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30, 2006

李主席與TVB

電盈(008)劇場的故事發展一浪復一浪,事件已不僅單單講述本地電訊業龍頭企業賣枱的明爭暗鬥,還帶出媒體業務有價的啟示。電盈高層上週造訪電視廣播(511),市場推測電視廣播或會是李氏的新目標。

李澤楷以衛星電視起家,賣盤給梅鐸後,賺了一筆,期後沾手電盈,大搞now寬頻電視。近年有意收購《信報》,種種舉動顯示李氏鍾情搞媒體事業。電視廣播與《信報》都有一個共通點︰大股東年事已高,亦有意賣出擁有權。可是,礙於李氏形象太鮮明,恐怕影響該兩媒體數十年來辛苦建立的公眾形象,致使進展緩慢。不過,無論收購與否,電視廣播是本地經濟好轉的直接受惠者,屬復甦與併購概念兼備的選擇,絕對「進可攻、退可守」。電視廣播公布的05年財政年度業績,顯示其營業額按年升9%至41.77億元,純利跳升64%至11.8億元。扣除出售銀河(現稱無綫收費電視)51%權益之一次性收益,其經常性純利升47%至10.57億元。盈利大幅跳升主要受惠於以下三個因素:雙位數字增長的廣告收入,財務成本大幅下降以及加強控制成本。公司目前持有現金10億元,實際上無債務,經常性派息率為64%。

電視廣播有60%盈利源自幾近壟斷的本地「免費電視播映」領域,此部分之業績佔集團05年總營業額的53.4%。於2005年,廣告收入的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地產物業、寬頻服務、主題公園及美容相關產品。由於物業市道於06年趨靜、主題公園的宣傳高峰期已過及美容相關產品的飽和,廣告收入的高增長週期可能已經結束。

為了打開新的廣告收入來源,電視廣播已試圖革新廣告計劃,如固定時間的「資訊服務」宣傳短片,以及將對廣告商之增值服務擴展至內地市場或其他媒體形式。雖然管理層06年初預計,其廣告收入之預期增長率大概僅為3%至5%,但我們亦不應忽略「2006年德國世界盃」所帶來的額外收入。

期間,電視廣播重整其「節目發行」分部,「頻道業務」及「海外衛星收費電視業務」的表現穩定,亦開始提供盈利。但電視廣播的最大不明朗因素,同時亦可能會是其新的盈利增長點,就是「收費電視業務」這項關鍵性投資。前稱銀河的收費電視業務(佔49%權益之合營公司),於2月重新命名為「TVB收費電視」,與電盈的now寬頻電視簽訂10年的合作協定,透過now的平台播出20個獨家頻道。

此業務的最大投資期及最壞時期或已結束,以「TVB收費電視」近月的宣傳及節目製作的質素判斷,電視廣播實有決心從現有的市場競爭者手上搶得領導地位,並於未來數年提供顯著的收益。李澤楷窺伺電視廣播的動機充足,只是短期內成事機會不高。可乘每次股價調整累積,以其穩定盈利,實行「放長線、釣大魚」,等邵老先生賣盤。

值得留意的是李氏若直接從邵老先生手上購入邵氏 (080) 的75%股權 ,即可輕易地以少於40億元(未計算賣盤溢價)成為持有26%電視廣播股益的第二大股東。

但有一點更值得注意的,是今時今日以李主席之名縱橫商界,對於投資界而言,吸引力究竟有幾高呢?李主席賣枱消息所引起的最大迴響,就是其日後的「向北望」能力會否被大大大削弱,另一方面,投資人最忌明目張膽的「短線炒作」,可是李主席卻偏偏擅長做deal,相對上,其營運企業的潛力與能力卻仍有待發掘,這對於經營大型企業而言,可能無甚優勢吧!

Thursday, June 29, 2006

英特爾瘦身決戰AMD

生產Pentium系CPU出晒名的英特爾(Intel)周二宣布將網絡同應用處理器晶片業務售予Marvell公司,以便專注本業。有關業務同我哋息息相關,因英特爾今次所賣的業務包括其手上的WiMax技術及用在Smartphone上的XScale晶片技術。不少電腦的網絡晶片都係英特爾的晶片。

呢單刁的金額不算很大,不過是6億美金(約46.8億港元),另將部分債務轉給Marvell,但英特爾借呢單刁要顯示的信息就好明顯,就係要響CPU市場同AMD死過,不容有失。AMD多年來在桌面電腦處理器市場同英特爾爭餐死,不過AMD好少為英特爾帶來真正威脅,因為以往AMD在伺服器晶片市場都係交白卷。不過形勢由03年開始改變,AMD推出結合32bits同64bits架構的新一代CPU,之後狂攻伺服器市場。經過3年狂攻,由零佔有率變成佔有兩成幾,分分鐘可能到三成。至於英特爾的64 bits處理器遲遲未出街,Pentium 4又熱又貴又唔見得比AMD快,結果很多用戶轉投AMD懷抱,今年連一向唔幫襯AMD的戴爾都推出用AMD晶片的伺服器。如果英特爾不全力以赴,是不是分分鐘玩完?

英特爾唔係無料打AMD,自Core Duo晶片(依家蘋果Mac機用嗰隻)獲好評後,打算推出好幾款用Core技術的晶片如伺服器用的Woodcrest,筆記簿用的Merom及一般桌面機用的Conroe,希望同AMD打一場硬仗。特別AMD產能唔夠應付市場需求,若不趁機反擊,日後咪話唔煩。現由以色列人設計新一代晶片,聽來口碑唔錯。英特爾有決心瘦身,應該有得打。

從賭波中領悟投資要訣

世界盃打進8強賽事,今次比較少爆冷,估計馬會與外國賭波公司只能微利甚至平手,然而,聽到不少中環朋友仍進貢予馬會,因為買波膽,以巴西對加納為例,即使買巴西贏波,但賠率過低,於是買入3:1、 4:0與4:1等波膽,誰不知加納經常門前失機,令他們不能破蛋,3:0完場巴西勝。由於朋友沒中波膽,睇中仍要輸錢。褟中怡不愛賭波,但為湊熱鬧,成立一個100元賭波實戰倉,基本對各隊全無認識,故只選熱門投注。無錯,賠率極低,一些僅1.2倍,投注後給馬會阿叔笑,但勝在穩陣,以100元本金用2串3或2串1方式玩足16場,贏波得來的利潤續投注,並留下本金,結果贏12場輸4場(4場是爆冷賽果,大家會較我更深刻),總計獲利達90%,雖然只贏90元,但提早在16強前「割禾青」,成世界盃賭波贏家。

賭波策略其實也可應用在股場上,買入的股票應以基金股為主,因風險低、公司透明度高、盈利機會率較高,避免買入細價股;若投資獲利,應只取回本金,餘下利潤沒有成本,可續在股市滾存,規律地運作,最終都是會獲利的。此外不宜買波動高的窩輪,因股價即使向上,但受大市變化而大幅波動,衍生權證等可能輸時間值,睇中市仍虧蝕,猶如買波膽般風險高命中率低。 有朋友認為買主客和是愚蠢的表現,應從主客和、入球大細、波膽等混合投資,務求以10元搏1,000元,類似期權期指長短倉玩法;褟中怡認同投資策略不同,贏錢就得了。賭波與投資最大的分別是萬一估錯,賭波會損失全部本金,投資止蝕則可取回大部分本金。賭波首一至兩次必須贏錢,投資可以第一次便看錯,故此都是投資股票好。

(6月29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ne 28, 2006

人棄我取的股市方略

目前宏調下,新股上市無不紛紛轉軚延遲上市甚至擱置上市計劃,但世茂房地產(813)幾經辛苦才能湊夠「飛」,公開配售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餘額由國際配售補上,令貨源歸邊,不論上市表現如何,還需看保薦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功力。褟中怡希望世茂房地產不會撻Q吧?

另一方面,浙江最大房地產公司綠城中國將宣布以市盈率6倍至9倍上市,以每股6.57至9.86元招股,市盈率6至9倍,資產折讓更高達45%,綠城務求希望本港散戶高抬貴手,入飛小注支持一吓。該公司已完成28個物業項目,涉及總樓面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其中11個項目已於今年3月底悉售。目前正發展及規劃的項目多達83個, 估計涉及總樓面面積約860萬平方米,涉及額外土地及建築成本高達233.61億元人民幣,所需資金自然有部分靠上市集資所得(以招股上限計,可籌得逾32億元),其餘資金來源包括現有營運現金流及向外借貸支付等。保薦人名氣亦不弱,就是摩根大通和瑞銀。

但是有散戶微言,若公司以特價上市,一定出現問題,或招股氣氛差所致。不過,據聞浙江省的房地產企業,由於發展過急,需要大量借貸,在受到宏調影響下,水源盡斷,令他們已支持不住。故急於以大折讓,特價上市集資,不僅可以解決水源問題,必要時又可以向股東伸手,集資收購不能上市的垂危房地產公司。有基金經理笑言,有些公司若然無法上市,欠「新錢」流入的話,分分鐘財政緊絀。試問市況旺盛時,你可以用單數位PE的價錢,購買同一質素的公司嗎?相信答案是否定的。價值投資者是時候出動了,人棄我取方是投資戰略,而兩家大型房地產股在危難期上市,還靠摩根家族的護價力量了。

記得世茂領導人許榮茂曾經講過,今時今日做內地房地產不容易,皆因為每個項目投入的資金相對較高(政府規定投入資金佔項目35%所需),即每100萬元要從銀包掏35萬元出來,其餘方可向外舉債,試問股東資金怎能少呢?另外,現時港股的氣氛不算太淡,國企已升破阻力位,成交亦漸回復至200億元以上。早前市場害怕美國可能一次過加息半厘,令氣氛偏淡,但本周四加息後一切明朗化,加上世界盃將完結,金融界的注目將重新留意股市。

另外,中國正憂慮經濟發展過急,從另一個角度想,國企盈利仍能高速增長,但市盈率平均僅13至15倍卻出奇地偏低,故應趁現時逢低吸納,迎接下一個升浪。


掟咗幾多錢去鹹水海?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嘅時候,幾多大公司投資咗好多錢,在一些好似Novell、Lotus(依家的IBM)、微軟的所謂群組軟件科技上。這些軟件宣稱,可以提高群組生產力,成個團隊可以分享文件,交換資訊等等,吹噓幾咁好。不過,好多時,呢類軟件用法十分繁複,結果大家最常用的分享資訊方法,係用電郵同埋Windows的網路裡的芳鄰,開一個Share folder就算數,那些用了好多金錢買來的麻煩軟件,掂都無人敢掂。

不過,更令人無奈的是,依家好多大公司,包括IBM在內,都發現周街都download到的開放源碼軟件,可能為公司帶來更大生產力。依家Big 4之一的Ernst and Young已經在美國總公司做緊實驗,睇下免費的Wiki、blog等等,能唔能夠分享資訊之餘,提升效率。如果呢招有效的話,咁日後在公司與同事分享資料,就好似玩blog咁容易,你話幾咁好呢。

