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8, 2012

攞你啲錢嚟!

潮流果然變得快,之前人人講疊字,「唐唐」也!轉眼大家已改用英文字母表達,且看連曾特首也要稱呼候任那位做「CY」,凸顯其親密關係,果然是香港仔!

上周談到新股懂得走位,成功上市後,盈利可以立即走樣,同樣可視為但求掛牌,靈活多計,立即有網友Orchidee留言話:「未達標,仍在經營,也仍在掛牌,可能還有機會見家鄉,若是掛牌半年,便以極賤價賣盤或私有化,耶(那)更不知該找誰去了。」

禤中怡聽到這番說話,無可奈何的感受確實湧上心頭,更想起一隻於去年1月13日掛牌的友川國際(1323),其首份中期和全年業績盈利即倒退,然後又公布截至去年9月中期業績,純利更大挫84%,認真可悲,怎知大股東再於本月中以每股0.524元賣盤,以招股定價1.95元計,蒸發73%,即使昨日收報0.78元,亦錄帳面損失60%!

其實,這種情況在內地同樣發生,主角就是股神巴菲特入股的比亞迪(1211)也,雖然該股在港掛牌近10年,直至去年中才發A股登陸深圳交易所,豈知業績竟然大倒退!單是去年首三季純利大挫85%,傷透捧場的內地股東心,但剛公布的全年業績,盈利卻出奇地大幅收窄,僅跌45%,營業利潤只回落49%。

內地投資者相當醒目,立刻幫手解畫,話其實是幫推薦人瑞銀一把,原來根據內地《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2條,如果公司上市當年營業利潤下滑逾50%,負責的保薦人可能要受罰,就是在之後3至12個月不受理其保薦項目,嚴重的話,甚至撤銷相關代表人資格,而比亞迪卻能夠在去年第四季「神奇」地多賺,足以抵銷有關影響,令保薦人避過一劫。

不過,望望該集團的帳目,應收帳款等在一年間增20%,令人驚訝的是,實質多了16億元人民幣,至97億元人民幣,而帳齡為4個月或以上的更暴漲1.3倍。此外,原來逾期少於1年、但未作減值的應收帳款等也高達9.2億元人民幣,集團解釋這些客戶有良好紀錄,故不用減值,更不用為此持抵押品,認真有信心。

其實,比亞迪也有英文簡稱「BYD」,就是「Build Your Dream」,代表成就夢想,可惜該股早已預警,今年首季盈利將跌逾五成,恐怕再一次令股東夢想幻滅,難怪內地暱稱其英文名字的真正意思是:「Break Your Dream」,幸好該股A股昨收報26.92元人民幣,仍比招股定價高近五成,最多只能說:「Bring Your Dollars」,「攞你啲錢嚟!」會更貼切。

(3月28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21, 2012

新股盈利走樣問誰

這是一個紛亂的時代,你放棄保密,指着他大爆醜聞,他卻堅決否認,面對這種場面,若果子女問道誰對誰錯,未知大家怎樣回答。

新股市場則出現公司招股時所設盈利預測,竟然於上市不足半年後,便告之無法達標,請問又找誰問呢?

於去年12月13日才上市的豪特保健(6880)已話,曾預測去年純利5,080萬元,但可能無法達標,公司解釋例湯例水,中國零售店數目增加,但收入低於預期,聖誕節及春節產品需求低於預期,及受歐洲及美國債務危機導致市況及營商環境惡化,企業及國際客戶推遲部分銷售訂單、香港市場競爭加劇,需降低產品零售價,引致毛利率下降;及加大廣告及宣傳活動所致。

當然,上市時歐美市場危機有多惡化,相信你知我知,其實,禤中怡曾指:「該股2012年度首五個月純利只有1,144萬元,卻能在餘下7個月間賺近4,000萬元,以符合招股預測,果然厲害。」

豈知該股中期純利僅1,259萬元,要追回盈利預測的金額肯定吃力,當初要設這個盈利預測數字,大家計一計,便有10倍市盈率,莫非純粹為自己招股價值設立參考價值?但今時今日這個市盈率恐難作準了,股價昨下跌5.7%,至0.65元,與招股定價1.58元計,足足蒸發了58%的市值。

盈利倒退總有藉口,但望望豪特保健的對手OSIM,於去年底第四季純利仍然微增0.7%,而去年全年純利更上升37.9%,難道對方不受大氣候影響?

其實,不計創業板公司轉往主板及介紹形式掛牌,在去年便有68間公司在主板上市,可惜粗略統計,竟然有多達16間公司盈利失色,佔新上市公司比重達23.5%,當中有4間發盈利警告,除豪特保健外,還有去年1月底上市的中慧國際(1143)、6月初登場的正業國際(3363)和10月底上市的豐臨國際(1152),認真恐怖。

至於盈利表現倒退的包括中國罕王(3788)、凱德商用產業(6813)、金寶寶(1239)、龍翔(935)、唐宮(1181)和雙樺控股(1241)等,儘管有些公司上市前沒有盈利預測,但若果只想利用上市集資,但業績走樣,最終會失去投資者的信心。

此外,未知豪特保健今次業績脫腳,該股與作為其獨家保薦人的交銀國際是否需負責呢?現時又是否有懲罰機制呢?若果盈利未達標,是否屬誤導小股東,可有追究機制呢?相信港交所(388)需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層和保薦人需承擔的責任,否則一上市便算過關,公司懶理股東利益,恐怕影響上市公司質素!

