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7, 2013

走樣新股


面對這種場面,肯定被批評吹毛求疵。於年初由猛人組成的金融發展局,由重量級人馬史美倫出任主席,連政府新聞處也用此姓名。不過,回想於2001年,曾在香港證監會任高職的她轉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時,當時名稱為查史美倫,即冠以夫姓,那麼今日究竟「查」定唔「查」呢?

再望望政府網站英文版本,她的英文姓名為Laura Cha,即用夫姓也。中英文不相同,又是否出錯,抑或策略上有變?像恒生(011)前總裁梁高美懿也稱Margaret Leung,那麼為何不以查史美倫為中文姓名呢?同公關界好友聊起,她估計或與其夫家有關,畢竟查家的中方色彩濃厚。禤中怡聽完當趣聞一側,畢竟今時今日靠向祖國實屬正常。可能她不想傳媒寫姓名字數太多,理由可能簡單得多吧!

言歸正傳,半新股見真章,有些確嚇怕人,順泰控股(1335)於去年7月13日上市,但去年純利經已倒退14%,或可賴上市費用這項特殊開支所拖累,但見到尚未減值的應收帳中,逾期1至3個月的金額大漲5.5倍。

此外,該集團雖然部分長期貸款已欠奉,一年內或應要求償還的銀行貸款卻急增近80%,情況認真令人憂慮。

至於去年2月23日上市、在內地經營糕餅連鎖店的克莉絲汀(1210)繼中期業績竟然盈轉虧後,去年全年份成績表亦令人怕怕,儘管已恢復盈利2,000萬元人仔,但仍倒退近八成,最恐怖的是,不但派末期息0.5分人仔,再加派2.96分人仔特別股息,合共3.46分,即派息金額逾3,000萬元人仔,而每股盈利才2.1分人仔,即比盈利還多,確實豪氣,或許想藉此推一推正潛水的股價吧!皆因昨收報1.37元,較上市定價1.6元仍輸了14%。

至於超額認購約425倍的迅捷(540)上市兩個多月,估不到去年份業績便立即走樣,純利竟挫34%,只有5,500萬元,但慷慨地大派股息,每股4.58仙,看似濕濕碎,但合共要2,748萬元,即所賺約五成瓜分給股東,而最有趣的是,負債比率卻由2011年約24.2%,急升至約76.2%,那麼豈不是好像借錢派股息?

上市集資的好處可能尚未反映,便可能先要吃苦頭,且看做床上用品的卡撒天嬌(2223)趕在2012年11月上市,怎知去年純利竟挫30%之多,原來又是上市費用逾2,000萬元所拖累,而財務狀況方面,該集團負債比率看似維持35.3%的相若水平,銀行借貸總額其實增加了67%之多,至9,585萬元,只是憑著上市擴大股本,得以令基數也受惠而已。當然,該集團去年資本支出逾1億元,單靠上市招股集資僅約4,750萬元來看,相信不夠用。

(3月27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20, 2013

財爺撈過界


除了早前提及財政儲備繼續膨脹值得留意外,財爺份財政預算仍有值得關注的地方,分分鐘影響下一代生計,無他,他建議撥1億元成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究竟年輕人會否從事行船等工作呢?

反而進一步拓展金融業,可能更合乎家長的心意。政府便計劃擴大資產管理行業,如建議私募基金亦享有離岸基金的稅務豁免安排,引入開放式投資公司形式,吸引更多傳統及對沖基金以香港為基地,又研究中港基金互認安排等,總之有內地這個大靠山便可盡情發揮,而這些基金若落戶香港,監管部門變相可參與監察他們的活動,一舉幾得。

至於較冷門的則有建議寬減專屬自保公司(Captive Insurer)離岸保險業務的利得稅,跟再保險公司的稅務優惠看齊。

所謂專屬自保公司主要是大型企業為自保以承保本身業務風險而所設,如航空、海運或鐵路企業等行業,投保有難度或費用高昂,索性開設該類公司自保,然後找再保險公司分擔,有助降低投保成本。

其實,97年以來的16年,專屬自保保險公司有多項寬免,如最低股本要求僅200萬元,比提供火險、水險等一般保險公司所需1,000萬元為少,更豁免在港維持資產應付賠償,而為應付可能出現的償付準備金水平,最高亦相等於股本,即使是年費也只有2.26萬元,比一般保險公司足足便宜了九成!如果要在內地成立保險公司,最低股本要求更達2億元人民幣,反映本港競爭力本身已經不弱。

不過,翻查稀有資料,發現僅有1家公司在香港成立專屬自保公司,就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屬下中海石油保險,場面相當冷清,由於成立支出非多,是次減稅的誘因能否提高競爭力也成疑,相信這些大企業並非單看稅務安排吧!

遠的不說,且看半政府機構的港鐵(066)旗下其實也有間專屬自保公司,名為Fasttrack Insurance Ltd,主要做保險包銷,而註冊股本高達7,750萬元,奈何註冊地點卻選擇了百慕達,不捧政府的場,恐怕該集團快些響應財爺的建議,或者談判調整票價可以有得加分。

政府「設計」這番心意,無非可令金融行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特別是提供相關服務如會計、法律等專業人士,實行人人有工做,並非單一益大孖沙,但會否進一步傾斜金融業呢?

港交所(388)又話做期貨夜市,變相讓從業員又多一瓣,昨日更話要找不多於兩名流通量提供者,且看那間公司有興趣擴充業務。
特區政府板斧欠奉,最終也走回金融業,現在連財政司等也要兼營勞工及福利局的工作,真是辛苦晒!

