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9, 2013

蝕錢加人工

發展局長陳茂波成功曝光差不多一周,並累朋友一個月內兩次遊行(行完七一,昨日又要行,唉!)。最悲壯是,利益申報以外的誠信問題似乎沒完沒了,竟有立法會議員嫌傳媒礙事,似乎連自己應有的監察功能也廢掉,莫非做功能組別的議員便可保皇到底?

且看一個大球場同樣令港人難堪,草地問題煩擾不斷,或許可歸咎天氣等,奈何問題屢次發生,莫非真的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看看馬會的草地,又似乎不存在這個問題,莫非真的無能為力?

至於作為上市公司的董事,當然是為股東尋求最佳利益,奈何業績轉差,偏偏卻又加人工,難道做股東的也只可忍氣吞聲?

像於去年4月由億鑽珠寶改名為中發展控股(475),截至今年3月轉盈為虧,但新人事新作風,位位董事袍金統一20萬元。

至於純利減半的鉅大國際(1329)也要加人工,5名董事薪酬共237.6萬元,一口氣漲近1.3倍,當中兩名執行董事蔡念慈和陳凡分別上調49%和2.1倍。

其實,該股去年只賺了1,006萬元而已,而股東更未獲股息分享。

至於蝕足5年的雅天妮(789)又如何呢?如果不計以權益結算及股份為基礎部分,真金白銀付出董事酬金達1,704萬元,升13.4%,而該集團截至3月底虧損1億元,確又比2012年蝕少3,526萬元。

該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劉斐袍金彈46.8%,至50.5萬元,劉耀傑更暴增1.1倍,至45.9萬元,認真和味。至於由執行董事轉任非執行董事的謝超群仍袋205.4萬元,而一躍成執董的葉英琴自然要加人工,由2012年度非執董價的180萬元,再加期間轉任執董計,合共收取了196萬元,再升至2013年度的802.5萬元,足足多了3倍,皆因曾兼做行政總裁,即使6月起辭去行政總裁一職,單是保留營運總監等職務,仍穩袋45萬元月薪。

最無奈是該股營業額已連跌4年之多,做其股東相當慘烈。

同樣蝕5年的漢基控股(412),今年3月底年度只蝕7,159萬元,比2012年蝕3.6億元大為改善,當然要加人工!執董鄺啟成一加便42%,至343萬元,另一位執董翁世炳也獲6.8%加幅,袋145.5萬元,令執董酬金總額共升21%至696.9萬元。

至於過去3個年度未有營業額的優派能源(307)於2013年度仍然要蝕4,778萬元,董事酬金則增加7%,至718.3萬元,當中兩位執董分別獲加薪3.7%和11%。

做上市公司股東,如果覺得投資不開心的話,尚且可沽售而快之,但做香港市民,如果覺得政府施政表現嚇壞人,莫非只有移民他國不理了事?

(7月29日刊於《am730》)

Monday, July 22, 2013

再見黃老太

繼2011年TVB(電視廣播)(511)大股東賣盤、及去年5月香港電視(當時稱為城市電訊)(1137)出售香港寬頻業務後,久欠本港大型併購交易,料不到新鮮滾熱辣的,竟來自李超人旗下可能出讓「百佳超市」,或許與黃老太再見。

長和系近年南征北討,買的多,賣的少,上一宗較大型減持交易,已數於2011年3月分拆和記港口信託於新加坡掛牌的項目了。該集團向來「無寶不落」,而更重要的是,非好價不賣。

看看對手惠康母公司牛奶國際,去年整體營業額115.4億美元(約900.1億港元) ,純利才4.5億美元(約35.1億港元)計,純利率僅3.9%而已。若果單看該集團超市相關業務營業額60.75億美元(約473.8億港元),經營溢利僅1.906億美元(約14.8億港元),即經營溢利率更降至3.1%。

至於百佳在港澳和華南地區有345間門市,去年營業額217億元,雖沒有披露盈虧狀況,假設純利率與牛奶國際整體的3.9%相同,即年賺8.4億元,按市盈率12倍計,作價逾100億元,試問誰不心動。

據Squire Sanders一項調查發現,去年消費及零售相關併購交易達1,797宗,微增1%,單計零售類別反跌7.8%,至555宗,惟交易金額卻見806.45億美元(約6,290億港元),見08年以來新高,每宗交易額平均為11.3億港元,更比2011年高約16.5%。據湯臣路透統計,今年首4個月,更大漲86%,至257億美元(約2,004.6億港元)。

併購市場熱,或許與銀行放水支持,零售業本身提供現金流有關,即使市場逆轉,風險相對較低。

況且最難捱的,相信是來自兩年前最低工資大幅調高至時薪28元所帶來的衝擊。禤中怡了解所得,和黃近年努力整頓倉庫,例如過往百佳和屈臣氏倉庫合併處理,以提升效益,又將部分工序外判。

但國家隊來勢洶洶,如華潤也在本港擁有多達95間超市,與百佳本港288間各零售點比較,當然差一截,但單計「百佳超級市場」才173間,華潤有力再搶市場,況且過去有不少百佳老臣子過檔,競爭對手不易對付。

有趣的是,過去李超人的王國遍布各處,被指為壟斷市場,但今次可能出售業務予其他人,又慘被冠以撤資,總之買與賣亦難服眾。

唯一慶幸的是,過往李超人亦有高價賣出,低價買回的經歷,例如出售以色列流動通訊商Partner後想買回,可惜交易最終告吹,否則售百億元的項目,只需9億元買回,認真和味。

若果百佳成功售出,和黃下半年肯定又有特殊盈利貢獻,如果零售業當旺,未知下一個被看中的目標,會否來自旗下的屈臣氏個人護理店業務呢?