(3月21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14, 2012

傳媒大遷徙

剛話「曾英英」令報紙更好賣,醞釀多時的加價建議再度浮面,其實趁大眾日日追看新聞時略為調整收費,確屬最佳時機,但報販當然擔心銷量不升反減,最終收入總額因客戶慳錢轉看免費報紙而下跌,同傳媒機構的想法自然有所不同。

剛發盈利警告的壹傳媒(282)昨逆市跌2.8%,至0.68元,大家似乎已預期該集團的台灣電視業務流血未止,但未提及新免費報紙的影響。經濟日報(423)亦回落1.6%,收報2.36元。

不計《公教報》,本港中文收費報章有12份,但原來有最少3份報章,即本港有四分一的報紙機構準備將總部遷移,並出現東移,甚至過江的趨勢。其實,《香港商報》早於去年已揭開序幕,從北角一搬便轉往牛頭角商業區了。

另外兩間即將加盟該區的,就是《信報》和《成報》。有趣的是,《香港商報》和《信報》曾在北角工業大廈做鄰居,今次卻是後者與《成報》做樓上樓下的街坊,他們同樣做過江龍,遷往觀塘勵業街聯僑廣場。自燦哥(羅燦)加盟《信報》後,不斷加添人手,現有地方自然迫迫哋,況且同事分散在不同樓層,始終難提升效率,故索性改由用4層變3層,溝通也方便點吧!

更重要的是,現有辦公地點也有一點歷史,難對廁所的衛生環境有高要求,地板濕滑、無廁所水等情況偶有出現,確實令人難以舒暢。幸好,當第三季遷入前,已聘專人設計星級洗手間,相信大家無投訴。燦哥亦很識做,正收集同事對新地點的意見,未知小小超會否來剪綵?

不過,大家要面對需否遷往九龍的考慮,像幫唐唐做公關工作的資深傳媒人陳慧兒便在同區居住,可以和於《信報》上班的老公先嘗碗雲吞麵,才施施然上班去,日後能否享受這份情趣,可能大家要互相遷就了。

至於第三份要搬走的,就是《新報》,主因所處川匯集團大廈經已易手,與身處同一幢物業的《成報》也要另覓其他地點。《新報》亦貫徹東移趨勢,卻未選擇過海發展,只是向港島東移,改往柴灣落腳,甚至有可能同《明報》做鄰居。

除文字媒體外,財經通訊社匯港通訊其實早已離開港島西環區,一搬便改往九龍紅磡,幫襯李超人旗下海濱廣場,認真大陣仗,但同樣面對移向東邊的情況。

究竟是港島的經營成本愈來愈貴,還是九龍東已成為發展業務的理想地點,相信從報業機構的決定可見一二,相信傳媒從業員生態也會改變,起碼以往在灣仔食消夜的場面將難復見。

(3月14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07, 2012

兩滴都殺!

好消息欠奉,溫總一席話立刻讓淡友大造藉口,引發中資股跌個人仰馬翻,話雖經濟增長目標放緩,但該升幅按實質計算也相當巨大,初步看,去年內地生產總值47萬億元人民幣,如果簡單地計,該總值續升7.5%,便要增加3.5萬億元人民幣,相信有所交代了。

港交所(388)周一延長交易時間,成交不升反跌,畢竟氣氛暢旺比時間長短重要,且看昨日逾1,271億元成交額,扣除美國國際集團(AIG)配售友邦保險(1299)股份逾467億元的股份上板,其他股份成交額也有804億元,實屬不俗。

至於AIG今趟找來高盛和德意志幫手,《FinanceAsia》引述消息話,反應踴躍,入飛額達90億美元,即約702億港元,可見超額認購逾50%之多,而由開始叫人認購起,短短6小時便搵夠投資者參與,認真恐怖。

同證券界朋友談起,他當然羨慕人家食大茶飯,相反做中型行就辛苦得多,因為這類大刁定必無份,但往往幫大行效力。他話聽聞證券商鬥得難分難解,可惜市場成交不多,故有大行睇中此點,當要出擊掃貨和沽貨時,竟找其他證券行幫手,原因簡單不過:平!

究竟有多平?朋友嘆道:「兩滴都殺!」,由於已取消最低佣金制,證券行一般做交易的佣金為0.15%,或設最低收費,如每宗交易收100元不等,當然大客所獲優惠定必較多,但「兩滴」定義就是只有0.02%而已!

假設有客要沽1億元貨,證券商能夠落袋的佣金總額僅有2萬元,而肯接這類柯打的原因,不外乎雞仔啄米,勤力啄便飽肚。對大行而言,這類執行方法除了省錢外,如果碰上低調的客戶,不想讓交易輕易曝光,交由這些打手處理,便可提高私隱度。

不過,大行交投歸邊情況在過去1年惡化,且看港交所統計顯示,一直位處前列,佔成交額比重最高的A組經紀,即首14間證券商,過去佔每月大市成交約50%,但其佔有率去年持續向上,最高更曾攀上59.65%,試問其他經紀怎樣混飯吃呢?

或許是當時股市差,散戶反而不敢出擊,在比重中由排名65位以後的C組經紀群愈見慘情,從前也能瓜分成交額逾一成,最好的一間證券行也有0.24%佔有率,怎知愈跌愈有,去年9月C組整體佔有率更曾低見9.55%而已,即每10元成交額,佔一元欠少少,計及佣金後,可見收入之微薄。

以前風光的股票經紀行業,今日竟要捱飯盒,確是風水輪流轉,相信新一代見到這種場面,只會敬而遠之,而細行難守下去,中型行又要平做,最終證監會只有麻鷹要管?

(3月7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