥佬黎對電視圈很有興趣,連《志雲飯局》都應邀做嘉賓。不知肥佬又有無興趣幫問題多多,老化嚴重的香港電視界反攻大中華呢?

(10月25日刊於《am730》)

Tuesday, October 24, 2006

坐污糟客機自求多福

對很多中環人來說,不管坐美國或是中國的內陸客機公幹都很正常。不過,秋冬臨近的時候,各位坐飛機的時候,最好注意一下衞生。

近年美國各大航空公司,由於間間都要節省成本,鼓勵乘客自己帶食物上機(老實講,美國內陸機的飛機餐確是頗難食),結果令到美國很多內陸客機的衞生情況出現問題,如各類食物碎屑、異味諸如此類,絕對跟內地70年代時,乘舊蘇聯客機有得比擬。不只是禤中怡,很多美國人見到這種情況,都覺得不可忍受。

由於競爭激烈,為免得罪尊貴的乘客,現時各大航空公司都以頻密大掃除作為賣點,以往飛機大多飛行十多個月才送回廠大掃除一次,今日美國各大航空公司,每隔20日至60日就進行一次大掃除,一些廉價航空公司,索性盡量採用一些容易打理的座位。航空公司主流用的絨布,靚就夠靚,不過論打掃的方便程度,實在不夠人造皮革之類的物料方便。

查實禤中怡很想知道,究竟香港的航空公司,究竟每隔多久才送飛機去大掃除一次,為甚麼?一來是觀感問題,二來香港鄰近地區,很多都是傳染性病毒天堂,單是有乘客帶些禽流感病毒來香港,就全港市民都「多得那位乘客唔少」。

不過,飛機清潔問題,除了是航空公司的責任,亦是乘客的責任。乘客坐飛機時,最好都留意衞生。有位相熟的空姐向禤中怡話,機票價格便宜了,現時乘客來源多元化,質素參差,某些乘客不單只「嘈親」其他乘客,而且定必令到周圍一片杯盤狼藉,如果那班機的起落時間距離太近的話,地勤人員恐怕不夠時間清理,那麼下班機的乘客登上飛機後,惟有自求多福好了。若果連商務客位也一樣,衞生情況一樣嚇親人的話,情況認真糟糕。

所以在此奉勸大家,齊齊企理少少,做個上等人,而航空公司亦應加強打掃機艙,否則坐幾小時飛機慘過坐太空船,因為感覺不良好也。

澳門經濟熱烘烘
澳門一開放賭業便財源滾滾而來,似乎當地政府才是大贏家。手頭有錢,自然想多點建設,而昨日再提出建設輕軌系統,當然為準備應付日漸增多的人流對運輸的需求。根據有關諮詢文件,首階段路線長度為22公里,沿線車站共26個。系統首期工程由招標到投入營運大約48個月,首階段路線造價約42億元。最高載客量為每小時每個方向約8,000人次。

幸好,香港距離澳門非遠,也可先飲「大陸水」後,再吃「濠江餅」,實行建立緊密三角關係,讓香港人多一條於澳門擴展業務之路。翻查資料,原來地鐵(066)有份協助澳門政府就興建該系統作評估,若他日落實興建,無論是BOT(興建、營運和轉移)的經營方式,甚至提供顧問服務等等配套相關項目,相信地鐵總也有機會分一杯羹吧!

另外,沉寂一輪的電訊基建又準備熱鬧起來,因為投標發展澳門3G系統的評估已完成,最快今日揭盅。

澳門首階段3G發牌共發出3張牌照,由於聯通(762)差不多肯定獲發一張CDMA 2000 1X EV-DO制式牌照,所以只有兩張可爭。在入標的本港電訊營運商中,以和記和上市的數碼通(315)姿態較高,更曾邀傳媒往濠江大談發展大計。至於地頭蟲則有澳門電訊這間龍頭企業,相信穩奪一個牌照,而廣星傳訊則要與兩條過江龍爭最後一張牌照。

不要以為地方細,無需求,單是賺漫遊錢便可能已回本,加上面積小,高樓大廈不多,令興建費用較在港建網成本為低,所以香港的營運商若能獲得3G牌照,當然又多一瓣財路。禤中怡曾聽到傳聞有營運商利用舊器材去澳門鋪網,成本減輕之餘更可物盡其用,而香港運作3G服務已有一段時間,那麼又會不會再………!

(10月24日刊於《am730》)

Monday, October 23, 2006

漏網密函通天

上次寫完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的學人跳Hip Hop MV後,讀者及網友反應熱烈,絕大部分是對此MV不滿,認為影響會計師形象,但亦有少數認為這段香港會計師短片也不是垃圾,指禤中怡覺得震撼和出位,可能只是古板保守,並反問禤中怡「會計師為甚麼不能跳 Hip Hop? 會計師為甚麼一定要形象保守? 會計師為甚麼不能賣弄性感?」

最新一期會計師公會刊物《A Plus》亦有文章盛讚此MV已成為本地會計界的 cult hit,是耶非耶,留待界別內人士公論,有關此MV的爭拗亦應到此告一段落。

反而該會早前高調宣布與同界別立法會代表譚香文決裂的新聞,有漏網消息,事緣上星期香港會計師都收到一封電郵,內容據稱是由該會公關顧問向該會管理層(Council and Committee members) 滙報早前傳媒報道該會與立法會會計界議員譚香文(Mandy Tam)不咬弦事件中,各傳媒的報道取態。可是,不知為何,最後這份原本只有尊貴的Council and Committee members才應收到的密函,卻e-mail致大大小小的行內人手上,問問周遭的會計師老友們,他們也收到這封「不應該收到」的電郵。期後,會方再發出Recall電郵,表明收回之前那封大作。

本來,Send錯電郵很小事,電子世界其實也只是靠人手運作,遇有出錯亦不為過,而為表厚道,更不必從中大做文章,可是,網絡世界無限大,那有Recall等如消失這道理呢?近日很多會計界內的Blogger,都流傳着這篇文章,從中看來,無疑是從行內進一步把文章公開至公眾層面。既然已是公開的秘密,那無論是中環好友或是《am730》讀者都應該有知情權,事先聲明,禤中怡絕無意偏向現在香港會計師公會或是Mandy Tam的任何一方,故並不打算作出任何評論,亦無從證實該密函的真確度。

密函開頭大意是向尊貴的公會高層交代該會有關停止為Mandy Tam發放資訊的新聞稿,並自言在傳媒得到良好的反應,包括於傳媒界中享負盛名及深具影響力的香港電台及《星島日報》均以該會角度作主題報道。而在該聲明發表前《信報》刊登由該會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張智媛小姐署名的評論文章;Enoch Yiu 於《南華早報》「白領」專欄中亦曾評論有關事件。

就此等有關報道引述對香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課程(QP)的專業資格及市場定位均有意想不到的正面幫忙及確認。提到Mandy Tam的回應時,行文則語調一轉,原文是:
"On the negative side, Ms. Tam was quoted i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s 'Political Animal' column on 11 October as saying the Institute has played a 'dirty trick' on her by making the announcement while she was attending her father's funeral. (Note: We became aware of her personal tragedy only shortly before the letter to her was issued.)"

