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0, 2006

HMV幫手建中環斷背山

HMV賣唱片很多時都會貴過街邊檔,我視差價為一種優越溢價(premium rate),當中包含著貨源廣泛,店舖設計整齊有序及品牌前衞有型等等因素在內。

除了上述元素外,香港HMV管理層亦甚懂得捉摸潮流趨勢,褟中怡近日逛HMV時,看見“Blue Blood Easter Party”的小宣傳單張(圖),單張設計擺明是女版斷背山,Party只歡迎年滿18歲的女士參與,結合單張設計意念,明顯是一個女版斷背Party Night,Party地點喺中環德己笠街,不知可否解讀為中環有個斷背山呢?

而HMV除了在舖面擺傳單外,亦幫手賣「飛」,褟中怡不知道兩者之間的商業運作關係,但HMV幫忙製造中環斷背山,無疑會令人產生一種前衞及反叛的企業形象,對經營唱片及影視產品這種以青年人為對象的行業來說,甚有正面的宣傳效果,當中亦蘊含著點點的商業計算。

香港好多人都去過HMV買唱片同DVD,世界各地都有HMV的分店。查實HMV唔只係賣唱片,佢本身係一間好大的媒體銷售集團,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HMV Group,除咗HMV連鎖店,仲有Waterstones書店集團,呢間書店主要在英國同愛爾蘭賣學術書藉。

HMV的母公司本來係世界唱片業的巨無霸EMI(香港叫百代唱片),在一九九八年,EMI將HMV業務出售,與此同時做書報攤做到好出名的WHS,又將Waterstones出售,兩者合組成一間新公司,咁就成為咗今天的HMV集團。

雖然HMV係好大、好有名的唱片公司,而Waterstones賣學術書藉,都有二百幾間分店,問題係集團去年二百五十億港幣的銷售額中,有百分之三十八來自唱片銷售。依家iTunes Music Store席捲全球,大家唔係晌網度下載非法的翻版歌,就係問Steve Jobs買,加上DVD電影的銷售遲早都受Steve Jobs威脅,因此,傳聞最近HMV已經賣緊盤,周圍問有無買家有興趣。

不過HMV自視好高,英國投資集團Permira出到每股210便士(約廿八港元)現金收購,董事會都話估值過低,結果Permira退出收購行列,而HMV股價就由接近二百便士,跌到依家剩番177便士(廿四港元左右),成班想甩身的股東,就多得班計算精明的董事會唔少了。

你想賣盤,但賣唔到靚價,又要同Steve Jobs嘅網上音樂銷售服務競爭,咁就要出各種唔同花臣。唔好睇少嗰班斷背男女,《斷背山》故事中的60年代,做斷背情侶梗係慘,但依家斷背男或斷背女係其中最有消費力的一班人,HMV要殺出一條血路,唔通仲向個個識BT嘅學生哥埋手咩?HMV願意幫忙斷背派對,好合理。

銀行股仍可趁低吸納

上週滙豐(005)以及恒生(011)除淨,但恒指上落不大,繼續橫行發展。雖然恒指的估值仍然不高,但現時已進入選股不選市的階段。最近銀行股以及資產股是市場焦點,這點早前已提及,近期銀行業有不少消息,在此可以再作跟進。

談及銀行,當然不可不談收購合併。香港銀行競爭激烈,加上水浸,按揭息率一減再減,最近二按的息率越來越接近一按。作為市場領導者的中銀(2388),貸存比率只有52.5%,即每存入100元,只可借出52.5元,因此拆息上升亦對銀行的利息支出有負面影響。根據金管局的綜合利率,其實銀行的息差自05年第一季起已有改善,不過最近亦有收窄的跡象。究竟為何大眾銀行願意以高價2.5倍賬面值收購一間細銀行亞銀?

明顯地,除了需要保持市場佔有率外,為的便是進軍內地的門檻。東亞(023)當前被批評以高價收購第一太銀,達致可以進入內地的最低總資產標準。今天可算交出成績,而國內市場的增長相當強勁,可以彌補香港市場相對呆滯的表現。永亨(302)是這方面的表表者,其澳門及國內的擴展令人明白公司的管理層擁有長線的眼光。

早前永隆(096)在記者會上指如果價格合理,不排除出售的可能性。在海外擴展方面,永隆並不如其他香港銀行那麼進取,可能是管理層作風較為保守。上星期永隆收73.25元,亦只是賬面值的1.66倍。以質素而言,其當然遠較亞銀為佳。問題主要是其股權較為分散,不像亞銀般集中。不過永隆的管理層年紀已不小,可能出售部分股權的機會不細。雖然業績不是太理想,但這可能反而是出售股權的催化劑,難怪股價亦創歷史新高。

上星期中遠(1199)宣布業績,與市場預期相若,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便是集團會否出售廖銀(1111)的兩成股權。當年紅籌公司喜歡四出收購鞏固收入基礎,但現時的趨勢則是精簡架構。03年光大(165)出售港基銀行(636)(已易名為富邦銀行)已是一個例子。現時廖銀主要由三個股東持有,除了中遠,還有廖企(194;45%)以及三菱銀行(9.7%)。效率低一直是該銀行的問題,而廖銀雖然一直坐擁巨資(細銀行中唯一一間受惠利息上升),但並沒有好好利用(例如當年沒有買入較高息的債券)。因此廖銀的股價對賬面值是眾上市銀行最低之一,但這亦只是反映其低股本回報率。不過如果細銀行被再評級,廖銀亦應獲評較高估值。

一直相信中信國金(183)不會是被收購的對象,而併購機會主要視乎中信集團會否將中信銀行注入中信國金。結果公司上星期停牌,等待入股中信銀行。中信國金的問題是經常性收入表現並不理想,不良貸款比率亦是行內最高之一,難怪需要以併購提升業務表現。不過以現時中國的法例,持股應只是達20%,但不清楚會否參考去年工銀亞洲(349)收購華商銀行般。不過既然國內銀行的股價對賬面值一般高達3倍,相信合理的入股價亦可提高集團的估值。基本上收購合併仍然會是未來焦點。香港的銀行一向穩健,派息亦不低,是趁低買入的理想對象。

(27-03-06 刊於《am730》)

9 comments: