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5, 2012

美國重手打新股

港鐵(066)前CEO周松崗快速變身做港交所(388)主席,統領另一間經營壟斷的半政府機構,延續政府安排外行人管內行人的傳統,君不見政務官鄧忍光做廣播處長,另一名政務官利敏貞則曾擔任電訊管理局總監,他們相信也不具備相關專業能力,卻也獲政府委任嗎? 既然證券業界憂慮新主席不明白其苦況,或許可以加強游說,建議政府下次考慮找Paul Chow,即港交所前CEO,現時已轉戰數碼港做主席的周文耀,出任港交所主席,相信會皆大歡喜。 另一個大快人心的,就是證監會終於釘了於09年幫洪良(946)上市的兆豐資本的保薦人牌照,兼罰巨款,算是重判了。 其實,新股表現走樣經已存在久遠,可惜始終難以減少這種情況出現,甚至不斷挑戰爆煲紀錄,且看於2000年尾被撤銷上市地位、經營廚櫃生意的威樂也要在上市7個月後才停牌,創下當時最快爆煲紀錄,估不到洪良上市僅3個月便叫停,被指在招股書中披露重大虛假或誤導性資料,雖然事隔多時,但除了這些嚴重問題外,新股上市後,業績走樣等情況依然未見改善,實在令人擔心新股的質素不進且退。 除了證監會把關外,還應否檢討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審批工作,讓各監管機構齊心想方設法堵塞漏洞,最低限度減少劣股充斥,否則質素下降,交易所的吸引力無法提升。證監會話要檢討現行保薦人制度,甚至要讓他們負刑責,確可起阻嚇作用。 且看美國證券交易會頻出重拳,在短短1年內,向那些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提出第六宗訴訟,最新鮮滾熱辣的,就是控告於2010年底於美國上市的中國能源技術(SinoTech Energy Ltd.)及兩名高級管理層,涉嫌偽造公司資產規模及將集資所得資金運用的指控。 最恐怖的,就是董事長Qinzeng Liu從01年6月底至8月17日期間,持續虧空公款,計一計,合共累積竟高達4,000萬美元(約3.1億港元),該公司卻讓他任意妄為,不但未有為此在帳目作紀錄,甚至繼續讓他擔任董事長職位。 該公司當時還在新聞稿中聲稱,銀行戶口內仍擁有多達9,300萬美元結餘,根本沒有扣除董事長所拿款項在內,變相表達虛假陳述,投資者也被蒙蔽。 或許大家覺得,美國監管機構頻頻嚴打內地企業,可吸引其他內地企業轉移上市陣地,包括香港或新加坡,但若果這些公司內部問題多多,甚至有些公司上市就是為了脫手的話,港交所便要小心,避免讓香港成為人家的提款機。 (4月25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April 18, 2012

外資輪證商不好過

上周才話私募基金撲水離場,像番薯梁(梁伯韜)坐陣的CVC Capital減持新秀麗(1910)股份套現,準備再向非上市項目埋手之際,他竟轉頭便出手購入電訊魔童王維基做主席的城市電訊(1137)旗下電訊業務,作價50億元,若果單刁成事,總算為當年收購電訊盈科(008)失望而回後,再進軍本地電訊業的安慰獎。

單計城電去年8月底固網話音和寬頻客戶逾106萬名,即每名客戶作價仍逾4,700元,較擁有流動通訊業務的香港電訊(6823)每名客戶市值約6,811元為低,加上如用槓桿收購,即借錢支付代價的話,番薯梁可能出少少便可擁有穩定現金流項目,日後更可能具備分拆上市的機會,即使出售予友好也說不定。

電訊市場熱鬧,證券市場也忙,因為海通證券(6837)又再招股,但據出席推介會的證券界好友話,管理層已明示或暗示,未來經已不能再依靠幫客做證券買賣,賺取佣金做主要收入來源了。

其實,本地證券商也走向兩極,一是像耀才證券(1428)般鬥平,或者轉型做美資證券商般參與包銷、投資銀行等商業模式,否則難以靠證券買賣佣金立足,難怪朋友也想急流勇退,另覓新發展。

可惜,外資行也不好過,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早前已開刀,收到話Marketing部門成重災區之一,如果再望望其衍生產品部門就更慘烈,在市場交投的窩輪只剩34隻,而牛熊證更一隻也欠奉,也未見其再發行新產品,距離最遠的一隻認購輪於12月28日便到期,未來何去何從?