中文大意是:但另一方面,《南華早報》10月11日「政治動物」專欄引述譚女士說本會在她辦理父親喪事期間作出公報是一「卑鄙手段」。(註:我們是在即將發出有關函件之時才得悉她的個人不幸事情)。

至此,譚香文向報界所形容的心中的刺大概也有了一個說法。禤中怡只是奇怪,公會當時為何不選擇即時叫停記者會,照理延後數天也不應有大問題吧。

不過,叫筆者最感興趣的,還是公關顧問評估往後的公關策略,用字也夠抵死:
"The issue is not over, however, and we are closely monitoring the news to ensure we prepared for any new plot twists."
禤中怡從此事得到3個教訓,以後發電郵時要加倍小心,以免恨錯難翻,包括:
1. 切忌以為email是永世保密的,就算內部email也必有機會輾轉外傳,所以信中一切批評別人的字句也要以此作界線,早前有大行分析員突然離職事件,據說與此有關;
2. 涉及公司或機構高度機密的email,不宜以預設的mail list發放,由於收件人應該不多,最好逐一收件者打入,然後核對姓氏及名字,不能心急,事實上筆者亦收過不少收件人英文名字與本人相同,但同名不同姓的密函。
3.一旦發錯email,不一定需要用Recall去補救,否則會更引起人注意。

(10月23日刊於《am730》)

Friday, October 20, 2006

本地博客的Mac堅料

一向以來,大家一定很羨慕英美等地的博客,經常有堅料爆,但香港本地的博客,不少只是博主的個人日記。除了博客主人的圍內朋友,其他人相信都缺乏興趣上網看。香港最多內幕堅料的博客,在10月18日之前,都應該是令到民主黨反轉又反轉的那位「真兄弟」。

不過,香港的Mac友們,不一定只是專注英文博客搵堅料,有時本地博客都可能有驚喜。在香港Mac友的專門博客Macgrass,講到蘋果(Apple)會否出iPhone時,有位叫Stephen的朋友,引述他在台灣奇美電子的朋友透露,傳聞奇美電子已經拿到部分蘋果的手機代工合約,還指見過手機的電路板。

如果結合Macgrass引述專爆蘋果秘聞的Thinksecret的消息,話說蘋果已經在遠東某地,註冊iPhone的商標,很可能iPhone已經在秘密研製階段,可能Steve Jobs在某個神秘大騷公布這個新產品,嚇死全世界。

如果Macgrass那位朋友所爆的是堅料的話,各位對手機或電子代工產業有興趣的朋友,應該要留意幾個事項:
1.iPhone的代工合約是否全由奇美電子所承接,如果真是如此的話,有可能對代工iPod的鴻海有一定影響,投資台股無理由不留意這件事。
2.iPhone將會用甚麼OS(操作系統),不過斷估都不會是Windows Mobile,但看來看去,又不像用Linux或者Symbian,莫非將會是傳說的Mobile版Mac OS X,抑或已經被日本買起版權的Palm OS?
3.iPhone一旦面世,會不會對其他手機生產商帶來很大衝擊,面對一向計謀多多的蘋果,Sony Ericsson同Nokia又怎接招。
4.iPhone如果快將出世,會不會出3G機,如果行3G,又會不會有機會益到目前苦苦掙扎的3G公司?所以不要小看本地博客,我們絕對不會差得過其他國家的博客,Macgrass兩位主人,請繼續好好經營這片小麥草地。

「大口環」電話
對平日工作壓力已經相當大的交易員來說,大口環電話是他們平日又愛又恨的一部分。所謂的「大口環」電話,就是遇上一些前線銷售人員,永遠不看交易員所發的email,是甚麼東西都未搞清楚,就打入trade room(交易盤房),向交易員查詢資料的反智來電。

旁人聽大口環電話會笑到肚痛,但當你在trade room爭分奪秒時,你真是想送這些問無謂問題的前線人員去好好修理一番。

近期工行(1398)掀起熱潮,前線銷售人員對任何IC字頭的英文簡稱都很緊張。最近印度有間名叫ICICI的銀行,發行了一些票據,有位不知就裡的小姐就打入trade room,問這間ICICI是不是工行,查實工行的英文簡寫現在連深山阿毛都知是ICBC。

當時禤中怡那位朋友剛好心情不佳,就問對方要不要ICBM,而對方很明顯無禤中怡那位朋友學識那般廣博(否則都不會打大口環電話),不知ICBM正是洲際導彈的英文簡寫,居然話要。最後禤中怡那位朋友,就叫對方打去北韓問問金正日,有無大浦洞二型導彈賣給她,那位前線sales才知道被「暗寸」,悻悻然收線。

有位前線sales更有趣,居然有閑情問,為甚麼AXA(國衛)是法國的金融機構,為甚麼要發行澳元的票據。禤中怡那位朋友向來脾氣麻麻,收到這類大口環電話,即時問他要不要AXE,不用說,AXE並非一間金融機構,而是斧頭也。但那位前線人員,居然很有趣問禤中怡的朋友是不是另一間很有power的金融機構,禤中怡的朋友當場為之氣結。

(10月20日刊於《am730》)

Thursday, October 19, 2006

馬沙的投資心得

禤中怡的Blog經常有Blog友談論投資心得,其中知名財經Blogger馬沙的comment一向精闢,近日馬沙兄將其投資「心法」在其Blog內(http://charblogger.blogspot.com/)公開,禤中怡看後覺得內容甚有意思,在現時股壇風高浪急之際,更值得與《am730》的讀者分享,故特別情商馬沙兄,特以版面刊出他的「心法」,內容如下:

中環博客CentralBlogger是馬沙每天必看的Blog!講到交流投資心得,馬沙也很想將自己的差勁心得分享。只可惜馬沙近日因忙於照顧初生(3星期3日)兒子及愛妻,加上工作異常忙碌,相信很難將投資決定一一寫上。馬沙投資股票已近10年,藍籌股、三四線股仔、IPO和warrant都玩過,長線短炒,樣樣試過,經歷1997及2000年股災洗禮,沒有欠債已算萬幸。經過多年股海浮沉,馬沙悟出以下心訣:
1)財不入急門:越想賺快錢,死得越快;
2)永不貸款炒股:欠債時心理壓力大,影響決定;
3)永不炒warrant:馬沙依據讀書時學習(BlackScholesModel)warrant的定價及計法去炒賣,最終發覺warrant的巿場價根本不是根據公式計算,而是受到街貨量及warrant商加印等不公平條款影響。
4)先認知,再投資:不買不熟的股票,所以馬沙現在最愛銀行及保險股。
5)小食多滋味,多食壞肚皮:馬沙由「沙士」後開始,從不同一時間持有超過5隻股票。學WarrenBuffett(編者按:美國股神巴菲特)話好好看管籃子中的雞蛋好過。
6)長線vs短炒:兩者都有其好處,不宜同錢鬥氣。買入任何股票前,先要決定長線或短線。切記不可在買入後長轉短或短轉長,此乃小股民大忌。
7)貪字得個貧:定下止蝕並嚴守止蝕;
8)高位出貨計數:股市像人生一樣,有起亦有跌。若大市在高位,應出貨計數。通常清貨後有約半年時間慢慢在低位再選新貨;
9)目標要踏實:馬沙每年的投資回報目標為本金之15%,不要以為很低,在複息增長計算下,每年平均回報15%已很可觀了。再者,大部分基金長線都不能達到每年平均15%回報率。

根據馬沙以上的心訣,馬沙已於大市超越18,000點時將大部分股票沽出,增持手頭現金,靜待大市回落時買特價貨。手頭最後一隻持有的建設銀行(939)祈望能在工行(1398)IPO前後,再試高位於3.8元沽出。 至於工行,馬沙一於響應「萬人圍(工)」,馬沙申請25手,為太太申請35手,希望每人坐二望三,相信上市當天有25%回報吧!P.S.馬沙要保住初生小兒奶粉錢,今年投資較保守,現時只有14%回報,望沽出建行及工行後能提早達標(15%)吧!

