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0, 2012

上市公司做債主


各位月薪兩萬元或以上的打工仔,恭喜!恭喜!因為由6月起,強積金(MPF)每月繳付的供款額將有所提高,意味可供使用的糧又再減少,如搵2.1萬元,供款率維持5%,月供款卻由原來上限的1,000元,增至1,050元,全年多供600元了。至於月入高於2.5萬元,月供MPF便由1,000元增多達25%,至1,250元了。

難得的是,上周香港保險業聯會、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及香港信託人公會組成的「業界聯合小組」,齊齊公布MPF制度研究結果,當然是賣花讚花香,又話發展好,收費又有下調空間,總之像游說團隊般,當大家要從腰包掏更多錢供MPF之際,先幫大家消消氣,並提供憧憬,日後份MPF可能還有些回報。

儘管MPF基金平均開支比率為1.74%,但按個別看,有些保證基金,即主要投資債券和存款的,其開支比率可達3%,混合資產基金的開支比率更高見4.62%,反映MPF供款分分鐘被蠶食,故要望清楚自己份退休保障。

有上市公司卻找另一項回報更高的生意,就是借錢出去,好像一直做物業投資和在內蒙開採礦務的中國置業投資(736)已獲發本港放債人牌照,可以做貸款生意。該公司認為,香港放債需求旺盛,故將發展為主要業務之一,認真多元化,但同本業似乎無甚關係。有趣的是,該集團原來已於4月初獲發該牌照,但直至上周二才作披露,「透明度」認真高!

禤中怡早前同金融界朋友談起,他早年已走入內地做放債,佢話內地需求大,年息輕輕鬆鬆可以收20厘!無錯,是20厘,即使有些客戶走數,亦可藉其他生意填補,況且其壞帳比率非高,聽落確像是一盤不俗的生意,難怪大家如此有興趣做債主。當然,在香港所收利息可能沒有內地般高,但若果能提供貸款予內地企業,也可能成為另一條路。

所謂高風險可能有高回報,且看做電影發行、又做放債的永恒策略(764)話,向一名菲律賓商人提供1,500萬元貸款,為期一年,年息就收8厘,但只憑該商人的個人擔保便借出該筆款項,難怪有市場,因為銀行很難在無抵押品情況下提供巨額貸款,而所承擔的風險亦難作評估。至於創業板股份第一信貸(8215)更厲害,借350萬元予主要股東兼主席冼國林旗下國藝娛樂,年息更收12厘,即一年後如期還錢便賺42萬元了,未知這位《葉問》出品人是否有更高回報的投資而借錢呢?

當然,銀行拆借市場息口低,放債公司有方法找到「平錢」借出街,但若市況逆轉,及壞帳惡化時,風險便相對提高,值得大家留意。

(5月3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y 23, 2012

正副主席前後腳走人


香港證監會要打新股,特別針對幫手掛牌的保薦人,希望清理門戶,避免公司上市後爆煲,害苦股民。

不過,大海那一邊的美國,新股上市同樣嚇怕人,Facebook(FB)上市表現差,兼跌破招股價,大家立刻又開始找尋死因,甚至質問監管機構有否責任。有人歸咎,如分配股份予對沖基金,見到轉手即可賺數百萬美元時,自然樂於變現,懶講感情了。

其實,美國監管非鬆散,如自1980至2000年,平均每年有300間公司招股上市,之後引入更嚴格的監監規例後,每年新上市公司數目便急降至100間,可見貴精不貴多。

所謂路遙知馬力,究竟FB股價會一沉不起,抑或會好轉,唯有時間可證明一切,唯一肯定的是,未上市前已入股FB的投資者絕對是贏家。

本港也有嚇人的上市公司,像中國新能源動力(1041),副主席凌鋒於4月底辭去所有職位,因為要投放更多時間於其他業務,亦沒有需提醒股東的事宜需作披露。本來無甚特別,但這位於2011年6月才加入公司的高層,未坐足1年便起身,果然有重要事要離開。料不到過兩天,該公司卻公布一項收購協議則告失效,但與賣方將繼續傾,仍希望收購。

怎知相隔3周,該集團突然於周一公布,其聯席主席張曦辭去包括聯席主席和執行董事等所有職務,更於當天起生效。為何是「突然」?皆因該集團早於上月23日已刊登股東周年大會通知,將於周五召開股東大會,當中還包括重選張曦為執行董事,若果他無意連任該職位,何不早揚聲,而是次呈辭卻像匆忙離開似的,交代離職原因同樣又是「須投放更多時間於其他業務」。

