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7, 2011

淡風隱隱吹

港股反反覆覆,恒指在這個月似乎未有突破方向,昨回落130點至24,007點,本月至今仍有2%升幅,而國企股指數於本月以來也有1.8%進帳。期指轉倉,昨日有11.3萬張即月期指合約成交,而直至上周四有8.28萬張未平倉合約,相信昨日已有不少轉至5月再戰。

不過,見到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將露面解畫、歐洲債務問題未解決,加上5月屬傳統淡季,種種消息確為淡友製造反攻機會。即使相對好景的內地市場亦不好過,且看中國人壽(2628)首季純利大跌22%至79.7億元人民幣,當中資產減值損失達15.6億元人民幣,但沒有解釋甚麼資產在此市道下需作減值,撲朔迷離。

再見到中國聯通(762)首季純利不見86%,更暗示上半年盈利難看好,反映這些藍籌股將拖累恒指,如果今日交成績表的農業銀行(1288),以及於周五公布首季業績的3間國有銀行藍籌股稍有閃失,恐怕有準備要迎接淡風了。
不過,金融市場仍好景,投資賓架朋友剛轉投歐資行,禤中怡邀吃飯難過登天,佢話上班不久便忙到透不過氣,無他,近期市場熱門的資本項目正是他的管理範圍,就是發債也。

之前提到多間上市公司發票據、債券和可換股債券(CB),賓架朋友像背資料般話,市場有多暢旺?單是今年首季,內房股在市場已集資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而內房股於去年全年在債市抽水總額才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而已,豈不是一季便做了去年整整一年生意額的85%?可見忙碌之程度。

賓架朋友亦同意禤中怡早前提到,公司趁息口仍低企時先作安排,畢竟息率預期向上的機會率有所提升,而另一個造成一窩蜂的原因,就是擔心SUPPLY RISK,供應風險也。佢話若果資金被市場逐步抽走,當公司要集資時,想找到足夠投資者捧場兼獲優厚借貸條件的籌碼便少了。

此外,就是季節性因素,原來有些美國的機構性投資者對參與這類投資產品有要求,如發債企業需有核數師報告等,故不難發現公司發出業績報告後集資,否則相隔一段時間後才抽水,可能少了一批大客支持了。

難怪昨日復星國際(656)要發美元優先票據,而富力地產(2777)旗下附屬也要發票據搶逾40億元了。

朋友又話,見到內房股向市場頻頻集資,大家可能以為皆因內地銀行收水也,查實非國企的內房企業最受影響的,就是申請建築貸款,而買地始終靠自身資本的機會較高。對於年息動輒逾10厘,他說道,買地成本佔整個項目約四成,故將集資所得用作買地的話,利息成本實質只佔整個項目的百分比僅屬單位數,細數也。

更重要的是,有些內房商採取像工廠生產般的流水作業式營運,回籠資金快,然後再投資下一個項目,故吸引這些企業向市場借錢鎖定用5年了。

(4月27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奧馬巴打手多

經濟和政治確是無法分開,且看本港最大地主的特區政府自行推地出讓,增加供應,變相恢復定期賣地,但未見有人批評違反「大市場,小政府」的論調,畢竟政府不出手,當達致民怨載道時怎辦?「積極不干預」或許有時只是不去解決問題的藉口而已。

當然,美國政治人物的手段更高明,且看總統奧巴馬上周推出一個偉大緊縮政策,務求在12年累計減少財赤達4萬億美元(約31.2萬億港元)的方案,實行減政府開支和加稅的建議後,禿鷹國又講明在5月16日前,達到14.29萬億美元(約111.4萬億港元)的法定舉債上限,除非國會能及早提高上限,否則美國分分鐘出現債務違約,引發另一場金融危機。

這時標準普爾卻突將美國的評級前景從「穩定」降至「負面」,讓市場嚇一嚇,環球股市也要急跌,亞洲區內股市普遍要跌逾1%。有趣的是,美國政府債台高築至堪稱技術破產已維持一段長時間,評級機構依然給予其「AAA」最高級別,早令人摸不著頭腦,但又突然選這個時間將你我也知的問題再講一次,時間之巧合實叫人驚訝,更好像當了總統奧巴馬政府的「打手」般。

面對這個場面,若果國會的尊貴議員仍諸多留難,日後美國評級真的被調低,經濟受影響,背負的政治後果可能很嚴重,況且奧巴馬提出的減赤長達12年,屆時可能已從議員職位退下來了,何不先贊成減赤,讓問題留給日後才引爆不是更好嗎?

不過,公司管理層卻不能只顧長遠策略而不理現況,上周提到富豪向公司注資,特別是長江實業(001)和恒基地產(012)獲新水泵入後,有大量彈藥,再見到政府重新定期賣地了,時間配合得又是天衣無縫。

其實,單是本月,最少還有8間上市公司透過市場融資了逾340億元,但並非用發行股份方式獲新資金,選擇發票據的有龍湖地產(960)、方興地產(817)、中國自動化(569)、永暉焦煤(1733)和中升控股(881),而雅居樂(3383)發有4厘息的可換股債券(CB),香格里拉(069)更索性發無息CB。至於藍籌股中信泰富(267)則發行次級資本證券和6.625厘票據便獲97.5億元資金了。

這些企業選擇在息口仍處低位,以及市場資金充裕時搶錢,可見管理層趁勢先儲彈藥,當然舉債需付利息,但這類貸款年期多為5年或以上,有助應付中期發展需要,畢竟市場變化無人知,若市況逆轉,隨時有力執平貨也。

不過,除了利息外,佣金加其他使費難免,禤中怡粗略計計,按所集資的金額計的比率,負責的投資銀行收費多為2%,但中國自動化搵瑞銀幫手發票據獲15.6億元,但費用等開支約6,240萬元等,竟相等於集資額的4%,日後還要付7.75厘年息,即年付1.2億元利息,以去年純利約2.85億元人民幣計,比例著實不少,希望該集團先還舊債,否則利息成本也頗吃重。

(4月2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富豪注資招式有異

港股開市裂口跌161點,之後一直走低,因日本核事故升至最高級別,為淡友帶來反攻機會,恒指無法守住24,000點,收市跌326點至23,976點。

不過,市場未見恐慌拋售,成交額才逾825億元,而即月期指收報23,968點,較現貨低水僅8點,相信大家已習慣這個消息,甚至屬預期之內,奈何累升不少,調整難免,加上負面消息又湧出來,如油價回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話,內地和香港的資產泡沫可能爆破而發出警告。IMF又向中國獻計,呼籲上調利率,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細心看,該論調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就是禿鷹國常掛在咀邊的口頭禪?

上月正當大家憂慮超人旗下和記黃埔(013)竟把部分港口資產重新包裝後,分拆往新加坡上市,變相「肥水流向別人田」之際,他又將內地物業粉飾一番,同樣以收取穩定回報方式在港招股。當然,和記分拆上市的和記港口信託收益率約5.8%,比匯賢(87001)預測收益率最高4.26%為多,但若人民幣升值,計及匯率因素後,匯賢隨時跑贏對方,相信不會讓香港人失望吧!

最重要的是,本港沒有商業信託,超人卻敢於往外國試新產品,而本港更從來沒有人民幣計價股票,但竟然成功推出,若超人這個匯賢真能掛牌,更創本港先河,反映他願意為未來作假設,再進行挑戰,往往有機會先突圍。

有趣的是,未知是否超人還有精湛預測能力,在匯賢公布招股前夕,中銀香港(2388)於月初突降人民幣清算戶口實際息率,由0.865厘減至0.629厘,引發本港部分銀行調低人幣存款息。對息率敏感的投資者而言,若為手上人民幣作投資選擇,是否對匯賢有優勢呢?當然,存款和買房地產信託基金絕對是兩種不同產品,畢竟後者有下跌風險。

另一富豪李兆基也選擇斥百億元,以每股58元行使由恒基地產(012)發行的紅利認股權證(879),為恒地泵入新水。由於恒地向全部股東發行的認股權證涉4.29億份,若最後全數獲得行使,恒地便可集資高達近250億元資金之多。

