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第三季基金經理有交代

港股承接美股造好,裂口抽高300點至20,889點,之後繼續在21,000點上落,惟收市只升424點,至21,013點,未收復近期累積跌幅。無他,成交僅496億元,乾升味道濃,可能大孖沙趕往國慶觀禮,懶理股市。

對基金經理而言,相信第三季度計數時,應有亮麗表現,因為對比6月底,恒指本季累升2,635點,增幅為14.3%,而國企股指數也不俗,累漲9.35%,而昨日收市更迫近12,000點。

其他海外市場方面,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以周一收市計,原來更已經在這季內共升1,342點,增長達15.89%,而納斯達克指數合共上揚16%之多,表現更勝港股。不過,區內退色經濟體日本卻較為令人失望,即使改朝換代,在這3個月間,日經平均指數只能累升1.4%。

踏入10月,又有新氣象,對本地銀行尤其重要,首先他們要加強向非利息業務埋手,如恒生銀行(011)於10月2日起,調整部分收費,如將匯入匯款的手續費由50元加至60元,加幅達20%,而優越理財客戶維持豁免該手續費,幸好有加有減,也安排將部分收費作調整,如綜合戶口之「全面理財總值」介乎1萬至4.999萬元,每月需付10元月費,但由10月2日起將獲豁免,變相年省120元!

至於做投資客生意也要再作安排,如該行於周五起,也會如母公司滙豐般,將於分行及指定理財中心設立指定投資理財服務專區,將投資理財和一般銀行服務分開處理,日後投資專區內以鮮豔的橙色為主,有關職員需戴橙色職員繩帶,而一般銀行服務則繼續沿用傳統綠色作區別。

面對成本增加,有些銀行向其他方面入手,如於4月已調整過服務收費的東亞銀行(023)於半年後,即由明日起,又獻新猷,竟然在信用卡服務收費新添一項「拖欠財務費用」。該行本來已經有一項「財務費用」,就是月結單結欠中未償還部分要計費,月息為2.5厘,聽來好像不多,實際年利率盛惠34.49厘!好了,新增設的「拖欠財務費用」又是甚麼呢?原來是客戶到期繳款日或之前仍未付月結單的最低付款額,即mini-pay的話,將由這個新費用取代現有「財務費用」,購物簽帳和現金透支月息為2.84厘,實際年利率卻高達39.83厘和41.76厘!反映忘記繳付卡數的後果有多嚴重。

禤中怡一向不明白,信用卡利息何以與市場資金成本相差那麼遠,若果以一年銀行同業拆息僅0.82厘比較,大家便可發現利潤之深厚。此外,信用卡利息高這種政策,更讓人覺得卡數結餘轉戶貸款的息率「相對」較低,實質當然不低,但成功製造假象,如去街市買菜,一檔賣5元一斤,隔鄰同等貨色卻賣7元,答案顯而易見,但原來兩檔都是由同一個老闆負責,怎樣也會有人幫襯。銀行要打開門做生意,若果個個只是存款,他們怎可以有豐厚利潤,故面對那些誘惑,唯有靠自己小心好了。

(9月30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29, 2009

公司賣殼忙

見到財爺通波仔手術成功,禤中怡祝他早日康復。其實香港人勞勞碌碌,少運動之餘又喜吃肥膩,最近有朋友上班行斜路時,感到心口痛,已覺不妙,幸好主動驗身,方發現心臟有一條血管完全閉塞,另有一條則有部分閉塞,即時安排做手術,避免讓病情惡化,已算萬幸,日後只需享清茶淡飯便可。大家也要注意身體健康。

上周才話大市追落後的啟示,怎知恒指連跌四日,昨日港股當然並非受財爺入院拖累,相信期指轉倉增加多少有玄機,即月期指昨成交7.2萬張,而10月期指成交逾4.2萬張,但上周五的10月期指未平倉合約才5.1萬張,相信周一數字突破6萬張,且看大戶是否積極儲貨。

至於近期最受歡迎的投資,並非財政部所發國債,因為即使是機構性投資者認購,每年息率才3.3厘,實際回報還要望人民幣升值趨勢,相信留給債券基金入貨好了。

原來投資焦點之一是買上市公司的「殼」。見到從事照明產品的瑩輝集團(1163)於2月斥3億元買內地林地後,已經摸不著頭腦,話雖投資額只需付承兌票據和可換股票據,好像不用拿真金白銀收購,但倘若對方行使換股權,試問股東手上的股份攤薄程度有多大。

怎知持現金才9,698萬元、市值才5億元的瑩輝卻再出手高達63.5億元收購河北一個金礦,以及用10.6億元買山東一個金礦,合共就要高達74.1億元之多!

瑩輝當然欠缺足夠現金應付,故大部分代價只需發行可換股票據和承兌票據支付,換股價為每股0.6元,其實是準備賣殼,因為出售該兩個金礦的賣家,日後行使換股權的話,將佔瑩輝擴大後股本的93.8%股權,原大股東股權攤薄至不值一哂。

當然,這個賣殼過程並非一定成功,股價昨日開市卻先抽上0.85元,足足比上周五收市價0.66元急漲278.7%,可惜跟隨大市跳水般衝落0.7元以下,最後收0.69元,僅升4.5%,成交股數又由近期每日逾1,000萬至2,000萬股,大增至1億股,但如果炒即日鮮的選擇高位撈貨,恐怕已被震走了。

另一隻神奇股份是上海聯合水泥(1060),竟然轉為做風馬牛不相及的傳媒業務,以4億元買出版《京華時報》和京華網的京華文化傳播,其中3.5億元又是用可換股票據支付,換股價為1.2元,較停牌時股價0.51元有1.3倍溢價,而日後兌換後可成第二大股東,但只比第一大股東少2.23%而已。

不過,股價經已連跌3日,昨日便大挫12%至0.4元,成交額卻僅400萬元,反映換股價1.2元的溢價更達2倍,不過,你認為賣方出價是慷慨萬分,抑或另有後著呢?

