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1, 2008

廣告喜與憂

禤中怡恭賀《AM730》創刊3周年,祝願繼續獲讀者支持。當然,免費報紙的另一個老闆就是廣告客戶,無收入又怎樣生存呢?但盧社長撰文話首要做好內容,有讀者認同,才可取得廣告商的信任,禤中怡亦認為是持續經營下去的不二法門。

其實,今年本地廣告市場續好景,admanGo話上半年廣告開支高達117.8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逾17.33%,所有廣告媒體均有增長,當中報紙廣告升16.88%,雖然不及電台的36%升幅,但基數相對較大,已算不俗。除了延續去年經濟好而加大budget外,相信有奧運盛事支撐也助一把,起碼官方和非官方贊助商都要花點功夫,為自己公司的銷售和奧運拉上關係,希望多做點生意。但香港廣告客戶協會年初調查,預計今年廣告支出預算平均增長25%,逾半廣告客戶擬增支出,對比07年度,每名客戶廣告宣傳預算金額平均增140萬元。半年過去,增長幅度不及預期,是之前預測太樂觀,還是市場出現變化?

同廣告界朋友談起,他話大環境可能不俗,卻嘆道自己今年上半年的總和,竟相等於去年生意最旺的月份所得收入總額!回想去年隨時要一周數晚「通頂」,今年卻是連OT也沒有出現過。究竟是他自己的問題,還是暗存隱憂。

至於遠方的英美廣告市場更是雪上加霜。英國廣告從業者協會(Institute of Practitioners in Advertising)第二季廣告景氣報告《The Q2 2008 Bellwether Report》更形容企業連續第三個季度向下調整廣告預算,而預算下降速度正加速,更屬2001年911恐怖襲擊以來最大衝擊。主因企業成本上升,銷售放慢,即是盈利能力被削弱,當然要勒緊褲頭,首當其衝必然是廣告預算。

美國廣告市場更續惡化,市場憂慮五大廣告客戶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寶潔(P&G)、啤酒商Anheuser-Busch、可口可樂(Coca-Cola)和日產汽車(Nissan)或削減廣告預算,原來他們一年貢獻美國廣告業金額逾100億美元,即約780億港元!外界關注寶潔新上任的環球市場總裁Marc Pritchard,此人一向專注財務,特別是節省成本方面,難免惹來削減廣告支出的猜測。至於美國汽車銷售受經濟打擊影響,故傳日產北美在新一個年度減1億美元廣告使費,而捱打的通用汽車於05至07年度已實施降低媒體支出近10億美元的緊縮措施,試問未來怎不要繼續勒緊荷包應戰。

這種情況會令人聯想到總公司要調整廣告策略,不但是美國,亞洲區會否殃及池魚呢?此外,廣告客戶上半年催谷以奧運為主題的商業推廣,下半年市況會否轉弱呢?或許香港廣告客戶協會不妨做個中期調查,究竟是否需要調整年初的樂觀預測。

(7月31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30, 2008

收買佬抬頭

上周話恒指交易區在22,000至23,000點,雖然上周確曾破23,000點,更有樂觀人士望24,000點,但美國金融業和樓市危危乎,恒指難延續急促升勢,昨日更拖累亞洲區股市跟隨同聲一跌。

原來美國並非一味輸入貨品供國民享用,還會有出口,可惜只是輸出撇帳這種無用之物,且看連蝕四季的美林(Merrill Lynch)終向現實低頭,再次狠狠地將所持抵押債券(CDO)組合中,當中總值306億美元(約2,386億港元)售予Lone Star Funds,然後撇帳達57億美元(約444億港元)就知。至於買家Lone Star其實就是南韓外換銀行(KEB)大股東,正準備月底與滙控(005)完成出售KEB交易,套回大筆資金,又可找其他獵物。但CDO人見人驚,為何Lone Star Funds如此勇猛?皆因一個字:「錢」也!美林出售CDO組合作價僅67億美元(約522億港元),代表作價只及總值的兩成,簡直似內地出售不良資產般,甩掉這個大包袱便算了。

對Lone Star Funds而言,若能成功按帳面總值計,有30%回收率,即每10元可收回3元,他們就可套回約91.8億美元(約716億港元),意味可大賺24.8億美元(約193.4億港元),回報率高達37%!如回收率愈高,回報自然更和味,這就是有錢和無錢的分別,財力不夠,只好任人魚肉。

當然,美國財技高手多的是,加上總統要救市,四大行立刻配合,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Citigrou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及富國(Wells Fargo)將會發行新產品Covered Bond,或者可譯作資產擔保債券。

其實,這種產品並非甚麼新事物,在歐洲已流行一段時間,市場規模達3萬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但在美國就不太流行,因為大家將按揭資產打包,然後用證券化方式出售,利錢自不然較債券為高。

銀行主要將高質素的按揭貸款或由公共機構作支持的貸款,包裝成為資產擔保債券,然後在市場集資,萬一銀行出事,上述貸款資產將會同銀行其他資產分開,令債券持有人仍然得到保障,而這類債券和那些按揭證券產品不同之處,就是債券仍需反映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內,意味銀行要「孭上身」,兼續受嚴格監管,客戶又可多一重保障。

問題是,若果投資巨行,或者對沖基金看中水頭緊兼水深火熱的中小型銀行,就「慷慨地」認購那些銀行的資產擔保債券,他朝這些銀行最終走上倒閉之途,投資巨行和對沖基金的債券投資就穩如泰山,相反銀行的股東、甚至存戶望著其他不文一值的資產,只有苦笑一聲。
更嚴重的問題是,聯邦存款保障公司(FDIC)就要負責「埋單」,但間間銀行都賠不完,FDIC的資源也有用完的一日,試問納稅人屆時是否要幫手填氹呢?

(7月30日刊於《am730》)

Tuesday, July 29, 2008

嚇人的業績

見到上市公司「讓我歡喜讓我憂」,因為有預報盈利有喜訊的,亦有早報業績差的,但有些卻採取直至死線最後一刻,才公布實際情況,讓股東嚇一大驚。

踏入7月底,很多於3月底作年結的上市公司終需要見家翁,而早前已提出,小心有份投資股票的上市公司業績,會受到股票下跌的嚴重影響,估不到醜婦陸續掀開面紗後,無不令人嗟嘆。

好像剛供股完畢的民豐控股(279),公布截至08年3月底全年業績,虧損竟然高達4億元,比07年度虧損的2.1億元,足足擴大了90%之多,當中最大虧損部分,就是以公平值入帳的投資虧損,達4.56億元!在損益帳中,該公司來自投資的股息收入的確升了6.7倍,奈何只得126萬元,真的令人氣餒。

面對業績如此不濟,該股股價昨日就跌5%,只得7.1仙,若以完成供股日起計,股價更累跌20%。

大家可以發現,即使公司個董事會內的名人、高人如何「德高望重」、履歷如何厲害,原來也是避不開劫數的,可能大家會認為只是大勢所趨,怎樣能夠抽身而退呢?加上大市有升有跌,只要一直持有,就有機會翻身,況且不出售股份的話,只是帳面數,他朝大市回升時就可回撥嘛!

禤中怡並不懷疑這種論調,因為持有優質股份作長線投資,無疑有增值機會,但仍需注意入市時間。散戶過去被批評接火棒,就是在全民瘋狂,股價已處高位時仍買貨,偏又不懂止蝕,損失慘重,但為何收取董事袍金和報酬的公司管理層也如此不濟?若果看不到趨勢,就算聽聽二流專家在投資講座中,多次看淡港股,都應該可以得到點啟示吧!

對投資者而言,更大問題是,上市公司持有的所謂證券投資,究竟籃子內的東西是甚麼,恐怕知道的少之又少,實際如何操作,就更加無從了解,故此投資這類股份時,真的不知道憑甚麼作判斷。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就是民豐控股的年結日期為3月底,差不多有接近4個月時間,但期間卻不見發出「盈利警告」的通告,讓股東早作了解,而這種情況亦在一些上市公司出現,就真是更叫人無奈。

按照港交所(388)的股價敏感資料披露指引列明:「發行人若發覺業績可能遠遜於市場一般預期,即應發出公告『示警』,提醒投資者可能造成的有關影響。」可惜,所謂指引,就是不屬於《上市規則》的一部分,而且以甚麼準則去釐定業績可能遠遜於市場一般預期,卻未有標準,一切靠上市公司高層去考慮,莫非虧損擴大90%就不算,要蝕到「渣都冇」方符合披露資格?

(7月29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uly 24, 2008

櫃位員吃香

禤中怡早前向一間中型銀行申請1張新信用卡,近日終獲批,而銀行亦好細心,通知往分行提取,比直接寄發新卡隨時被盜走安全得多。幸好距離上班地點不遠,不用大汗淋漓。

這間銀行背景有內地大水喉支持,相信有一定規模,招呼不會怠慢,理應順利完成交接,可惜竟換來一肚氣。以為在中午飯市前到達,可避開一眾白領儷人,只見有6人排隊,卻僅有1個櫃位提供服務!原本不用1分鐘的功夫,演變成超過15分鐘的痛苦旅程,比那些大行的旺場程度不遑多讓。

禤中怡見到這種場面,立刻找賓架朋友訴苦,佢話有些銀行分行本來需要10個人,現在只有6、7個職員,形成分行人手嚴重不足,唯有抽調熟練員工往新分行幫手,隨時工作不足一年的,已是分行最資深的員工!加班自不能免,放假才是最大問題。

為甚麼出現這種人手不足的問題呢?因為銀行以前叫客戶多用自動櫃員機,又話要上網,變相減省對分行的負荷,甚至減少分行數目,怎知近一年市況好轉,急急調整策略。除了靠電話促銷外,設立據點成為熱門策略,畢竟大家荷包重了,銀行自然希望多吸客戶,最理想的自然是使用其理財服務等賺錢的業務,但多少也要設櫃位服務作配套。

不過,可知道分行開得多,大家均需有人手配合,但請人後都要有數個星期的訓練期,否則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最渴市的一個工種,就是最前線的櫃位服務員,難怪有些進取的銀行,實行用搶人這種最快解決問題的招數。

朋友坦言,其他銀行出手重,假設加薪多3,000元,即使放棄原來份雙糧,計一計,亦除笨有精,畢竟櫃位員從無經驗至有兩、三年經驗的,月薪由7,000多元至逾萬元都有,意味加幅隨時超過30%,當然要跳槽,難怪老友笑言,隨時出現舊班底在另一間銀行分行齊齊工作的有趣場面!

