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7, 2011

半新股嚇怕人

上周六不開心,皆因挪威首都發生炸彈襲擊,青年營又遭槍手屠殺,怎知晚上內地溫州又爆鐵路意外,當時更不清楚死傷情況,令人不安。面對如斯慘況,禤中怡只有禱告,亦希望大家珍惜現在。

內地鐵路出意外,大家好像早有共識,質疑工程之快,投入服務之速,軟硬件安全也令人憂慮。至於意外路段快速恢復通車,不能不驚歎其效率,但當中實在有太多問號,若果為一句「維穩」而放棄追查追問事故原因和責任,不知日後怎樣防止再發生同類意外。

正如港交所(388)CEO(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再發表長文,力陳改革之需要,更提出可能研究縮小買賣價差、引進收市競價時段和隱名交易,為的是提高國際競爭力,但除改善交易買賣範疇外,也請研究提升上市公司質素問題。

過去兩周,最少3隻半新股發盈警。於去年11月1日才掛牌的雅士利(1230)上市還未夠一年便現形,這間做嬰兒和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公司表明中期盈利將大跌30%至40%,又歸咎原料成本升、廣告開支增和部分稅務優惠終止所影響。

該集團早已在招股文件的風險因素講明,原料漲價萬一無法轉嫁予客戶便遭殃,而今年起基本已不再獲稅務優惠,多少反映管理層當時要趕急上市,否則成本又增,盈利表現打折扣。

該股招股定價為4.2 元,而昨日收市報1.49元,一年未到已蒸發64.5%市值。

另一間就是於去年10月中掛牌的賽晶電力電子(580),去年全年成績表已經不升反跌,令人失望,怎知話口未完更要發盈警,營業額雖升,純利卻大跌,該股解釋話,銀根緊縮和瑞士法郎屢創新高,令行政開支大升,並已與瑞士分銷商傾日後來貨價以降低採購成本。不過,該股上市「骨水」約6億元,何來銀根緊縮?該股當時以每股1.93元上市,但昨日收報1.19元,又不見了38%市值,投資者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去年9月24日上市的暢豐車橋(1039)亦話,中型和重型卡車市場疲軟,令其銷量降低,使中期盈利下滑。望望內地上半年銷售商用車221.5萬輛,跌3.67%,再細看重型卡車銷售54.34萬輛,降7.04%,反映市場並非太差。更重要的是,期內中型卡車銷售15.34萬輛,反增2.33%,似乎不算疲軟吧!至於在中型卡車市場中,銷售第一的東風銷量雖降2.99%,但第二位的一汽集團增15.65%;排第三位的重慶力帆銷售增長更達2.43倍。有時市場差,並不代表間間公司生意跟隨回落,主要視乎公司管理層的應付能力。暢豐車橋上市每股定價4元,昨日只剩下2.06元,接近損失一半價值。

這些公司上市不足1年便出現盈利倒退,儘管各有「解釋」,但實在太快「變臉」,監管機構是否要望望保薦人,否則還未完成改革,我們這個講誠信的金融市場已先被「革」了。

(7月27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20, 2011

你抽我又抽

近期聽得最多的,相信非「抽水」莫屬,特首提出的「抽水」論,被對號入座的自動跳出來解畫,總之並非討論民生問題,最迫切的樓市問題仍需留待10月解決,讓不明朗因素揮之不去,對有意買賣樓宇的雙方也沒有好處。

在股市方面,該兩個字代表向市場伸手拿錢,長江基建(1038)於上周五以每股40.41元配售8,450萬股新股,籌集約34億元,耐人尋味的是,金額非大,不夠作大型收購,而去年底淨負債才30億元,不用急於還債,可能是股價見新高,已反映其實際價值,故趁勢集資。

至於內銀股亦由招商銀行(3968)掀開供股序幕,10股供2.2股,籌最多350億元人民幣(約465億港元),雖然未公布作價,但H股昨收報18.14元,較去年4月完成供股時的供股價10.06元為高,相信可吸引投資者捧場。建設銀行(939)、交通銀行(3328)和中國銀行(3988)的資本充足比率於首季均逾12%,但農業銀行(1288)資本充足比率於首季降0.19個百分點至11.4%,若要符合銀監會的11.5%要求,確可能有抽水機會,難怪該行董事長項俊波話要調整股息,保留多點盈利,勝過集資了。

至於民企被「渾水研究」質疑而遭殃後,也出現「抽水潮」,由信貸評級機構演出踩多腳,先有穆迪趁機插紅旗發一籃子警告,隨後惠譽也加入話一堆內企令人感憂慮。究竟怎樣帶眼識股?