這種發行大量可換股票據作逆向收購,或蛇吞象的併購手法,無疑令新入主的買家省卻做IPO的時間,而原有股東日後可購回舊業務,整個賣殼便告完成,但當中牽涉時間較長,故建議不要落重注,避免股份打回原形便得個殼了。

(9月29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新地大搞一田百貨

新鴻基地產(016)主力做地產業務,相信無人不知,其他生意似乎所佔比重認真有限,特別是其零售業務,但提到一田百貨(Yata),曾經以瘋狂減價等招數,成功擺脫當年西田百貨於沙田新城市廣場據點的形象,讓該遠離火車站的商場部分,繼續保持人氣。

當年新地接手西田百貨店後,將其重新包裝後,禤中怡已聽聞新地積極物色擴大該百貨店的分店網絡,但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經過年半時間後終有眉目,但尚未曝光,就是一田百貨已揀選母公司旗下一個新樓盤開設新據點,就是新蒲崗新盤「譽.港灣」,因該物業基座設三層商場,樓面超過20萬平方呎,而商場已命名為Mikiki(日文為「見聞」的意思),正好與一田百貨的東洋味道相配合。

此外,一田百貨目前在沙田的門市,面積佔地逾17萬平方呎,反映Mikiki的尺碼也符合該百貨店的需要,而從該樓盤外貌所見,上蓋住宅也差不多完成,相信最快明年第一季或者可以開幕,當然最終視乎內部裝修等程序。

由於該盤住宅數目逾1,100伙,相信已為該百貨店提供一定消費客群支持,況且該區目前缺乏大型商場,稍具規模的,只有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競爭相對不大,但究竟如何安排交通配套,吸納區外客光顧,相信新地又要費一番功夫。

除了這間新店,原來一田仍然繼續物色開新店的理想地點,但既然已經在九龍和新界東設據點,相信在新界西再開分店,也屬合理估計,加上該集團一直在該區擁有大批土儲,現時最有可能的,非西鐵屯門站和元朗YOHO MIDTOWN莫屬,因為該兩個項目商場樓面分別有26.9萬平方呎和24.9萬平方呎,適合做百貨店,實行肥水不流別人田,像恒基地產(012)旗下有千色店,與新世界發展(017)擁有新世界百貨(825)般,分庭抗禮。

除一田百貨外,其他品牌亦不斷擴張版圖,如走中檔路線的HABITU近年努力開分店,反映有捧場客,不經不覺已有7間Caffe Habitu,並有兩間HABITU RISTORANTE,提供意大利美食,而最近HABITU將加強在銅鑼灣的飲食勢力,開設的並非咖啡店那麼簡單,而是設HABITU The Table的食店,位於G.O.D. 銅鑼灣門市內,且看這間新店有何噱頭。

除了飲食業外,來自日本的Uniqlo亦不甘後人,準備開設本地第十二間門市,就是明日於專賣高檔貨的海港城開店,頂替之前為惠康超市的位置,面積可想而知,但有趣的是,該商場的店舖售賣的商品,確實非同小可,以千元計的比比皆是,那麼今次引入一間甚至只售19元一件T恤的休閒服專賣店,能否產生化學作用呢?

Uniqlo開店未有手軟,繼續在其他商場大展拳腳,準備擴大新界區業務,並且經已租用店舖,就是進駐信和置業(083)的屯門市廣場,對本地品牌如佐丹奴(709)和堡獅龍(592)肯定構成威脅。

(9月24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追落後的啟示

港股昨午還處於窄幅上落,未有明顯方向,但午後恒指開始走低,跌穿21,500點,低見21,491點後,卻又不讓其再調整,先重越21,550點後,更在收市前半小時左右開始「升空」,一條氣衝上21,701點,成為今年第二收市高位。至於即月期指上落波幅亦只有221點,成交未見突出,即月只有5.9萬張成交,而周一未平倉合約為9.4萬張。由於恒指咬住21,000點的上落區域已逾兩周,相信在季度結算臨近時,將有一番對決。

恒指仍靠內地股支撐,又以中國移動(941)氣勢較強,股價連升兩日,收報80.3元,重回一個月前水平,升幅更達2.4%,而全日成交逾3,604萬股中,有約1,200萬股為最後半小時成交,佔全日交投33%比重,成為恒指能夠抽上的主力。

中移動吸納新客戶數目見回升,繼續扮演龍頭角色,成為炒高的借口,畢竟佔恒指比重大,要舞高指數,該股實屬不二之選,但滲透率,即人均擁有流動電話的比率,逐步趨向飽和,日後就要靠控制成本等,才能有增長空間,否則逐漸邁向公用股一隻也。