當然,他在離開前,又是沒有任何事需提醒股東。禤中怡卻見到,該集團於2011年年報內披露,於去年12月底流動負債超逾流動資產達267.9萬元,其中面值總額5.95億元及本金3.96億元之可換股票據將於年內到期贖回,為考慮未來流動資金,獲張曦承諾,將向該集團提供財務援助,以履行日常財務責任。

不過,隨著他的離任,究竟他會否繼續支持該集團呢?而支持的金額又是否足夠公司應付日常運作呢?當然在離職通告內找不到答案。該公司在短短5個月間會否改善財務狀況,當然要等中期業績公布才知真相,現時只知凌鋒和張主席的離開,確實「巧合」。

該股昨日未受高層離職影響,股價跟隨大市上升4.8%,至0.087元收市,可惜成交額僅67.4萬元,乾升也!

(5月2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y 16, 2012

40萬股的威力


漫畫《墨子攻略》描述趙國派遣大軍攻打只有數千人的小國梁國時,墨家軍只派革離一個人去幫手,抵抗趙國的軍隊,希望用時間拖延,讓趙國久攻不下而撤離。

立法會就辯論填補議席出缺安排的草案,黃毓民等人勢孤力弱,同樣用拉布應付佔多數的保皇黨等。行政長官曾蔭權卻批評議員拉布,更指很多重要議案如管制一手樓買賣、競爭法及候任行政長官改組方案需審議。面對上述場面,大家難免認為議員搞事,但想深一層,既然有這麼多重要議案要審議,政府為何卻一定要先搬填補議席出缺安排的草案審議呢?此外,若議員不「搞事」,草案輕易過關,立法會豈是橡皮圖章?

同樣道理,上市公司開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多是例湯例水,輕易通過各項議案,因散戶小股東的股份少,且分散,但依然有人要發聲。中國中材(1893)在審議授權董事會發行不超過20%新股的特別決議案中,竟有多達3.64億股反對,比前一年的反對票數有所增加,可惜依然敵不過逾24.6億股的贊成票,但反對股份比重已佔投票股數的12.9%,佔總股本更達10%,反映管理層不容忽視與股東的溝通工作。

不過,有時小數目也可以發揮大效應。且看純利連跌4年的捷豐家居(776)剛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本來無甚特別,但見到參與投票的股份僅40萬股,認真稀少,與該集團發行股本逾2.39億股計,只佔0.16%而已。

該40萬股卻在重選兩名董事何顯梅和牛進生時,全數用作投反對票,理應也阻力不大,偏偏卻又一股贊成票也欠奉,最終兩人便無法連任而需退出董事會。

他們兩人於去年8月中才獲委任為董事,還沒有坐暖便已離席,但其餘6名董事卻獲准連任,究竟那40萬股憑甚麼而選擇投票意向呢?有趣的是,該集團於本月2日才通知股東,投票選董事需改為獨立決議案,故原有委任代表表格無效,需填新一份表格方可投票,在這12日間,會否讓股東無法及時更改表格而影響投票呢?

此外,該集團想更改公司名稱為「匯金榮通控股」的特別決議案,同樣在欠缺贊成票下,卻只有40萬股投反對票,最終亦遭否決,情況確詭異,若大 股東參與投票,理應難以被推翻。該集團因需待披露收購合併相關事項而停牌,以停牌時每股1.41元計,即該40萬股的代價僅56.4萬元而已,卻可發揮操董事的生殺大權,連公司名稱也不准更改,認真厲害,故除了去股東會吃一餐外,不要忽視手中的一票。

(5月16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y 09, 2012

證券戶口要睇實


傳統5月股市,有人稱作「Sell in May」,即本月沽貨等入市機會,初步看,恒指本月至今已經累跌610點,減幅2.8%,似乎早走避風頭,而回顧過去3年,去年5月實際只累跌0.1%,2010年該月回落6.3%,但2009年的5月卻累漲達17%,反映情況並非一致,還是要留意實際情況外,好好掌握入市時機。

歐洲的確立立亂,但這些都屬意料之內,連歐洲央行也不出手,看來想先觀察再決定對策,而法國候任總統奧朗德大開水喉,選民一揀,自然覺得比呼籲勒緊褲頭的薩爾科齊好,如果能借錢振興經濟,最低限度先解決自身問題,畢竟國債滾下去的問題,選民只不過將包袱交由下一代承擔罷了。