依家開blog的軟件,包括Linux、MySQL、WordPress等等都係開放源碼,除了MySQL要俾錢買,(查實唔使錢,就算做Wiki的Mediawiki一樣係唔使錢就可以下載),如果呢個趨勢係咁發展落去,咁點解大公司要俾咁多錢微軟、Oracle那些公司?而那些努力不懈的IT人,無無謂謂咁花大筆錢去考乜乜SE證書的果效又是甚麼呢?究竟呢幾年,各大小公司用了幾多錢於一些無用的IT大白象,認真值得深究一下。

不過禢中怡更加想審計署,搵日得閒審計吓港府究竟買乜軟件。如果政府好多資訊分享可以用剛才所講的免費軟件搞掂,一年可以為納稅人慳幾多錢,應該有數得計,所浪費的錢分分鐘多過香港電台班高層搞春茗。審計署長要確保政府每分每毫都用得其所,好應該搵專家幫忙就呢方面作出審計,等我們交稅唔好交得咁肉赤。

(6月28日刊於《am730》)

Tuesday, June 27, 2006

富不過三代

世界第二首富,美國股神巴菲特深知「富不過三代」這個傳統,決定在7月開始把自己440億美元(3,418億港元)的85%財富(約2,905億港元)捐出,大部分會撥捐蓋茨成立的慈善基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相信全球人士都會感謝美國股神的慷慨,巴菲特不贊成將財富留給子女。因為外國人擁有的世界觀(個別上),認為將財富集中在一人身上,不用諸社會,除了造成浪費外,後繼人不善用這筆金錢的話,資產只會成為其他商人或股市大鱷的獵物罷了。

至於中國人,市場呼籲華籍富豪向外國學習,未來成事機會應不高,因為遺產有既得利益者繼承。另一方面,我們應想想,無錢的人固然為賺錢而打併,包括本人在內,然而當錢財足夠衣食,如現時全港有8萬名超過100萬美金身家的富翁,在找真銀以外,他們還在想甚麼呢?至於蓋茨,他亦已宣布即將退出微軟,全身經營其慈善基金。即使未計巴菲特的貢獻,現時這個基金的財力已差不多富可敵國。現時在非洲愛滋病及瘧疾仍然是很嚴重的問題,大家可能亦為這些國家作出不少捐獻,但有多少是真正可以用在這些病患者的身上呢? 在2008年後,蓋茨將全力從事慈善事業,不少貧苦弱勢社群便有機會獲得更多幫助。雖然大家也明白最重要的還是教育,但沒有溫飽的話,還可談些甚麼呢?

他成立這個基金是否為了避稅或是賺取更優厚的回報,大家亦無需多作猜測。我們不如放長雙眼,看看日後他與太太放在慈善的那顆熱心是否可以像早前時代週刊訪問他在印度時的情況。作為世界首富,必定有不少人以他作為榜樣。如果他的慈善計劃成功,更多的資金將會用於慈善方面,這絕對是好事。但這些錢一定不可以落在一些貪官污吏手上,不然亦只是徒然,這可能亦是蓋茨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基金的原因。

新加坡想學香港揾靠山

新加坡與香港之間的競爭沒完沒了,但新加坡有一個幾難克服的先天弱點,就是不像香港般有中國作為背靠,而附近的國家對新加坡又好似唔多友善。

近年印度興起,新加坡以地理上同文化上靠近印度,原本這是一個相當好的靠山,但印度人本身英文好,似乎唔使靠新加坡嚟開拓財路。咁新加坡點都要搵多個勞動力便宜,市場又夠大的國家做靠山至得。近期新加坡終於搵到新靠山,就係其鄰居、有成億人口的印尼。印尼自金融風暴及98年排華暴亂後,發現努力搵銀至係硬道理,之後政府開始好勤力拼經濟,大量出口印傭搵快錢,又搵外資投資設廠。依家唔少藥廠、名牌時裝生產基地都搬去印尼。印尼人每個月搵幾百蚊港紙已好開心,點似依家深圳每個月賺一千人民幣的民工都可能要瞓街。不過印尼係一個唔多講英文的國家,又唔係好識搞經濟特區之類政策,以致潛力未能盡情發揮。在呢個時候,新加坡的優勢就來了,因為新加坡在中國搞過蘇州工業園,佢哋依家將蘇州工業園一套搬到去廖內群島,在民丹島、峇丹島和吉里汶島搞經濟特區。而且印尼政府準備搞多七個經濟特區,真係新加坡全民出動都未必足夠。如果印尼工業起飛,新加坡港務集團(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真係做生意做到手軟。

千祈咪睇小印尼,印傭近排在港猛咁買二手notebook,搞到二手筆記簿電腦個價異常堅挺。數碼通(315)在銅鑼灣四間分店,有些員工懂說印尼話,可專門服務印傭。銅鑼灣租金唔平,唔係印傭咁有消費能力,數碼通點捨得咁投資?不過,香港好似有十幾萬印尼華人同埋佢哋的後代,遲吓若然印尼改國籍法,分分鐘做番印尼人,唔知佢哋會唔會回鄉投資,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6月27日刊於《am730》)

Monday, June 26, 2006

對沖基金打敗美國證監會

好多人聽到「對沖基金」四個字都已經腳震,對沖基金挾著大筆資金,在市場上搞風搞雨,仲借投資者權益主義,搞到唔少公司的董事局有得震無得瞓。由於對沖基金咁勁,因此世界各國的證監組織,都睇實對沖基金的發展。不過,最近美國一單官司,大家至發現,惡到好似美國證監會,都可能管唔掂對沖基金班大帝。

事緣美國證監會最近懷疑Pequot Capital Management,在01年通用電器收購Heller時,運用內幕消息在通用電器郁手前大量買入Heller股票。在展開調查期間,對沖基金聲稱投資在Pequot Capital Management的投資者並非基金客戶(client),根據美國證監會規則,未超過15個客戶又唔落廣告的對沖基金不用向證監會登記,亦即毋須向證監會披露咁多資料。就呢個技術問題雙方於是對簿公堂。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最後裁定,證監會所定的定義隨意,好難有清晰和明確甚麼基金要登記,結果判證監會輸官司,雖然未必影響查內幕交易的官司,但問題係當好多擁巨資的對沖基金毋須向美國證監會登記,好多資料唔使披露,咁他們要在市場呼風喚雨其實話咁易,唔好話美國,好多國家的證監都會覺得欲管無從。

依家美國證監會決定向國會提交報告,加強新法律的效力,或向聯邦最高法院上訴。不過甚麼方法均面對不少技術阻力及要等好耐時間。好似提上國會無兩三年都唔知上唔上到,要在法庭拗,時間相差無幾。呢段期間對沖基金變相無王管,咪話唔得人驚。所以呢排大家要小心個市,特別對沖基金會唔會更加肆無忌憚。要知道,大孖沙近年與對沖基金老友非常,雙劍合璧,威力有幾大根本難以估量。

溫總非洲勞苦為國企盈利鋪路當

大家正關心北京會否教訓李主席賣電盈(008)資產、或德國隊進軍世界盃8強而歡呼時,國家總理溫家寶將完成非洲的國事訪問。各大報章只用半版甚至用四分一版報道他的非洲SHOW,但對於國企甚至能源股的盈利其實正起著重大意義。目前國內石油資源已完全探明儲存量,為增強石油儲備,中國政府近幾年已加強與南美、中東與非洲等二三線國家關係。今次訪問的坦桑尼亞、烏干達、加納、安哥拉和南非等國家無不有石油或礦產。早前中國邀請伊朗參加上海合作組織為觀察員,看似細眉細眼,但隨即有消息跟進。中石化(386)與伊朗油田工程服務公司(OESC)共同開發伊朗塞姆南省伽姆薩(Garmsar)油氣田。受中國照顧的國家均投桃報李,讓國企優先開發當地資源或參與建設。令人擔心的是國貨傾銷當地市場,令非洲的工人陷入失業,反華情緒進一步嚴重,這正是西方國家嘲笑的「新殖民主義」。

不過中國人習慣送禮,總理即場叫國企老總們不要貪污或只顧開採能源,應參與當地基建以消弭非洲人不滿情緒。其實中國若引進科技、制度與建設,為非洲國家解決經濟問題,相信對中國的甜頭陸續有來。為何只說國家政策?因本港上市的國企普遍是「食國策大」的,故中國積極建立「戰略石油儲備」與「石油外交」時,中石油(857)、中石化、中海油(883)與中油香港(135)股價只會反覆上揚,長線買入吧!

加納打入世界盃決賽周,展示「非洲力量不可欺」。不知何時非洲做到與亞洲一樣與西方大國一較高下呢?

(6月26日刊於《am730》)

Friday, June 23, 2006

巴士業務如雞肋?

近日,四間巴士公司僱員集體要求加薪,並曾以按章工作,提升影響級數至公眾層面。繼「巴士阿叔」後,「巴士」這兩個字在報章保持強勁的曝光率。事緣四巴的多個工會要求公司整體加薪4%,理由為「公司連年賺錢,員工冇受惠」;巴士公司則以「油價高,成本難控制,競爭激烈,生意無增長」為由,表示難以完全滿足員工要求。終於巴士公司與部分工會達成加薪協議,事件暫時解決。禢中怡並非想在此就工運作評論,只從公司年報中分析巴士公司的近年經營環境,看看這門生意會否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載通(062)為歷史悠久的本地巴士運輸icon(標籤),公司業務、結構比較有行業代表性,就拿她來開刀研究。集團三月時宣布其2005年報告,盈利為5.84億元,按年跌20%,每股盈利1.45元;綜合營業額為64.56億元,跌1.3%。其中專營巴士業務(即九巴)車費收入佔營業額的87.79%,此部分按年跌2.4%,載客量跌5.1%至10.99億人次,實際行車里數跌1.11%,這或由於來自九鐵馬鞍山鐵路、尖沙咀支線及西鐵的劇烈競爭。期間,九巴着力重組巴士路線,令每人次的車費收入按年升8.4%至5.6元;每部巴士之全年收入為140.7萬元,升0.52%。

由於整體運輸業接近零增長及競爭劇烈,成本控制成為改善盈利受壓的主要手段。儘管每部巴士及每人次收入方面做出成果,但此努力卻被油價持續上升抵銷。05年內,國際油價首六個月價格波幅約為45至60美元,下半年維持60至70美元,九巴燃油開支因而大幅增加至上升36%,單位成本升至17.49元/公里。06年上半年,油價上落區約為57至75美元。若未來六個月油價不能回落到45至60美元區間,九巴的06年燃油開支相信還是會明顯上升。