中國人壽(2628)和工商銀行(1398)股價分別漲1.9%和1.49%,亦帶動恒指推上42點。至於中國石油(857)也不失禮,收市增1.4%至9.38元,其母公司去年曾話在未來12個月,在市場增持該股,累計不超過2%股權,而直至周一為止,經已吸納合共2.42億股A股,未計H股,股權增至86.42%,未知這個貨源歸邊的消息,會否進一步刺激該股股價。

除強勢股外,其他被忽視的落後地產股原來更凌厲,九龍倉(004)以全日近高位的41.15元收市,急增4%,該股價已創一年新高。至於已創一年新高的太古A(019)亦續展現升空之旅,股價連升五日,收市增1.76%至92.5元。另一隻連升5日的藍籌股就是思捷環球(330),昨日收市報53.7元,漲3.8%。

市場看好情緒愈來愈濃,認為新股吸納資金龐大,本港甚至可望勇奪今年全球新股集資金額之冠,而若果認購所凍結的資金(國藥(1099)和中冶金(1618)已鎖逾7,000億元資金)能夠釋放出來,將對後市帶來幫助,況且在十一國慶前夕,股市料獲支持。不過,連落後股也經歷一段不錯的升勢後,能否繼續一條氣衝上22,000點,確實令人憂慮,畢竟未見顯著調整,突如其來的衝擊最可能在最短時間內,發揮最大有威力,不得不防。

題外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找來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稱為「歐元之父」的蒙代爾教授(Professor Robert A. Mundell)於明日下午5時於中大校園開講,分析「金融危機及其對國際貨幣體系前途的影響」,揭示金融危機及其對國際貨幣體系前途的影響,為未來建構一個更公平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提供方向。如果大家有興趣,可於網上登記參加(http://www.cuhk.edu.hk/cpr/mundell/),即使無暇出席,也可看網上直播。

(9月23日刊於《am730》)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跨欄不成變跳車

見到欄王傷愈後首次飛翔,令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那份親切感,與其他受國家機器栽培,為奪金牌而緊繃臉孔的運動員不同,禤中怡希望他能繼續笑著跑出好成績。

除了劉翔復出外,金融界朋友告知,新鴻基金融集團策略師彭偉新(Castor)原來亦重投工作,新職位已是信達國際研究部董事,實行向新難度挑戰。信達國際母公司大有來頭,就是中國信達資產管理,為內地首間處置內地四大銀行等不良資產的金融機構,經手處理的不良資產帳面值逾1萬億元人民幣,而信達國際已成為其香港和海外投資旗艦。Castor升職轉工,兼且要與旗下6名同事合作,自然更加忙碌,聽金融界朋友話,他連吃餐飯慶祝也要另作安排,因為要往內地公幹數天,無暇出席。

有人成功跨欄,但有人卻跨不過自己的那一欄,像有「瓜子大王」稱號的上海雙龍陸金記突然結業,50年老字號竟一聲不響關門。記得農曆新年前夕,荃灣門市要排隊辦年貨,相信該段時間生意夠養店有餘,如保持質素,捧場客應不會隨便捨棄,但報章卻有另一個版本,就是第二代傳人投資失利,將店舖加按,仍無法還款所致,若真有其事,就真令人唏噓不已,畢竟外面世界的投資機會多多,當然想大展拳腳,奈何連「老本」也失去,確叫人傷感,禤中怡希望大家投資時,避免過份自信,兼要控制注碼,即使李超人只說不要借錢買股票,但將畢生積蓄像孤注一擲般投資下去,風險其實同樣非常高。

除陸金記外,自4月底附近開始停牌的中國包裝(572),於上周五出現集體逃亡潮,主席楊宗旺、執行董事薛德發和謝希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陸烝齊齊話:「欲專注於其他事業發展」,辭去公司職務。有趣的是,楊宗旺於97年創立該集團,並為主要股東,而該兩名執董於當時已加入集團至今,還有甚麼事業要專注呢?該股昨日即找來4人任執行和非執行董事,分別具有會計和審計背景,甚至有協助企業上市經驗,但全部無持有股份。

楊宗旺的兄弟楊宗龍旗下第一天然食品(1076)於去年底出事,並已委託臨時清盤人,但中國包裝在當時已聲稱無投資第一天然食品,兼獨立運作,理應無問題,怎知今年2月開始,中國包裝被銀行追數,而獨立非執行董事吳偉文於3月初辭職,當時話無任何有關辭任事宜須知會股東,及後卻於4月28日停牌後,便一去不復返。

曾顯示屬於中國包裝股東之一的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就5月該股提前終止利率掉期所涉1,031萬美元(約8,041萬港元)提出清盤,而星展於5月追討共逾5,000萬元,於本月初獲法庭判勝訴。但該股於08年6月底現金等約4.13億元人民幣,借款總額約1.78億元人民幣,理應有力償還有餘,為何財務狀況急速惡化而未作披露,董事齊齊跳車,是否又代表不用向股東交代,純粹股東不好彩,上錯車時,落車不夠人家快?