未知是否真的難投資,連大市成交額也見倒退,今年首4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602.5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67.42億元大幅下跌21%,而單計4月,日均成交額再降至502.3億元,比3月還少22%。

至於昨日主板成交額更只有450億元而已,比4月平均數續跌10%,可見交投薄弱,並進一步反映,延長交易時間不代表能夠增加成交額,始終要看股份質素和市場氣氛。

同散戶朋友談起,佢話近期只能輕注炒上落,見到內地傳聞減成品油價,便湧入中國石化(386),豈知低見7.82元,後再加碼溝貨,以收市報7.9元計,溝貨部分的股份帳面確獲利,只好希望今日股價彈上8元,便會割禾離場。

不過,做證券買賣仍然要小心,不是注意賺蝕,而是倉內股份變化的問題。證監會便剛判凱基證券亞洲前持牌代表黃超雲終身禁止重投證券業界,因為他曾用客戶的帳戶做未經授權交易。

原來他曾於2011年4月至6月期間,在未經客戶的同意或指示下,便賣出該客戶在凱基帳戶內的股份。他為了隱瞞自己的不誠實行為,更偽冒該客戶的簽署,甚至捏造指示、更改該客戶在凱基登記的電郵地址,引致該客戶無法收取凱基發出的交易結單,當然不知道自己帳戶內的股份出現變動。

這次事件令該客戶合共損失超過17.8萬元,黃超雲已賠償該筆款項,並讓客戶帳戶內的股票及現金回復至原有水平。在事件中,凱基確沒有實際損失,因為黃氏已自掏腰包解決,但聲譽多少會受打擊,而內部監控亦須加強。

最可惜的是,證監會卻未有披露破案的經過,無法讓大家能夠多多留意和學習。散戶朋友話,經證券行買賣總有其靈活性,只好多留意交易結單的變化,或者搬一些貨入中央結算系統好了。

(5月9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y 02, 2012

港交所要打手板


溫總走訪歐洲四國,為當地經濟打打氣,兼順道參觀集中營。人家的集中營已成歷史,但今時今日,內地卻遍布集中營,且看陳光誠一個公民也要想辦法,在自己國家內找尋自由便知,溫總恐怕是看慣了自己國家人滿為患的集中營,想要看看空蕩蕩的集中營是甚麽模樣吧!

同樣情況,明明是監管上市公司的港交所(388),面對報道有意洽購倫敦商品交易所(LME)一事經已一段時間,始終沒有任何交代,讓投資者難以理解這間交易所的發展意向,未有做好監管者的榜樣。

直至周一,港交所終於以「澄清公告」方式,講了一堆官腔式的說話,兼且並非以「股價敏感消息」作披露,令人摸不著頭腦。因為港交所洽購LME傳聞流傳多時,該交易所卻以「確認」參與併購LME作解釋,豈不是傳聞沒有錯,何來澄清?

所謂股價敏感資料,簡單地說,就是供各方評估上市公司狀況、或可合理預期會重大影響證券買賣及價格的資料,而在這些事項中,舉例有上市公司控制範圍以外,但對其業務、營運或財務表現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港交所計劃向外收購,又是否屬此類別呢?

至於按照要求,若發覺必需的保密程度不能維持,或秘密可能已經外洩時,上市公司即須發出公告。如「股價敏感資料」不慎外洩或相信可能已不慎洩露,發行人也必須即時發出公告,向整個市場發布有關資料。代表有關上市公司要自己刊登公告,而非說說,甚至不理會便算。

另一個重點自然是「盡快」,可惜港交所今次認真要「打手板」,LME早於去年12月中已發出公告,研究合併等可能性,相信港交所的管理層也不會在4個月後才展開相關研究吧!

此外,港交所計劃融資舉債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以應付收購的消息也早於上月11日經已曝光後,可惜依然沒有任何正式公布,足足等了兩周多後才作交代。

由於是次併購所涉金額巨大,究竟會否構成「須予披露交易」呢?對不起,港交所同樣未有交代,總之「將以香港交易所股東的利益為依歸」。

禤中怡並非否定港交所照顧股東利益的心意,並且隨著港鐵(066)前CEO周松崗坐正港交所主席職位後,起碼就投資LME一事終作披露,實屬好事。不過,希望他們日後遇到股價敏感消息時,不妨主動兼盡快公布,為這個首屈一指的股票交易所建立更好的名聲,也可以警惕其他上市公司,港交所自己也會執到正,不會有任何特權。

(5月2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