燃油開支成為九巴05年成本上升的主因,但它還是只佔營運成本的15.5%(04年只佔11.8%)。由於公共運輸服務是勞工密集的行業,05年員工薪酬佔集團營運成本的50.3%,為29.83億元。僱員數目為13,439人(04年有13,601人),員工流失率只有0.8%,現有員工於05下半年加薪約2%,薪酬開支勉強減少2%。雖然來自馬鐵的威脅迫使九巴重組路線,但集團只以自然流失方法減省人手,因此,實難寄望整體開支可以大幅減少。

本地公共運輸服務需求已近飽和,近年社會主流又偏向擠壓公共服務的利潤空間,以達向選民交代之目的。公共事業如電力、運輸面對成本壓力、減費壓力,只有另覓本業以外的盈利來源,如改變現有土地用途作物業發展。九巴年初將上市集團名稱改為載通,實有意減少本地色彩,銳意「走入去」發展內地運輸業務。這方法雖然未能迅速解決目前的經營困境,但是方向顯然正確。

內地科技公司唔揀香港上市

自中國銀行(3988)在港上市,炒到班散戶如癡如醉後,一味諗住香港會成為甚麼「中國企業上市中心」,一眾財經演員吹到天上有地下無,香港在背靠祖國下,好快成為東方紐約云云。不過禢中怡奉勸各位,發夢未有咁早。

新疆有間叫金風科技的公司,在1999年成立,主要生產風力發電機。因為近年來,國家鼓勵多用再生能源,因此金風科技發展得好快。現時金風科技佔有全國27%的市場,今年營業額去到1.5億元人民幣,而且睇落仲有得發展。

不過,由於金風科技好似唔夠彈藥同海外的大公司砌,因此他們好急於上市籌集資金,投放在研發工作。但有報道,金風科技搵花旗、大摩、德意志同高盛搞上市,唔係打算晌香港,而係諗住去紐約上市。

報道無講呢間公司點解唔選擇在香港上市,或者香港上H股,中國上A股之類的玩法。但同樣係科技公司,買咗IBM PC部門的中國聯想(992),最終都係想在紐約掛牌(雖然暫時無具體計劃),而唔係繼續晌香港上市,咁一眾中環人有無想過,點解中國的科技公司,諗住去監管嚴厲的美國上市,都唔選擇在監管上查實相對寬鬆的香港?

禢中怡初步諗到的解釋係,香港呢個城市唔適合科技股。除非有強大後盾,否則班財經演員點會同你sell科技股,佢哋不如向投資者推介多幾隻輪好過。科技股在香港上市,唔見得有好反應,既然係咁,紐約證交所或者納斯達克,變咗有實力科技公司不二之選。但問題係,中國呢批有前途的公司,如果都唔嚟香港上市的話,咁香港股市背靠祖國係唔係咁好景,真係幾值得懷疑。

電盈得,為何城電唔得?

電盈(008)出售資產,已搞出電訊界滿城風雨。有朋友話我知,這邊廂網通(906)母公司中國網通集團阻止電盈出售資產,那邊廂可能再醞釀本港固網電訊業的大合併。主角是電盈與本港第二大固網電訊業務的城市電訊(1137)。根據朋友的故事大綱,是若電盈資產與城電合併,已控制了本港七成固網、寬頻與收費電視的市場佔有率,除了令企業收入穩定外,更可在激烈競爭的電訊行業加價,絕對是一個「Nice Story」。朋友亦計算到,以王維基先生與李澤楷先生的競爭關係,號稱「電訊魔鬼」的他肯定火併到底,但是,當電盈資產被第三者收購後,會否心軟而作出一些變化呢?為了令故事更生動,朋友作了另外的假設,中方若不願港人資產落入外人手,可能進行一個反收購以收購電盈;另外資會洽購另一個目標城電,屆時中方索性收購全部香港人資產,包括城電,呢個假設,暫未有證供提出,相反以第一個故事較為合理。

不過,現時城電負債開始急升,企業虧損擴大,王維基先生除了食老本外,會否為股東另謀出路呢?另外,城電所在的價值除了是網絡,更重要是客戶,由於基建與電盈可能是重複,若持續爆發減價戰可能兩軍征戰年久,但由第三方收購的話,連客戶一併收購過來,省卻廣告宣傳或爆減價戰所需的開支,「得大於失」,此外,由於有外資洽購本港固網資產,原來已被分析員評為「雞肋」的固網,有可被能再度重估價值,合併可給城電一個甩身的好機會,王維基先生,唔知你點睇。另外,據聯交所資料顯示,王維基先生已由5月23日至今買入約143萬股城電股份,即以股價吸納每股資產淨值1.5元的股票。「電訊魔鬼」的你,可否說出增持背後的原因,其增持行動證明「自己睇唔到有好大競爭」乎?

(6月23日刊於《am730》)

Thursday, June 22, 2006

李主席藝高人膽大

電訊盈科(008)賣資產成為中環圈熱話,不過熱的程度與範圍已超出香港,連北大人也透過網通間接表示關注(甚至反對)。中環圈內最注視者莫過於李澤楷主席如何向北大人解釋箇中玄機。禢中怡以香港人的思維出發,李主席今次無疑真的是藝高人膽大,電盈對於國家而言,豈止電訊工業咁簡單,在現代社會裏,電訊工業的戰略價值奇高,控制電訊工業,間接等如控制了大眾通訊的「播音筒」,在軍事戰略上,電訊通訊的地位更不下於軍事工業。

李主席當日就是挾着「made in HK」之名,而得到國家的祝福,從而擊敗財雄勢大的新加坡電訊(Singapore Telecom)。但今日竟然放風預先張揚「賣枱」,而且更是賣資產而不是賣股票,財技變法的方略意味可謂濃之又濃。

目下最教禢中怡關心的,是國家的取態若何?透過網通出手,可能是最直接了當的解決方法,但現時的對手又豈只一人,而且它們都是歐、美大門戶,國家一旦處理失宜,可能會招來國際財資市場的話柄,故此國家今次必須小心拆彈為上。

為何網通集團當年願意以26%溢價收購電盈20%股權? 明顯地,這個交易對電盈較有利。除可減低電盈高昂的債務外,日後或還可與網通作出更多合作,另外其持有62%的盈大地產(432)亦可透過網通進軍北京。那網通到底可以得到甚麼呢? 除了電盈20%的控制權之外,實在想不到有更大的益處。

主席李澤楷亦只是透過母公司盈拓持有電盈22.7%股權,因此作為第二大股東的持股量亦與最大股東相差不遠,目的不外乎不希望電訊業落入他人手中。網通的發言人昨日亦表示,當年入股電盈只希望提高電盈協同效益,賺錢只是其次。

李主席的如意算盤已打響,相信出售電訊資產最終大有機會成事。出售資產後,餘下的資產主要是盈大以及大量現金,如何處理這筆巨資將是電盈的難題。以特別股息派發給股東是最有機會的做法,主席亦可套現逾100億元。加上先前高價配股所得,已可全身而退。對於網通高價接貨這個問題,與日後如何可以回饋國家呢?就真是天曉得了。

李澤楷淡出電盈後,現時已有傳聞指他將接手和記黃埔(013)的赫斯基能源,這亦可符合李家轉戰中國對能源尤其是石油強大需求的生意眼。李嘉誠日後的基業,長江實業(001)將由長子李澤鉅接手,而和黃則由李澤楷管理。以現時的情況來看,接手亦是時候。

(6月22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ne 21, 2006

屁股指揮腦袋

看過幾篇有關國泰航空(293)收購港龍和對中航興業(1110)、中國國航(753)及中信泰富(267)影響的分析報道,普遍評價都是很正面。褟中怡同意部分財經分析員的分析,香港飛機工程(044)應是最受惠國內航空業發展,又不受油價高低或航機票價高低影響的公司,一如《信報》孔少林提到,港機應可達致「公我贏、字你輸」的局面,瑞銀和JP摩根亦分別將一年目標價定於100元正。

市場瞬息萬變,當國台辦在6月14日宣布中國及台灣會在四個節日(清明、端午、中秋、春節)有包機直航,市場的「反射神經」立即反應,以為會令飛機升降香港國際機場的機會減少,加上投資者「幻想」將快達致直航,所以港機在香港的機庫生意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加上當天全球股市調整,港機竟大幅調整至低於國泰等公司停牌前的價格,將先前的大好消息完全拋諸腦後!簡直是屁股指揮腦袋!

投資者的反射神經實在太快,可能已忘記港機工程的附屬公司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其實基地正處於廈門,共有四個機庫(正在建第五個);而香港只有一個機庫(正在建第二個)。再者廈門其實是最接近台灣的機場。如果將來真的有直航,來往香港的台灣客機可能稍減,但升降廈門的飛機肯定大增。台胞們的祖籍在廈門附近絕對不少。今年春節來往內地和台灣的包機,中國的起飛點除上海、北京和廣州等一線城市外,就只有廈門一個!

歷史告訴我們,如果兩地一旦有直航,基於其他航點的「網絡效應」,總航班量應是上升而非下降。再者,年報亦已清楚說明,廈門太古好所持飛機工程將繼續於北京、上海提供外勤維修業務,在廣東白雲機場又差不多要簽署備忘錄興建三個機庫。如果真的有直航或者包機周末化和常態化,總航班數量肯定大升。

看過上述客觀事實後,你認為如果包機增加或是中台直航,港機的生意應是增加還是減少呢?褟中怡絕對不敢以專業投資者的身份自居,但在資訊爆棚的投資界,希望各位投資者不要盲目相信報紙評論(包括鄙人),清醒的頭腦比一切都重要。

求你,把我們的內容周圍傳

有時候,禢中怡真係覺得唱片公司係一種既遲鈍又矛盾的動物。以前卡拉OK播放唱片公司的音樂錄像時,唱片公司就要收費,最後唱片公司更變成要與卡拉OK合作搞「獨家試唱」。依家呢種故事,又重演,而呢一次,在網上世界重現。

以往博客或者一些Fans網站將偶像的音樂或錄像發放,實會收到唱片公司的律師信,搞到Fans同唱片公司之間的關係好僵。不過,自從新力(Sony)搵咗個鬼佬做CEO後,似乎風水輪流轉,依家新力推廣緊一種叫musicbox的服務。在呢種服務下,Fans可以合法地,連接唱片公司的網站,由唱片公司提供偶像的音樂錄像俾你睇,兼且肯定合法,唔會有海關入你間屋拉人封艇,或者收律師信云云。

當然,唱片公司數口咁精,絕對不會做蝕本生意,肯將音樂內容俾大家睇咁大方,首先,你想播邊首歌唔到博客或Fans決定,主導權完全由唱片公司話事,有些死硬fans可能未必好鍾意。另一方面,新力查實係借緊你個博客來賣廣告,否則新力點會咁好死提供免費內容呢。現階段用家同新力係無分紅協議的,不過,如果遲下其他公司都進軍呢種業務,咁好可能唱片公司會主動同Fans分紅,實行有錢齊齊搵,做Fans做到有錢收,都應該幾盞。

新力條橋證明了,如果娛樂界中人肯動下腦筋,迎接新時代,實會有搵錢門路。好似fans博客同網站,依家唱片公司都要同佢哋合作。現時就話海關見人BT就要又拉又鎖,好似好大件事咁。但可能幾年後,唱片公司要貼錢同古惑天皇合作都唔奇,世界輪流轉,乜都可能發生。

禢中怡勸娛樂界中人,唔好認定BT友對創作市場有害無益,佢哋隨時會變成娛樂界的米飯班主也唔奇。另一方面,Sony今次嘅舉動,其實亦富有其領導性及革命性,再一次向行家說明,“I am a leader!Right!”

(6月21日刊於《am730》)

Tuesday, June 20, 2006

張永霖的世界觀

近期在中環圈內,滙豐Private Banking話事級人馬王小姐的千萬元學習拉丁舞官司,無疑變成了城中熱話,香港電訊前總裁張永霖(Linus)身為「印印腳」的「不打工皇帝」,對於人間世情,自有一套世界觀。

話說Linus上周六(18日)於港台一台節目《張永霖的世界》中,談起拉丁舞來。藉一次在台北打哥爾夫球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7屆世界拉丁舞冠軍的英國人,並形容這位紳士身體之柔軟和打球姿勢之漂亮,令人讚嘆不已,正當向這位英國人提出想學舞,原來這名世界冠軍只向專業人士授舞,收費亦非同小可。Linus話:「相信佢唔會收張永霖1萬元1個小時,而我亦唔會俾1.2億元去學拉丁舞。」不過,他舉出近期一位於某大銀行的某高層女士預繳6,200萬元去學拉丁舞所引發出來的訴訟,悲壯地指「香港的社會,有錢人有錢成咁,專業人士用咁嘅方法及俾咁多錢去學(拉刊舞),真係很可悲,很多香港人食都無得食」,更諷刺地說,旣然可預繳,打唔打官司都算!

Linus更關心一般投資者,並道出一個同銀行界有關的故事。話說有婆婆向節目主持人表示買了一隻基金,基金表現原來同6隻股份股價走勢掛鈎,奈何基金到期時,其中一隻股份股價跌了很多,並要收取該股票而非收回現金,主持人不明所以,但其實這種產品就是ELN(Equity Linked Notes),但那婆婆連ABC都不懂,只是貪高息,銷售員自然「有殺錯,無放過」。所謂ELN,即是股票掛鈎票據,有些ELN除享固定息率外,並視乎與票據掛鈎的股份股價表現去釐定,當然市況好就有不俗回報,但若市況回落而又票據期滿時,發行商有權支付表現較差的掛鈎股份,代替投資者之前所認購的資金。

Linus亦認為好多人不識計數,其實大家都有錯,雖然婆婆是貪,但質疑「銀行無錯咩!業界無錯咩!」,對那位打官司、本身從事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的女賓架,Linus話私人銀行就是替有錢人管理財產,但有咁嘅金錢同咁嘅時間去跳舞,真係「吾不欲觀之矣」,最後惟有以一首《讓我歡喜讓我憂》去形容對香港這個家鄉的心情。

荷蘭球迷除褲睇波
依家市場競爭激烈,真係乜嘢怪聞都會發生。最近在德國舉行的世界盃,一批荷蘭擁躉侷住除剩底褲睇波。唔係因呢批球迷將炸彈放入條褲度,或有其他反恐問題,而係條荷蘭波褲印住其他啤酒商商標而被拒入場,最終過千名球迷要除咗條面褲睇波。世界盃獨家啤酒贊助商係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好多中環人對安海斯布希有印象,唔係旗下的百威啤酒(Budweiser),反而係安海斯布希同死對頭南非啤酒(SAB Miller)在04年爭奪中國哈爾濱啤酒的控制權,在中環金魚缸打到天昏地暗,結果世界第二啤酒公司SAB Miller被迫將手頭的哈爾濱啤酒股權出售,老牌子的哈爾濱啤酒變成一間美資公司。

安海斯布希不嬲在贊助體育項目上不手軟,例如美國美式足球超級碗(Superbowl)賽事,她會好豪咁大買電視廣告時段及贊助,原因無他,鍾意睇波的人,好多都係男人,呢類男人飲啤酒好似飲水咁。既然係針對自己目標客仔,呢筆錢點可以慳?不過,對安海斯布希呢次贊助世界盃有微言的,不單只被人剝剩底褲嗰班球迷,仲有德國人。係人都知,德國人最鍾意飲啤酒,而德國啤酒都好有名,在啤酒之國舉行的世界盃賽事,贊助商竟然係美國啤酒公司,左計右計都好似令東道主無甚面子。但近年國際足協發錢寒嘛,為了得到15億港幣的贊助費,不惜搞了個Official Partner計劃。在場館內,只有Official Partner可以賣嘢同宣傳,其他一律可以慳些。為咗15億港紙,德國人的面子,以及荷蘭球迷的波褲,又算得上甚麼一回事?

半杯水的問題
恒生指數經過連升3日後,昨日回順,收市報15,769點,下跌74點。國企亦跌109點至6,232點。不過,成交則縮減至只有165億元,為今年以來新低。現時大部分人的焦點放在世界盃,大市暫時可能會繼續徘徊。成交淡靜可以理解為買家沒有興趣買貨,亦即大市仍然有很大壓力。但從另一角度看亦可代表要沽貨的已沽得七七八八,現時只是對之前超買的調整下跌空間有限。這個半杯水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褟中怡傾向認為大市已見底,更應趁最近的壞消息購入國企。始終經濟仍然穩步向上,現時只是進行一下微調,令增長更健康。

工業股萬威(167)宣布供股詳請。正如前文所述,公司沒有解釋為何持有大量現金仍進行供股。萬威以每股0.3元,宣佈5供1,發行約4.17億股,集資1.23億元。當中2,100萬元用於購置生產設施廠房及機器,及安裝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等,另3,000萬元將用作銷售及推廣Oregon Scientific產品的開支,而餘下約7,200萬元將用於改善集團財政狀況以發展其業務。換句話說,這7,200萬元沒有實際用途。以萬威的規模,借5,100萬元應不難,為何需要以高達38%的折讓供股?大股東包銷是次供股,如果其他股東不選擇供股,其持股將增至63%。對於那些長期以來持有萬威的股東,恐怕不是味兒。在Oregon Scientific的研究以及推廣上,希望集團可以再下一點功夫, 可以受惠於業務重組而再現增長。

通脹的大害
十萬元可以買到甚麼? 一隻勞力士Daytona還是兩手滙控(005)? 在香港,十萬元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亦當然不只限於買一些奢侈品。但是,在其他國家可能不同,十萬元連買一些必需品亦不夠,甚至不夠買一排麵包。你可能難以想像,不過這卻是現實世界所發生的事,非洲國家津巴布韋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發生這個情況,主要是因為當地通脹飛升。自1981年起,當地的通脹(除了1988年)便維持雙位數字增長,在2001年更突破三位數字。更悲慘的是,2006年5月更突破四位數字,達1,193.5%。作一個比較,香港現時的通脹約為1.9%。

在1983年,1美元可以換到1津巴布韋元; 今日1美元卻可以換到99,505津巴布韋元,反映高通脹對當地人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因此,當地政府於今年6月1日印製了一批新銀紙,不然買麵包亦要拿出一疊鈔票才可找數。高通脹的另一問題是購買力減弱。當地需要大量印刷銀紙的另一原因,便是需要支付軍隊及警察的薪金。人工不變的話,實際上可以買到的東西則大縮水。最壞的情況是通脹加劇,這時可能便真是需要以物易物,強積金這些以未來價值計算的儲蓄計劃更不用說。一生的努力化為烏有,亦可看出惡性通脹的恐怖。與吃維他命一樣,適量的通脹是有益身心,過量則會物極必反。

(6月20日刊於《am730》)

Monday, June 19, 2006

人紅多是非YouTube不例外

自從巴士阿叔令YouTube一炮而紅後,大家都好留意YouTube。不過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肥,人紅實會多是非,公司都唔例外。一向以麻煩同聲大夾惡著稱的唱片公司,就準備向YouTube埋手。英國百代唱片公司(EMI)已經打算要同YouTube傾有關版權的問題,而更有趣的係,澳洲有間叫PeekVid的公司,推出一個好特別的搜尋服務,就係將所有YouTube裡面侵權的MTV之類的片段搜尋出來,雖然YouTube已經好快手將不少有問題的影片刪去,但防不勝防,你刪得快\搵得仲快。

查實YouTube係好有潛質同Steve Jobs檔iTunes Music Store在視像片段市場爭一日之長短的另一股力量,除咗巴士阿叔之類的搞嘢片,亦都可以幫唱片公司或電視台賣片。但問題係,YouTube幾時可以咁玩,決定權居然唔在YouTube身上,而是由係剛剛收購了Macromedia的Adobe主導。

YouTube之所以咁方便,甚麼軟件都唔使安裝就可以睇片,因為Macromedia在被人收購前推出的Macromedia Flash 8裡面,加上了向On2呢間公司買入的新技術,令Flash Player可以睇到好清晰的影片,至少有番VHS質素,咁就令YouTube的概念可以work起來,唔使為視像格式係乜而煩惱。

不過,呢個新技術未發展到DRM,所謂DRM,好聽就叫數碼版權管理,難聽就叫防止老翻管理,依家最時興的WMV,iPod H.264等全部都有DRM支援,但就係Adobe無,依家仲未知在下一版的Flash 9會唔會支援呢類防老翻支援,YouTube一面被唱片公司圍攻,網民們又公然在YouTube上載老翻,如果未上市就被人告就一啲都唔好玩。

不過,講句公道話,唱片公司成日只係識告人,合法下載服務始終唔掂,香港至今未有iTunes Music Store,褟中怡係Mac友,點用WMV為本的下載服務?如果唔係有張美國信用卡,就可能會被迫下載老翻。唔該唱片公司告人前,搞掂晒合法下載服務先。

人肉套戥遏之不易
上周廉政公署偵查一個懷疑策劃多宗在中港兩地發生的工傷及交通意外的集團,並涉嫌行賄保險公司職員,以詐騙保險賠償金額達約1,800萬元。

錢銀已屬非同小可,但造案手法更驚人,該集團涉嫌在有關醫生的協助下,安排至少四名內地居民刻意導致永久失明,而有關內地人士則各獲給予或答應分發20萬元至30萬元作為報酬,以便騙取得保險賠償。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間於發達國家經營業務的藥廠A,為了減少試驗新藥所產生風險,想出走去一個落後國家,將新藥的專營權判予一間當地公司B去進行試驗。當然,B公司有能力找來一批願意為報酬可能只是佔發達國家的薪酬水平的極低比重)而樂於拿出身體來做試驗的人,並可以有龐大商機。

至於所產生的後遺症等等問題,自然與那間藥廠A完全沒有關係,即使追討賠償也沾不上半點緣由,但他們卻成功以極低的成本,及極微的風險去進行臨床測試。
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因為前者明顯是一宗詐騙,後者則是簽約作實,童叟無欺,但向深一層看,卻不難發覺經濟實力強的地區如何利用經濟實力弱地區的絕對優勢。
生存在經濟實力弱的地區的人民,單單為了生計,便不能考慮太多,即使是自己的身體也可以出讓(亦可能唯一可賣的「商品」)。

放棄眼睛所換取的報酬,以他們的生活水平而言確是可觀,但作奸犯科的行為始終不能饒恕,必須嚴懲。

不過,企業經常掛在咀邊的「社會責任」,是否僅是自己國家的責任,儘管有白紙黑字簽約落實,但條款相信辣上加辣,保障恐與發達國家相去十萬八千里。
在金融市場中有所謂套戥,是指同時買及賣某一種商品時,透過低價買入而高價賣出以套取差價,像一件商品在甲地方賣10元,而在乙地方則為9元,假設交易費用為零,那麼套戥的機會便出現。至於這種人肉套戥,恐怕要遏之不易。

國企仍是焦點
由5月開始的跌市,究竟會震走多少投資者呢? 恒指在15,200點水平見底後,即將回復升勢。上星期五港股上升407點,收市報15,842點,已脫離危險期。不過,升勢仍然主要集中在兩隻大藍籌滙控(005)以及中移動(941),以及剛剛在南海發{大油田而令股價急升的中海油(883),單單是這三間公司已令港股上升超過200點。

國企則仍然是焦點,中國人壽(2628)及平安保險(2318)等也升7%。長線而言,升幅應遠高於恒指。所以,國企每次下滑亦應是累積的機會。{時國內不少人亦對前景充滿希望,這亦是一國國家的成功元素之一。人民收入獲得提升,生命亦會變得越矜貴,人壽生意當然可越做越大。投資組合擴大,以及投資收益率上升,亦可有利提高保險公司的投資收入。

當經濟轉好時,銀行應是最受惠的行業之一。當然,風險亦不是沒有。滙控入股交銀(3328)後,看來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可更有效提升交銀的企業管治。不過,從正面看,國內的企業{時已走前了一大步。交銀董事長蔣超}坦承瀋陽分行被騙案是交通銀行重組兩年多來的一個惡性案件。發生這件事後,他們已及時處理,而相關責任人及分行行長也已被撤換。{時中國企業做錯事後已肯認錯,加上股東的監管,希望日後可以盡量避免這類事件再發生。始終交銀上市的目的便是為了有效提升企業管治,而不是單單為了資金。

另一間藍籌中信泰富(267)亦升3%,報22.6元。雖然穆廸調低其評級,不過公司於6月15日則回購了162.7萬股,每股作價為21.5至22元,相信公司應對其本身的情況更為了解。中信泰富早前沽出了又一城給太古(019)套現62億元,最近又減持了航空業的股權,{時業務重心已轉為物業發展及鋼鐵業務。無疑這會令公司的收益較受周期性影響,不過特鋼業務已是公司的主要業務,精簡其他業務反而應是更理想的選擇,因為可令資源更為集中。紅籌公司過往受到投資者最大的批評便是理想太多,這麼多業務也希望插手,資源當然不能集中,反而現時集團應是走了正確方向。與其他鋼材不同,特鋼主要用在精密機器以及汽車方面,需求暫時看不到有重大影響。加上收購,今年盈利應有不錯增長。以其規模而言,{價亦已吸引,因此集團亦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6月19日刊於《am730》)

***

6月15日的「中環博客」
6月16日的「中環博客」

Wednesday, June 14, 2006

從數據看首都機場是否抵買

國泰(293)併購港龍並與國航(753)重組股權,令市場重新留意內地航空業的發展情況。以一個年客運量有雙位數增長的行業,市場明顯因高油價而忽視這個行業。近來香港飛機工程(044)獲市場青睞,在跌市中股價創新高,吸引不少目光。港機工程在香港及廈門設有公司提供維修服務,以其地理分佈,明顯以服務國泰的需要為主,如果國泰在內地有長足發展,港機絕對可以受惠。

如果想抓緊內地航空業的發展,又想避開高油價的影響,除了飛機維修服務公司外,機場股也是另一選擇。受惠於航班乘客及航空交通需求的上升,2005年內地主要機場的乘客吞吐量增長可觀,北京:按年上升17.5%,上海:升19.5%,深圳:升14.2%,廣州:升15.9%,天津:升28.7%及南京:升17.8%。

香港有兩間上市的機場:北京首都機場(694)及美蘭機場(357)。其中北京首都機場作為中國首都的主要機場,實在有相當的吸引力。根據公布,06年5月旅客吞吐量按年上升21.9%至404萬人次,貨物吞吐量按年升21%至7.41萬噸。5月份飛機起降架次按年升11%至3.2萬次。首5個月機場旅客吞吐量按年升21%至1,859萬人次。

北京首都機場公佈2005財政年度經常性盈利為8.76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18%。期內,集團重組了的其非航空性業務。除了出售了航空配餐、保養維修服務在內的業務,也計劃出售航空和安全保衛。

此外,為遵守WTO的國民待遇承諾,中國民航總局擬在2006年底之前,統一國內和國際航班的機場收費。新政策將對外國航空公司的平均機場收費下調20%,而對國內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收費上調15%。國內航空公司國際航班的收費甚至將上調70%。政策實施後,外國航空公司與國內航空公司之間的費用差異將收窄。北京首都機場的國內航班佔其收入50%或以上,明顯將是受惠者。

除了其地理優勢,及以上利好原因,北京首都機場還有憧憬2008年奧運的概念。為滿足2008年的增長需求,北京首都機場將投入第三期擴建,主要包括建設新跑道、停機坪及新客運大樓,總擴建成本估計約為190億元人民幣。預計於2008年下半年開始營運,年處理能力將增至6,000萬乘客之吞吐量、180萬噸之貨物吞吐量及50萬飛機起降架次。

前景實在漂亮,但是成為首都機場股東前,要克服目前接近20倍市盈率的估值,和集團或需要為第三期擴建工程集資的困擾。不過,長期來看,北京首都機場必然受惠行業發展,及08年奧運的爆炸性需求。

飛利浦成為精電殺手?
觀塘才子蔡東豪,在封咪大風暴離開商台後,幾經輾轉,現時在精電國際(710)話事。不過大型電器生產商飛利浦的一項研究,可能對精電帶來影響,彩色LCD技術一早已經被台灣同韓國人玩晒,現時精電主力發展手機的OLED(Organic 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

當各大國際企業同精電一樣,都已經投放大量金錢研究OLED時,荷蘭飛利浦分出來的一間科技公司Liquavista,好可能將精電,以至很多研究OLED技術公司的投資,付諸流水。首先,大家要了解一吓點解OLED有人研究,現時咁多公司研究的OLED,是LCD(液晶體顯示器)的一種,不過有別於現時盛行的LCD,即比較靚的TFT,還是無咁靚的STN,在LCD後面的光管令手機耗電量很大,幾乎食晒大部分電池的電量,因此成為一眾手機生產商和用家的敵人。

而Liquavista研究技術的HEOS(High Efficiency Optical System ,或可譯作高效能光學系統)的原理是利用水和特別染色油,在電荷改變下的作用,來顯示彩色內容,這項技術最煞食的地方在於,可以單靠外界光源就能顯示,不需要另外加設燈管,沒有顯示燈管就能節省耗電量。因此,這項技術只要能成功生產,成本和OLED差不多,研究OLED的廠商就會好麻煩,因為手機以至手提電腦,都會傾向用這項新技術,多於仍要自行發光的OLED。

日本世盃股市雙失
日本隊在世界盃第一場分組賽真是大意失荊州。領先對手澳洲近完場,不過在最後幾分鐘突然腳軟連失三球,令到場支持球迷大失所望。昨日日經好像日本隊的表現般,下午交易時段突急挫,收報14,218點或4.4%,是去年11月以來新低。亞洲區另一市場台灣亦跌106點或1.6%,主要受台灣總統罷免案影響。

港股暴挫,難免亦會影響到投資者的心情。財富效應損失,連購物時亦難免手緊一點。不過,遇到跌市時,其實價值投資者應會感到開心。可以預期的是,現時不過是一個周期的中心,以這個調整的幅度而言,並不算是股災。當然,高價追入資源股以及概念股的投機者當然感到傷痛,因為這類公司於不足一個月內已急挫四成。

金價在昨日港股收市後更失守600美元,恐怕靈寶(3330)以及紫金(2899)等將延續昨日的跌幅。然而,買得這類公司的亦應已考慮到相關的風險。在跌市中買貨無疑需要面對一定心理壓力,但現時不少公司的估值已便宜不少。國企股指數昨日下跌4%跌穿6,000點後,不少公司已漸見吸引力。不妨趁近日跌市收集,相信日後應有不俗的回報。

政府規定我們一定需要供強積金,原意是好,但大家要明白,要退休仍然一定要靠自己投資。雖然由5月份開始股市調整,相信06年整體投資回報仍然不差。不過,由年初計算至今,強積金的平均回報只有4.8%,實在是相當令人失望的數字。市況這樣好的情況下亦不足5%,實在很難想像長遠而言如何跑贏通脹。平均投資法無疑是十分有用的投資方法,不過這亦需要選中對象才可。明顯地,強積金便不在此列,尤其是對於後生的打工仔,資本增值便更為重要。不是說要盲目購入一些風險較高的基金,但年輕人輸得起,而且基本上選哪一隻強積金表現也不會太好,不如選一些風險較高的以求增加回報。不過,最主要的投資還是要由自己做,不要依靠退休後的少少強積金。

(14-06-06於《am730》刊出)

***

6月13日的「中環博客」

Monday, June 12, 2006

求求Spammer饒過我們

對於不少研究港股、美股、以至國際市場的中環好友們,平日收Spammer寄來的垃圾電郵,用來推銷偉哥之類的藥物,已經覺得好厭惡。不過,近日有一種Spammer,簡直可稱之為中環金融區敵人,如果無辦法早日根治,簡直會阻礙金融市場的有效運作。

呢批Spammer,主要不是向你推銷偉哥,亦不是推銷假錶,而是推銷股票!這些不請自來的Spammer,會寫一些似是而非的分析報告,當然Spammer的目標,並不是真的推介某隻好股票,而是騙財。

中環的賓架好友們,當然不會因這些電郵而上當被騙,問題是,當這些電郵越來越多,而投資銀行本身,只有作用極為有限的公司防垃圾電郵系統、或者客戶的防止垃圾電郵系統太死板蠢鈍時,就會搞到很多本來很重要,正經的研究報告、向客戶提出的建議等等,全部被擋住,客戶收不到,或者投資銀行根本不能把重要資訊正常發放。

反而,Spammer們明顯地是看準了過濾系統的弱點,利用大改字眼和電郵地址的招數乘虛而入,結果照樣對中環的賓架構成滋擾。而這些來自俄國和中國的垃圾電郵,對中環帶來的困擾越來越嚴重。如果不早日阻止這類垃圾電郵,恐怕各公司要重新起用fax機這種古老科技,向客戶傳遞重要資訊了。

其實Spammer搞到大公司運作大亂,已不是第一次,以前Spammer愛用美資大公司的domain來濫發電郵,禢中怡在美資行做緊嗰陣,有一陣子,發甚麼電郵朋友都收不到,因為過濾系統當公司發出的電郵通通係垃圾,你話不管制垃圾電郵,會造成多大經濟損失呢!

當然,Spammer們神通廣大,怎樣立法管制都好,他們始終有本身搞得垃圾滿天飛的能力。我有壓力,Spammer都有壓力,何苦要搞到中環友無飯開。Spammer們,饒過我們吧,你要推銷假東西,不要找到我們來,拜託。

Creative四面楚歌

以前俗語有話「生不入官門」,官司可免則免。雖然在現今商業社會,有時因商業利益而對簿公堂是無可避免。不過,打官司之前,最好先衡量一下到底對手有幾多彈藥先好落手,否則好像新加坡Creative咁狼狽就慘。

話說Creative覺得iPod用戶介面好似佢部MP3機專利介面Zen,於是便狀告蘋果電腦侵犯專利權,結果美國法院判Creative勝訴,本來佔市場老二地位的Creative想乘機分蘋果一筆。

雖然蘋果有的是錢,不過就唔益Creative,相反,在上月和本月,入稟兩次告Creative違反多項專利,加上蘋果本身又就較早前與Creative的官司上訴。結果,現時Creative要留下大筆資金,用來準備與蘋果電腦打官司。有些人擔心,Creative咁打官司,隨時打到破產都未擊敗蘋果。

更慘是,未能夠用法律手段擊敗蘋果,新敵人已經上場。本身做開Walkman的Sony,在旗下佔百分之五十的聯營公司Sony Ericsson的手機上,大玩MP3概念,想透過手機來奪回Sony在手提音樂的寶座。之後,Nokia又蠢蠢欲動,想在手機與MP3結合的市場佔一席位。本來Creative的資本已經唔夠雄厚,現在要留錢打官司之餘,還要面對Sony Ericsson和Nokia這兩個絕不好惹的對手。試問Creative又何來研發實力,去維持現有的地位。

Creative的故事教訓一般中小企,如果你手上的錢唔夠多的話,就唔好同錢多到使唔晒的大財團鬥氣。如果我是Creative的股東,一定想快快同蘋果達成和解算數,免得夜長夢多,或者索性被蘋果電腦收購算了,反正Creative的核心業務之一:專業音效,Steve Jobs可能有興趣。

不過,如果Creative堅持打官司下去,在納斯達克入咗Creative的老友,應該考慮盡快沽走這間公司的股票,這種不自量力的董事局實在令人不大放心。

半導體股要識揀

經過周四急挫後,恒指上周五終於反彈179點。成交雖然不及上周四,不過仍然有333億元。現時恒指已跌至250日線附近,再大幅下調空間有限,實際上全世界的經濟增長理想,仍然看不到有股災的機會。因此,對於好的公司亦不妨繼續持有,甚至可以加碼。不過,世界盃既然已開始,焦點難免會放在究竟巴西可以輕易取勝還是科特迪瓦會爆個大冷。

新股的熱潮現時已慢慢減退。從這個角度看,短線指數看來仍然不會有很大的刺激。銀河半導體(527)上星期五掛牌,收報0.89元,較招股價每股0.86元上升3.49%,之前每逢上市便例升幾十巴仙的情況已不復見。

當然,公司本身的基本質素亦很重要。名字是半導體,但公司本身所製造的則主要是供應電子產品所需之二極管設備,客戶包括電視機及數碼影音光碟機製造商等等。這類產品,所需要含量較低,因此價格壓力很大。加上成本波動,毛利率便從04年的31.7%減少至只有26.1%。因此,只以較低的9倍市盈率上市,亦不是沒有道理。

另一間打正旗號以半導體公司上市的中芯(981),則不知是否選正在最佳時間上市,可以博大霧高價集資。其實公司一直需要不少資金擴充,因此上市亦是合理的選擇。當年公司以高價2.69元上市,集資138億元。即使當年中芯可以取得1億美元純利,市盈率亦達59倍。更何況公司於05年已轉盈為虧。樂觀估計,07年(06年相信仍然會虧損)的純利有機會重返1億美元,但以現價1.05元計這亦代表25倍市盈率。

至於在這行業上的龍頭,以及早前指中芯侵權的台積電,原來市盈率不過是12倍。最近台股急挫,令一批龍頭企業的估值變得吸引。看好台股的話,台積電或亦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如果連技術較高的台積電的吸引力還較大,中芯的股價便相當昂貴。難怪公司正考慮三至五年內向當地政府購入武漢及成都廠房,而武漢廠房投產後在兩三年內的12吋晶圓的產能將達每月2.5萬片。雖然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不低,但估值始終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地方,不然股東亦不會在上市時便急急減持。

(12-06-06刊於《am730》)

6月6日至6月11日的「中環博客」

6月6日至6月11日的「中環博客」

Monday, June 05, 2006

公平競爭法來勢洶洶

上周無綫電視一則報道指,政府正在研究《公平競爭法》,早前禢中怡才在專欄中提及超級市場的「合法老翻」行為,事先聲明,禢中怡絕無內幕料,只是覺得香港超級市場的經營手法實在有點過份而已。

至於外國的監管機構,又怎樣處理超級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手段呢?

以英國公平競爭監管處(Office of Fair Trade)為例,他們是有訂立針對超級市場的實務守則(Supermarket Code of Practice)。而在去年的監管報告中,他們相當關注以下三種不公平競爭行為:
1. 超級市場合併(Supermarket acquisition)
2. 超級市場收購便利店(Acquisition of convenience store)
3. 超級市場進行傾銷行為(Below-Cost Pricing)

超級市場合併,香港肯定好難發生,怡和凱瑟克(Keswick)家族搞出咁多花臣,已遷冊新加坡,又搞系內公司互控,都係為了防止旗下公司被華資收購。要和黃(013)成功收購牛奶國際,睇怕難過登天,不過牛奶國際收購和黃旗下零售業務又另作別論,在商言商,商人又豈有永遠不賣出的貨物呢?

此外,外國的監管機構好留意,超級市場收購便利店,或者同超級市場性質相類的連鎖店,因為外國監管機構認為這種做法會直接妨礙公平競爭,變成大財團壟斷。如果參照英國的觀點,現時和黃同時擁有屈臣氏同百佳,牛奶國際誇張到同時擁有惠康、萬寧和7.11,就肯定會被監管機構作出深入研究喇。

最後,超級市場搞低於成本的傾銷減價,亦會被監管機構睇實。而有些超級市場,更加根據市場需要,在個別地區搞出血大減價,掃低當地的小商戶。這種行為,更加是被監管機構密切留意的主要事項。而香港有些零售商又好流行在公屋、私人屋苑「減多啲」的做法,日後隨時會觸犯公平競爭法。

一斤肉逐両賣會多人買?

港交所(388)上周公布兩件大事,就是期盼已久的拆細股份,以及分兩階段縮窄股份最低上落價位(即買賣差價)方案,新階段方案落實7月1日起執行,前者確可吸引散戶以較低成本入市,但後者對散戶和上市公司的影響可能更深遠。

雖然港交所聲稱從善如流,再將第二階段分A、B兩期執行,即在第二A階段,股價介乎2至20元的股份,其中股價介乎2至5元的股份最低上落價位由原訂2.5仙修訂為1仙,股價2元或以下的股份則維持不變,觀察6個月後才執行第二B階段,即股價5元以下的股份買賣差價進一步下降,其中如股價介乎0.5至1元,每股買賣差價將由1仙,降低至0.1仙。

或許每股上落差價收窄,即自動對盤成交可增加,皆因每一個入市或沽出價位機會相對上升,如在0.501元、0.502元、0.503元等價位均可能有「對手」參與等如此類推,成交好像增加。不過,經紀好友同禢中怡講,增加市場流通量並非可與收窄買賣差價劃上等號,相反若股份欠波幅,「逐格逐格上」,吸引力相對下降,二、三線股如死水一潭般,又如何提高吸引力呢?

退一步看,市場暢旺還包括整體氣氛,及公司本身基本因素,而大市值股份往往有基金參與,奈何港交所似乎忘記「仙股事件」,皆因一間股價細的公司並非是營運不佳的公司,若選擇全體收窄股份買賣差價,SIZE較細的上市公司成交不活躍,日後藉發新股集資(原本上市的基本原因)更形困難,之後又如何利用上市去擴大業務呢?莫非港交所一味希望內地龍頭企業、大集團來港上市,向海外顯示港股的吸引力和成就就算?

另外,近年興起的窩輪市場,已奪去不少投資者的資金,皆因「有得炒」,但「有得炒」真的是洪水猛獸?

其實「有得炒」正正就是市場交投量,當然港交所要多教育股民投資態度,投資者自己也要為自己的財富負責任。若果二、三線股的企業管治得以提升,投資者樂於投資,企業健康成長,必達致散戶、公司和港交所的三贏局面。

全球交易所併購潮

這邊廂港交所宣布拆細股份至500股一手,方便散戶參與炒作時,那邊廂歐美交易所的併購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上周美國紐約交易所(NYSE)宣布同意出價99.6億美元(近777億港元)收購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市場隨即又傳出這個超級交易所有意再下一城,收購歐洲十大交易所之一的意大利交易所Borsa Italiana(BI)。這是繼納斯達克(NASDAQ)成功入股倫敦交易所25%後,另一個龐大的併購行動。

紐交所行政總裁塞恩(John Thain)在合併後表示,下一步「最合邏輯的併購目標是亞洲。但我們考慮的對象非常多」。市場猜測,東京證券交易所將會成為紐交所收購目標。

對於外圍併購,港交所開始變得「有壓力」。雖然名義上是獨市生意,但除了中國可發行A股加速競爭外,外圍交易所不斷蠶食港交所的潛在市場。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開始延長Select電子交易時段至亞洲地區,以吸引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參與更多金屬期貨交易業務,但香港還未批准Select電子交易。

新加坡交易所亦可能與其他環球交易所合作。當地高層介紹,新加坡掛牌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共有103家,佔711家在交易所上市公司總數14%。這些中國公司給當地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被當地散戶稱為「龍籌股」。

亞洲方面,澳洲交易所(ASX)獲當局批准收購悉尼期貨交易所(Sydney Futures Exchange)的母公司SFE,合組全球市值第8大交易所。一早聲稱港交所不會被人收購合併的行政總裁周文耀先生,能否抵擋到這個洪流呢?