(9月22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09

無米粥愈煮愈奇

這邊你有你推新股,實行趁旺市集資,而那邊廂已上市的大公司如和黃(013)發債獲234億元後,恒基地產(012)見到勢頭不錯,自然加入發債,竟在短短12個小時內,完成整個發債程序,拿了5億美元(約39億港元)袋袋平安。更重要的是,恒地批10年期債券定價比美國國庫券高210點子,較和黃同年期債券定價比美國國庫券高235點子更優勝。

雖然錢太多,但美國併購市場卻未見好轉,特別是直至8月底,據Dealogic初步數字顯示,今年美國這些大交易總值才4,483億美元(約3.49萬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倒退高達48%之多,而交易宗數也減少了22%。若果看6至8月這個淡季,去年該段時間已跌20%至2,707宗,怎料今年就更淡靜,僅1,696宗,再大挫37%。

亞洲市場亦不見得特別優勝,不計日本,直至本月11日止,已公布的交易宗數只有5,609宗,只等於去年全年的56%而已,而交易金額更只有2,636億美元,相等於去年全年的54%,惟有靠最後4個月急起直追。

不過,有時企業做併購的策略真的令人想不通,見到隻太益控股(686)自07年完成賣枱後,新管理層開始做大交易,可惜次次不是碰釘,就是泡湯,總之股東等轉型,卻始終原地踏步。

該集團前身叫GAY GIANO,於07年11月話,用3.6億元發展礦業,跟隨資源熱潮,當時話要改名,豈知08年4月話交易終止,原因之一,就是發改委指,於07年12月1日起,外資禁止投資開採錫這種礦物業務。

該股隨即於08年4月訂框架協議,想買四條高速公路,然後於5月27日簽買賣協議,作價4.6億元,想變身做基建股,隨手於8月批新股拿了2,400萬元,每股作價0.8元,之後股價再炒上1元。以為今次有米落鑊,可惜交易公布僅約4個月後,即08年9月26日卻終止買賣協議,今次落空的原因,竟然未獲足夠資料進行盡職審查!

該集團卻未有放棄,改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權行使投資選擇權,但只會買其中兩條高速公路,同時又話要改名做太益。大家當然有期待,但直至今年7月底,選擇權已屆滿,該集團卻無動於衷,理由是發現該兩條高速公路之建設進度有延遲而決定放棄投資。

怎知還有手尾跟,就是之前所支付作選擇權之按金共2,820萬元,無法如期收回,管理層的解釋是,交易方已將該筆按金用作建設原來想買的兩條高速公路,故改為將筆按金借給對方,為期6個月,年息5厘。

禤中怡不明白,將筆錢交由律師看管,相信被對方挪用機會較低,現在差不多將配股集資所得,供他人作投資之用,真的令人失望,而管理層這煲無米粥卻愈煮愈新奇,不知何時才有投資落實,而唯一已經「煮好」的,就是公司成功改名吧!

(9月17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09

「息」字頭上一把刀

上周六認真忙,因王SIR(王冠一教授)又舉行投資研討會,今年更升級,由九龍灣展貿,一下子轉去灣仔君悅酒店,兼且佔用整個大禮堂,每張門票索價亦由480元大漲1倍至1,000元,實行找有意投資的「有心人」捧場,見到除一兩個中間位無人願坐外,基本上可以用人頭湧湧形容,相信超過850人也不為過。

一場研討會竟然安排由中午12時起,直落4個小時,僅10分鐘時間休息,幸好用過午餐,否則要食附送的糕點填肚了。

還記得去年12月,當時為時富金融資料研究部董事的羅尚沛在研討會認為,要揀就要選支柱股如內地銀行、電訊及保險股,因為政府無理由讓他們倒下。禤中怡望望去年12月5日收市價,工商銀行(1398)當時為4.07元,與昨日收市報5.89元比較,增44.7%、中國移動(941)當時報75.5元,較昨日收報76.5元雖僅升1.3%,但中國人壽(2628)當時報21.6元,較昨日收市價34.2元足足升發58.3%之多,反映這個投資組合回報不俗。

至於王SIR當時亦建議買中國龍頭股,同樣命中目標,並叫人買金,以及看好油價。以金價曾破1,000美元,與年底約865美元計,已漲15%,而油價曾於年底見36美元,而近日油價曾見逾70美元看,更接近翻了一番,若果入場人士照單全收,相信已經成為衰退中的大贏家了,這亦難怪他的門票叫價千元仍有捧場客,皆因這筆支出對比回報,分分鐘小之又小。

那麼今年王SIR及他的夥伴又有何見解呢?禤中怡幫大家省點錢,洩露些少玄機,以供參考,但記緊投資環境隨時改變,自己要消化內裡乾坤。僑豐期貨業務發展董事總經理林賽盈先講3樣心水投資,首選是天然氣,因為價格回落至偏低水平,畢竟趁低吸納遠比高追風險為低,而該商品需求周期性穩定,故看好前景,第二就是黃金,因為需求不會少,有助抗衡貨幣貶值,而第三項投資產品則是農產品,因為美國要刺激出口的話,佔全球供應量47%的玉米必有利,價格有望造好。

若嫌期貨難做,相信現為時富金融中國資本投資部董事的羅尚沛的意見值得留意。他看好航運和煤炭股,因為前者或受惠於內地政府實施刺激出口措施,而後者與電廠之間的價格問題解決後,煤價可望向上,從而提升盈利表現。

王SIR則看好內地消費零售、基建、內銀和資源類股份,而美國方面,則看好科技、環保和跨國性企業。至於資源方面,他對白金前景最樂觀,因為發展新能源時,對該金屬需求大所致,其次就是白銀和黃金。

不過,他特別提到「息」字頭上一把刀,只要聽到有關政府設立退市機制、抑或有加息跡象和日圓轉淡的話,大家就要將部分投資離場走貨。他更笑著補充,有關策略主要預測至明年8月為止,否則明年大家怎會再捧場!