粗略計算,今年各大小銀行,隨時有超過30間新分行投入服務,像滙豐於5月話動用3億元,準備開10間新分行,渣打上月中已一口氣連開3間新分行,而東亞(023)暫時只增1間新分行。至於已經有逾220間分行的中銀香港(2388)亦要做優化工程。

其他中小型銀行亦要急於搶灘,密密於屋邨設據點的創興銀行(1111),上周又在將軍澳彩明苑開新分行,在短短兩周內,已開了3間新分行,令總數達到50間之多。中信嘉華銀行亦準備於下半年擴張,而大眾銀行更話今年要增8間。即使工銀亞洲(349)也話年底分行數目要增至43間,即再多開兩間。銀行還要舊舖搬新舖,將面積大為擴充,否則怎能提供舒適環境搶有錢客戶呢?若果你加我加,意味所需人手更多,可見搶人潮才剛開始。

(7月24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23, 2008

我有我態度

港交所(388)上周決定,縮短主板上市公司在港交所網站刊發的半年度業績公告匯報期限,將從3個月縮短為兩個月,而年度業績公告的匯報期限,亦由4個月縮短為3個月,代表公司於12月底做年結的話,投資者不用等到4月就知道真實情況。

至於現時需印製的半年度及年度報告匯報期限(分別為3個月及4個月),則維持不變。新規定將適用於2010年6月30日或之後結束的半年度業績,以及2010年12月31日或之後結束的年度業績,起碼有兩年適應期,相信難以用跟不上進度為藉口。

港交所話,現時年度業績公告在年度結束後4個月內才公布的期限過於寬鬆,這是因為發布有關年度業績公告及報告時,有關訊息可能已「相當過時」。

諷刺的是,還記得禤中怡早前已話,港交所於07年11月16日至08年1月15日期間進行《個人投資者調查2007》,在完成調查後,差不多6個月後,即本月才公布那些訊息,莫非那些訊息不重要,或者不算過時?還是你有你制度,我有我態度?

禤中怡一向贊成有關上市公司的訊息,應盡快向所有股東公布,讓投資者自行判斷,否則一旦時間太久,傳聞和所謂「消息」滿天飛,反而隨時令市場訊息有所混淆。當然,縮短一個月時間,意味會計和審核工作效率要大幅提升,人手更不能少,起碼要維持基本班底外,相信會計師更要想想,如何利用科技去提升效益,這亦是上市所應該要付的代價,他們只好暗暗叫苦了。

可惜,列入諮詢的另一項建議,就是推行主板公司公布季度匯報,卻還未公布結果,禤中怡擔心最終胎死腹中,繼續維持由細公司組成的創業板公司,就要每季公布業績,而相對坐擁較多資源的主板公司,卻免除提升透明度的責任,形成一種矛盾兼不協調的局面。有趣的是,近期有多間創業板公司申請轉往主板,誘因之一莫非就是避開不用披露季度業績?

其實,內地股市實施季度業績報告多時,亦不見得有甚麼困難,相反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卻跟不上祖國的步伐,似乎有點說不通。有市場人士則憂慮,上市公司實施公布季度業績,公司管理層可能為了交出一份亮麗的季度業績,轉而走短線投資,藉以滿足股東的期望,飯碗得保,最終影響管治質素。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禤中怡認為董事會若果無法展現優秀的管理,以及長期持續發展的能力,只追求短暫回報的話,結果肯定難以長期支撐股價向上,投資者自然會唾棄之,反而優質公司更受歡迎。

(7月23日刊於《am730》)

Tuesday, July 22, 2008

陳振聰點石成金

久違了的創業板,昨日出現氣勢如虹的股份,因為與小甜甜龔如心拉上關係的陳振聰踏入上市舞台,但並非出手買主板公司,卻走去買間創業板公司環球工程(8192)逾62.32%股權,涉資約1.5億元。這個數目買一個乾淨殼,在旺市時或許不算貴,但大市剛似有起色,而且只買創業板公司,實在難料真相,莫非見轉主板容易就入市?

更有趣的是,每股作價查實只是0.0162元,比停牌前股價0.415元,足足折讓高達96%!以為執平貨嗎?但望望與該股去年底股東綜合權益總額比較,卻又有溢價達53倍之多。有炒味自然懶理這些過時數據,只見復牌後,股價從0.5元節節向上,個多小時後高見0.74元,但若果早段搭順風車便無甚趣味了,因該股後勁不繼,掉頭回落至0.6元收市,不過,仍暴漲44.6%,成交額逾8,200萬元,公司市值亦一下子增大至逾33億元!更重要的是,陳振聰所持股份市值卻大幅膨脹至逾20.8億元,帳面獲利逾19億元,不叫點石成金,又是甚麼呢?

大市方面,有美國政府撐腰,甚麼壞消息也變得不重要,整個亞洲股市都立即有配合,只有日本和大馬股市跌些少。恒指昨日更一口氣升破10天和20天平均線,差點以為是大牛市,更曾破22,600點的阻力位,收市仍能企在高位,但望到成交額連700億元也沒有,挾淡倉味道著實太濃烈,不一定是形勢全面改變。

除了政治手段推動外,當然要有其他藉口配合,出口術就是伎倆之一,所以英國報章周日話,祖國投資旗艦中國投資(中投)與滙豐控股(005)眉來眼去,前者要找理想投資對象,後者想回歸內地懷抱,成為最佳拍檔,完全「合理地」,讓大笨象展開升空之旅。

成交有幾頻撲?開市首半小時成交股份逾1,000萬股,已佔該股全日成交股份近四分一之多,恐怕補倉盤搶佔不少,而全日錄逾1,300宗大手成交,特別是在收市競價時段,已有合共120萬股大手成交,讓股價在124.9元收市,輕易彈4%。大笨象旗下隻恒生銀行(011)就更厲害,股價連升4日,單是昨日再飆4.2%至154.6元。

其實,恒指交易區域似已上移至22,000至23,000點之間上落,市場更話奧運倒數前夕,必定要營造一片歌舞昇平的環境。不過,外圍依然存變數,特別是油價和通脹問題,儘管國際油價回落,但企在高位不墮,故越南政府也難捱,昨日突然加油價最高36%之多,當中汽油零售價就加31%,變相減少之前承諾的補貼。其他亞洲國家也無可避免要面對利息向上、經濟增長放緩,再添高油價,通脹率續攀升等負面因素困擾,相信滯脹已蔓延過來,這頭猛獸不能不防。

(7月22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uly 17, 2008

創業板乾塘

正當黃金期貨面世如箭在弦,其實港交所(388)於本月初已實施兩項新政策,未知能否刺激交投。

第一個較熱鬧的,就是簡化創業板公司轉往主板上市的資格和程序,在短短兩周時間,已有多達8間創業板公司,申請轉往主板再炒過,最矚目的,除了李嘉誠的長江生命科技(8222)外,何鴻燊公子何猷龍的匯盈控股(8101)、還有微軟做背後支持的浪潮(8141)也有份。

看看這些公司的規模,直至6月底,原來其中5間屬創業板50大市值公司,其中長科和浪潮更分別排名第五和第七位,這5間公司合共市值約100億元,佔創業板總市值逾9%,連同另外3間齊齊轉板後,創業板日後可能失去一成市值。雖然所涉轉板公司數目僅佔總數約4%而已,但創業板何去何從,的確令人憂慮,因為創業板新上市公司數目,原來已經連跌5年之多,去年大旺市也僅有兩間新公司上市,變成轉板公司數目比新上市的還多,引致總數連跌3年,與衍生產品蓬勃發展,可謂南轅北轍。

此外,創業板成交疏落已是不爭的事實,自99年11月成立以來,每日平均成交額逾1億元,直至07年大旺市時,日均成交額才高見逾12億元,可惜跟隨大市回落而急速萎縮,6月的日均成交額不足2億元,好像長不大的幼苗般,靜待「打靶」。過去發展衍生產品市場,無疑為港交所帶來豐厚利潤,但這間獨家專利的金融機構,會否考慮為中小型企業建立融資,以及擴大股東基礎的策略呢?

禤中怡當然明白,資金流向並非港交所能夠控制,更不應控制,但除了大型國企,內地中小型企業也是未來爭奪來港上市的客源,倘若這些貴客選擇在深滬交易所上市,不打「世界波」,香港便會輸掉「滬港盃」了。

其實,港交所同時推出其他搵錢大計,就是香港預託證券計劃,希望吸引更多海外公司到香港上市,為包括不准在海外發行股份或設置股東名冊的企業,提供來港上市途徑。初看這項生意確吸引,因為專做託管的美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一份報告指,全球預託證券交易額今年首6個月顯著增加85%至2.4萬億美元(約18.7萬億港元),有14個國家的公司共發行27項預託證券項目,共集資近90億美元。目前,美國3個主要交易所如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等已佔全球預託證券交易額86%之多,而單是上半年,中國有6間公司揀在當地掛牌。

想起港交所於2000年引入號稱納指七雄的重磅股,包括戴爾(4331)、英特爾(4335)、星巴克(4337)和微軟(4338)等,可惜交投之疏落,簡直是慘不忍睹,零成交的日子多,可見要吸引買賣並非易事。面對這種情況,究竟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7月17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16, 2008

新股反高潮

自去年10月30日,恒指從歷史高峰31,638點回落至今,足足不見了近10,500點,即蒸發了33%。以周一市值計,港股市值也失去約6.9萬億元,相信人人有份。

當然,今日環球股市面對同聲一跌的局面,像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這些精明的財金官員,也難避免令外匯基金的股票投資組合蒙受損失,甚至要被市民「Yam Yam」聲,皆因股市損手嚴重之外,投資債券時,亦面對息口走上,債券價格潛在下跌風險,表現也非理想,即使懂得炒外匯,恐怕要贏錢亦不易,可見今日投資環境惡劣之極,只見大戶投向商品和金屬市場,但任總手上的彈藥能否投資黃金,幫廣大納稅人保值呢?他日泡沫爆破,也能趕及脫險嗎?

股市以波動擴大的趨勢向下,有散戶朋友竟然安然度過,原來近兩周索性連證券行都懶得走上去,因見大市跌極都有,佢話:「唔知買乜好,費時無幫襯,遭人白眼。」更話驚手痕買貨後要坐盤。

不過,之前夠膽入市,認購新股的投資者也有些少收穫。且看新股近來似有逆市造好情況,天溢(756)股價首日漲11%,而招股期間未見管理層露面的卓智(982)第一日上市,也升8%收市,即使昨日大跌市,兩隻「細細粒」的公司股價亦要跟隨回落,但收市價依然守穩在招股價之上。

當然,今日輪到另一隻市場萬眾期待的新股登場,就是澳門博彩(880)也,因為歷經風風雨雨,賭王的心願終達成。其實,該股面對法律挑戰,似乎屬意料之內,相信管理層和保薦人不會料不到有此一著,並應早`有應變計劃。

該集團還安排讓投資者「縮沙」,更有「買定離手」的味道,實行表現得有規有矩,反而是原來認購該股的投資者最終選擇放棄,好像有未看清楚招股書,以及新聞報道就入市,但及後又後悔的感覺。

澳博是次所發行的新股,經過重新調配後,貨源盡歸機構投資者手上,今日掛牌,表現應不會差到那裡去,畢竟該股在澳門有一定份量,一些投資相關行業的基金,在其一籃子的投資組合中,澳博多少要佔點地位。

這類基金投資時,多會揀間最大行業領導者作為投資對象,好像景順消閒基金投資全球最大的賭場經營商Harrahs Entertainment,寶源美國小型基金投資全球第二大網上投注系統商Scientific Games Corp;而一些基金就買入馬來西亞最大的賭業經營商雲頂集團。

還可一提的,是長達兩個星期時間(一般招股期是5至6日而已)招股的英皇鐘錶珠寶(887),準備於下周一掛牌,因為有同系機構如英皇證券(717)和新傳媒(708)首日掛牌即大升的良好歷史紀錄,難免讓投資者有憧憬,希望重燃賺錢神話。

(7月16日刊於《am730》)

Tuesday, July 15, 2008

炒出個奧運

以為港股受美國兩隻按揭證券公司面對財困影響而開低,恒指開市卻抽上22,360點,但在1個小時內,又再表演高台跳水,完全無花式,一招直插到底,迫近21,900點後才見承接,可惜已急速回落近460點,之後在水底不足200點之間徘徊,收市跌170點至22,014點。

大市成交認真稀疏,主板只有近584億元,但窩輪成交額卻增至約144.7億元,為本月新高,佔大市比重更大增至24.78%之多,可見炒味有多濃郁,這還未算,計及牛熊證成交59.8億元,亦佔大市10.24%,代表每100元成交額中,有35元炒賣這兩類衍生產品,真是不用過濠江,也可買大細。

買大細代表有機會輸光所有本金,而昨日大市高速上落,完全表現這種情況,因為大市一高開,短短幾分鐘,竟然有8隻熊證先「打靶」,雖然之後走勢逆轉,一樣無仇報,但今趟輪到4隻牛證面對跌市景況下,也要加入強制收回行列,反映入市不能炒單邊,若不及時跟市轉變策略,一日內已連輸兩次。

禤中怡一向不鼓勵極速短炒,因為要捕捉短線走勢相當不易,兼且費神,始終看趨勢好過。近期壞消息陸續引爆,實令市場不安,其實次按問題未解決、油價續有大戶炒賣,美元弱勢難挽,統統未有消失,何妨多等一會呢?

若果手癢癢,一日不炒,便覺生活無味,倒不如去排隊炒新鈔吧!早前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港,見到奧運氣氛如此薄弱,肯定愁眉深鎖。或許見到勢色不對,中銀香港(2388)立即推出「北京2008年奧運會港幣紀念鈔票」,但要做到人聲鼎沸,當然要想出好辦法,首先實行用限量發售去帶起熱潮,然後大家見到內地奧運紀念鈔票轉手,聲稱升值數十倍,更加激起炒賣的本性。

且看距離正式發售還有兩日,將發售有關鈔票的中銀香港分行外面,除了街上人頭湧湧外,你放水樽我擺報紙,實行做定期貨好倉般,轉頭回來排隊,等升值收錢,自然能造成人聲鼎沸的效果,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像炒菜一樣,既然有材料,當然要炒啦!