看過馬沙兄的投資心得,禤中怡也有所領悟,並寫下點點讀後感,希望與馬沙兄及讀者分享。就是看似平常的投資大道理,在實際執行時,很多時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若果投資人把持不定,便很難對應有的投資紀律持之以恒,說到底,其實最考投資者的,並非甚麼技術分析或是投資技巧,反而能夠嚴守投資紀律才最考投資者,禤中怡亦自知未夠班,早前亦曾受到嚴峻考驗。

早前我和太太曾經抽到招商銀行(3968)新股,由於一早已訂下短炒策略(因深覺股市近期升得有點出人意表,已令我對大市產生看不清之感,而且由於招行並非最心儀的銀行股,故為免分心,早於股票上升至11元左右,已沽貨離場。)而在夫婦同心的家庭理念下,太太的那一手亦跟隨我的投資決定而沽出。

但其後太太眼見招行股價尚有餘力,便曾不只一次出言指禤中怡「睇錯市、賺少咗」。(招行昨曾高見11.74元,收市報11.68元,跌6仙。)

老實講,太太無甚投資經驗,她對投資風險與股價表現的相連關係的認知少之又少,但她有的就是家裏權威人士身份,她的切身之言,威力及份量對於如我般的“家中阿四”(第一是小豬、第二是太太、第三是印傭姐姐、第四有發言權者才輪到我)來說,確是有一定壓力的,故近日我也曾經自問是否真的「睇錯市」呢?

不過,我最後還是不畏強權,對家裏的權威人士力陳本人的投資策略及信念,雖然可能她仍覺得我只是自說自話,但作為負責任的投資人,我認為恪守正確投資態度,確是沒有退讓餘地的。

(10月19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6

幫日本人開HSBC戶口是財路

雖然近年HSBC(滙豐控股(005))向低存款客戶加收費用,不過香港差不多人人都有個HSBC銀行戶口,在香港HSBC開戶口並非甚麼矜貴、了不起的事。可能你有資格在英國的HSBC開戶口還會型格一些。

不過,如果你識日文的話,幫幫日本友人開香港HSBC戶口原來卻是一條財路。禤中怡有位居港多年的日本朋友告之,日本有一些公司專門幫日本人開設香港HSBC戶口,個人戶口的收費大概係1.5萬日圓(約983港元),如果公司戶口就10萬日圓(約6,500港元)起計,多數是開運籌理財戶口,因該戶口一次過包括外匯和證券投資戶口。

為甚麼幫日本人開香港HSBC戶口都是財路,因為日本人信得過滙豐,與此同時,香港無資產增值稅,海外投資所賺的不用抽稅,而在操作戶口方面,也可以使用網上理財,如果在東京居住,又可以去花旗銀行ATM(自動櫃員機)提款,或者去HSBC東京分行辦手續。更重要的是,HSBC香港戶口兼備人民幣戶口,更可以投資港股。至少好像工行(1398)招股這種投資中國的機會,日本人也可以遠在東瀛,一樣可以用eIPO(電子白表認購)功能入表申請,不用專程撲來香港排隊輪表那麼辛苦。所以近年有公司專門代一些講中英文都不太好的日本人申請香港HSBC戶口,有些更加拿來寫博客,教人怎樣在香港HSBC開戶口。至於禤中怡那位日本朋友,都是因為識講廣東話,才可以幫上日本朋友們這個不大不小的忙。

故此,香港的銀行不只服侍內地的離岸客戶,查實日本客都「執番不少」,分分鐘不少香港HSBC的業績點滴,也是來自日本那邊客戶的支持吧。不知其他有實力的香港銀行,會不會在東京開設分行,方便當地人在香港開設戶口後,然後在東京打理財務安排呢?

不過,如果有日本人懂得幫無外國人登錄證的香港人,在日本開個銀行戶口,相信都是一條財路,至少禤中怡要在日本雅虎拍賣物品時,可省回一些匯款費用。如果哪位讀者知道竅門,請通知一聲。

eIPO反幫銀行找客
甚麼叫做為他人作嫁衣裳?像中央證券為㷫興烚烚的工行招股,引入電子白表認購(eIPO)服務,就顯然是為投資者增添入市渠道,但似乎限制多多,兼為自己「倒米」。

皆因今次電子白表認購的投資者需具備滙豐、恒生(011)或中銀(2388)的網上銀行戶口,利用該戶口支付認購金額或者利用繳費靈過數,在操作上看似很方便,但試想一想,若果閣下於該3間銀行已有網上銀行戶口,銀行為甚麼不誠邀你登記成為其網上證券客戶,然後更可以用黃表申請,同樣是網上過數,而最大好處就是投資者一旦獲配股份,可於工行上市首日便透過證券戶口沽售,彈性自然較用白表大得多。對銀行而言,多一個證券客戶外,兼處理股份買賣而收取佣金,真的一石二鳥,那麼中央證券算不算是幫這3間銀行做免費宣傳呢?

至於限制多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付款渠道方面,就是只有該3間銀行戶口才可使用,而戶口又非普通的「紅簿仔」。禤中怡同證券朋友談起,原來曾有證券行在地鐵(066)招股時,引入電子認購服務,客戶在網上遞交申請後,只需到銀行將認購金額存入指定戶口便可,然後輸入確認繳款的參考號碼後,證券行便會自行核對,運作簡單得多。

(10月18日刊於《am730》)

惡搞假新聞廣告

香港八卦雜誌不斷挑戰社會道德底線,但廣告創作相對還算保守,皆因扮吓午夜凶鈴女鬼恐怖一番,已經會令輿論譁然。不過,梅鐸那份在倫敦出版的免費晚報《thelondonpaper》,上周一個封面廣告就認真出位,頭版十足是一宗喬治布殊遇刺的突發新聞(圖a),下面還寫上布殊出生年月日至當晚9時去世的字樣,不知就裏者還以為係大件事到報紙要出號外,揭到第2頁亦是有關布殊遇刺的假新聞,圖文並茂,版面設計亦像真的一樣,相信接到報紙的讀者會嚇一跳,以為布殊真是被人殺死。至此,廣告的目的亦達到了。

原來一切只是英國第4台當晚首播話題電影《Death of a President》(總統之死)的宣傳奇招。由於這個屬於行內稱為wrapper的包圍式封面廣告,第2頁都還是假新聞廣告,睇到第3頁先知道是真正報章的封面(圖b),怪不得這個報紙廣告引來當地業界猛烈批評,更話這份晚報為錢而自毀公信力。全世界報業都生意難做,其實現今香港報紙雜誌的「扮新聞報道式」廣告亦十分多,讀者亦習慣了,不過如果去到咁激,玩現任領導人,香港市場又會否接受呢?

星空極速變成星空慢速
最近禤中怡頻頻收到一些長駐祖國的朋友急call,這些朋友既有香港人,亦都有內地人,主要以在上海工作為主。他們急call十居其九都是同當地ADSL寬頻迫住裝的新軟件:星空極速有關。個個都問禤中怡,怎樣可以剷走這軟件。

事緣最近中國電信的技術人員,突然好關心客戶的Windows保安問題,主動要求上門,安裝一隻名叫星空極速的dialup軟件,話因為Windows內置的寬頻上網程式太不安全,要用中國電信自己研究的「星空極速」至得。一眾唔識電腦的賓架,就接受中國電信的熱情服務,讓中國電信的工程人員入屋裝軟件。

豈知現在噩夢就由裝設星空極速後開始,先有一批日常用notebook加無線網絡上網的朋友,投訴為甚麼無法上網,之後又有朋友指很討厭星空極速迫人睇廣告,就刪除星空極速,怎知就此開始無法上網。亦都有人投訴,星空極速會令到網絡速度變得很慢。眾多騎呢問題,簡直令人大開眼界。

之後禤中怡參考中國黑客界的技術文件,至發現原來這隻星空極速會同你ADSL密碼進行更改兼加密,防止你刪除星空極速。而中國電信又會不容許你用路由器(Router,主要是將互聯網上的資訊與電腦之間進行傳送的設備)用作電腦上網,對很多習慣在家中用無線網絡的用者十分不方便,因為不能使用路由器,即是不能無線上網,每次都要用者黐住個modem上網,真是不被人詛咒才怪。

(10月17日刊於《am730》)

Monday, October 16, 2006

電訊合併遇政治阻力

llSouth合併成為全美最大,同時擁有長途電話、22個州的固網業務以及全國性流動電話(合併後全資擁有Cingular Wireless GSM網絡)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卻突然宣布,押後批准這宗世紀合併交易,究竟發生何事?