不過,港交所有外資持股分別不得超過5%的「示警器」,故可立即知道敵意收購,而採取防衛行動,但已有交易所董事希望「轉守為攻」,併購其他交易所,新任董事陸恭蕙早前指出:「交易所併購已成為世界潮流,她個人有責任在港交所董事會中建議併購其他交易所。」看來新人的眼光較本地經紀更有遠見。

(05-06-06 刊於《am730》)

中行破「全民皆股」必需定律

中行(3988)昨天上市,打破了「全民皆股」等於必輸的定律,收市價達3.4元,較招股價2.95元高出15.3%,每手帳面賺450元,亦為本港95萬名股民合共增加了4.275億元財富。街上看見有很多股民由於在3.225元沽出,當股價升至3.425元時紛叫「哎呀」(自己過早沽出)。

是次市場解釋上升原因極多,除了是沙特阿拉伯王子拿貨不足,而需要在市場掃貨之外,95萬名股民中很多亦動用白表申請,故即日沽出壓力不大。

此外,雖然目前市盈率已升至25.7倍,但瑞銀早前發表研究報告,指中行未來3年盈利將每年複式增長30%,故見市盈率30倍即4元也不難,若短期內成事,則可見炒風的旺盛了。

雖然中行打破全民皆股必輸的定律,但外圍市況已急轉直下。下午中行護盤完成,似補回端午節前外圍的具規模跌幅,早上出現的強勁買盤在下午忽然消失,股市即一瀉如注。

聰明資金已流向高息股,包括港燈(006)、中電(002)、安徽皖通(995)、進智公交(077)等,而世界盃即將舉行,本月大市料缺乏明顯方向。

有基金經理認為,中行上市後,料很快被納入為大摩指數(MSCI),加上基金已確認自己獲配多少貨,故需要在投資組合中調整比重(rebalancing),需要沽出同類型銀行股,如建行(939)、交行(3328)等,故此類銀行股短線無運行,股價均跌穿支持位。

人民幣匯價不再上揚,升勢似乎告一段落。人行在端午節期間發表報告,指當局會繼續推出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配套措施,令人民幣更具彈性,同時保持匯率基本穩定,意味人民幣可升亦可跌,請投資者不要一廂情願看升。事實上,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做騷」完畢,人民幣匯價不知不覺間已升至8.02水平。

前晚儲聯局發表會議紀錄聲明,發現聯儲局成員開始對加息態度表現不一,一些官員希望強硬地加息半厘,亦有人說通脹已放慢,故不需加息,由於聯儲局對加息不確定,已為大市增添不明朗因素。美元即開始轉強,金屬股將出現另一次下跌大浪,小心。

黃金倉庫暗藏爭奪戰?

回歸快10年,內地政府經常話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怎樣怎樣成功,運作如何順暢,但一有利益問題就引發衝突。記得香港有迪士尼,上海現在又要建一個嗎?慌死大家還未夠與日本爭之前已互相撕殺。

最近,另一隱藏的巨大利益正醞釀新競爭,就是黃金倉庫。金銀業貿易場倡議於機場興建黃金倉庫多時,奈何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其實建一個具保安功能的倉庫真的這麼困難?

有金業界朋友話,或許政府要等一等,看看北面主子的心意,因為競爭對手正是上海黃金交易所。不要少覷這個對手,今日已非「吳下阿蒙」,內地急起直追的結果就是「學業猛進」。看看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能力急速增長便知一二。在04年,黃金累計成交665.3噸,增長41.35%;成交金額730.97億元人民幣,增長59%;日均交易量2,661公斤,增長38.5%。在05年黃金累計成交更大幅攀升至906.4噸,續增241.1噸,增長36.2%;成交金額1,069.76億元人民幣,增長46.35%;日均成交量更升40.7%至3,745.52公斤。

若果像迪士尼樂園般又建兩個,其實香港也不用愁,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最擔心是香港那個黃金倉庫無疾而終,又失去一個建立第三產業的機會。

亞洲區黃金實物交收牽涉甚廣,具備國際視野的香港在地理上和服務能力方面確有一定地位,而且集中儲存黃金,本港的金舖毋須自行建設倉庫,至於物流、保險也可減輕點(集體由倉庫去買應該比金舖自己平),大家亦可受惠。

至於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參與發展本屬理所當然,但任何事總有正反兩面,未必人人想投資建倉庫,究竟該貿易場各會員意見是否一致亦存變數。

每兩年一屆的理監事會又就快於本月舉行,新一屆是保守還是積極仍屬未知之數,若果新的理事會無心戀戰,願意將黃金倉庫拱手讓予上海的好朋友,就真的是為內地發光發熱,貢獻一分力。

印度人打救海底光纜公司?

上一趟禢中怡談到CSL及Telstra,順道提起電盈(008)與Telstra合資的Reach(恆通),很多持有8號仔的股民都關心,究竟已經成為電盈和Telstra一大負累的恆通,有否機會在澳洲政府狂沽Telstra之前,為做靚盤數而把其出售,藉此為電盈和Telstra減減磅。

要預測恆通甩身的機會率,不如先看看中國網通(906)旗下的亞洲網通(Asia Netcom),如何「甩身」。

中國網通幾年前向已經破產的Global Crossing,以接近9億港元買下亞洲區的光纖網絡資產,但經營狀況一直未如理想,最近決定公開出售。中國網通一開口說要出售亞洲網通,一向眼光好準的馬世民,以及3間印度電訊公司立即表示有興趣。馬世民最後成功以21億港元的代價買入,更打算在買入後的12至18個月內在英國上市,或者他一旦見股價造好,會再賣給其他買家也說不定。

馬世民所以夠膽入市買海底光纜公司,除了因為在寬頻普及後,這類地區性光纜公司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會有來自印度的買家去接馬世民手上的貨。

眾所周知,印度已經成為亞洲矽谷,很多美國公司的後勤亦已判了給印度,而由於印度的崛起,因此他們對美國之間的通訊容量需求亦大升。不過由於印度地理位置所限,印度不可能興建一條光纖直到美國加州或紐約,一是取道歐洲,一是取道太平洋。而亞洲網通剛剛好,有一條貫通東京、台北、新加坡、香港的骨幹網,這條骨幹網又可以經東京直駁美國。若有印度公司購入了亞洲網通,只要修建一條印度和新加坡之間的光纖,就可以大大解決印度在通訊服務上的需求問題。

以這角度來看,恆通的網絡其實對印度人更吸引,因為Telstra將整條澳洲、新西蘭光纖網絡資產注入恆通,令其有光纖網由澳洲直達夏威夷,禢中怡認為印度人遲早會對恆通打主意。

(02-06-06 刊於《am730》)

Friday, June 02, 2006

巴士阿叔鬧人連續劇

巴士阿叔鬧人短片事件終於進入結局篇,此事令禢中怡更感到本地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的嚴重程度。

其實禢中怡上月初介紹這條片時,雖屬主流印刷媒體的首次提及,但它在有上網習慣的群體中(例如大部分年輕上班一族及青年學生),早已廣為流傳,只有比較緊貼潮流的青年人電台比禢中怡早一步在節目中討論,當然網上討論區及博客們就更早幾步。

翌日開始有其他報紙跟進禢中怡的閒言,繼而是青年人的雜誌,而其他媒體都起碼慢幾拍,十多日後才炒作得熱哄哄,並發狠勁要找出片中人公審,讓平日不多上網的其他普羅大眾也得知此事,稍後又再為各報刊的專欄作家提供難得的有趣題材。

由以上訊息傳播的流程可見,不少主流媒體與社會上比較活躍的青年讀者或消費群之間,其實還存在一條數碼鴻溝。

主流媒體在心態上還是對上網的一切事物貼上負面的標籤,舉凡與上網有關的活動大多數都帶有不正當的成份,由交友到ICQ(其實大部分已轉了用MSN),到遊戲及下載影音檔案,在主流媒體的論述中,就算不是非法也是不道德的,總之是危機四伏,這種心態與年輕人或心態上年輕的消費者如禢中怡,肯定是漸行漸遠的了,這樣下去,讀者及觀眾不老化才出奇。

怪不得一些標籤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反智調查,也輕易獲得各傳媒大篇幅報道。老實講,禢中怡家中及辦公室中的寬頻就是長開的,正如很多人家中的電視機也是長開的,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間歇看看,很難界定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但按調查的定義,恐怕也屬於上網成癮需要被拯救的一族。

其實上網並非甚麼洪水猛獸,只是一種較先進的溝通渠道,懂得發掘其特質更是商機處處。youtube.com今次只是初試啼聲,已是威力無窮。

《王子變青蛙》的啟示

端午節除了食粽子和賽龍舟之外,不少本港的少女少男,均走去奧海城等待《王子變青蛙》的5位台灣明星到場,而現場亦不乏師奶捧場客。

該劇擁有一個名為183 club的網站,專為中港台三地的fans交流五名偶像的心得與戲劇(由於五位明星平均高度為183cm ,故名183club),而該劇集與網站長期在雅虎搜尋器排名首十位。此外,藉「阿叔:你有壓力!我有壓力!」而大紅的youtube.com亦有千多個關於183 club的劇集短片,觀看的年輕人以上萬計。

據了解,原本該劇集的經理人喬傑立,起初只打算將劇集內銷台灣,並沒有打算開拓香港市場,但藉著互聯網與youtube.com的威力,對於香港人支持的程度已令他們嚇了一跳,故急急腳開拓香港市場。

事實上,我不是娛樂界人士,不知目前的市場狀況。不過,香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凡是網上下載的本地影片,均會被封殺,除了保住荷包外,不知不覺亦失掉了互聯網這個「金蛋」。

由於「王子」太好看,友人覺得在youtube.com下載的短片質素欠佳,索性花300多元購買全套的劇集,並在家看數十次,網站已能間接促進明星的知名度與生意。而另一套劇集「愛情魔法師」亦可下載,但尚未推出vcd,相信也會帶來另一次商機。

事實上,目前本港演藝界能擔當大旗,衝出國際化的偶像已少之有少,娛樂事業這個年輕人的市場,已漸漸被台灣、南韓、日本甚至內地瓜分。

在這種情況下,本港一眾娛樂類別的股份,當中包括美亞娛樂(391)、中國星(326)、寰宇國際(1046)與英皇娛樂(8078)等,都應該重新思考這些問題吧。

傳統智慧

傳統智慧話俾大家知,當全民皆股,新股招股熱爆之時,正是股市見頂之日,97年北京控股(392)上市招股如是,2000年科網股上市招股亦如是。

最近,天津港(3382)上市招股,亦以熱爆姿態,以過千倍超額認購,事有湊巧,港股調整過千點,若根據呢個街坊智慧,莫非港股見頂?不過,又據街坊智慧話俾大家聽,港股應該只屬一般健康調整。

話說某日搭的士,素知的士司機有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人士,係社會探熱針,遂與司機大佬搭訕,問問最近係咪大部分搭客一上車就掛住落盤,又或者十句唔埋,九句都係股票。

點知司機大佬話,只係間唔中有少部分老細(搭客)講股票。司機大佬所見所聞,暫時印證未去到全民皆股,廢寢忘餐地步,所以,港股係咪仲好安全呢?