回想和記電訊國際(2332)奪得蘋果(Apple)的iPhone 3G新機獨家銷售權後,為了應付龐大認購潮,選擇結合科技的方法,實行用網上登記,然後抽出幸運兒,像抽新股般,而賣機當日更不見混亂場面。儘管欠缺新聞性,但總好過因負面新聞而成報章頭條。

不過,中銀香港肩負祖國偉大使命,若果派籌,或者網上登記的話,然後讓大家回家,就會無氣氛,而「打尖」、排隊黨等只屬小問題,所以即使大雨淋漓,不等到黃雨也不退讓,總之就是要炒出個奧運來!

(7月15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uly 10, 2008

奧運概念遠去

早兩日話「盈警滿天飛」,特別憂慮投資股票的上市公司出事,怎知話口未完,越南控股(139)發出盈利警告,話08年度可能有重大虧損,因為證券投資有非常重大未實現虧損。直至去年9月底,該集團手持股本投資帳總值2.57億元,若以去年9月底與今年3月底止恒指累跌約16%幅度計算,起碼不見了逾4,000萬元,認真慘烈。

言歸正傳,還有不到1個月時間,北京奧運就會揭幕,同貿易界朋友談起,佢話踏入7月,這個城市就守衛森嚴,內地商家朋友要飛往當地,首先要具備「良民證」,即要有一份由所屬轄區派出所開具的無犯罪紀錄證明,所以這段時間還是對「北京之城」避之則吉了。

不過,仍然有人不嫌麻煩,要趁勢駐京搵錢和搵知名度的,這就是各大體育品牌。最近,內地體育品牌喜得龍在奧運前夕招股,更特別做了份市場調查報告,話按銷售劃分,估計在內地運動服飾品牌市場有3.2%佔有率,規模未算大,所以要趕上市壯大實力,應付強敵,可惜市場大環境差、新股破底多,最終臨門夭折,徒嘆奈何。

其他祖國品牌也要趁勢擴大知名度,像內地佔有率10.7%的李寧(2331)已贊助內地乒乓球、射擊和跳水隊,當然還有李主席成名的體操隊,全部有奪金希望,而贊助西班牙、阿根廷籃球隊更是有策略性部署,皆因有力與美國夢幻八隊一拼,國際名聲自然更響。聽聞李主席更安排與歷屆奪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齊亮相開幕儀式呢!

可惜,一眾體育品牌股表現令人失望,李寧股價自5月中起,輾轉從25.3元跌至昨日的16.84元,蒸發了33.4%,另一體育品牌安踏(2020)本身實力雖亦不弱,內地市場佔有率也有7.8%,但股價亦在兩個月間消失37.5%。

至於上月初才上市的特步(1368),其股價更已潛水高達32.8%,其股東凱雷投資上月底更用8,600萬元,增持股權至8.36%,但同昨日收市價計一計,帳面仍虧損。

其實,本地薑縱然有本地優勢,國際品牌實力更強,像「三間」和「一剔」這兩間國際性運動品牌也要爭取曝光,兼幫大家的荷包做瘦身運動。該兩個品牌已在內地市場合共擁有高達33.1%佔有率,去年更將門市數目大增至約千間,實力非同小可。他們早前已鬥得難分難解,像落幕多時的歐洲國家盃8強賽事中,「一剔」贊助5隊球隊,但萬料不到,「三間」贊助的兩隊佔據決賽全部席位。當然,德國揀「三間」實屬正常,非戰之罪。

未知奧運概念股炒作多時,面對這項矚目盛事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會否像以往其他如科網概念和濠賭概念股熱潮般,隨著概念消失,令之前備受追捧的其他奧運概念股也進一步受壓呢?

(7月1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09, 2008

短炒明燈乍現

美國兩隻房貸股存危機,亞洲區股市立時同聲一哭,恒指一陣虛火就打回原形兼「跌凸」,可見壞消息威力驚人,勢色不對,恐怕大戶再繼續走貨,投向商品期貨的話,油價要回落都難。

金融股更慘遭洗倉般,特別是隻東亞銀行(023),不經不覺,踏入本月,股價跌足5日,由42.35元一路滾下來,昨日尾市前半小時更曾低見36元,幸好有大手掃入10萬股,涉362萬元,之後再有每股36.3元買10萬股力頂,而在競價時段更有44.4萬股成交,涉逾1,600萬元,才能勉強迫近37元,以36.95元收市,重挫5.8%,而本月以來,該股累跌幅度更高達12.75%。東亞剛被大摩點名看淡,目標價大削至33元,難怪成為重傷股份之一。

大摩近期令市場風聲鶴唳,經其發出看淡報告,股價就如瀑布瀉下,所以自不然成為傳媒寵兒,爭相報道,昨日見某報本地加國際財經版,竟然有四個標題出現「大摩」二字,內容當然引述這間大行的意見,反映其「受歡迎程度」已達瘋狂地步。

另一隻「洗盡鉛華」的藍籌股,當然是港交所(388),大摩上月23日話該股要跌,公平值低於100元,股價便開始從123元走低,昨日曾低見100元,收市力保股價在3位數字,收101元,仍挫5.8%,恐怕用行動支持特區政府增持該股的投資者,萬萬料不到「鬍鬚曾」的投資眼光如此獨到。這還未算,大摩又再發功,周一再將港交所公平值調低至85元,代表股價要再跌15%。