可惜,行使價較昨日收市價54.75元還高5.9%,要其他投資者捧場不易,該認股權證由上月日均數百萬份成交,驟增至上周三近4,000萬份,而昨日成交仍有1,488.7萬份,證價昨隨正股回落而大挫19.1%至0.76元,實行當窩輪炒,但小心到期日屆滿而不行使便變廢紙。

從超人的舉動或許也可作假設,就是用財技向市場拿錢,勝過舉債,因為憂慮借錢的利息未來或會高於股本回報率,畢竟新興市場加息壓抑通脹後,歐洲亦展開加息行動。至於李兆基也選擇要股份方式向恒地注資,也反映中期靠銀行融資可能不易,或成本向上。

雖然現時有美日超寬鬆政策,但中期收緊銀根始終存在風險,故金管局出手叫銀行小心亦不無道理,儘管銀行無降低貸款審批標準,但抵押品質素問題會否變壞,確不能不防。

(4月1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April 06, 2011

人行幫內銀增息差

禤中怡周日走去海港城,只見人頭湧湧,方記起內地連續放假數天,自由行朋友又往名店消費。內地股市於今日假後復市前夕,中國人民銀行又先出招加一年期存貸息0.25厘,相信已屬大家共識,驚訝程度不會太大。

有趣的是,人行只將活期存款加0.1厘而已,相信可進一步刺激存戶改向定期存款埋手,畢竟3個月定存息也有2.85厘,讓游資進入銀行體系內。此外,貸款年息則是短期加0.25厘,3年以上的只加0.2厘,但1至3年期的卻加0.3厘之多,至6.4厘,變相讓存貸息差略為擴闊0.05厘,至1.65厘。

難怪早前各內銀股巨頭均認為,淨息差有增長空間,即使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怕,因為定存整體金額或受惠加息而提高,令可供貸款的資金能力沒有被大幅削弱,同時又加貸款息,內銀股淨利息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當然,日本央行像洩洪般大印銀紙救市,內地央行收緊銀根也屬正常,避免經濟再熱起來,而市場料已消化加息消息,恐怕淡友也只能打游擊而已。

其實,美國大印銀紙,讓美國企業經過兩年多的「醫治」,「體質」逐步復元過來。統計標普500指數的上市公司,已坐擁高達1.9萬億美元(約14.8萬億港元)現金,部分大企業單是由08年中以來,便再累積了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令手上握有9,400億美元(約7.3萬億港元),故他們正面對如何運用這些資金的煩惱。

第一種解決方法就是再投資,故不難見到併購不停,Mergermarket便指首季併購額比去年同期漲28%至5,910億美元(約4.6萬億港元),為07年以來最大。

另一種就是回饋股東。首季在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中,便有117間公司願意增發股息,所涉金額更是破紀錄的166億美元(約1,290億港元),對比去年同期,僅有78間公司恢復或增派股息而已。金融機構復元較快,今年首季該類企業便增派股息70億美元(約544億港元),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增派息總額中,佔高達42%,像摩根大通就增派31億美元(約241億港元)股息。

那麼香港的境況是如何呢?禤中怡粗略計計,恒指45隻成分股的業績及派息表現,相信股東會高興看到,多達39間盈利上升或虧轉盈,即使有5隻盈利倒退,但仍有股息派,可惜富士康(2038)令人最失望,由盈轉虧之餘,更是唯一無息派的藍籌股,恐怕下輪檢討藍籌股時,或成被剔出的熱門之一。

另一現象就是公用股雖多賺,股息多維持不變,有些藍籌股的股息增幅更較盈利升幅為少,像部分內銀股和內地保險股,相信為應付人行抽緊銀根的資本需求,但華潤創業(291)盈利漲94%,全年股息只略多6%,表現令人失望。當然,居安思危屬正常策略,奈何見到不少藍籌盈利創新高,儲備豐厚,故不妨多派股息,讓股東分享成果,免得像特區政府般,等股壇長毛發難吧!

(4月6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