原來現有FCC的5位成員中,其中兩位屬民主黨的成員,對政府批准這單「刁」(Deal)有意見,他們質疑司法部,為甚麼可以批准這宗交易,而不向新公司附加任何反托辣斯法(控制壟斷的法例)的限制。由於FCC其中一位共和黨籍成員,曾做過AT&T和Bell South競爭對手的說客,不能投票,換言之,若該兩名民主黨人全力反對的話,這單總值達800億美元(6,240億港元)的交易就玩完。所以AT&T立刻向這兩名民主黨人提出另一個建議,願意為令這宗交易能夠順順過關,自願接受某些限制。不過,禤中怡不知AT&T提出甚麼新方法,但就不太看好AT&T能夠過關。

首先,美國中期選舉臨近,民主黨那兩位FCC成員如果接納一些選民不鍾意的條件,可能會影響選情。不過,若果日後出現一間那麼巨型的公司,消費者又不見得有著數。面對這種情況下,除非AT&T自己提出一些很辣的限制條款,否則那兩位政客會不會冒險批准,禤中怡抱有好大疑問。

另一方面,美國民主黨在傳統上一直對大財團壟斷睇得很緊。好像前雪茄總統,即克林頓還在白宮執政的時候,司法部差點想將軟件大王微軟這間大企業「拆骨」,後來小布殊上台後,就只是判以罰款了事,並沒有被人拆骨收場。對民主黨來說,克林頓並非一個「太左」的總統,在位期間都幾乎幫微軟拆骨,而這兩位民主黨的FCC成員之前又質疑過司法部為甚麼可以無條件批准這單合併交易,故此從政治角度來看,分分鐘凍過水。

長遠來看,目前共和黨民望這樣差,不單只國會分分鐘由民主黨重獲控制權,更可能在兩年後,由克林頓的老婆,現任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莉做總統,屆時AT&T都不用指望可以同大公司合併,連與Verizon合併都未必獲批(因為吞併BellSouth後,Verizon會在美國東岸「玩晒」,成美國本土第二大的電話公司,自然成下一個被併購的目標)。做BellSouth股東的,分分鐘好夢成空。

從這宗交易可見,大企業合併能否成事,特別電訊業,始終要看政治形勢。真是要學點時事分析,否則不要隨便長揸美國電訊股。

(10月16日刊於《am730》)

Friday, October 13, 2006

會計師學人跳Hip Hop

讀者心目中會計師應該是怎樣?禤中怡有位在Big 4會計師行做Tax的老友,最近forward了一個由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發給會員的電郵,可click去觀賞一套為一年一度CPA Day製作的宣傳短片,還叫我一定要睇睇。嘩! 果然有料到。一群男女在金鐘大跳Hip Hop,還自豪地展示衣著,擺出撩人體態,女演員們用雙手把胸前的外套拉扯,舞姿似紅館演唱會中的dancer多啲,光天化日下跳出如此舞步(見圖),不知怎說,還是覺得怪怪的。她們邊跳邊唱:
Well I'm a CPA and that's what I do
I know it doesn't sound sexy to you
But I can tell you I'm a person of repute
And it's all because I belong to the'Tute
CHORUS
I wear a suit
I belong to the 'Tute
I wear a suit
I belong to the 'Tute
Now accountants are seen as boring and bland
We're no movie stars or guys in a band
But you'll see us in action when you give us your loot
Because we're the folks who belong to the 'Tute
CHORUS
You can tell that we're good because we've got QP
It don't come easy and it don't come free
Those long lettered people ain't so astute
It takes just three letters to belong to the 'Tute
CPA, CPA, CPA

禤中怡看過片段後,震撼至今,初時甚至不敢相信畫面中的男女是會計師公會刻意營造的人辦,因為實在太出位。震撼的心裏仍有幾點疑問。首先,今時今日還靠穿套Suit就可算是Professional,似乎有點不合時宜。(禤中怡反過來想,Suit在商業社會的象徵意義已淪為老派),也許會計師公會想一洗會計師的老土形象,但老實說,禤中怡自問不懂欣賞這廣告的構思。另外,歌詞中用了很多美式俚語,例如'Tute字相信是Institute俚語簡寫,為押韻而用,Hip Hop味的確十足,但用此俚語入詞是否恰當,真是見仁見智。順帶一提,歌詞中的QP指Qualification Programme是現時公會開辦的專業資格課程,以維持會計師的入職質素,強調要有Knowledge、 Practice及University Degree才可成為會計師,不知勁歌熱舞算是哪門學問呢?

想睇精彩片段?請到YouTube網站,然後在Search box搜尋HKICPA或直接登入http://www.youtube.com/watch?v=h23kiT4l11k

真係要睇趁手!遲睇可能無得睇!

講開香港會計師公會,不能不提最近熱哄哄的界內鬩牆,即公會與其界別在立法會的代表譚香文的紛爭。本周初,會計師公會理事會高調作出聲明,要採取特別行動以保持政治中立,做法是停止為譚議員發放資料信息。據報道,公會行政總裁張智媛指公會理事會認為譚女士在其報章專欄、致公會會員信件及透過傳媒對公會作出的批評中,包含很多對公會以至會員造成傷害或潛在損害、而又全無事實根據及錯誤指責,令理事會極度失望,故公會必須與譚女士本人的政治立場及個人意見劃清界線云云。公會覺得譚議員太政治化,認為代她發信就會政冶不中立。雙方關係可說已經公開決裂。

如此,譚香文就不能再把其通訊《香江文情》交給會計師公會,依其名冊寄給會員,亦即是斷絕譚議員與此界別選民的主要聯繫。還記得以往會計界的立法會代表如李家祥可以把其通訊「祥話短說」透過會計師公會寄給各會員。不但如此,當時公會月刊《HK Accountant》更有一頁留給李議員向會員交代工作情況。真是同人唔同命。其實業界內有不同意見,好正常,最重要的是選民怎樣看,禤中怡其實怎樣想也不明白,為甚麼同一個界別選民會選出兩方立場南轅北轍的代表。譚議員當年以些微票數贏得立法會議席,及後又成為公民黨創會會員,在GST(商品及服務稅)問題上又與公會立場「傾唔埋欄」,會計界究竟搞乜東東?