再看看20間衍生產品發行商情況,基本上有多達7間沒有牛熊證在市場買賣,有兩間亦只有單位數而已。在窩輪市場方面,德銀更只有8隻認購輪在市場掛牌,而窩輪數量少於100隻的發行商亦佔6間,包括比聯和巴銀等歐資行,可見要生存也不易。

其實,首季窩輪和牛熊證成交額佔大市比重已較去年第四季回落5.6個百分點,至25.8%,而日均成交額更下跌12.7%,新發行牛熊證數量也降8.2%,幸好窩輪數量升23.7%,可見生意額由多間大行瓜分後,獲利空間有限。

當然,市況未見顯著波動,亦可能是影響投資者意欲,證券界朋友則慨歎,以往用刀仔鋸大樹的風光日子不再,一隻窩輪打入十大成交榜的時光也難復見,估計與細魚(散戶)被食得七七八八有關。更慘烈的是,今時今日更聽聞有大型發行商互相對撼情況,見你的輪證條款好便出擊,總之市場已變成大魚博弈,散戶還是小心為上。

(4月18日刊於《am730》)

Wednesday, April 11, 2012

私募基金撲水離場

復活節長假結束,港股未見有大動作,集資活動則似乎有加速趨勢,新秀麗(1910)和維達集團(3331)股東齊出擊搶錢,兩間公司冀獲共22億元。

新秀麗去年中才上市,但去年份業績認真麻麻,盈利倒退75.5%,股價反而造好,更浮上招股定價14.5元水面,昨日逆市向上彈3.5%,至15.64元收市,成交額1.6億元,公司股東CVC Funds和蘇皇(RBS)隨即在該股上市還未夠一年便賣股套現,配股價最低傳為14.9元,起碼高於招股定價。

其實,如果眼光放遠一點,便會發現另一間高檔旅行袋品牌Tumi計劃在美國IPO,搶3.1億美元(約24億港元),最厲害是叫價進取,市值或高見11.5億美元(約89.8億港元),即相等於其銷售額的3.5倍。那麼新秀麗呢?答案是1.8倍,或許成為大戶的炒作影子股藉口,畢竟Tumi產品售價比新秀麗更貴,若果再加入內地同胞捧場元素,故事便完美了。

其實,民企風暴嚇怕機構性投資者,大家套現走人後,自然要物色其他好對象,希望有回報外,更可追回之前損失的部分,否則全年投資表現跑輸大市,想讓投資者繼續幫襯你的基金便難度大矣!新秀麗和維達也算是具品牌的公司,前者更有零售成分,基金經理相信願將資金泊入這類相對安全的避風港。

當然,市場資金多也是利好因素之一,故私募基金頻出動,將手上投資出售變現,及分拆上市集資,同樣為套現鋪路,當中Tumi上市集資所得用途之一,便是向主要股東兼歐洲私募基金Doughty Hanson購回所持股份,若果以招股中間價16美元計,投資回報分分鐘高達14倍!

至於有番薯梁(梁伯韜)坐陣的CVC Capital Partners除減持新秀麗外,也準備湊熱鬧,又再吹風,傳將所持舉辦一級方程式賽事的Formula One安排於比賽賽站之一的新加坡上市,希望籌逾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趁機將投資變現,CVC現持該項項63.4%股權,若成功掛牌,一方面幫CVC償還因參與該項目而籌措的貸款,幫自己減磅,也可展開新一輪投資計劃。

當然,美國市場同樣蓬勃,Burger King也準備重回股市,2010年買入該漢堡包店的私募基金3G Capital有望在市場沽貨套現,提早完成原定於明年首季掛牌目標,僅在不足兩年間內便成功從改善Burger King盈利能力中得到回報。

這些基金獲得資金後,多向非上市項目埋手,希望湊大後再包裝上市,屆時估值聲價十倍,又再大有斬獲離場,但選擇此時出手,莫非看淡後市,走為上著?

(4月11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