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7, 2007

記者新跑道

年尾人人有位就轉,金融行業及監管機構亦不例外。證監會傳訊部有兩名大員早前已先後轉職,其中一個轉投中資背景的金融機構。最近有傳媒話,連該部門阿頭都另謀高就,可見市旺程度,相信證監會又要頭痛物色替補人選了。


另外,傳媒人繼續走入金融業。或許過去多名記者成功轉型,例子就好像在《am730》出現的張敏華和趙海珠,一個投入銀行懷抱,一個加盟輪商大本營,表現均出色。


有亞洲電視財經新聞部的記者劉茸,最近已經獲中信嘉華銀行聘用,轉行做企業傳訊的工作。由於早已習慣在幕前出鏡,可謂見慣大場面,應付新職位自然是綽綽有餘。不過,有收費電視的財經台的員工卻脫離與傳媒打交道的路徑,轉行一條全新事業大道,就是進入近年相當熱門的私人銀行(private bank)部門也。


一般而言,若果選擇做賣方(sell-side)的賓架,就是將手上產品包裝好,然後在市場落力推銷,銷售愈成功,所獲佣金自然隨之而上。至於做買方(buy-side)的賓架,就好像投資銀行和私人銀行服務,客戶付出鈔票,賓架的職責就要幫客戶的資產增值,故需要精確的分析,然後將資金投入,倘若表現對辦,甚至比內部所定目標的回報為佳,不但有固定薪酬,還可分享額外的獎金,至於那一種較合適,恐怕除了性格外,還有看看對事業的野心有多大。


近年財經資訊吃香,加上網上也積極發展財經新聞資訊服務,像收費電視設立財經頻道外,報紙傳媒今年也著力開拓即時新聞,甚至因應上網速度提升,索性開設網上視頻節目,又有畫面又有聲,務求增加瀏覽量,希望在收費報紙業務以外,增加多一項業務收入,好向股東交代,結果令市場增添一批生力軍。銀行當然不放過這類有財經基礎的人材,除利誘外,上班時間較穩定等客觀優勢,也會令年輕人重新思考前路。禤中怡想知道的是,經常出鏡的記者,日後處理客戶關係時,是否真的有著數呢?


禤中怡雖然不清楚內地傳媒中人是否同樣吃香,但與香港的電訊界朋友談起,多少反映內地的銀行業發展速度同樣驚人。朋友原來早年在內地主力開拓電話服務中心業務,用「開荒牛」去形容也不為過,從培訓人員,建立中文操作系統,甚至員工膳食也要兼顧(如購置多個微波爐供他們將帶回公司的飯餸翻熱),建立起數百人的隊伍。


朋友話今年內地銀行大力擴張,特別是理財產品,所以也打電話中心主意,希望透過電話做促銷,而最快擴充規模的方法,當然是高薪挖角,甚至出價高一倍也在所不惜,因為銷售回報相對不差,哪怕增加成本,而且銀行之間競爭激烈,更要爭分奪秒,所以要留人絕不容易。


(12月17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