目標價竟然在短期內改完再改,跟炒以為到價入市,之後大摩再調低目標價,試問怎不會損手,而分析研究報告變成短線炒賣的明燈,兼發揮如《每周評論》般的投資作用,難怪有分析員索性轉做投資經理,自己落手落腳炒好過。

港交所也非坐以待斃,「選擇」周一公布份《個人投資者調查2007》,話香港有202.2萬名證券投資者,即在受訪前12個月內曾買賣證券,佔人口比重達35.7%,代表市場參與者夠多,具重量級市場地位。為甚麼用「選擇」,因為該調查是於2007年11月16日至2008年1月15日期間,訪問了2,292人,意味差不多完成調查近半年時間後,港交所方公布結果,若果不是「選擇」,又是甚麼呢?

有趣的是,港交所於該日同時公布6月和今年上半年交易數據等數字,代表用7天時間便處理好大量數據,為甚麼只有2,292人的調查,反而需時良久?再退一步看,港交所分別於05年5月12日和06年6月19日公布同類調查結果,而遠至03和04年,更早於4月便公布結果,反而在今時今日,市場變化萬千,才披露一些舊數字,莫非港交所以為可作為秘密武器,還是工作能力愈來愈退步?

(7月9日刊於《am730》)

Tuesday, July 08, 2008

盈警滿天飛

連藍籌股如國泰航空(293)也要發出盈利警告,其他公司怎不死跟,橫豎本身業務麻麻,倒不如趁勢一次過出盡壞消息,索性讓股價空中插水,好過陰乾。

上周有幾間公司講明虧損大增,或盈利縮水而發盈警後,去年底上市的太平洋網絡(543)昨日話人民幣升值而有匯兌虧損。舜宇光學(2382)話產品被壓價、開發成本增加等而令中期純利大減。其實,大家都早已料到盈警陸續有來,特別是那些工業股,畢竟負面消息滿天飛,最簡單的,就是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例湯例水。

有些公司更加添大環境差作為業績差原因,像協盛協豐(707)話美國次按危機令消費信心下降,全球紡織品市場放緩。北人印刷(187)更話宏調政策令印刷機需求減少。禤中怡並非「廠佬」出身,但一向對經營工廠的企業家敬佩萬分,因為要兼顧多方面問題,從採購原料、市場推廣、以至工廠生產流程等缺一不可,甚至要照顧工廠員工日常起居生活,倘若食物不潔,來個集體中毒,生產怎算呢?

整體經濟差,似乎情有可原,但競爭對手也要捱,所以重要的是,在這個市場大餅中,究竟佔有率有否提升呢?簡單而言,企業並非壟斷市場,亦即是可找新生意去彌補失去的部分,況且宏調和次按已不是突如其來的事件,若果並未有努力找新生意應付市場變化,就將責任歸究宏觀經濟,顯示管理層帶領公司面對逆境的能力,應變能力亦十分低,董事酬金相信要減一截,以向股東交代。

除了本業足以發盈警外,早前看麥教授話傳有上市公司投資accumulator而損手,禤中怡卻認為就算避開這一劫,也要看看上市公司投資股票的情況,因為去年股市暢旺,相信投資者實難忍手,奈何股價江河日下,隨時損失多一大筆,這種盈警就最要不得。

不妨以多次公布投資股份的永義國際(1218)作參考,如上半年賣中國中鐵(390)股份賺80萬元,賣工商銀行(1398)股份賺436萬元,但沽中信銀行(998)就蝕380萬元,實質只賺逾百萬元而已。最恐怖的是,該股去年以每股253元買港交所(388)21.2萬股,連同以前買入的,每股平均價也要152元,以昨日收報107.3元計,每股帳面蝕44.7元,還有批平均股價118元買入的中國移動(941)股份,以昨日收市105.6元計又蝕,場面慘不忍睹,惟未披露實際影響。

基金界有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的投資物體,即基金投資其他基金,今日上市公司用股東的金錢去買其他公司股票,豈不變成「Stock of Stocks」?投資者買入這類上市公司股份,當然因為相信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兼眼光,但這種間接投資非本業,公司能否兼顧投資和業務經營亦成疑問,如有多餘錢,倒不如派予股東好過。

(7月8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uly 03, 2008

航空股奏悲歌

油價高企和利息向上這兩頭「猛獸」夾擊,威力無窮。全球面對這個問題也束手無策,股市怎會有「起色」,港股面對這些壞消息,果然陰乾到連22,000點也跌穿,又有7隻恒指牛證被強制收回,始終不能同市場「拗氣」。

航空股業績差屬預期之內,國泰航空(293)昨日發盈利警告,反而有後知後覺之感,因為油價企在高位多時,儘管乘客肯搭飛機,但毛利必被蠶食,怎會現在才公布有重大影響呢?至於其他航空股,更似為油公司「打工」。