(9月16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大SHOW襯任總

闊別18年後,每年由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融業盛事Sibos(國際銀行營運研討會)昨日於香港舉行,讓金融從業員可以聚首一堂,幸好不速之客「巨爵」這個颱風於6時才改掛8號風球,無阻進行開幕禮。

1991年,香港成為首個舉辦該盛會的亞太區地點,直至2001年才由另一亞洲經濟強國新加坡舉辦,可惜當時正值美國發生「911」事件,莫奈何,最終取消收場,待03年才登陸獅城。該盛事第三次在亞太區舉行,當然討論亞洲國家在08年經歷金融海嘯後,應該扮演的角色,更有專題討論中國、印度和日本這三大重鎮的金融市場。

不過,最受注目的,當然是可能屬最後一次,以金融管理局總裁身份,踏上演講台的任總了,而其他出席的金融界猛人如渣打集團(2888)行政總裁冼博德(Peter Sands)、恒隆地產(101)主席Ronnie chan(陳啟宗),也只不過是配角而已。

距離任總卸任僅剩半個月時間,正好藉金融海嘯一周年去作總結,真是如演戲般巧合,他批評金融中介機構往往組成強大的政治游說力量,以窒礙創新及進步為理由反對規管,政府難推行防範措施,維護公眾利益。

他又提出新興市場面對開放金融與維持金融穩定之間的兩難局面。由於存在結構性問題,更可能導致操守失當。有些人把自由開放的新興市場看成是可自由操控的對象,甚至是予攜予取的自動提款機,實行臨別批評那些金融大鱷。

至於另一位財經市場監察者David Webb昨日亦出動,因為真明麗(1868)宣布,委任曾金穗為首席執行官,負責管理公司業務,於昨日起生效,並披露曾金穗於1991年在英國艾登威爾大學(Edenvale University)拿到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

但股壇長毛卻質疑其學歷背景。他指出,英國艾登威爾大學,並不是頒發學位的「認可機構」,更加不在英國政府部門、商業部、創新與技能部門中,屬於可以頒發學位機構的列表之內。有關部門更警告,任何在列表以外的機構所頒發之學位者,都是觸犯英國法律。他又指,不排除曾金穗的「學位」是追頒所得的,總之惹起種種疑團。

有趣的是,曾金穗於1982年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1987年在美國德州州立大學拿到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1989年拿到美國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資格,於07年更報讀上海復旦大學EMBA課程,目前仍未畢業,實行終生學習,為何仍要拿取惹疑問的學位呢?

學歷固然重要,但經驗也可以為企業帶來好處,相信真明麗管理層恐怕要快快拯救這場公關災難,釐清有關疑問,否則鬧得滿城風雨,信譽大打折扣後,要彌補就困難得多了。

(9月15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1003巧合的跳車

正當國家財政部準備來港發國債,讓香港人有機會當家作(債)主之際,內地卻於60周年國慶前夕,率先上演一套名為《穩定壓倒一切》的樣板戲,由新疆烏魯木齊新聞辦擔綱演出,故事講本港記者被打後,新聞辦話記者煽動群眾,差點說「抵打」,對內地人來說,可說是司空見慣,畢竟經濟(好像)是自由了,其他的卻沒有改變,只是香港人你們「大驚小怪」,況且未有長時間拘留,算是恩賜了。

據國際金融公司和世界銀行公布《2010年營商環境報告》,香港依然排在第三位,無法挑戰冠軍的新加坡和第二位的新西蘭,雖仍算守住探花位置,但亦代表進步速度不及對手,大家仍需努力!

相反,備受外資追捧的中國在該報告中的排名不升反跌,由第86位跌3級至89位,在各項評級中,除了跨境貿易和支付稅項的排名提升5位外,設立業務排名僅升一位,而保護投資者方面,卻竟然大幅倒退5位之多,從88位降至93位,值得反思。

不過,做生意確實並非一定事事順利,因為有買有賣,涉及多方面因素,若果雙方合作的話,變數就更多。好像21控股(1003)於7月底披露,進軍另類能源業務,計劃成立合資公司,持80%股權,發展風力發電項目,首階段總投資額5億元,實行搭上新能源列車,股價雖然未有顯著上升,亦曾見2.07元,較停牌公布消息前的1.91元為高。

豈知周一股價竟然大幅走樣,開市即出現暴瀉場面,從上周五收市的1.89元,一下子跌至最低0.48元,即挫74%,公司匆匆掛免戰牌,成功在早上11時多以0.5元停牌,但股價已消失73%,在半年間,將股價從毫子股晉身為蚊股後,又再打回原形。而在開市至停牌這段時間內,成交股數高達6,791萬股,與近期數百萬股比較,交投表現顯然是「非常突出」。

所謂醜婦終須見家翁,該股披露,因另類能源業務市場環境出現轉變,所以於周一同合作方終止合資協議,至於為何在短短一個多月多一點時間裡,這個另類能源市場有如此突變,甚至足以要擱置計劃,真的考起高人,況且傾生意之前,作為負責任的管理層理應先作調查,研究新業務可行性,以上市公司而言,相信無理由會草率行事,而在投資該業務時,公司曾解釋:「鑒於中國電力供應短缺,全球及中國國內均趨向加強發展可再生能源,故本公司將毫無疑問地能夠從訂立投資合作協議中受惠」。