在畢馬威(KMPG)最新一分簡稱《誰是典型騙子》的報告中,統計由其於08年1月至去年12月期間,在69個國家中調查的348宗真正騙案,發現一些共通點,首先在這些騙子中,87%都是男性,似乎與商業世界由男性主導有關,但原來女性比重於美國和亞太區均有上升趨勢,分別已佔22%和23%了。

另一個有趣現象,就是串通其他人行騙的比重竟暴漲至61%,主要涉及供應商和客戶,但原來64%男士們選擇與其他人「合作」,比女士們的比重僅33%為高,可見英雌較喜歡單獨行事。

至於這些人的年齡則介乎36至45歲,屬具備一定工作經驗人士,而當中由董事會成員欺騙所佔比重,從07年同類調查的11%,升至18%。另一樣值得注意的,竟是CEO(行政總裁)涉及這類欺詐的比重更從07年的11%,大幅升至26%之高,是不是在金融海嘯期間,他們面對的個人財政問題難以解決而向公司埋手,抑或無法抵受金錢誘惑呢?

能行騙公司的,其職位多涉財務及相關部門,但原來為公司貢獻了多少光陰也是一項指標,報告發現,高達60%涉案者已在同一間公司服務逾5年時間,而當中工作逾10年的更佔33%,兩項數據均較07年的調查有所上升。

做股東的,確實難辨公司是否遭欺騙,畢馬威指,可留意公司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時,是否能提高其現金流能力,而某部門員工更替頻繁也需留意。員工之間也可注意同事有否欺詐要點之一,竟是留意同事是否很少放假!

(7月2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13, 2011

沽完又要買過

香港天氣近日驟變,一時陽光猛烈,一時陰暗悶熱,用作形容股市切合不過,正當大家預期壞消息盡出而曾現一輪反彈後,歐債危機又重燃、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內地又收緊銀根,令人憂慮,好消息卻欠奉,難怪全球一跌,即使歐美市場面對的問題早屬司空見慣,始終觸動投資者的神經。

港股踏入本月當然暫無法翻身,本月以來,恒指已累挫3.2%,國企股指數更累瀉4.3%,即使是個別行業股份陸續被洗倉,繼食品股如超大(682)和雨潤食品(1068),體育用品股亦自我引爆高增長神話,而民企風暴更愈刮愈烈。

內銀股自然也不好過,唯一能抹一把汗的,恐怕只有淡馬錫,皆因以每股6.26元沽出建設銀行(939)股份後,建行昨日連6元也失守,收報5.95元,即接貨者帳面已損失4.95%,而該間新加坡投資公司同時以每股平均價3.63元大手賣掉中國銀行(3988)股份,未知是否如此神通廣大,中行昨重挫至3.51元,代表跌破配股價,奈何認購淡馬錫減持股份的投資者,帳面每股也累跌3.3%。

經此一役,基金沽民企股後持有一手現金,加上像淡馬錫沽內銀股獲逾280億元資金,試問最後怎不會再投入金魚缸內,且看市盈率見單位數的股份如僅7.66倍的中國石化(386)會否受惠,或許大家尋尋寶也不錯。

不過,對於將在本周六解禁的農業銀行(1288)的策略股東而言,可能只有乾著急,因為該股昨收報3.82元,較招股定價3.2元僅多19.3%而已,若計及折讓價配售,恐怕回報不算理想,實在是食之無味,沽之可惜!相反,淡馬錫早著先鞭,在這一役中成功多賺一筆離場,而該公司早前亦話過去一年投資回報率約4%,相信下半年也鎖定利潤了。

面對大跌市,收取固定回報的投資工具立即吃香,而特區政府推出的通脹掛鈎債券此時正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但有證券商竟提供孖展認購服務,實行當新股炒,更錄逾一億元孖展額,認真神奇,由於該債券規模僅100億元,分一萬元一手的話,雖有100萬人受惠,獲配債券機會高,但金額之少,本來已經難談得上抗通脹,現在隨時輸掉孖展息呢!

