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4, 2013

鉅大14勇士

見到施永青先生話《am730》員工分紅制度由每半年改為每季度派發,值得可喜可賀,但每季要計業績,方可獲知分紅情況,反映《am730》有能力編製季度業績,分分鐘比每半年才公布一次業績的上市公司為快。

不過,業績好方有分紅,況且做免費報紙似乎不容易,有傳媒集團想併購其他免費報紙以擴大版圖,而上周經濟日報集團(423)公布3月底全年業績,純利逾6,199萬元,比中期僅賺115萬元大幅改善,但計及一項出售物業收益6,840萬元,若果扣除這項非經常收益的話,可能見紅,反映免費報章業務影響非淺。

上周提及半新股鉅大國際(1329)業績持續走樣,但股價於上周五收市報2.33元,較上市定價1.1元竟然仍累漲1.1倍,再望望其股價走勢圖,自4月3日才1.61元,於4月5日急彈至2.15元,再於4月9日升至2.6元,即短短數日間暴升61%。

直至本月中,證監會調查才發現,於5月28日,除了大股東蔡念慈持75%股權外,原來有15名股東持有23.07%股權,代表其他街貨僅佔1.93%而已。更恐怖的是,在這批15名股東,竟然其中14名股東所佔21.67%股權全部從當時招股時獲配售所得,按當時配售股份計,這14位股東已佔當時配售比重達95.6%之多。

當然,長情股東如美國股神巴菲特的大有人在,況且這14位股東無懼公司盈利持續倒退,長情投資換來現在每股帳面獲利,證明「眼光獨到」,但以一間發行股份2億股的公司來看,扣除大股東和14位高手的貨計,街貨碩果僅存666.4萬股。

一間股權集中的公司,加上業務簡單,況且市值才約4.6億元,細細粒容易食,實在是成為「靚殼」的條件,會否因此分心而不專注業務呢?

另一隻被證監公開的股份,是由兩名主要股東於4月30日時,已持有多達81.31%股權的瑞東集團(376),還有12名股東共持15.74%股權,即其他股東手上的股份數目才2.95%,即逾1,133萬股而已。

該集團於月初配售2,700萬股新股予不少於6名投資者,每股3.05元,抽水8,235萬元,但之後成交股數仍僅數萬股,該集團股價上周五更逆市升0.3%,至3.15元,僅得8,000股成交,但接貨者帳面仍有賺。

過去4年,有50間次的上市公司出現股權集中情況,而所謂間次,乃因部分上市公司如新洲印刷(377)和超越集團(147)等出現不止一次股權集中情況。這類公司貨源歸邊,易炒與否見仁見智,但像南華早報集團(583)因兩名股東不願攤薄而令公眾持股量不符25%規定,即使委任財務顧問幫手仍不得要領,由2月底停牌至今來看,就對其他股東相當慘烈。

(6月24日刊於《am730》)

Monday, June 17, 2013

新股「個別事件」

斯諾登選擇登陸香港,相信新加坡恨得牙癢癢,畢竟成為國際新聞,可惜我們的特首實在太老實,偏偏外訪美國時,就此事以不作評論回應,即使回港時也貫徹相同答案,失去大賣香港優勝之道。

但這位特首在兩日後,卻發聲明作評論,儘管只是「官話」,但有內容總比不評論佳,但為何要遲兩天?若果施政採取後知不覺,不評論又要發聲,肯定令人難以理解。

最令人憂慮的,還是那句「個別事件」,在任何事情上,都成為答案的最佳詞語。以往證監會、金管局都已經如此,若果像病毒般蔓延開去,恐怕甚麼也不用披露,哪有不是「個別」的?

於2011年12月13日掛牌、做OTO按摩產品的豪特保健(6880)一上市份中期業績已走樣,隨後全年業績隨即發盈警,純利又無一半。

直至去年9月底中期再斬六成,只得483萬元,相信大家萬料不到,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更只剩204.6萬元純利,不單重創86%,兼且粗略一計,代表下半年度實際虧損200萬元,蠶蝕上半年度盈利。

一間上市才一年多的公司,業績走樣之快,相信無出其右,與2011年帳目「靚靚」時所賺3,717萬元比較,更只得兩年前的5%盈利表現,足足失去95%利潤!最諷刺的是,該集團今年度營業額較2011年度增長23%,反映愈做愈蝕。其中員工成本佔營業額比重由2010年度的13.9%,大增至2013年度的20%,實際金額升幅亦較2011年漲達78%。

最令人費解的是,一邊話今年初以來,內地消費市場情緒普遍低迷,但原來自去年9月底起,已在內地淨增設16個銷售點,而去年全年更實質淨增30個銷售點,更表明要續擴充,那麼消費低迷又不怕,究竟是何種投資策略?

轉頭已有承繼者。去年4月2日掛牌的鉅大國際(1329)份2012年3月底止度業績已倒退,隨後份中期又話,要計入上市費用490萬元,盈利又「失去」44%。

好了,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埋單僅賺1,006萬元,跌幅擴大至50%,無他,下半年度純利又削減了高達54%,又歸咎行政開支大漲97%,及要多繳稅項,總之是經營悲壯,再望望營業額,其實也下降了14%。

新股業績表現差情況好像沒完沒了,投資者認購或在市場買入股份的話,實在要面對巨大風險,保薦人好像已失去作用。但官方監管機構相信不會就個別事件作評論,即使有兩間新上市公司出現這種情況,恐怕又是以「個別例子」作答案。

禤中怡亦無可奈何,只有繼續按「個別」事件來和大家分享。

(6月17日刊於《am730》)

Monday, June 10, 2013

中鋁千軍萬馬的悲歌

在金融界工作,一向視為薪高兼有冷氣嘆的舒服工,況且白領人士起碼每周有一天半假期,令人羨慕。不過,這支歌仔恐怕有變,卻是為了遷就家中的傭工!