(7月22日刊於《am730》)

Monday, July 15, 2013

人賺你蝕

看到政務司長臨急竟親自出馬去區議會,便知道政府辦事的策略,真以為「有為政府」等於只需通知便可過關,似乎低估民智,希望政府萬勿觸碰金融業,否則……

見到特首出席立法會大會,及發展局長的言論,的確令人毛骨悚然,但原來也不及內地,且看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一出國便出事,他在美國華盛頓參與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指,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他指,首季經濟增長為7.7%,預期下半年增長或略低,但全年實現7%的增長問題不大。

問題來了,中央年初訂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7.5%,是否代表可能無法達標?更惹無限揣測,但新華社將樓繼偉的話更正為:「中國今年肯定可以實現7.5%的年度增長目標」。

內地今日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數據,相信大家已不存寄望,但見到內地「更正」之快,加上利用政府政策推動的話,增幅多少應不難控制,故此見到數字,宜作參考為妙。

內地水泥股也出現有趣場面,台泥國際(1136)發出盈喜,指中期純利多賺一倍,因西南區業務改善、銷量增及毛利率上揚所致;華潤水泥(1313)也話,受惠水泥等產品銷量大漲和毛利率改善,中期純利顯著增長,亞洲水泥(743)更索性預先表明,上半年多賺逾一倍,歸功於銷量增和煤炭成本降。

不過,冷不防東吳水泥(695)卻發盈利警告,仲話中期要「見紅」,與其他同類股表現差一大截。該股解釋,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水泥行業不景氣和華東區域內水泥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本身水泥產品售價、收入及毛利率下降情況,由去年持續至上半年。

翻看這間去年6月上市的水泥股,一掛牌就發盈警,而去年底全年純利只剩得前年的1%,認真恐怖。

該股能夠逆勢而行,是否與所處華東區域有關?看到《上海證券報》5月有篇報道卻話,「5月初華東水泥價比4月底上升1.7%,而自3月下旬以來,全國水泥平均價呈穩步上漲趨勢,但當中華東水泥價格漲勢表現最佳,而該區水泥價格已重回去年第四季度高位,而從3月中旬至5月累計,如江西水泥價大漲43%。」

究竟是此「華東」不同彼「華東」?為何東吳水泥的講法和報章的報道如此背馳?若果整體環境改善,東吳水泥即使無法大幅獲利,但似乎難以會虧損吧!

不過,面對今時今日你一套、我也有一套的語言環境,連江門市市民也信不過政府真的撤銷建核燃料加工廠而示威多日,相信很多事情的底蘊確難掌握,或許只好再用「個別情況」解釋。

(7月15日刊於《am730》)

Monday, July 08, 2013

盈警潮又臨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按理對數字應該很清楚,偏偏在統計遊行人數這個範疇上,出現如此巨大的偏差。「七一遊行」,民陣話43萬,警方話高峰期有6.6萬人,相差5.5倍。

怎知昨日辣招苦主大聯盟遊行,主辦單位話2.3萬人,警方話高峰時有5,500人,數字又相距3.1倍,反映這種計算方法偏差巨大,雖然高官多次淡化遊行人數的重要性,但真的不能有一個具信服力的計算方法嗎?

以「七一遊行」簡單估計,遊行歷時4小時,即14,400秒,每秒假設6人離開維園,起碼也有8.6萬名。當然,從禤中怡出發時的場面來看,每秒6個人次已經保守得無法再保守了,可惜估計數字依然比警方公布的為高。

實在很有興趣知道,警方究竟如何統計。不要看輕這個數字,因為人數多寡,涉及部署警力所需,如計算不清楚,又怎可臨場作調動呢?

面對下半年開局,本月首周經已有多達19間主板上市公司發出盈利預警,表明上半年度業績不是盈利倒退,便是虧損,而按去年7月首兩周,統計有49間公司發盈警,且看本周會否陸續有來,打破去年同期數字。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仍有4間公司於這段期間發盈利預喜,只是其中3間靠一次性收益帶動,包括出售部分非核心投資的粵海投資(270)、賣附屬公司而轉虧為盈的匯多利(607)及受附屬公司股價上漲的弘茂科技(1010),而因營業額上漲而令業績靚靚的僅信利國際(732)一隻而已。

至於在盈警股中,體育股首當其衝,匹克體育(1968)話,上半年續清存貨兼新產品需求受經濟疲弱影響,引致純利顯著下降。

另一隻運動服裝的美克國際(953)更預期上半年虧損出現惡化情況,同樣面對上述經營環境,多少反映整個行業面對的境況也好不到那裡。

估計匹克體育今年難再派發特別股息了,即使派息比率維持去年的55%水平,因為整體盈利下跌,實質派發的金額也會相對倒退。

至於靠投資債券和股票等的公司也要留意,東方網庫(430)便聲稱大市波動,因此而錄得虧損,而有趣的是,去年全年該集團則靠有關投資而發盈喜,而同病相憐的便有萬事昌國際(898)。

造帽起家的飛達控股(1100)聲稱,受生產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困擾,也可能反映這類製造業同樣承受不利因素。

看到這些盈警股,同行多少也要面對相同問題,大家或許要望望手上投資組合,是否也有面對同樣境況的上市公司,而管理層又能否克服困境。

(7月8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