港股走回頭路
施政報告除派糖外,基本沒有多大創意,在金融服務方面,希望港股可吸引更多外國企業來港上市。其實百多年前香港已是多國企業的集資中心,目前只是走回頭路而已。禤中怡在書局行過,發現有本名叫《香港股史》的書,差不多成本《牛津字典》那般厚,原來記載自1841年到1997年的港股與本港經濟的歷史,可讀性極高,當中20世紀初的港股市場可謂百花齊放,由於香港當時是貿易港,以東南亞(當時俗稱南洋)的貿易最為頻繁,故上市公司以英資、日資、菲律賓、馬來西亞為主,行業中以財產保險、金銅鐵礦、酒店、地產、種植和林業為主,是真正的東南亞金融中心。時代變遷,大多數東南亞公司不是返回老家的股市,便是在二次大戰、六七暴動、石油危機、中英聯合聲明等大事件前後銷聲匿跡。之後是愈來愈多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但工行(1398)上市後,國內大型企業上市基本已完畢,港股何去何從呢?現時東南亞股市競爭激烈,但純外國資金的企業如金界控股(3918)仍來港上市,管理層指港股的優點是流通量高與知名度大。所以港股可轉移視線,除吸引內地企業,更可積極吸引東南亞國家的企業來上市,令港股組合更加多元化。

(10月13日刊於《am730》)

Thursday, October 12, 2006

用X光眼看施政綱領

分析員一直所接受的訓練,都是要留意各種隱藏在細節裡面的「魔鬼」,例如公司年報內的附註,各類統計報告的方法等等。當這種習慣成為職業病的話,就難免連曾特首那份《施政報告》都要用X光眼驗一驗。

一如公司年報裏面的靚靚Balance Sheet(資產負債表)並非年報的主菜,裏面的附註同附件才是真正的主菜。在曾特首這份新鮮熱辣的《施政報告》中,各路中環人關注的重點,絕不是他怎樣配合北京的經濟政策,而是他對未來幾年所想出的新政策與大方向。這些政策全部在平時無人留意,但一份叫《施政綱領》(Policy Agenda)的文件中可以看到。禤中怡在食飯時間,瞄兩眼這份《施政綱領》,有些要點相信大家要留神。

1.在《施政綱領》第27頁,政府指正研究重寫《公司條例》,《公司條例》需要重寫這樣誇張,絕對會牽一髮動全身,立法會議員請得閒問一問政府,究竟政府現時的重寫方向是那一方面。

2.同樣在第27頁,政府話要完善《土地業權條例》,為有效實施新業權註冊制度做準備。業權註冊制度對香港地產的發展影響重大,政府究竟又想點做呢?

3.在第19頁,政府仍然指2007年展開數碼地面廣播,2008年覆蓋範圍達到75%。目前業界連用歐洲DVB-T制式,或跟隨祖國那套新制式都未清楚,條死線(Deadline)依然未改,莫非政府已經下定決心,用歐制DVB-T,不再等祖國決定的標準。不要看輕這個決定,因為對無綫,以及持有亞視主要股權的鳳凰衛視有很大影響,真的值得跟進一下。

4.在第21頁,政府話考慮訂立通用而具體的規管業界競爭法例,阻止油公司搞同業聯盟式的反競爭行為。從這點看,似乎對車迷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政府不用再等《公平競爭法》能否過關,都可以在油公司身上實施公平競爭法。錢多的油公司怎樣回應,好戲在後頭。

電話費模式或掀巨變

近來電訊界最關注的並非甚麼4G,而是傳統固網,因電訊管理局一份諮詢文件令固網商,特別是佔最大利益的電訊盈科(008)甚為煩惱。

這份文件探討固網和流動網絡之間的通訊服務匯流的影響,單看很難明,簡單而言,就是講分配利益。因流動電話用戶越來越多,7月時總數更突破900萬名,當然在談判時更有份量,但今日這幾間流動電話經營商在客戶打流動電話予固網號碼時,仍要支付互連費用給固網商,一年大約6億元,試問這些流動電話商怎會不想取消互連費用。

不過,現時固網用戶只需付月費便可任打電話,而流動電話則按用量計算,若出現更改現行收費模式,有可能會按用量計算,或損害消費者利益。其實,電管局原來早已在文件中表明一直沒有規管零售價模式,即使更改為按用量收費也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現反競爭行為。請不要看輕這點,日後固網可能像流動電話般按用量收費的話,消費者分分鐘可能需付出比現有收費模式更多的電話費。不過,話分兩頭,家裏用固網電話機會其實正受著流動電話普及化的影響而正在減少,按用量計後,低用量客戶便可能不用再交近百元固網月費。另外,電盈整個商業模式若因此而改變,投資者就要留意了。

(10月12日刊於《am730》)

實架的永恆計數機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如果你還在使用1981年設計的計數機,聽落似乎是天方夜譚。但這回事,偏偏日日在中環發生。由現時正修讀CFA(註冊金融分析師)的新晉中環人,到不少具備一定年資經驗的賓架,口袋裡面除了一部電子手帳(PDA)、手機這類新科技產品外,還必備一部在1981年推出,到現時仍在生產,兼且還在售賣中的計數機HP12c。
若果計算一下,不難發覺這部科技產品的壽命已有25年,不能不說是奇跡兼異數。而由於HP12c永遠不死的傳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除了成為公開專業考試的指定用機外,怎樣設計科技產品,才會成為永遠長青呢!

回想當年,會計師、銀行賓架等,若果出外見客,需要計數的話又怎樣應付呢?當然那時手提電話並未普及,除非你是公司極高層員工,但怎能夠每次都打電話回公司,請求同事幫手篤電腦?故此當時很多人都要一部「機」,可以不用「叉電」,又可以很快地計算出整盤數據的結果,而機身外形更不能太失禮人,所以就有HP12c這部財務計數機的誕生。最初HP12c發明時,就連現時英特爾(Intel) 80x86系的CPU(中央處理器)也是剛剛面世而已,當時手提電腦更是幾乎不存在。話雖HP12c外形「好娘」,但同HP早期的產品一樣,甚具貴氣。其他牌子的則欠缺這種特質,而這貴氣對一眾賓架來說,卻是一件相當重要的身份象徵。

還有一件事,由於這部計數機除了可用作應付CFA專業試外,賓架們更時常會放在身邊東奔西跑,原因之一是「跌唔爛」,尺碼也剛剛好能夠放入西裝袋。而照禤中怡的經驗,HP12c的抗跌能力,比任何PDA同手機都強得多,因此HP12c賣得比人貴,連在網上拍賣時,即使貴過人也有很多「同道中人」有興趣買。禤中怡身邊那部HP12c,都跟了自己6、7年,同時期禤中怡的老友所買的日本機,就已經被送去堆填區一段時間了。

科技產品不一定要夠新,個樣娘而不失禮,解決到基本問題,相信已能夠永遠長青。但真的講就容易,要做到上述幾點查實很難。如有手機生產商推出一款類似規格的2G或3G手機,相信很多中環人會搶住買。其實,這個世界不用樣樣都要那麼花巧的。

謝國忠剖白退下感受

做人難,做高層更難,心底話讓大家分享也不易。因一封電郵外洩而離職的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亞洲策略分析師謝國忠,事情原來還有下文。《21世紀經濟報道》找到這位明星級分析員,他指,電郵是給內部同事看的,目的是給他們提供一些觀點及啟發,從來沒有想過會流出外面;不過現在回頭看來,確實寫得太匆忙,用詞不夠小心,可以說是有點傲慢。

他因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貨幣組織(IMF)及世界銀行年會後,向內部同事發出電郵,質疑這個重要會議為何在新加坡舉行,甚至以戲謔語氣談論出席晚宴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而犯下大忌。電郵發表後,摩根士丹利內部有人將之流到外面,很快被新加坡當局知道,向摩根士丹利強烈抗議,而大摩可以做的,當然只有放棄這名猛將,保住新加坡這個大主顧。