另一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股價周一暴瀉時,同日又是落實終止合資協議,除了巧合外,究竟是否有春江鴨認為投資恐落空而離場,抑或另有內情,是其他持有該股的股東不知情的呢?若果有人藉停牌前溜掉,而大部分股東卻空對恨時,監管當局實在要為股東交出一個說法。

21控股昨日復牌,最高曾見0.63元,收市報0.54元,逆市升8%,但距離暴挫前收市仍蒸發71.4%,成交逾2.3億股,涉及成交額逾1.2億元。

(9月1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09, 2009

國家讓你做債主

見到內地政府不斷用香港作為發展海外的試金石,就知道這個曾是顛覆基地(推翻清朝)的小小半島仍有市場價值,特別是讓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舞台的最佳試煉場。

財政部發行60億元人民幣的國債,對整個國家而言,規模認真小,但對比以往國家開發銀行曾在港發行的50億元人民幣債券,數目已算不小了,而且只作為測試市場反應而已,但相信海外資金也要湧入來分一杯羹,未知資金持續氾濫,會否進一步推低拆息,甚至稍後有傳媒要找大孖沙問問,會否拿些少資金,認購國債,藉此表現其忠誠,畢竟是國家級嘛!

禤中怡不得不佩服內地財金官員,除了國慶前夕做些刺激市場的活動外,也可為即將到來的大批新股尋覓資金,讓大戶先認購新股,願望落空後,仍然可以買國債支持,總之是資金提早進入市場,可知道一隻中冶金(1618)H股已經要集資178億元,還有其他重磅新股陸續登場,確需早作安排,兼且可以讓市況更興旺。

有國家支持,加上內地股市亦憧憬救市措施陸續有來,無論恒指和國指均升逾2%,特別是金融股續受追捧,由於恒指再突破21,000點,難免令人憧憬,整個交易區域已經又升一級,突破20,000點水平,但「911事件」和金融海嘯一周年快來臨,究竟對市況有否影響,值得關注。

對於國債,相信你同我都不太了解,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顯示,以本地貨幣計算,中國的政府債券規模於6月底止,達19,535億美元(約15.2萬億港元),當中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人民銀行等債券,而在衡量國債水平時,有所謂國債負擔比率(the rate of debt burden),即國債除以國民生產總值,若果比率愈高,表示國家財政愈有問題,相等於個人貸款對比每月收入的倍數愈大,意味入不敷支的情況惡化,而根據一般定義,60%屬於分水嶺,超過該水平的話,國家財政能力就會響警號。

那麼中國的國債負擔比率又如何呢?亞洲開發銀行統計顯示為43.6%,反映債務仍有增長空間,但對比2001年底才19.1%計,可見膨脹速度也非慢。若果以3月底止計,對比日本驚人的156.3%,則顯得甚為輕鬆。至於亞洲區內國家的國債負擔水平亦不少,像新加坡為43.1%、南韓為48.9%,而馬來西亞也有44.7%。

至於國債是否值得認購,除了個人承擔風險外,就是自己的投資組合中,應該讓債券所佔投資比重,以及期望可獲回報水平,並非單看是國家評級就定必無風險,因為國家也會破產的,當然發生可能性十分低。

由於國家債券來港發行啟動後,相信會變成一個持續發行的機制,若果像香港政府官債般,同樣安排在港交所(388)掛牌,二手交易量便不會少,無疑讓該股又多一條財路,所以又要開始尋寶,尋找有否其他國債受惠股了。

(9月9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08, 2009

大中華版財庫智慧快出世

電訊盈科(008)私有化落空,Richard Li(李澤楷)同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只好先袋一大筆特別股息落袋,然後再作打算。估不到這麼快便將矛頭轉向金融業務,繼以往投資盈科保險後,今次透過私人旗下盈科拓展集團,向美國國際集團(AIG)買入部分投資顧問及資產管理業務。該業務涉及32個國家之多,並非單一集中在美國本土市場,相信次按等問題對該業務影響不大,況且大市反彈,投資管理需求存在,單計服務費收入相信仍和味。

這筆生意索價5億美元(約39億港元),實際拿出來的只有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現金,其他代價則根據業務表現支付票據,以及讓AIG繼續分享私募股權基金未來淨收益的額外報酬,意味AIG要等日後的現金流入,才可收回全部交易總額,而Richard就用未來收益去支付部分代價,像買入一個足球員,先付一筆轉會費,然後按該球員出場次數能否達到某一個指標,才額外支付一筆金額般,對買家而言,風險自然下降。

除了金融市場,以及電訊市場為他帶來豐厚利潤外,Richard始終對傳媒行業念念不忘,曾經建立其衛星電視王國,及後售予傳媒大亨新聞集團主席梅鐸而大獲厚利,有誰估到,今年衛星電視要將本港逾500名員工的規模,大幅削減近半,從而風光不再呢?

