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7, 2006

海域——「波」折重重

海域集團(1220)目前面臨可能被清盤的命運,正待白武士相救。正當眾人均追究該公司的企業管治、建議避開作為知名董事的「明燈」股份外。再看看海域集團的投資策略,近期該公司不惜大舉借貸以擴充業務,最後資金無故消失落得清盤下場。

公司出事,多年傳聞自然又湧出來,根據證券界的消息,原來根據往績,主席葉劍波的企業人生其實很「搏」。早於97年金融風暴來臨時,市場已傳出葉劍波不惜將手上28%的海域股份作抵押,希望籌措大筆資金,想以白武士身份吞併當時因為東寧「爆煲」而陷入財困的時富,但最後卻被另一上市公司所擊敗。據友人解釋,當時原來有人手執十多張不同銀行的支票去收購,相比較之下,另一對手以一張支票去提出收購建議,賣方對後者的信心自然大一點。

此外,葉劍波的發跡歷程多番遭波折,以前合資成立的藍帆科技、僑立證券等,均有人想他失手,其中僑立證券的合作夥伴更一度申請將該公司清盤,使他的信用盡失,更被多間銀行追債,故今次被銀行追債可算屬「他的第二次」。他當年接受傳媒採訪時更不諱言有此可能。今次海域無故失去8億多元人民幣,會否又是一些想令他事業失敗的人所做呢?唯有當事人才知了。 除葉劍波外,多間銀行均是受害者,其中滙豐與恒生(011)更是最大債權人,可能又要為這筆數撇帳,確實是雙輸。

保護告發者

新加坡的黃亞細請曾特首吃閉門羹外,原來新加坡的企業管治也有一手。由新加坡交易所、新加坡董事學會等進行的董事會調查報告顯示,原來為防止公司發生任何弊端,有20%的上市公司設立自己的告密者政策,保護站出來指出公司弊端的職員,實行自我監察。其實美國在1989年就制定保護告發者法律,在聯邦設立專門的特別檢察官署,保障聯邦公務員舉報不法的行為。至於在商業層面,最著名的非2002年《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由揭發安然(Enron)醜聞的3名普通女性奪得而贏得掌聲。

香港似乎沒有這種明確政策,或許做告密者拖垮公司會成為公司所有職員的眼中釘,皆因飯碗不保也,而投資者亦肯定是見財化水,但建立這種監察制度,相信正義得以伸張,公司資金被非法挪用,資產「突然」消失,甚至是隱藏假帳等也會無所遁形。

(7月27日刊於《am730》)

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