(3月20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13, 2013

淘你喜歡!


大家喜歡網購的淘寶網,其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終選擇內部升遷,由曾在上市編號1688的阿里巴巴任行政總裁、現任首席數據官兼執行副總裁陸兆禧接手領導,由5月10日起接替馬雲,出任整個集團首席執行官(CEO)。

至於馬雲則繼續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參與業務戰略和管理發展,代表日常運作交由第二代負責這個擁有2.4萬名員工、預測整個價值高達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的集團。

不說不知,交接當日正是淘寶網誕生十周年,而巧合的是,陸兆禧(Jonathan)於2000年5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意味他加入公司剛好13個年頭後,便能坐上集團第二把交椅。

對一間科網公司而言,時間或許算長,但在傳統大企業裡,能在43歲之齡便可攀上高位,卻非易事。

有趣的是,48歲的馬雲曾說過接班人要比他年輕,事實證明他的目標能夠達成,但只年輕5年而已,反映活力不會有太大改變。

其實,陸兆禧並非創辦人團隊成員之一,但他的職員編號也排在逾百號之間,屬前列位置,肯定是首批員工之一,早期他先在廣東地區負責阿里巴巴的B2B業務的銷售經理,之後平步青雲。

不過,隨著創辦團隊陸續退下火線,加上坊間傳聞的對手卻未見影蹤,相信有助Jonathan再上一層樓。

正當阿里巴巴集團準備重新包裝,將其B2B(商業對商業)和B2C(商業對消費者)業務來港上市,找另一個代言人,相信可幫手做推廣,對投行賓架而言,更像淘寶網成立初期的口號:「淘你喜歡」,方便招股也!

為甚麼投行賓架會喜歡這位候任CEO呢?無他,在講求銷售的今日,Jonathan還曾領導支付寶及淘寶網,更曾帶領淘寶網,將電子商務推廣到數以百萬計的中國消費者,令該網的交易額增長了8倍之多,而阿里巴巴集團是次再戰股市,如果沒有良好的銷售人才,又怎能吸引眼球。

且看蘋果(Apple Inc)已故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一登場便令萬眾歡呼,而他的接班人庫克(Tim Cook)卻似乎欠缺這份魅力了,Apple Inc股價卻愈見走低,目前股價不過355美元而已,而Google股價卻企上830美元,那麼馬雲退下前線的影響怎化解?或許Jonathan如能勾劃出一幅未來增長藍圖,確可讓阿里巴巴集團日後招股上市時,可以多賣貴一點。

當年淘寶網這個項目只不過屬於試驗性質,相信誰也估不到最終能夠跑出,而當年一個只駕駛一輛普通小汽車的小伙子,誰說不能工字打出頭!

(3月13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March 06, 2013

香港星洲大不同


估不到連財爺曾俊華也學了特首那套乾坤挪移大法,將大眾視線轉移過來,單是討論中產問題,已教大家興奮不已,禤中怡也認為,繼訂立貧窮線後,政府應盡快制定「中產線」,按人口咖啡銷量及法國電影銷量等計算便可,簡單快捷,大家也不用懷疑自己屬於哪一項了。

財政預算案實不容忽略,而之前已講庫房續膨脹,財爺便話,在2012至2013年度財政儲備料增至7,340億元。雖然預料2013至2014年度赤字約49億元,恐怕無人會相信該數字,但政府其實預期在2018年底,財政儲備將滾存至高達8,503億元,以700萬人口計,人均多達12.1萬元,心理上大家會否好過點,因為在未來5間,政府預測我們又多了1,163億元!即年均財政盈餘可望有232.6億元,能夠繼續壯大政府,試問內地領導人怎不愛煞這個財爺呢!

至於一向被視為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早香港一個月推加強壓抑住宅樓價措施,如推出商業物業的賣方印花稅,即使公布財政預算,星洲也要比香港快兩天。

畢竟當地有普選,執政黨有壓力,要想方設法討好選民,管不了奏效與否,如曾協助那些只有雙數樓層才有電梯到達的舊組屋加裝電梯,讓每層住客也可享受電梯樂而不用走上走落。

當地政府竟想出一項3年計劃,名為加薪補貼計劃(Wage Credit Scheme),僱主加薪時補貼提高金額的四成,未知香港的財爺會否效法呢?

同新加坡的傳媒朋友談起,佢似乎反應冷淡,她解釋,由於不能上街反映意見,故此財政預算公布亦只是「被通知」,好壞與否也無權發聲,況且政府較關注向家庭和兒童「派糖」,對單身人士的關注度有限。

不過,星洲政府常有大膽假設,也值得注意,因為當嫻姐提出利用天橋底作發展居住用途等建議時,人家早前已研究發展地下空間,除了原有的地底停車場外,甚至供居民及上班等用途,成為填海以外的土地面積擴充大法。

朋友打趣話,當地人也覺得可考慮,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要住進地底第十八層,禤中怡聽後也不禁苦笑。

星洲要擴地,因料2030年人口膨脹160萬,至690萬名,與我們的曾前特首提倡本港人口見1,000萬何其相似。但新加坡朋友話,當地移民質素麻麻,兼要輸入外勞以應付一些基層工作的人力需求,可惜非靈丹妙藥。她舉例,早前引入來自內地的巴士司機,未知他們訓練不足,或掛念家鄉之故,曾經兩次發現司機走錯行車路線,簡直哭笑不得。結果?司機因爭取加薪而幫星洲引入罷工文化,恐怕最終被送回內地。

(3月6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