至於在06年入股《信報》五成股權後,又於翌年增持股權至70%,兼且真的拓展業務,例如《信報》設立中文網站等,亦正籌備英文版,但了解所得,該部門早前有些資深員工離開,人手尚未充足,何時面世也是一個謎。

目前最新目標,自然是開拓大中華地區的通訊社業務。這間名為CAI Business Indepth(財庫智慧)的通訊社(http://www.caiindepth.com/),與擁有內地《財經》雜誌的機構合作,於區內提供英文財經資訊服務,實行要建立類似亞洲版的彭博通訊社(Bloomberg),包括已經建立了逾40人的團隊,負責進行財經資訊如圖表分析等,同時還有一隊規模二、三十人的編採隊伍,並且已經進入測試階段,相信面世可期。由於仍繼續擴充,求才若渴,預料員工數目陸續增加,否則怎可應付龐大的資訊量。

由於彭博針對機構性客戶,相信Richard這個新業務也專向金融機構入手,實行同路透社、道瓊斯通訊社和彭博這些具備悠久歷史的對手一較高下。由於有《財經》做夥伴,難免對內地財經資訊的獨家實力有所憧憬,同時《信報》英文版卻也有其發展空間,因為所製作的內容,特別是本港財經資訊,亦可供應予財庫智慧,實行兩條戰線前進。

米高彭博(Michael Bloomberg)於1981年以提供財經分析工具起家,直至1990年6月,開始提供財經新聞,同遇道瓊斯通訊社的挑戰,而今日已成為擁有逾1萬名員工的大企業,當然有其勝人之處,且看Richard有何撒手鐧。

(9月8日刊於《am730》)

Thursday, September 03, 2009

揭真定露假

見到劉天王連日來被婚事所煩擾,可見做藝人怕不獲力捧,甚至欠曝光,成名後,又驚狗仔隊日夜「招呼」,連一些小事也被追問到底,認真矛盾。

有趣的是,劉天王慘遭圍攻期間,同他有密切關係的東亞唱片,差不多在相若時間內,被人「發掘」到旗下兩名歌手楊千嬅,以及黎明,原來亦已經與另一半共諧連理,結婚去也,一時間,報章被這些婚訊所淹蓋,更佔據多日娛樂版的頭條。

由於有這些「更加新」的新聞,劉天王的新聞相對縮減,讓其降溫。究竟是有心人的危機管理,利用其他新聞將大眾視線轉移,減低其衝擊,抑或是傳媒真的如此神通廣大?

應用在財經新聞時,也可能面對「接近消息人士」、「相關人士」的放料,有時也會遇上真真假假的場面,若果投資者早前看《上海證券報》於8月29日的報道,引述「發改委有關人士」,提到「在當前工業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發改委將盡量減少成品油調價頻率,這一做法也並不違背現行定價機制的原則」。

「發改委有關人士」更話,規定是說「可相應調整」,而並非「必須」調整,兼話「如果緊跟國際油價,不但國內消費增加無謂的開支,頻繁變動的油價還會給宏觀經濟增加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相信這訊息或會使投資者以為內地加油價無望,繼而選擇參與於周一開市時,便拋售中國石化(386)和中國石油(857),引致中國石化A股就跌停板,當時真的以為自己的決定實屬明智,因為人人都賣嘛!

怎知發改委於8月31日高調澄清,話無接受過《上海證券報》和其他媒體就關於油價的採訪,更指有關報道並不屬實。發改委更於昨日公布今年第四度加油價,究竟是要打破謠言,還是真的有需要?

其實,今年以來,油價已經上落起伏6次,4次加價、兩次減價,發改委話,是次加價是考慮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已超過4%,需按成品油價格機制上調內地成品油價,況且大家目前並不太擔心通脹問題,自然趁勢加油價,而中國石化早前已接近哭著話,原油加工成本已接近成品油價,暗示再不加價,煉油業務又要再陷虧本局面了。

難得的是,中國石化於8月23日才公布了一份中期純利大增3倍的亮麗業績,本來是好消息,但這種報道卻代表不加油價,將會直接損害有關石油集團的盈利能力,變成負面消息,更為淡友製造機會。由於事情起伏太大,內地監管機構實在需要查證,所謂「發改委有關人士」是真有其人,抑或如發改委所言,無接受過採訪。

有得加油價,油股卻未見特別醒神,中國石化H股昨僅逆市升0.7%至6.59元,而其A股開高後,只能收11.31元人民幣,無升跌。至於本港上市的中國石油更跌1.7%至8.51元。

(9月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September 02, 2009

坪洲經濟靠阿蘇

業績高峰期已接近尾聲,除了3隻地產股包括新鴻基地產(016)、新世界發展(017)和信和置業(083) ,以及兩隻中資股招商局國際(144)和華潤創業(291)外,在42隻恒指成分股中,經已有37隻交成績表供股東閱覽。面對全球經濟轉差,業績倒退似乎屬預期之內,故有21隻藍籌股中期或全年純利下跌,佔已公布的藍籌股比重的56.7%,幸好有些依然慷慨派息,未有讓股東失望之餘,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並非太差,不用保留資金應付業務或突發事件所需。

富士康(2038)與及於去年6月才加入恒指大家庭的中國鋁業(2600)就令人失望,出現轉盈為虧情況,更不用期望有股息收。不過,由於市場總喜歡走相反理論,公司披露已經過去的業績,代表純利基礎回落,反彈帶來的驚喜更提供利好因素,當然其基本因素能夠改善才可,否則只是虛火而已。