同金融公司打工的分析部朋友打聲招呼,竟然周日依然身處辦公室內埋頭趕工,面對炎熱夏天,奈何中央冷氣經已停止運作,只能找來風扇吹涼。他解釋,本來周六可開工,怎知太座不想菲傭周日放假,以免和其他同鄉相處學壞,故此安排傭工周六放假,他也只好先照顧家中大小,改為周日下午上班。

除了日常工作外,他正忙於撰寫下半年投資攻略,當然,做朋友的懂得不會追問內容,只好鼓勵他早點下班回家。

中國鋁業(2600)管理層同樣忙透了,皆因正忙於賣資產套現,最終又是母公司悉數接手,其中上周賣西北鋁加工和貴州氧化鋁部分資產,涉高達60.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77億港元),但最終只賺1.17億元而已。

該集團昨日又賣一籃子鋁加工資產,涉逾32.4億元,而出售的一批債權作價17.55億元,前者可賺10億元,可惜該批債權原來值29.25億元,現在六折收回欠款,即變相蝕11.7億元,一來一回,其實蝕了逾1.7億元,連同上周交易所賺,代表又是得個「桔」。

最悲壯是交易款項並非即時全部「落袋」,一籃子鋁加工資產的七成款項要明年6月中前才支付,而該批債權款項更分5期,最後一期償還至2017年6月中,話雖會計貸款息,但已成無可奈何的選擇。

該集團早於3月初失去藍籌股地位,由電腦加手機股聯想(992)所取代,而由下周一起,更會被剔除於國企成分股名單內,可謂高峰滑落。

其實,該集團持續膨脹,自07年員工人數才9.42萬人,於08年迅速增至10.7萬人,即使09年蝕46億元,直至2010年員工人數更進一步攀升至高達10.8萬人,當中負責生產的員工佔8.84萬人,比07年足足多了1萬人,認真進取。

即使隨後兩年勉強盈利,直至去年底員工人數才累減1萬人至9.7萬人,而最恐怖是總負債從08年754億元年年遞增,去年底見1,212億元之巨,反映單是員工薪酬成本及財務費用,已肯定非同小可。

望望首季未計新收購,生產運營費用和管理費用合共逾10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僅輕微回落,而財務費用一季要付12.4億元,包袱肯定不少,重拾活力需時。

以前常常聽「人多好辦事」,又話「借錢方為人上人」,可能是國企配合國策,兼且發展過快時,又有母公司這種強勁背景支持收拾殘局才有資格,但若果做股東的話,就可能免問了。

(6月10日刊於《am730》)

Monday, June 03, 2013

鞍鋼股東發招

天氣炎熱,大家小心中暑,特別是明晚坐在維園的朋友,記緊多喝水。祝福大家平安。

不過,對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層而言可能要抹一把汗,因為在股東大會上,要過關已非如以往般容易,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授權董事會有權自行配發股份和回購股份的決議案,上周多間公司均出現股東用股票投票反對的情況。

雖然部分公司股東的威力欠奉,但像信義玻璃(868)竟有逾5.4億股反對,佔投票股份的19.8%便要留意了。

至於忙於清存貨的李寧(2331)也可能要多做股東溝通工作,因就准許董事可決定發行兩成新股方面,逾1.73億股舉腳反對,佔投票股份的26.8%,而佔已發行股份比重更達13.98%,可見並非散戶出手,而是大型機構投資者表態。

過氣藍籌裕元(551)也不好過,其授權董事回購股份的反對票數目經已連升兩年,而在今年股東會上,反對股份數目比前一年大增2,000萬股,至4.95億股,所佔投票股份比重亦進一步提升至33.04%,若果股東齊心,分分鐘成功否決該議案。

鞍鋼股份(347)的高層管理層則可能要頭痛了。雖然有96名A及H股股東出席,共持50.9億股,佔70.44%股權,但計及1名H股股東持1.7億股H股外,多達89名A股股東僅持逾4,964萬股A股,意味餘下6名A股股東共持約48.7億股A股,為議案通過與否的關鍵因素。

在該集團與母公司就未來一年原材料及服務的關連交易決議案,已有逾1.1億股反對,竟佔投票股份比重達48.41%,可謂僅僅過關,因贊成票僅多673萬股而已。

但對於與母公司的金融服務協議的關連交易,即使贊成票逾1.05億股,但反對票逾1.21億股,即以53.31%反對,否決該決議案,相信管理層始料不及。

望望該議案,其實是向母公司旗下鞍鋼集團財務公司訂立服務協議,去年度委託貸款上限為8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實際總額為46.5億元,即使用率約為58.1%,而委託貸款利息為1.9億元,粗略計即年息4.15厘。所謂委託貸款,就是企業將資金向指定貸款對象發放。

至於存款結餘上限為70億元,實際只存了54.18億元,而利息共700萬元,反映年息0.12厘。

有趣的是,該集團同期貸款金額49億元,惟利息要3.14億元,貸款年息6.4厘,若使用有關存款而不作該筆貸款的話,豈不是省回不少貸款利息?當然,今日企業談資金運用,花款之多令人眼花繚亂,禤中怡的婆仔數,怎也不及那些學歷超班的財技大師。相信該集團管理層自有化解這個關連交易問題的妙招。

(6月3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