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6, 2006

財經演員緊跟中央政策步伐

中央政府剛宣布加強對外國人投資中國房地產的限制,希望壓抑一下熾熱的炒風。香港的財經評論又是一貫的擁護中央政策,真正能夠對事件作出持平意見的聲音,則好像不甚響亮。從過往多次宏調措施後,香港財經評論界一面倒支持中央做法而言,證明香港財經演員們緊跟中央的步伐可謂寸步不離。這亦令禤中怡明日到甚麼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但也是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悲哀吧了!

言歸正傳,在先進西方國家,查實也有些措施用以限制外國人投資房地產,例如新加坡,非新加坡護照持有人,不准買連土地業權在內的私人住宅。瑞士有些土地是不可以售予外國人的,有些地皮只可以賣給當地人同歐盟公民(居英權護照或者澳門葡國護照都係歐盟公民,可以在瑞士買樓較為方便),但不能賣給歐盟公民以外的外國人。這些限制並非用作壓抑炒風,係捍衛國家主權,因為瑞士同新加坡都是小國,外國人買入當地太多土地,將會危害國家主權完整,亦都對當地的民生,以及文化有負面影響。

但在英國、加拿大或者美國這類幅員比較大的國家,就不設有這類限制,因為大量熱錢湧入買樓時,匯價必升,匯價升到某個水位,投資者就會衡量匯率風險,不會「玩得」太過份,因為買房地產可涉及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以億元計的投資,匯率變動十幾個點子都已經「唔得掂」。

在甚麼情況下房地產會被外來投資者炒到熱火朝天?就是匯率固定的時候,香港九七之前炒樓炒到亂龍,無法收掣,除了因為每年50公頃賣地限制外,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亦令香港無法利用匯率限制外來資金流入,熱錢在無匯率風險下源源不絕,自然令樓市炒到「天咁高」,一個金融風暴就使香港經濟四腳朝天。泡沫經濟,很多時是不正常經濟政策或結構產生出來的。

如中央政府仍堅持人民幣固定匯率,死也不升值,即使不炒房地產,必有第二樣人民幣資產可炒,試問怎樣預防?只要人民幣一日不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動,其他人民幣資產仍大有機會被熱錢炒到不受控制,屆時政府莫非要以鎖國來解決問題?照看人民幣升值無得避,只是遲早問題。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滙集財經界才俊,可是對於國內的宏調政策,香港的財經輿論好像只是一面倒的讚好,說實話,每每要以政策、行政手段來達到目的,實有別於國際公共經濟政策大風向的潮流走勢。作為一個投資專欄作者,禤中怡實在難以視而不見及一味只向中央「派高帽」。可憐的是,香港的財經演員們,大多也像患了「不懂政治經濟關係症候群」一樣,每當在評論中央經濟政策時,必定採取「凡事皆正面」的思維模式。如果繼續下去的話,香港的財經演員們,就真正是根正苗紅的愛國者了。但這些「無批判性」的評論的實用及客觀價值有幾多,則真是天曉得。

買賣差價收窄利長線投資

市場具爭議性的縮窄差價措施昨天已蔓延至2至20元的中、小型股份,港交所(388)原意是希望透過買賣差價收窄,減低交易成本,但昨天有很多散戶並不適應。有散戶朋友告知以往靠炒中國電力(2380)搵食,即透過即日炒賣兩至三個價位,扣除手續費後便有利潤,在新制實施後,不僅要上落十多個價位才能打和,更害怕有大戶乘機大手沽出震倉,有時看見一些中價股的差價擴闊如中海油田(2883)等,可相差3個價位,便明顯地是失去了差價擴闊的原意。

此外,禤中怡發現正股波幅減低,窩輪的引伸波幅將急降,以建行(939)與交行(3328)為例,首天差價縮窄令股份波幅減低,上述兩股價格不升或微升,大部分衍生窩輪均見紅(即正股價不升,窩輪價格倒跌),這是引伸波幅被俏俏調低的結果。希望炒賣窩輪的朋友暫時忍手,看清楚市況才謀定而後動,相信市場需要一至兩個星期來適應差價縮窄。若現時炒輪,無疑有如「溫水煮蛙」,被煮熟也不覺。雖然市場幾乎一面倒反對收窄買賣差價(包括所有證券行、即日鮮散戶等),但卻可幫助長線投資,除可市價購入,不需排隊外,月供股票的散戶入貨成本也較舊制相對便宜(因為買賣差價收窄不需以限價買貴貨),這故事再一次教訓我們凡事均有兩面的。

(7月25日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