謝國忠又指:「我從來沒有想過內部電郵會外流,我當時只是有感而發,希望向銷售隊伍提供一些觀點,這封電郵寫得很倉促,有些文字只是隨手寫出來,並不恰當,但我不認為我的觀點不對。」對於市傳可能加入其他國際投資銀行或基金管理業,他指現在言之尚早,想先休息一下,而心情也不壞,這段期間去了上海看朋友,之後到廣州陪父母過中秋節,剛回香港。他對是次事件的感受是:「我們總要面對一些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例如我從來沒有想過內部電郵會外洩,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只有從容面對。」所謂高處不勝寒,做大機構高層真要事事小心,否則萬劫不復。

(於10月11日刊於《am730》)

Tuesday, October 10, 2006

YouTube收購戰還有好戲

禤中怡曾講過,YouTube即使有幾大商機也好,都未必益到散戶,因可能未捱到上市就已被大公司收購,最後獲益的是其創辦人及投資YouTube的創投公司Sequaio Capital。不幸禤中怡烏鴉口言中,Google傳出會用16億美元(約124億港元)提出收購,微軟、雅虎及Viacom均曾派人同YouTube傾合併。看來要等YouTube IPO上市賺一筆的希望已越來越渺茫。

不過YouTube被看中收購又很合理。禤中怡曾講過,YouTube人紅是非實多。創辦Broadcast.com,後來將這盤生意賣予雅虎的業界先驅Mark Cuban(現時為美國NBA球隊達拉斯小馬班主)便曾批評有些人將有版權的片段放上網,YouTube的業務模式同之前網上音樂軟件Napster的運作模式無分別,故此若有荷李活片商或有妒忌YouTube的人打算告YouTube侵犯版權一點都不出奇。所以YouTube盡快找個大碼頭泊岸,有彈藥應付日後可能出現的巨額訴訟也是很合理。雖然YouTube未上市,收購不用在紐約交易所「打餐死」,但收購戰不會只有Google用十幾億美金收購了事那麼簡單。因為目前網界三大巨頭,Google、雅虎和微軟打個不亦樂乎,YouTube投向那個陣營很大程度上,會影響3大網站未來的人流和前途。特別是「塊餅」越來越大的網上廣告市場。大家想一想,如看完Youtube段片後插條廣告,特別是好像巴士阿叔般,全球都有收視率的短片加插廣告,廣告費將會有多貴?所以不會只得Google叫價,只不過不知微軟和雅虎提出甚麼價錢給對方。所以這場收購應該好戲在後頭。不過,肯定的是雅虎未必有那麼多銀彈去爭YouTube,大家試想雅虎剛用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向Facebook「提親」,目前Google有93億美元(約725億港元)可用,還有擁有Windows這個印銀紙產品的微軟。如YouTube爭奪戰最後變成銀彈戰,決賽大家不用估也知是Google與微軟之爭。

證監會出招監管網上財經資訊
繼早前互聯網討論區發起組織「快閃輪姦黨」,被裁定有違公德行為罪名成立,成為本港首宗在網上留言而被入罪個案後,大家知道互聯網的「威力」。禤中怡最近聽聞證監會開始監察所謂投資討論區,查看有沒有無牌人士提供投資建議。早前有一個投資討論區《車手投資網》(driver-sky.com)受到有關監管機構通知,要申領投資服務牌照才能作出投資建議。

又有圈內流言,指網上知名的《港燦筆記》http://kong-chan.blogspot.com/ 的網主港燦兄由於對某隻股票作出分析,雖無意圖建議其他網民購買,但是有網民跟進其分析而買入,最後該股因業績不理想而股價大跌,令港燦兄深感內疚,最後更暫時擱筆。另外,中環圈內傳聞港燦兄抱恙。事實上,網上言論對社會,或股市與散戶的影響,已經非常廣泛。例如有報章由專人採集網上言論作為新聞,令網上言論的影響力進一步加深。

其實,不管是網上留言所作的投資建議,在電視,甚至在報紙提供的所謂「投資意見」,股民也應作分析,否則投資失利就影響心情。現時證監會對網上言論似乎執行得非常嚴格,但要真正保障投資者利益也不是易事,所以大家對無論有牌或無牌的人士所作的建議都要小心處理。

(10月10日刊於《am730》)

Monday, October 09, 2006

Blook & Blauthor

首先,在這裏要對bc magazine說聲對不起,碍於隱藏身份的關係,故我未能現身接受訪問,只能以書面回答方式進行,不過,看到bc今期封面專題故事《Brave New Word》,內容深入分析本地Blogger,就是如禤中怡般的小Blogger,也有一定啟示作用。Blog的出現與演化速度,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國,也快得驚人,而衍生出來的新穎事物也層出不窮,如blog的字源就是web及log兩個字詞而起,而近年外國開始興起了另一個新興的網絡專有名詞Blook,意思即為由blog內文章結集而成的部落格書籍。而寫作Blook的作者,也被冠以另一個新名號,稱之為Blauthor,這個名詞的原字組合則來自Blook及Author併湊而成。禤中怡的劣作會否出版成書,只有天曉得,但顯然出版商以至讀者層面,對於看Blog,多少還是有點偏向喜歡一些較遠離現實及日常生活的文章體材,如去年大熱的日本Blogger電車男本身與愛瑪士小姐的愛情故事,含蓄得可以,與現代城市人的敢愛敢做,絕對是兩回事。

除了《電車男》外,日本另一個大熱Blog《鬼嫁日記》(Demon Wife Diaries)也是一個寫照,這個Blog由2002年開始在網上出現,筆名一馬先生(Kazuma)的作者在網上與網友分享了他每日被惡妻儼如虐待的生活,內容細緻,把婚姻生活的「黑暗一面」完完全全的展現在網友的芒上,抵死情節包括在颱風高掛時被惡妻指定要出外Shopping、生病時也不讓他到睡房,迫他獨個兒瞓客廳等等。《鬼嫁日記》去年變身成Blook(書名好像是《實錄鬼嫁日記》),一出版銷量便超過10萬本,其後更乘勢出版了漫畫及拍成日劇。除了日本,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吹著這股對非人生活Blog的熱潮,21歲巴西妓女拉姬爾把她的皮肉生涯寫成Blog,其後這個「妓女日記」被編集成《蛇蠍美人;一個應召女郎的日記》,禤中怡沒有看過這本出位的Blook,但從很多網上資料中所知,這部Blook的文字筆觸大膽,除大談性愛的小竅門外,還如一個愛情故事般,細說女作者複雜的感情生活。據講這本Blook已數度加印;並已售出超過10萬本,成為了另一本Blook界奇書。Blog與Blook的出現,除了文章體材特色外,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出版界的生產模式,過去出版商要發掘新作家,每每只能從文字出版媒體中(如報紙、雜誌) 眾裏尋他,但現在大可在Blog界中尋找新人王,而且可以選擇一些已具讀者群或口碑的Blogger,既可減低出版商的商業風險,也更能準確觸摸讀者的閱讀興趣。

可以預期,未來出版界將會進一步利用Blog媒體來作為測試市場的渠道,從逆向思維出發,禤中怡估計,未來可能更會有出版商反過來要求作者先把文章放上網,看看網民反應及作為出版前的免費推廣,Blog無形中變成出版媒介運作的重要一環,商機自然也會應運而生吧!

有線又傳減電視部人手
世界盃後,有線寬頻(1097)優勢消失不少。一些足球直播賽事已非其獨攬,部分流入電盈(008)NOW或由電盈負責轉載的無綫收費台。新聞頻道亦受衝擊。不要以為分些少客給對手無問題,查實「流血」多點也可能「死人」。這行最大問題是固定成本高,網絡及節目也需投資。早前已裁減網絡部門員工,正正亮起警號。該集團下一步當然向節目部埋手。據聞內部已開始計數,收縮恐難免,或年底裁員。大家生活在中環圈也知道不一定大事高叫減人手,據聞有些公司喜歡將同事左調右調,不適應新環境便只好掛冠而去,屆時算不算裁員呢?

