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3, 2006

Youtube幾時被人收購?

近日在網上最熱門的話題,當然是一名聲線與林尚義有八成半似的阿伯,在巴士上爆粗,大罵一位勸他將講電話聲量收細一點的年輕乘客的手機偷拍片段。這名阿伯的金句,例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點解你要挑釁我」、「未解決」等等,更加有人將阿伯爆粗的片段改編成rap歌,改成手機鈴聲,認真笑爆咀。

不過,對禢中怡而言,更關心的是一眾網友上載片段的平台youtube.com。youtube.com是三名前paypal的員工在2005年3月創立的,其中負責技術的CTO係一名叫Steve Chen,年僅27歲的華人,三個夾埋唔夠100歲的年輕人,在ebay收購paypal後自立門戶,搞咗呢檔本來係想將笑笑小電影搬到網上的公司。

他們得到一個叫Sequoia Capital 350萬美金(約2,730萬港元)的投資,而技術很簡單,那就是把網友的不同格式電影,轉成Adobe Flash 8的格式,然後讓人在網上瀏覽。由於有很多人,將各類搞怪的片段上載到youtube.com,令youtube.com越來越紅,在短短一年間已成為全球知名的web 2.0概念網站,而Sequoia Capital因此在今年三月,再注資八百萬美金,希望能夠發大嚟搞。當然,有不少人都懷疑youtube.com的盈利模式,因為youtube.com在今年三月至收廣告,仲要不少廣告是由Google提供的。而youtube.com何來能力,去支持網站長期燒錢?

當然,今天成為了一個當紅網站之後,要搵廣告相對容易。不過,youtube.com的電子商貿潛力好似未充分發揮,好像這次巴士阿伯事件,已經有一些頭腦靈活的香港人,乘機大賣「阿伯概念」的T恤同紀念品。只要有幾段片能夠一炮而紅,又同時讓youtube.com賣紀念品、手機鈴聲,甚至發展收費視像服務,以至各類型的市場推銷活動,投資入youtube.com的一千多萬美金,應該能收回。而這些概念,應該難不倒這三位Paypal出身的管理層。

問題是Sequoia Capital打算怎樣處理youtube.com,如果能夠做大到IPO,大家齊齊靠上市賺錢,像Google般當然好,問題最怕youtube.com未去到IPO階段,就已經被雅虎、Google等大公司重金買下,到時你想放片上youtube.com都尚且有發達機會,想在金魚缸分番youtube.com的利潤,似乎可能性不大。

中行連鎖效應唔嘢少

中行(3988)上市墟冚係人都知,但該集團招股所產生的連鎖經濟效應就認真不得了。

單是以中間價每股2.75元定價計,該集團就招股所支付的各項費用,包括法律、會計、印刷和全球發售(像搭飛機做Road show)等等,估計已要使22.43億元!

當然,定價越高,總支出自然要水漲船高,當中最搵銀的自然是保薦人,不計自己友中銀國際,另外兩個外資龍頭高盛和瑞銀今年可開定香檳,皆因去年11月上市的領匯REIT(823)又是該兩間投資銀行的傑作,連同中行上市,試問怎不豬籠入水。

當然,參與此次盛會的香港人相信不少,專業人士如會計師和校對翻譯、甚至做物流運輸搬招股書等也有一份。

香港小股民不夠財雄勢大,自然難食大茶飯,惟有排隊搶表博賺,若以財經演員預測升10%,每手或可賺數百元。

至於連認購都免問的,就參與最低層的投資,環保回收。該集團準備的25萬本招股書,中文版每本少說也有近500頁,「夠份量」之餘原來都「值錢」。有好友告知上周荃灣區股民特別踴躍,但聽到每本「回收價」約8角,以每斤近期叫價6角計,作價亦似合理。絕不要小覷這8角,拿100本已值80大元,一餐茶了!

儘管環保團體叫囂,一本書一棵樹,但可知金融服務業乃香港之老本,若他們不來港上市,恐怕連鎖效應慘烈。

至於如何平衡生態,可考慮放寬規定,如准許發行DVD(又可能話不環保),至於白紙黑字版本則放10本8本在銀行內供大眾閱覽,甚至可提供預訂招股書服務,做回收的自行往郵政局拿取,兼可集中處理。

藥界整合猜謎遊戲又來

德國默克藥廠(Merck)早前宣布退出收購,女士們好熟悉的先靈藥廠(Schering,因為避孕藥好多係先靈產品)後,先靈好快就會成為近年來瘋狂收購藥廠的德國拜耳(Bayer)的一部分,並且會將寶號改為拜耳先靈(Bayer-Schering),以免浪費兩個著名品牌。

法國賽諾菲(Sanofi)以蛇吞象方法吞了德法合資的安萬特(Aventis),加上拜耳食咗先靈之後,投資者的問題是,究竟哪一間藥廠,會成為默克之類的藥廠尋覓的合併目標。

還有,藥廠合併後,除了手上有更多專利權外,亦可以乘機裁走更多職員。在這樣的前景下,好難怪目前啲芬佬、賓架們猜想默克下一個獵物是誰。

很多分析員均估計,英國及瑞典合資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將成為下一個目標,因為歐洲介乎大型藥廠和中型藥廠之間的公司已不多,而默克既然出得起錢,打算用一百四十幾億歐元買先靈藥廠,那麼與先靈差不多規模的阿斯利康,好明顯係獵物之一。

不過,默克每次收購都好似遇正對手,除了默克有興趣,投資界估英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一樣對阿斯利康有興趣,因為自葛蘭素威康同史克占美兩間公司在2001年合併後,葛蘭素亦好像很久無收購過公司。而且,阿斯利康同葛蘭素史克均為英資背景,英國政府比較想葛蘭素史克成為贏家。

政府在藥廠合併中發功,不是第一次。賽諾菲當初想收購安萬特時,由於安萬特係德國Hoechst同法國法台化學(Rhone-Poulenc)合併,雖然總部在法國,但以德國人做主導。賽諾菲最初開口收購,安萬特堅決不肯,更希望同樣講德文的瑞士諾華(Novartis)嚟做白武士。豈料諾華稱,除非法國政府不干預,否則無可能打救安萬特。結果法國總理表示賽諾菲及安萬特合併,關乎法國利益後,最後兩間公司就合併了。

現在德國境內沒甚麼獵物合乎默克的胃口,但收購英國的阿斯利康,就隨時被英國政府學法國人那樣「使橫手」。默克的下一步如何,肯定會成為市場焦點。

(23-05-06 刊於《am730》)

7 comments:

  1. Anonymous11:10 PM

    Just out of curious, is this extracted from some newspaper article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