幸好,仍有13隻藍籌股盈利錄增長情況,像剛於6月才染藍的華潤電力(836)中期純利便大漲1.2倍,而中國石化(386)亦由谷底回升3.3倍,這多少拜政策支持帶來的好處。至於進一步染紅的國泰航空(293)亦成為唯一轉虧為盈的藍籌,因靠燃油對沖獲利,抵銷經營困難境況。由於下半年依然面對不少挑戰,特別是海外市場能不能否極泰來,以及內地市場的內需能否拯救自己經濟。

講到自力救濟,可能香港人也要多花錢刺激經濟,而阿蘇相信定必可記一功,因為上周朋友嚷著要去坪洲,以為想去心曠神怡的地方,皆因該離島無車行走,空氣不會太差吧!豈知朋友話看完阿蘇的飲食節目,要去食她介紹的蝦多士。禤中怡只好奉陪到底,下午擠上船,已心知不妙,果然到達食店前已有一條長長人龍,最少有幾十人之多,為這個小島增添了不少熱鬧氣氛。

禤中怡當然勸朋友放棄品嘗那件蝦多士,轉而帶他們往另一間顧客較少的食店,享用由新鮮雞製作的白切雞,吃得他們十分滿意,再望望街外頂著悶熱天氣排隊的識食人士就真是我見猶憐。最慘的是,3時45分店員已經通知店外的排隊人士要關門,不用再等下去!真是一場歡喜一場空,朋友頻呼幸好沒有排隊空等待。其實,即使能夠擠入內,也可能面對半天吊的場面,因為供不應求,店外貼出告示,每兩人只提供一份蝦多士,四人兩份,如此類推,售完即止,代表要大家分甘同味。但究竟是否真的如此美味,確是見仁見智。

朋友見到這種場面,頻呼不妙,立刻想起阿蘇介紹的另一間食店,自然要去訂枱留位,怎知該店員工大大聲話已經預約爆滿了,又一次叫人失望,禤中怡只好再出手,解決晚飯問題,三餸一炒米,再加飲料,二百元有找,朋友大呼滿足,才開心乘船啟航。其實,阿蘇的推介確可對該島經濟帶來刺激作用,畢竟大家慕名而來,也會多買兩罐凍飲解渴吧!

(9月2日刊於《am730》)

Tuesday, September 01, 2009

NO SHOW NO JOB

香港一條水渠爆開,讓港島上班族經歷一場慘烈的行程,估不到基建竟然如此脆弱,究竟是政府無錢,拖延工程,還是預計不到對經濟損失所造成的打擊?唯一肯定的是,今趟又無人需問責。

內地則受負面消息困擾,除了憂慮新增貸款收縮,查違規資金流入股市和樓市,還有大量新股排隊抽資,嚇走資金急離股市,上證綜合指數昨大挫6.74%,創近15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在整個8月,更曾有5個交易日出現單日跌逾4%。不過,大家期待政府的政策市再出台,齊齊為「十一」國慶粉飾太平,且看能否讓投資者得償所願,但禤中怡卻建議小心為妙。

談到負面消息,還不到兩周前,才提到傳媒黑色星期二,傳媒企業裁員、虧損,甚至陷入破產邊緣,怎知世界華文媒體(685)首季純利跌46.6%,因廣告大跌拖累,而中港出版及印刷業務由盈轉虧,因旗下經營消閒生活雜誌的萬華煤體(426)首季盈轉虧,本港業務盈利跌69%,內地業務虧損擴大,更明言對中期業績不樂觀。

不過,向以行事出人意表的壹傳媒(282)老闆黎智英則續大力發展其網上業務,原定9月大革新,實行搶奪新客群,雖然聽聞已決定延遲推出,但有望於兩至三個月內推出。為加強內容,原來黎智英已聘請譚家明加盟幫手,教如何製作動畫。對新一代觀眾而言,譚家明或許較陌生,其實他曾替王家衛的《阿飛正傳》負責剪接工作,更有觀眾笑言,全靠他的剪接才能將劇情連接起來!他亦曾執導演筒,著名作品包括有《烈火青春》及《父子》等,現於大學教書,故是次出山教製作動畫節目,值得期待。

該集團近期內部持續有變,像專欄作者「將軍澳大肥」被請食「豉椒炒魷」,側聞有人主持節目時缺席,可知節目失去主持靈魂,影響有多大,兼且得失捧場客,難免令上頭怪罪下來,今趟真是no show, no job!曾幾何時,「將軍澳大肥」在報章的評論版掀起一番風雲,甚至參與集團一些培訓計劃,負責向年輕同事收集意見等項目策劃工作,認真忙碌,奈何高峰滑落,調往財經版後亦不見得如意,難免要黯然離去。

見到黎智英在今期《壹週刊》提到《貌相》的其中一段:「我們也不能光憑相貌去分辨一個人的辦事能力,因為有許多看似有本事的人原來都只是南郭先生。他們不僅是在混飯吃,更阻住地球轉。我看過太多說話天花亂墜,做起事來卻是蜻蜓點水,不知所終的人。許多聰明人是無乜用的。」不知黎智英所遇過的,又是那些高人,讓他有如此深刻的體會。

此外,繼電視廣播(511)設立工會後,壹傳媒員工亦成立「壹工會」,連《南華早報》都要報道,甚至在facebook設立群組,上去望望,原來已突破100人參加,實行集體發聲。該集團年初曾減薪迎接嚴峻環境,若日後再遇減薪時,工會能否發揮集體談判影響力呢?

(9月1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