(10月9日刊於《am730》)

Friday, October 06, 2006

銀行應「睇實」爛帳部

近日發生一宗慘劇,有位月薪只得七千幾蚊的基層市民,因為受不住收數公司的電話滋擾,結果自斬手臂自殺。我在一間外資大行認識的那位負責公關部門的小姐,見到這宗新聞時,第一件事是看看各大報章有沒有列出死者所欠銀行的卡數。如果所欠金額的銀行名稱張揚出去,真是賣多多廣告都救不到這家銀行的形象。

其實各大銀行都有內部監管部門,負責監察各部門有否違反規矩,例如批核卡數要依指引進行,涉及個人資料、證券交易的資料不可以隨便處理等等。禤中怡還在外資大行工作時曾試過因太匆忙,亂放文件在枱面,遇到內部監管的同事進行突擊檢查,結果遭人影相,兼發書面警告。不過內部監管部門一般只會集中精力注意投資銀行、私人銀行和證券相關的部門,因為這3個部門一旦出事,不只公司聲譽受損,而且分分鐘有刑事「手尾跟」,如果涉及美國證監會的就更要加強監察,因為美國證監的「法力」簡直可以用無邊際去形容。

但是銀行裡面有俗稱的「爛仔館」,亦即是稱為OA(Overdue Account)Dept的爛帳部,內部監管部門對這個「爛仔館」就相對「睇得無咁實」,因信用卡涉及幾萬至幾十萬元的數目,對大行來說只是婆仔數,怎也不及私人銀行和投資銀行,最低消費以M(Million,即100萬)美元計那麼誇張,且內部監管部員工薪酬很高,怎值得用上這種價錢去監察OA Dept。由於OA Dept「無被人睇實」,加上這個部門員工的薪酬在整體銀行員工架構上屬於偏低一類,文員薪酬只得幾千元,結果該部門員工常被收數公司請飲請食不在講,去年更加爆出連續十幾間銀行,有職員受賄賣料予收數公司,更cheap到每份料只值十元至廿元。銀行有職員收賄亂放私人資料給外人,除了有同事被捕要坐監,銀行聲譽受損更不用多講。

如果OA部門員工讓收數公司各師各法來誘惑爭生意,發生多幾宗類似的倫常慘案並非難事,遲早有人會指責這班賓架製造社會治安問題,迫政府要接納法改會建議管住收數公司就大家「無癮」。好像台灣的銀行去年透過收數公司負責收數情況嚴重,最後發生一家四口燒炭自殺事件,之後政府下令各大銀行自己發信予債仔商討債務重組。政府都要管治威信,曾特首要強政勵治,胡總話要和諧社會,出手又好出奇乎?內部監管部門為公司無價的形象著想,是時候找多些時間監察OA Dept了。

網上報紙有「錢」途
收費報紙要殺出血路可能來自他們的最大對手:互聯網。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剛公布上半年當地網上瀏覽報紙情況,相信不用多估,使用量必是大增,而年輕化趨勢持續。每月上網看報紙的數量逾5,550萬人次,幾乎是每3名互聯網用戶就有一個會「光顧」報紙網站,比去年同期大升31%,25至34歲讀者增加15%,尤以學生為主的18至24歲讀者群亦上升10%。至於網頁瀏覽量的增長更驚人,上半年已升52%,單是7月便有35%互聯網用戶曾瀏覽報紙網站,用戶人數較去年同期升27%。雖然互聯網提供大量資訊,但上網時間始終有限,大家想知道天下事時,必倚賴由新聞專才製作的新聞資訊。這些網上讀者不一定會買報紙,只要報紙老闆好好利用自己的網站去拓展財路,不難找到另一批忠實讀者。

(10月6日刊於《am730》)

Thursday, October 05, 2006

大摩謝國忠離巢之謎

星級分析員買少見少,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的前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上周正式與大摩結束賓主關係。但對於謝國忠突然呈辭,兼迅速離任的消息傳出後,震驚整個財金界及傳媒界,而當事人至今尚未正面回應辭職的原因,亦未有透露日後的去向,但坊間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有很多不同見解及流傳,一時說他將轉職其他大行,有說他將轉做基金經理云云。

而昨日financeasia.com一篇報道亦認為謝國忠突然離職,確實內有文章。話說事情牽涉謝國忠一封內聯網電郵,而這封於9月18日發出,並以主旨「觀察新加坡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的電郵,「極速」在區內的基金經理以及銀行界人士中廣泛流傳。

謝國忠於電郵內提出為何IMF年會選擇在新加坡舉行,並嘗試找出原因。他提出究竟是沒有國家有興趣舉辦?或是因為新加坡事前唱好工夫「十分落力」?他指新加坡不如印度或是中國般,欠缺熱門話題談論,而人均國民收入(per capita income)過去多年亦未有大幅增長,相比中國同期卻有顯著升幅,直言在上海或是孟買舉行該年會更為適合。

他亦列出不少新加坡經濟並非如想像般好的原因,並涉及一些可能非法金錢的來往,而這封原只限於在大摩公司內傳送的電郵,最終為何外洩,則不得而知。但內容足以令大摩與新加坡的關係變得尷尬。大摩發言人回應時指,「電郵內容純粹是個人意見,不代表集團意見」。

究竟這封在年會後有感而發的電郵,是否足令謝國忠因而呈辭,就無從得知。事實上,新加坡是大摩重要發展的市場之一,近年亦為新加坡做過不少「大刁」,如建設銀行(939)上市前,便引入新加坡淡馬錫斥資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入股建行。上月淡馬錫發行10億歐元的債券,大摩亦有份負責。

謝國忠於上月中在新加坡仍接受傳媒訪問,估不到事隔半個月已正式離開大摩,還有兩個月發放花紅亦無福享用,繼瑞銀林奮強及滙豐張一鳴後,星級又敢言的分析員又少一人!

入口球員,出口球賽!
近期在台灣,如果你怕與當地人談政治,話不投機半句多,或是害怕因說錯話而被人暴打或暴罵一頓之險,不要緊,不妨與對方談美國職業棒球賽的紐約洋基隊,不論挺扁或倒扁的,都會與你談過興高采烈。無他,因為台灣人王建民成為當地棒球班霸紐約洋基隊的明星投手。現時全台都一片王建民熱,一提到他就甚麼挺扁倒扁都忘記了。

王建民是被美國球探發掘到美國的職業棒球員,在過往兩年於美國職棒浮浮沉沉,但今年這位台灣投手發威,全季取得19場勝投賽事,並列美國東岸的勝投王。

何謂「勝投」?就是先發投手在一場球賽中,帶領球隊贏得整場賽事,凱旋而歸。但若先發投手未投滿五局,就從後援投手中找出最有貢獻投手成為勝投,而贏出場數最多的投手自然被封為勝投王。

由於這次輝煌賽績,令台灣人感到非常驕傲,因此亦令台灣掀起了史無前例的棒球熱。由於台灣和美國紐約有12小時時差,所以近期台灣人因看王建民賽事的直播,而「國寶」(即熊貓眼)數目大增,也是可以理解。

由於美國的運動項目不像歐洲的足球具有全球普及性,因此美國運動產業現時是靠入口海外出色球員,希望掀起當地的熱潮,然後再賺紀念品、門票等方面的巨大利潤。好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入口日本球員,由於棒球始終是美國的地位高,日本球員在當地有好成績,自然令日本人感到光榮,掀起日本的美國職棒熱潮。現時台灣的王建民效應,原理也是一樣。