途中,司機大佬仲「反客為主」,問禢中怡如何看近期股市,在我回應之前,司機大佬已經雄辯滔滔。他稱,全球經濟兩大隱憂,一個係禽流感問題,另一個係美國經濟尤其地產市道,幾時爆煲。

禢中怡見到司機大佬講得頭頭是道,問佢點解,佢話:「我都有involve呀嘛!」司機大佬仲教禢中怡,買股票,一定要買那些「龍頭股」,好像中石油(857)、建設銀行(939)及交通銀行(3328)等,他認為買它們「一定唔會死得人」。

至於講開買股票,近排褟中怡與經紀好友傾開,大家都不忘推介港交所(388),心想雖然港交所近日跟隨大市回落,由高位65.8元下滑至50多元,跌幅達逾20%,但入場費仍要10萬元一手,其實究竟仲有無吸引力。

不過想深一層,這其實不無道理,睇番港交所首季業績,純利就有4.79億元,假設今年剩下來的日子,無驚無浪,即是說港交所今年就賺19億元。而之前仲未有中國銀行(3988)上市,之後又有大過中行的中國工商銀行又話嚟上市,相信繼中行令到滿城熾熱後,工行都必令全城起哄。
單計呢兩隻重磅大型股票,散戶股東相信已有番咁上下人數,即係話股份交投量相當巨大,相信將帶動港交所來自成交額及上市費等的收入告升,所以港交所在有入無大出(支出)的情況下,前景仍然可觀,當然未有計及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

(01-06-06 刊於《am730》)

內地潛力大生意——網上徵婚

內地有超過1億網民,而且數量持續上升,網民不僅在網上找尋資料,也開始使用網上的付費服務,尤其以往的婚姻介紹服務,經已與徵友服務齊齊登上互聯網,讓人不用面對到介紹所的尷尬場面。海外的業界人士非常看好這個行業,認為內地的的徵友徵婚網處於未開發階段,有極大發展潛力。

早前在北京舉行的國際互聯網交友論壇,屬於網上交友行業的商業會議,與會人士認為,網上徵友和徵婚的生意在全球發展趨勢強勁,由於中國的出生比例是男多女少,預料未來幾年會有眾多單身男士,要靠徵友和徵婚網找尋另一半。

國際網絡交友論壇發起人雷斯尼克指出,美國的網上交友服務出現7年來,現時已有5,000萬名註冊用戶,單是去年美國的徵友網產業總值達到5.3億美元。業內人士統計,中國的徵友和徵婚網站,大部分是在近兩年間出現,而且有多達七成人願意付錢給徵友網,協助「眾裡尋他」。

以上海為基地的艾瑞資訊統計,中國網上交友及徵婚市場增長率驚人,由2004年只有3,700萬元人民幣,僅佔徵婚交友市場總值的0.3%,去年竟勁升至9,100萬元,增幅達146%,預測到2008年中國的網上徵友和徵婚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53億元,佔整個市場的4.8%。

目前內地最大的徵婚網站「百合網」,在去年經已吸引517萬人登記,在不到半年已先後融資1,100萬美元。目前網站的月費是20元人民幣,只要有一成會員付費,網站每月就有1,034萬元人民幣收入,收益可觀。

「百合網」的CEO田范江說,希望可以在網上撮合愛侶,洗脫以往只在網上找一夜情的錯誤觀念。雖然徵友徵婚網有很好前景,可是仍面臨不少難題,首先是用戶對網上交友模式有顧忌,還有人們不信任徵婚網的安全性,甚至害怕徵友網會做「媒」,企圖誘騙用戶繼續繳交月費等。
禢中怡認為,除了要讓用戶安心使用徵友網服務外,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也是籠絡用戶的必然手段,但徵友網還要面對招聘人才的壓力。由於徵友網是一個極新的行業,令不少人不敢貿然加入,「億友網」的CEO馬雲表示,公司剛創立時就遇到這個困難,「百合網」的田范江與另外兩名清華校友設立徵婚網時,其他人也是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他們,好的人才更不願應徵,直到網站有較高知名度時,情況才有好轉,毫無疑問開拓新行業不僅要面對創業的種種困難,更要應付「世俗眼光」。

當其他品牌的平台 好過自己搞牌子?

I.T(999)打破零售股的困境,純利上升,值得借鏡。

現時零售股受到租金高企,市場激烈,純利無不倒退,甚至錄得虧蝕,基金現時在組合中看見零售股已不耐煩,無不洗倉之而快哉。

然而外資美林證券靜悄悄增持I.T至5,205萬股,佔股本5.01%,果然有好消息跟尾,便是I.T盈利竟然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下,仍錄得增長。

I.T 06年度純利升9.76%至1.223億元,每股盈利0.12元,派末期息4.8仙。為何I.T仍錄得增長,先聽聽街頭智慧:一些經常到IT買衫的年輕小姐對禢中怡說,「吓? IT嗰邊有好多牌子㗎,每季都收集咗唔同的牌子來賣,係就雜一些,但大部分牌子都緊貼年輕人品味,好貼市!」相信這正是該公司成功的原因︰貼市、走年輕人路線。雖然說年輕人最沒有消費力,但同時亦不受經濟周期影響 (攤開雙手問父母要錢。)

有父母做後盾,購買力不會消失。此外,I.T 開始建立起一個擁有多個外國品牌的平台,管理層說,將於今年冬季加入1至2個較大眾化的自家品牌,來鞏固業務模式,未來並會積極開拓自家品牌,據稱其現時自家品牌產品毛利約65%、國際品牌毛利約55%。另外,I.T亦會於內地經營首間 Saks Fifth Avenue 百貨店。

那邊廂,擁有悠久歷史的佐丹奴(709)開始出現疲態,該公司公布今年首季總營業額同比倒退7%,零售及分銷首季營業額同比跌6%,貿易及製造首季銷售額同比跌9%。集團首季度毛利率為48.1%,較去年同期49%有所下跌,盈利似乎已見頂了。作為品牌平台的公司,較類似的為宜進利(304),該公司分銷外國知名品牌,利潤較自設品牌還要高。難道時代已改變,成為多家外國品牌平台,比較擁有自己品牌的公司還要賺錢麼?

(30-05-06 刊於《am730》)

CSL的昔日與現在

近日,與一些曾經在大東電報工作過的朋友,談起CSL,這間在眾多香港電訊衍生出來的公司中,表現最好的一間電訊公司。好友以往都對CSL的表現引以為傲,但對Telstra全權掌控後的CSL,越來越不看好,理由有兩個:

1.忽然去收購新世界傳動網,但新世界傳動網又不像Sunday(866)有3G牌,加上新世界的網絡口碑以至客戶質素只是一般,收購的道理,認真令人摸不著頭腦。
2.香港現時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網絡根本未落實,純粹只靠3G數據網絡傳送視像內容,這是又貴又無人buy的一套舊魔術。

在歐洲大陸,連我們的李超人之3都唔係太掂,要同當地電視台合作搞DVB-H打救,但近日CSL大力催谷所謂的3G電視,要達成甚麼目標真的想不通。

CSL的管理層骨幹,雖然不少都是大東年代出身,但大東年代的CSL懂得保護形象,可以憑優秀形象這種無形資產來達至高收費,但現在就有很大距離,這可能與CSL的大股東Telstra有關。
本來Telstra在澳洲祖家的地位,就有如在李澤楷未收購之前的香港電訊(Cable & Wireless HKT),壟斷香港固網市場一樣,所向無敵。挑戰Telstra的大東澳都斯(Cable & Wireless Optus),都尚未能動搖Telstra的地位,後來大東電報大轉型後,更將澳都斯賣了給新加坡電信(Singtel)。但近幾年,Telstra經營管理猶如魂遊太虛一樣,除了CSL的無厘頭收購和市場策略,當年和電盈(008)合資的恆通(Reach)至今仍未甩身,成績如何不用多說。而當地的電訊網絡升級,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Telstra手上的CDMA網絡如何轉成3G至今仍是一個謎,放四十多億港元搞網絡升級,又是問題多多。

現時持有Telstra超過一半股權的澳洲政府,一向有打算盡沽手頭的Telstra股權,Telstra的股價前景如何真的估也估得到。好戲在後頭,下年就是澳洲大選,Telstra超過一半股權如何處置,將會成為很敏感的話題,由於政府持的貨太多,又想一次過將超過一半股權沽走,因此想放寬外資持股量限制,令外資成為大股東,不過很多澳洲人反對。看來要處理Telstra,真的無想像中容易,而這亦可視為CSL未來發展與興衰的關鍵因素。

陽光房託招股料受考驗

恒地(012)、恒發(097)與四叔私人將20多幢物業(或只是數個單位)注入陽光房地產基金(簡稱陽房),料集資38億元。陽房除了較優質的將軍澳新都城中心一期商場、上水中心購物商場、中環雲山大廈較優質的物業外,其餘的竟然有北角港逸軒住宅單位與廣告位等,更有鰂魚涌御皇臺電單車車位,物業類型比較多元化。

此外,不知四叔是否覺得將甲級商廈拿出來組REITs,可能會帶來跌穿招股價的風險吧(冠君產業(2778)以花旗銀行大廈的甲級物業招徠,最後以跌穿招股價收場),故只有轉為以乙級商廈小試牛刀。據了解,一般乙級商廈的回報率,普遍有6至8厘,近月來跌至3至4厘,只是過度炒作而已。因此在目前市場反覆情況下,可以等待陽房上市後,看定才購入亦不遲,相信日後在大市執平貨的機會多於買貴貨。

鴻運證券因為速動資金出現逾2,800萬元的短缺債,被證監會勒令停止交易。今次是否屬首次有證券行因這理由而爆煲?屬言之尚早,但對市場已出現了警號。現時中小型證券行,為了增加流動資金,或以孖展客戶的股票抵押與銀行借錢周轉,而近月股市大升,很多散戶均借孖展炒股、期指,甚至「篤手指」(即不放錢在戶口,靠T+2的機制炒兩天或即日鮮),故大市只跌1,500點,已出事。有市場知情人士告知,在鴻運證券被攝上鏡的負責人其實便是該行的老闆,「連老闆都親自上鏡,點會夾帶私逃關門?」故相信可能該行不太願意放大量現金作速動資金,被證監會發現而已。

有實貨股票的散戶朋友可以鬆一口氣,但孖展客戶就真是要「求神拜佛」,萬一股市在本周仍然大幅波動,被追孖展與補差價都會陸續有來。此事已使證監會加緊執行孖展轉按法規,並可能出現的提貨潮,中小型證券行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

(29-05-06 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