國泰股價今年以來的跌勢,僅為28%,比中國國航(753)累跌逾66%為佳,但恐怕要追「落後」(跌勢)了。該股昨日上午收市仍報15.02元,之後揀中午未開市前公布消息,大戶立時準備,開市即有20萬股掛14.4元成交,短短3分鐘便跌近1元,更在5分鐘內失守14元,之後有手13.72元沽37.5萬股,涉515萬元,但即時有反彈,在13.82元各買入10萬和22萬股,令市場穩定下來,可惜仍要跌5.9%收市,連帶阿媽的太古(019)股價亦不能倖免,也要下滑5.7%。

上月20日,內地成品油價格最受注目,至於航空煤油出廠價每噸加1,500元人民幣就似乎無人留意,因為加幅達25%,比成品油加幅更大,而內地航空煤油零售價亦從6,520元人民幣增至8,020元人民幣,也加了23%。國際航空及運輸協會(IATA)指5月國際航空燃料每桶價格平均約160美元,比去年同期急升87%,與原油價格同期漲81%比較,升幅更驚人,令航空公司的單位成本升20%至30%之多。

粗略計算,以一噸相等於7.2桶計,國際航空燃料每噸價格為1,152美元,即約7,950元人民幣,若與內地航煤油舊價格6,520元人民幣比較,足足每噸差距高逾1,430元人民幣,明顯可見國際市場價格高很多,試問飛往內地的國際航空公司,當飛機抵達內地時,怎會放棄入平油機會呢?

可惜,見到自己煉一噸蝕一噸,兼且益了外國航空公司,內地經濟官員當然要設法堵塞漏洞,或許不會像補貼中國石化(386)的煉油業務虧損般,向內地航空公司給予補貼,但上周已公布將加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相信可幫補一點,國際航空公司則難再獲甜頭,莫非國泰因為再無平油,才會等到昨日才發盈警?相信要問問公司管理層了。

題外話,《信報》網上版面世,網址為www.hkej.com,要訂閱網上版,一年盛惠389元,即每日1元多一點,但話比原價598元平,起碼忘記買報紙也可重溫網上內容。重頭賣點自然是評論,相信可吸引海外華人幫襯。即時新聞也不欠奉,兼且是免費閱讀,但非樣樣齊。今日是信報創刊35周年,有慶祝酒會,曾特首會捧場,小小超會到嗎?

(7月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02, 2008

金融猛將薪酬大觀

薪酬一向是職場的敏感話題,試想想,你會問同事一個月搵多少嗎?

那麼又想不想了解在亞洲區做分析員的薪酬呢?當然,要鉅細無遺知道每間大行的薪酬情況,恐怕禤中怡也無能為力,但望望《Institutional Investor》,或許可略知一二。

首先,做賣方(Sell side,即證券買賣等向客戶推銷購買金融產品)業務的,如果去地區性的投資銀行做分析員,去年薪酬加獎金合共約19.67萬美元(約153萬港元),當中獎金佔總收入的64.1%,可見那份獎金相當重要,分分鐘比薪酬還高,兼且比政治助理搵得更多。

人人渴望躋身歐美大行,原來在跨國公司做亞洲股票分析員,去年平均工資加獎金所得就更高,約36.4萬美元(約284萬港元),其中獎金佔總薪酬的63.9%。計一計數便發現,在跨國公司做亞洲股票分析員,比在地區性投資銀行打工所得的,足足多了85%!難怪成為奮鬥目標之一。

雖然今年市況波動,分析員普遍預期收入仍可搵得更多,當中跨國銀行的研究人員預測薪酬總額,仍然相當樂觀,料增長21.8%至44.33萬美元(約345.7萬港元),而地區性的分析師則預測僅升13.7%至22.37萬美元(約174.4萬港元)。不過,若果再看看兩者的差距就不得了,跨國大行於07年的收入總額,已比地區行的高85%,若按今年預測數字看,幅度更進一步拉闊至高達98%,近乎多一倍,真是同人唔同命。

至於近年有些分析員轉向實戰,實行參與買方(Buy side,即自行投資如做基金經理等)業務,早些時間,大摩卓百德從地產分析員,轉做芬佬,還有滙豐張一鳴不研究地產,自行投資等。在亞洲公司做投資組合經理,平均薪酬總額58.98萬美元(約460萬港元),足足比身兼分析師及投資組合經理高出19.9萬美元(約155萬港元),可見專業人士只攻一瓣,獎勵更多。有趣的是,在歐美國家身兼兩職的,薪酬總額反而更高,真是各處鄉村各處例。有些極端的情況是,擁有MBA學歷的,隨時可搵高達42.6萬美元(約332.2萬港元),成為吸引人才加盟賣力的重要皇牌。

要取得高薪厚祿,首先要公司生意興隆,且看歐美大行續「療傷」,美國獨立預算辦公室(Independent Budget Office)曾預期,紐約金融界裁員人數將達3.33萬人,裁員幅度達7.1%,好像要挑戰2000至2003年間科網熱潮爆破後,所裁高達5.25萬個職位般。至於英國經濟商業研究中心估計,倫敦金融界將在今明兩年累計裁減1.92萬人,相當於業界從業員總數的5.4%。亞洲區業務會否也被拖累,且看股市和匯市經一輪「蹂躪」後,能否重拾活力,否則裁員火焰隨時燒埋身。

(7月2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