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05, 2006

公平競爭法來勢洶洶

上周無綫電視一則報道指,政府正在研究《公平競爭法》,早前禢中怡才在專欄中提及超級市場的「合法老翻」行為,事先聲明,禢中怡絕無內幕料,只是覺得香港超級市場的經營手法實在有點過份而已。

至於外國的監管機構,又怎樣處理超級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手段呢?

以英國公平競爭監管處(Office of Fair Trade)為例,他們是有訂立針對超級市場的實務守則(Supermarket Code of Practice)。而在去年的監管報告中,他們相當關注以下三種不公平競爭行為:
1. 超級市場合併(Supermarket acquisition)
2. 超級市場收購便利店(Acquisition of convenience store)
3. 超級市場進行傾銷行為(Below-Cost Pricing)

超級市場合併,香港肯定好難發生,怡和凱瑟克(Keswick)家族搞出咁多花臣,已遷冊新加坡,又搞系內公司互控,都係為了防止旗下公司被華資收購。要和黃(013)成功收購牛奶國際,睇怕難過登天,不過牛奶國際收購和黃旗下零售業務又另作別論,在商言商,商人又豈有永遠不賣出的貨物呢?

此外,外國的監管機構好留意,超級市場收購便利店,或者同超級市場性質相類的連鎖店,因為外國監管機構認為這種做法會直接妨礙公平競爭,變成大財團壟斷。如果參照英國的觀點,現時和黃同時擁有屈臣氏同百佳,牛奶國際誇張到同時擁有惠康、萬寧和7.11,就肯定會被監管機構作出深入研究喇。

最後,超級市場搞低於成本的傾銷減價,亦會被監管機構睇實。而有些超級市場,更加根據市場需要,在個別地區搞出血大減價,掃低當地的小商戶。這種行為,更加是被監管機構密切留意的主要事項。而香港有些零售商又好流行在公屋、私人屋苑「減多啲」的做法,日後隨時會觸犯公平競爭法。

一斤肉逐両賣會多人買?

港交所(388)上周公布兩件大事,就是期盼已久的拆細股份,以及分兩階段縮窄股份最低上落價位(即買賣差價)方案,新階段方案落實7月1日起執行,前者確可吸引散戶以較低成本入市,但後者對散戶和上市公司的影響可能更深遠。

雖然港交所聲稱從善如流,再將第二階段分A、B兩期執行,即在第二A階段,股價介乎2至20元的股份,其中股價介乎2至5元的股份最低上落價位由原訂2.5仙修訂為1仙,股價2元或以下的股份則維持不變,觀察6個月後才執行第二B階段,即股價5元以下的股份買賣差價進一步下降,其中如股價介乎0.5至1元,每股買賣差價將由1仙,降低至0.1仙。

或許每股上落差價收窄,即自動對盤成交可增加,皆因每一個入市或沽出價位機會相對上升,如在0.501元、0.502元、0.503元等價位均可能有「對手」參與等如此類推,成交好像增加。不過,經紀好友同禢中怡講,增加市場流通量並非可與收窄買賣差價劃上等號,相反若股份欠波幅,「逐格逐格上」,吸引力相對下降,二、三線股如死水一潭般,又如何提高吸引力呢?

退一步看,市場暢旺還包括整體氣氛,及公司本身基本因素,而大市值股份往往有基金參與,奈何港交所似乎忘記「仙股事件」,皆因一間股價細的公司並非是營運不佳的公司,若選擇全體收窄股份買賣差價,SIZE較細的上市公司成交不活躍,日後藉發新股集資(原本上市的基本原因)更形困難,之後又如何利用上市去擴大業務呢?莫非港交所一味希望內地龍頭企業、大集團來港上市,向海外顯示港股的吸引力和成就就算?

另外,近年興起的窩輪市場,已奪去不少投資者的資金,皆因「有得炒」,但「有得炒」真的是洪水猛獸?

其實「有得炒」正正就是市場交投量,當然港交所要多教育股民投資態度,投資者自己也要為自己的財富負責任。若果二、三線股的企業管治得以提升,投資者樂於投資,企業健康成長,必達致散戶、公司和港交所的三贏局面。

全球交易所併購潮

這邊廂港交所宣布拆細股份至500股一手,方便散戶參與炒作時,那邊廂歐美交易所的併購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上周美國紐約交易所(NYSE)宣布同意出價99.6億美元(近777億港元)收購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市場隨即又傳出這個超級交易所有意再下一城,收購歐洲十大交易所之一的意大利交易所Borsa Italiana(BI)。這是繼納斯達克(NASDAQ)成功入股倫敦交易所25%後,另一個龐大的併購行動。

紐交所行政總裁塞恩(John Thain)在合併後表示,下一步「最合邏輯的併購目標是亞洲。但我們考慮的對象非常多」。市場猜測,東京證券交易所將會成為紐交所收購目標。

對於外圍併購,港交所開始變得「有壓力」。雖然名義上是獨市生意,但除了中國可發行A股加速競爭外,外圍交易所不斷蠶食港交所的潛在市場。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開始延長Select電子交易時段至亞洲地區,以吸引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參與更多金屬期貨交易業務,但香港還未批准Select電子交易。

新加坡交易所亦可能與其他環球交易所合作。當地高層介紹,新加坡掛牌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共有103家,佔711家在交易所上市公司總數14%。這些中國公司給當地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被當地散戶稱為「龍籌股」。

亞洲方面,澳洲交易所(ASX)獲當局批准收購悉尼期貨交易所(Sydney Futures Exchange)的母公司SFE,合組全球市值第8大交易所。一早聲稱港交所不會被人收購合併的行政總裁周文耀先生,能否抵擋到這個洪流呢?

不過,港交所有外資持股分別不得超過5%的「示警器」,故可立即知道敵意收購,而採取防衛行動,但已有交易所董事希望「轉守為攻」,併購其他交易所,新任董事陸恭蕙早前指出:「交易所併購已成為世界潮流,她個人有責任在港交所董事會中建議併購其他交易所。」看來新人的眼光較本地經紀更有遠見。

(05-06-06 刊於《am730》)

5 comments:

  1. Anonymous11:55 AM

    數天前在 HK$13.1 的價位買了四千股永安 (289),對你的分折有信心。
    期望半年內上升至 HK$20 左右放售。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