NBA(國家職業籃球賽)打入中國市場,用的都是類似手法,美國NBA球隊入口王治郅、有移動長城之稱的姚明,打的都是這個算盤。不過,王治郅在美國成績很難看,幸好姚明為侯斯頓火箭隊帶來的商機十分可觀,根據最新《福布斯》的數字,火箭隊的老闆因姚明帶來的中國商機,財富增加了12億美元。可以見到,入口球員不但沒有爭當地球員飯碗,而且還可透過出口球賽而令當地球員能得到更多無形利益(即在其他國家、地區增加曝光率)。看來,有更多中國和台灣球員,進軍美國職業賽事是遲早問題。

(10月5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香港數據中心競爭力不足

惠普(HP)近日做了一個表面上看似不合乎邏輯,但想深一層又很合理的決定,就是將惠普目前在全世界各國的數據中心(Data Center)搬回美國本土,海外的數據中心陸續取消。預期分布全球的85個數據中心最終將整合至6個較大型的數據中心,分布於美國3個城市。

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必然是想到美國的成本不是較香港及新加坡為貴嗎?為甚麼惠普會反其道而行,將數據中心搬回美國本土呢?但事實上,從事電子商務的朋友向禤中怡講述,美國的數據中心營運成本真的是便宜過在香港操作。禤中怡這位朋友本來打算在香港創業,不過,香港的數據中心要求客戶先預繳12個月費用,可算是「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之後,客戶每個月還需支付數百元,上下載流量全部設有限制,特別是往海外的流量,一旦使用量超過上限,更要支付一筆罰款。當然所設的限制也不算太合理,而結果就是很容易已用盡容量限額。還有一件事,就是香港很多數據中心,幫客戶「砌」伺服器的水準參差,經常發生問題。

為甚麼美國數據中心成本可以平過香港、新加坡,因為美國地價夠平,電費收費水平怎也及不上如港燈(006)現時收費般,永遠有大條道理維持在高水平。目前的電腦,單是CPU(中央處理器)的耗電量都已經需要100W,一個較為像樣的伺服器,可能每個小時的耗電量達500W至600W,香港現時的電費水平,營運數據中心怎不對客戶提出苛刻的條款,及「貴到飛起」的價格。所以如香港政府再不想想辦法,處理電費水平及加強競爭,不止數據中心,很多耗電量高的行業難在香港生存。

惠普事件,對香港而言可作為反思的機會,我們的能源及土地資源政策,是不是能跟得上世界潮流呢?勞工密集已不是我們的出路,過去的香港思維是走向高增值產業,但如果能源及土地資源政策不能配合的話,我們就是擁有一流人才,也未必能吸引高增值產業來港發展,屆時優勢又從何而來呢?

賭業風雲變幻
澳門賭業競爭進入直路之際,全球博彩業又掀起兩單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首推美國國會批准將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在網上賭博網站作支付交收視作違法行為,即變相大幅收窄美國國民在網上賭博的範圍,目前只等待布殊總統會否大筆一揮通過,而不少經營網上賭博的上市公司股價已即時跌個四輪朝天。其中一間於倫敦上市的公司PartyGaming Plc 便指面對結束美國的網上賭博業務,決定取消派中期股息。另一間888Plc更要將美國業務轉型。另一單震撼消息當然是全球最大博彩業者Harrah’s Entertainment(HET)被私人直接投資公司Apollo Management和Texas Pacific Group提出以高達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的收購建議。若交易成功,更成為全球歷史上第五大槓桿收購案。該公司總部位於拉斯維加斯,旗下擁有或管理著逾40家賭場。雖然近來美國投資者對各種類型博彩公司的興趣有所增加。但HET股價自5月來一直下跌,因憂慮美國經濟疲弱及該公司發展成本不斷上漲,及在拉斯維加斯和大西洋城等有大型計劃等,令投資者卻步。HET股價周一便升13.9%,報75.68美元,創9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可見收購的威力。但更重要的是,博彩業者的眼球已轉向美國以外地區,亞洲又豈能不成為下一個新戰場,史丹利何派完月餅又可派甚麼迎戰?

(10月4日刊於《am730》)

Tuesday, October 03, 2006

兩岸免費報遍地開花

免費報紙的潮流終於吹至廣州。記得禤中怡今年2月時曾經收到消息,提及過廣州地鐵同廣州日報集團合作出版地鐵免費報,並希望盡早趕在4月出版,之前他們多次來香港取經,準備工夫十足。不過後來計劃有變,延至10月趁國慶日創刊,首日派20萬份,目標30萬份。

禤中怡翻閱《羊城地鐵報》創刊號,24頁全彩印刷,版面設計感覺清新,以短小文章為主,內容多樣化,中外新聞、IT、漫畫、娛樂、星座等等都有,類似香港幾份免費報紙。創刊詞的標題「開創快速閱讀新時代」已說明了一切。畢竟,免費派發的報紙,在內地一直是傳媒的敏感話題,因為不多不少會衝擊現有出版集團的利益,所以上海解放日報集團與上海地鐵於03年起合作的《i時代報》雖然在地鐵站內免費任乘客取閱,但報上仍堅持印上「零售一元」字樣,以示自己並非免費任取的報紙。今次《羊城地鐵報》似乎更進一步,禤中怡暫時在該報報頭沒有發現售價字樣,而這份報紙不單在地鐵派,在地面亦有得攞,跟《am730》一樣,走商業區派發策略,北京路、上下九路等都有,雖則該報負責人話,免費派只是推廣策略,最終何時收錢就很難說,或者又是一直免費派下去。

同集團《廣州日報》為其打氣,據其報道話,有人因為只顧閱讀免費報,自己的手機響兩次都聽不到,認真搞笑。另一位大叔「一見是創刊號馬上要求多拿一份給家裡的親戚朋友看,可是派報員無奈地說,『今天限量發行,每人只可拿一份。』」

台灣那邊又有免費報紙新發展,台灣《蘋果日報》最近秘密研究過免費報市場,計劃重槌出擊,有人更話他們會很快去馬,暫定在超市、捷運站免費派,當地各報業大哥已經嚴陣以待。

禤中怡不認識壹傳媒(282)的黎先生,但他的營商哲學及歷史在中環圈內經常都是話題。正如當初壹傳媒上市前遇上不少風風雨雨,黎先生儼如投資銀行家般,與真正的投資銀行家齊齊「拆彈」,已經技驚中環。若黎先生今次真的在台灣推出免費報紙,便足以證明他的生意眼光及順應市場變化的智慧相當厲害。近月他已不下一次在旗下《壹週刊》「事實與偏見」專欄中提及免費報紙的市場價值,大意是免費報紙讀者不用付出金錢代價,故他們的閱報投入感及對廣告商產生的價值也不能與收費報紙相提並論。

禤中怡當時還以為黎先生對免費報紙市場大吹淡風,但不足數月,卻又傳來他有意在台灣辦免費報紙,真是有趣到不得了。禤中怡希望讀者不要以為我對黎先生的舉動不以為然,反過來,我對他的變陣是欣賞的。作為商業營運者,一個領導以千計員工公司的舵手,傳統商業思維應該是貫徹理念,令員工可以依此為據,從而做到上下一致,使生意模式及概念順利承傳運行。但由於科技、資訊發達,商業營運者作出每一個決定的延續性及合理性也因而越見困難,如今在商界「朝令夕改」大體上已不可視為一個負面言辭。而且正、負兩極思維在複雜的商業社會中已經不合時宜,故此就是黎先生一方面說著免費報紙不濟事,一方面卻兵貴神速,著手計劃免費報紙,更顯出黎先生敢於面對市場變化的處事手法。

(10月3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