新加坡政府對待其公積金(CPF)參與人士的回報便相對較佳。CPF參與者主要擁有3個帳戶,政府近年便向醫療儲蓄帳戶和特別帳戶提供年息達4厘回報,認真慷慨,難為當地銀行目前定存息僅1厘或以下,想揾生意便辛苦了。

至於普通帳戶金額則用作購屋、投資等。有趣的是,在該帳戶內所獲年息保證雖只有2.5厘,卻令新加坡人一直用公積金買樓的傳統有所改變。同樣拜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所賜,當地銀行同樣提供拆息樓按,息率為SOR(新加坡銀行同業拆息)加0.75厘計,其SOR為O.2厘,即按息僅0.95厘而已,較公積金回報還低1.55厘,試問置業時,怎會放棄較高回報,而不享受低息呢?

(7月1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July 06, 2011

星洲地產熱

本來要七一上街,可惜行程更改,禤中怡只能遙遠祝福遊行人士,大家亦沒有白流汗水,特區政府終就遞補機制稍作讓步,但暗湧未散。見到政府只是急於要通過這條惡法,其他民生疾苦卻拖慢來做,豈不哀哉?

幸好香港人還有上街叫喊的權利,因為是次旅程目的地新加坡是一個示威即拉的國家。當地傳媒朋友話,他們其實也有一個發聲的地方,位於芳林公園(Hong Lim Park)內一個稱為Speaker Corner的位置,只要事先向警方申請,便可暢所欲言。不過,屆時總會見到便衣警察替你錄影,日後有否手尾跟,貴客自理了。

今趟星洲行,難免同香港作比較,特別是民生問題的處理手法。以派錢為例,當地派錢多年,經驗自然比特區政府豐富,但對比本港年滿18歲的永久居民均獲6,000元,新加坡則採取分類計算方法,例如按市民所居住處計算,住豪宅的,政府派少些,於組屋(類似香港的居者有其屋)安居的便獲較多分派,即使是家庭主婦也有多少落袋,更加能有效益地分配資源。

當然也有計錯數情況,朋友話,曾經有居於外島的居民只獲派200坡元(約1,269港元),與其他一般居民的600坡元(約3,808港元)少了一大截,究其原因,竟是由於他們居於由鐵皮搭建的房屋,稅務當局錯將這類人歸類像那些擁有洋房的豪宅業主般看待,事後政府定必要補鑊也。

至於樓市問題,當地的民眾也像香港一樣,飽受內地同胞踴躍捧場而引致樓價被掃高。同當地的地產界朋友聚舊,佢坦承內地大戶買貨無手軟,像聖淘沙的別墅以往多由印尼富豪擁有,近年,有些內地買家隨時準備大額現金交易,讓原業主以倍數回報離場,但是否值得則見仁見智。她還說自己經已轉投一間中資地產公司,實行物色內地買家,協助他們來新加坡置業,而自己剛好從北京回來。

望望其建屋發展局(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HDB)統計顯示,第二季二手樓價指數比首季升2.9%,比首季1.6%的升幅還凌厲。

有樓在手的自然開心,朋友的妹妹早在數年前斥約30萬坡元(約190萬港元)買入一間組屋,直至最近花些少做估值,結果是現值已達40萬坡元(約253萬港元),累積升值達33.3%,算不俗吧!有趣的是,政府規定買入組屋5年內不能出租整間住宅,卻可分租房間,故朋友將一間房以月租800坡元(約5,078港元)租予單身女性,多了個包租婆身份。

新加坡政府亦發覺樓市過熱問題,索性加大供應,5月尾便推出4,000伙組屋,屬單次供應最多單位,而今年供應的2.2萬伙時間表,亦由年底推前3個月至9月便全數盡出,同時加碼13.6%,即3,000伙,令全年供應量增至2.5萬伙,為樓市降溫。香港政府雖落力推地,但遠水真能救近火嗎?

下期再談其公積金情況。

(7月6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